标题:《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内容: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 ?? ?,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 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 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 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彊,无侵韩者。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 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 此之不可不知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 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 彊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 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人,则以为粥权。 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 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 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 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 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 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后申其辩知焉。 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 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 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 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 ”关其思曰:“胡可伐。 ”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 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 ”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 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 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秦因急攻韩。 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秦王悦之,未信用。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 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伯阳立教,清净无为。 道尊东鲁,迹窜西垂。 庄蒙栩栩,申害卑卑。 刑名有术,说难极知。 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发布时间:2024-08-18 10:21:31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