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后汉书》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内容: 卫飒任延王景秦彭王涣许荆孟尝第五访刘矩刘宠仇览童恢初,光武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宫房无私爱,左右无偏恩。 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 损上林池B36C之官,废骋望弋猎之事。 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勤约之风,行于上下。 数引公卿郎将,列于禁坐。 广求民瘼,观纳风谣。 故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 自临宰邦邑者,竞能其官。 若杜诗守南阳,号为“杜母”,任延、锡光移变边俗,斯其绩用之最章章者也。 又第五伦、宋均之徒,亦足有可称谈。 然建武、永平之间,吏事刻深,亟以谣言单辞,转易守长。 故朱浮数上谏书,箴切峻政,钟离意等亦规讽殷勤,以长者为言,而不能得也。 所以中兴之美,盖未尽焉。 自章、和以后,其有善绩者,往往不绝。 如鲁恭、吴祐、刘宽及颍川四长,并以仁信笃诚,使人不欺;王堂、陈宠委任贤良,而职事自理:斯皆可以感物而行化也。 边凤、延笃先后为京兆尹,时人以辈前世赵、张。 又王涣、任峻之为洛阳令,明发奸伏,吏端禁止,然导德齐礼,有所未充,亦一时之良能也。 今缀集殊闻显迹,以为《循吏篇》云。 卫飒字子产,河内修武人也。 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常佣以自给。 王莽时,仕郡历州宰。 建武二年,辟大司徒邓禹府。 举能案剧,除侍御史,襄城令。 政有名迹,迁桂阳太守。 郡与交州接境,颇染其俗,不知礼则。 飒下车,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 期年间,邦俗从化。 先是,含洭、浈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 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 去郡远者,或且千里。 吏事往来,辄发民乘船,名曰“传役”。 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苦之。 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 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 流民稍还,渐成聚邑,使输租赋,同之平民。 又耒阳县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遂招来亡命,多致奸盗。 飒乃上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余万。 飒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 视事十年,郡内清理。 二十五年,征还。 光武欲以为少府,会飒被疾,不能拜起,敕以桂阳太守归家,须后诏书。 居二岁,载病诣阙,自陈困笃,乃收印绶,赐钱十万,后卒于家。 南阳茨充代飒为桂阳。 亦善其政,教民种殖桑柘麻B076之属,劝令养蚕织履,民得利益焉。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 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 值仓卒,避兵之陇西。 时隗嚣已据四郡,遣使请延,延不应。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 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 及到,静泊无为,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 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 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 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掾史白请召之。 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积一岁,苌乃乘B36D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 诏征为九真太守。 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 九真俗以谢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CACA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 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 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 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 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 其产子者,始知种姓。 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 ”多名子为“任”。 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初,平帝时,汉中锡光为交阯太守,教导民夷,渐以礼义,化声侔于延。 王莽末,闭境拒守。 建武初,遣使贡献,封盐水侯。 领南华风,始于二守焉。 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 履正奉公,臣子之节。 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延即发兵破之。 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 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 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 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 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 又造立校官,自掾史子孙,皆令诣学受业,复其徭役。 章句既通。 悉显拔荣进之。 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显宗即位,拜颍川太守。 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 视事九年,病卒。 少子恺,官至太常。 王景字仲通,乐浪讲邯人也。 八世祖仲,本琅邪不其人。 好道术,明天文。 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 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 父闳,为郡三老。 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 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 至辽东,闳与郡决曹史杨邑等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 帝奇而征之,道病座。 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 辟司空伏恭府。 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 吴用景墕流法,水乃不复为害。 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 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修理之费,其功不难。 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 ”书奏,光武即为发卒。 方营河功,而逡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 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 宜须平静,更议其事。 ”光武得此遂止。 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佗役,不先民急。 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 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 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 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 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明年夏,渠成。 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 景由是知名。 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 景三迁为侍御史。 十五年,从驾车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建初七年,迁徐州刺史。 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 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 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可采。 明年,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皆著于乡亭,庐江传其文辞。 卒于官。 初,景以为《六经》所载,皆有卜筮,作事举止,质于蓍龟,而众书错糅,吉凶相反,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集为《大衍玄基》云。 秦袁字伯平,扶风茂陵人也。 自汉兴之后,世位相承。 六世祖袭,为颍川太守,与群从同时为二千石者五人,故三辅号曰“万石秦氏”。 彭同产女弟,显宗时入掖庭为贵人,有宠。 永平七年,以彭贵人兄,随四姓小侯擢为开阳城门候。 十五年,拜骑都尉,副驸马都尉耿秉北征匈奴。 建初元年,迁山阳太守。 以礼训人,不任刑罚。 崇好儒雅,敦明庠序。 每春秋飨射,辄修升降揖让之仪。 乃为人设四诫,以定六亲长幼之礼。 有遵奉教化者,擢为乡三老,常以八月致酒肉以劝勉之。 吏有过咎,罢遣而已,不加耻辱。 百姓怀爱,莫有欺犯。 兴起稻田数千顷,每于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CE2C,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 于是奸吏B23FE575,无所容诈。 彭乃上言,宜令天下齐同其制。 诏书以其所立条式,班令三府,并下州郡。 在职六年,转颍川太守,仍有凤皇、麒麟、嘉禾、甘露之瑞,集其郡境。 肃宗巡行,再幸颍川,辄赏赐钱谷,恩宠甚异。 章和二年卒。 鼓弟忄享、褒,并为射声校尉。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 ”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E74E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DD3C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B231桉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永初二年,邓太后诏曰:“夫忠良之吏,国家所以为理也。 求之甚勤,得之至寡。 故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莫大司农朱邑、右扶风尹翁归,政迹茂异,令名显闻,孝宣皇帝嘉叹悯惜,而以黄金百斤策赐其子。 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为之立祠。 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 今以涣子石为郎中,以劝劳勤。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镡显后亦知名,安帝时为豫州刺史。 时,天下肌荒,竞为盗贼,州界收捕且万余人。 显愍其困穷,自陷刑辟,辄擅赦之,因自劾奏。 有诏勿理。 后位至长乐卫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许荆字少张,会稽阳羡人也。 祖父武,太守第五伦举为孝廉。 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请之曰:“礼有分异之义,家有别居之道。 ”于是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悉劣少。 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武乃会宗亲,泣曰:“吾为兄不肖,盗声窃位,二弟长年,未豫荣禄,所以求得分财,自取大讥。 今理产所增,三倍于前,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 ”于是郡中翕然,远近称之。 位至长乐少府。 荆少为郡吏,兄子世尝报仇杀人,怨者操兵攻之。 荆闻,乃出门逆怨者,跪而言曰:“世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训导。 兄既早没,一子为嗣,如令死者伤其灭绝,愿杀身代之。 ”怨家扶荆起,曰:“许掾郡中称贤,吾何敢相侵? ”因遂委去。 荆名誉益著。 太守黄兢举孝廉。 和帝时,稍迁桂阳太守。 郡滨南州,风俗脆薄,不识学义。 荆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 尝行春到耒阳县,人有蒋均者,兄弟争财,互相言讼。 荆对之叹曰:“吾荷国重任,而教化不行,咎在太守。 ”乃顾使吏上书陈状,乞诣廷尉。 均兄弟感悔,各求受罪。 在事十二年,父老称歌。 以病自上,征拜谏议大夫,卒于官。 桂阳人为立庙树碑。 荆孙《有彧》,灵帝时为太尉。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上也。 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 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 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 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 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 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留籴粮食。 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 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 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 实羽翮之美用,非徒腹背之毛也。 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于沟渠。 且年岁有讫,桑榆行尽,而忠贞之节,永谢圣时。 臣诚伤心,私用流涕。 夫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 B231木朽珠,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 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 臣以斗筲之姿,趋走日月之侧。 思立微节,不敢苟私乡曲。 窃感禽息,亡身进贤。 尝竟不见用。 年七十,卒于家。 第五访字仲谋,京兆长陵人,司空伦之族孙也。 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 有闲暇,则以学文。 仕郡为功曹,察孝廉,补新都令。 政平化行,三年之间,邻县归之,户口十倍。 迁张掖太守。 岁饥,粟石数千,访乃开仓赈给以救其敝。 更惧谴,争欲上言。 访曰:“若上须报,是弃民也。 太守乐以一身救百姓! ”遂出谷赋人。 顺帝玺书嘉之。 由是一郡得全。 岁余,官民并丰,界无奸盗。 迁南阳太守,去官。 拜护羌校尉,边境服其威信。 卒于官。 刘矩字叔方,沛国萧人也。 叔父光,顺帝时为司徒。 矩少有高节,以父叔辽未得仕进,遂绝州郡之命。 太尉朱宠、太傅桓焉嘉其志义,故叔辽以此为诸公所辟,拜议郎,矩乃举孝廉。 稍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 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 讼者感之,辄各罢去。 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 在县四年,以母忧去官。 后太尉胡广举矩贤良方正,四迁为尚书令。 矩性亮直,不能谐附贵势,以是失大将军梁冀意,出为常山相,以疾去官。 时冀妻兄孙祉为沛相,矩惧为所害,不敢还乡里,乃投彭城友人家。 岁余,冀意少悟,乃止。 补从事中郎,复为尚书令,迁宗正、太常。 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太尉。 琼复为司空,矩与琼及司徒种暠同心辅政,号为贤相。 时,连有灾异,司隶校尉以劾三公。 尚书朱穆上疏,称矩等良辅,以言殷汤、高宗不罪臣下之义。 帝不省,竟以蛮夷反叛免。 后复拜太中大夫。 灵帝初,代周景为太尉。 矩再为上公,所辟召皆名儒宿德。 不与州郡交通。 顺辞默谏,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因乞骸骨,卒于家。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 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 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陈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B36E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 ”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 勤苦父老! ”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 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 顷之,拜将作大匠,得为宗正。 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 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 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以待刘公,不可得止。 ”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 以老病卒于家。 弟方,官至山阳太守。 方有二子:贷字公山,繇字正礼。 兄弟齐名称。 董卓入洛阳,岱从侍中出为兖州刺史。 虚己爱物,为士人所附。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贼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 岱击之,战死。 兴平中,繇为杨州牧、振威将军。 时袁术据淮南,繇乃移居曲阿。 值中国丧乱,士友多南奔,繇携接收养,与同优剧,甚得名称。 袁术遣孙策攻破繇,因奔豫章,病卒。 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除留考城人也。 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 年四十,县召补史,选为蒲亭长。 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躬助丧事,赈恤穷寡。 期年称大化。 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 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耻。 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母闻感悔,涕泣而去。 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节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 元卒成孝子。 乡邑为之谚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鸤枭哺所生。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 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 ”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 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 ”  览入太学。 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 览常自守,不与融言。 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郡壤,邻房牖。 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常,守之何因? ”览乃正色曰:“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 ”高揖而去,不复与言。 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遂请留宿。 林宗嗟叹,下床为拜。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 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 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 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 后征方正,遇疾而卒。 三子皆有文史才,少子玄,最知名。 童恢字汉宗,琅邪姑幕人也。 父仲玉,遭玉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 仲玉早卒。 恢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 乃赐被劾当免,掾属悉投刺去,恢独诣阙争之。 乃得理,掾属悉归府,恢杖策而逝。 由是论者归美。 复辟公府,除不其令。 吏人有犯违禁法,辄随方晓示。 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皆赐以酒肴之礼,以劝励之。 耕织种收,皆有条章。 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 比县流人归化,徙居二万余户。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 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虎狼当食六畜,而残暴于人。 王法杀人者伤,伤人则论法。 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 ”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 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 吏人为之歌颂。 青州举尤异,迁丹阳太守,暴疾而卒。 弟翊字汉文,名高于恢,宰府先辟之。 翊阳喑不肯仕,及恢被命,乃就孝廉,除须昌长。 化有异政,吏人生为立碑。 闻举将丧,弃官归。 后举茂才,不就。 卒于家。 赞曰:“政界张急,理善亨鲜。 推忠以及,众瘼自蠲。 一夫得情,千室鸣统。 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发布时间:2024-09-18 10:25:08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