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后汉书》 礼仪志第五 内容: 立夏请雨拜皇太子拜王公桃印黄郊立秋䝙刘案户祠星立冬冬至腊大傩土牛遣卫土朝会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 其礼:祠特,祭灶。 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 若少。 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 闭诸阳,衣皂,兴土龙,立土人舞憧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 反拘朱索萦社,伐朱鼓。 祷赛以少牢如礼。 拜皇太子之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皇太子当御坐殿下,北面;司空当太子西北,东面立。 读策书毕,中常侍持皇太子玺绶东向授太子。 太子再拜,三稽首。 谒者赞皇太子臣某,中谒者称制曰“可”。 三公升阶上殿,贺寿万岁。 因大赦天下。 供赐礼毕,罢。 拜诸侯王公之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光禄勋前。 谒者引当拜者前,当坐伏殿下。 光禄勋前,一拜,举手曰:“制诏其以某为某。 ”读策书毕,谒者称臣某再拜。 尚书郎以玺印绶付侍御史。 侍御史前,东面立,授玺印绶。 王公再拜顿首三。 赞谒者曰:“某王臣某新封,某公某初除,谢。 ”中谒者报谨谢。 赞者立曰:“皇帝为公兴。 ”重坐,受策者拜谢,起就位。 供赐礼毕。 罢。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 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CF3E。 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钟。 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 代以所尚为饰。 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 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 周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更也。 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鼓铸,消石冶皆绝止。 至立秋,如故事。 是日浚井改水,日冬至。 钻燧改火云。 先立秋十八日,郊黄帝。 是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黄。 至立秋,迎气于黄郊,乐奏黄钟之宫,歌《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所以养时训也。 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皂领缘中衣,迎气于白郊。 礼毕,皆衣绛,至立冬。 立秋之日,白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 其仪:乘舆御戎路,白马朱鬣,躬执弩射牲,牲以鹿EF50。 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以获车,驰驷送陵庙。 于是乘舆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 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䝙刘。 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乘之。 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 䝙刘之礼:祠先虞,执事告先虞已,烹鲜时,有司告,乃逡巡射牲。 获车毕,有司告事毕。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 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𫗦之糜弱。 八十九十,礼有加赐。 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 鸠者,不噎之鸟也。 欲老人不噎。 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 季秋之月,祠星于城南坛心星庙。 立冬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皂,迎气于黑郊。 礼毕,皆衣绛,至冬至绝事。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绝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绛,至立春。 诸王时变服,执事者先后其时皆一日。 日冬至、夏至,阴阳晷景长短之极,微气之所生也。 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或击黄钟之磬;或鼓黄钟之瑟,轸间九尺,二十五弦,宫处于中,左右为商、征、角、羽;或击黄钟之鼓。 先之三日,太史谒之。 至日,夏时四孟,冬则四仲,其气至焉。 先气至五刻,太史令与八能之士即坐于端门左塾。 大予具乐器,夏赤冬黑,列前殿之前西上,钟为端。 守宫设席于器南,北面东上,正德席,鼓南西面,令晷仪东北。 三刻,中黄门持兵,引太史令、八能之士入自端门,就位。 二刻,侍中、尚书、御史、谒者皆陛。 一刻,乘舆亲御临轩,安体静居以听之。 太史令前,当轩溜北面跪。 举手曰:“八能之事以备,请行事。 ”制曰“可”。 太史令稽首曰“诺”。 起立少退,顾令正德曰:“可行事。 ”正德曰“诺”。 皆旋复位。 正德立,命八能士曰:“以次行事,间音以竽。 ”八能曰“诺”。 五音各三十为阕。 正德曰:“合五音律。 ”先唱,五音并作,二十五阕,皆音以竽。 讫,正德曰:“八能士各言事。 ”八能士各书板言事。 文曰:“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至,黄钟之音调,君道得,孝道褒。 ”商臣、角民、征事、羽物,各一板。 否则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书,施当轩,北面稽首,拜上封事。 尚书授侍中常侍迎受,报闻。 以小黄门幡麾节度。 太史令前白礼毕。 制曰“可”。 太史令前,稽首曰“诺”。 太史命八能士诣太官受赐。 陛者以次罢。 日夏至礼亦如之。 冬季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 先腊一日,大亻难,谓之逐疫。 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 皆赤帻皂制,执大鼗。 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十二兽有衣毛角。 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 夜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卫,乘舆御前殿。 黄门令奏曰:“侲子备,请逐疫。 ”于是中黄门倡,侲子和,曰:“甲作食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详,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 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 女不急去,后者为粮! ”因作方相与十二兽儛。 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位定,大鸿胪言具,谒者以闻。 皇后东向,贵人、公主、宗室妇女以次立后;皇太子、皇子在东,西向;皇子少退在南,北面;皆伏哭。 大鸿胪传哭,群臣皆哭。 三公升自阼阶,安梓宫内珪璋诸物,近臣佐如故事。 嗣子哭踊如礼。 东园匠、武士下钉衽,截去牙。 太常上太牢奠,太官食监、中黄门、尚食次奠,执事者如礼。 太常、大鸿胪传哭如仪。 三公奏《尚书顾命》,太子即日即天子位于柩前,请太子即皇帝位,皇后为皇太后。 奏可。 群臣皆出,吉服入会如仪。 太尉升自阼阶,当柩御坐北面稽首,读策毕,以传国玉玺绶东面跪授皇太子,即皇帝位。 中黄门掌兵以玉具、随侯珠、斩蛇宝剑授太尉,告令群臣,群臣皆伏称万岁。 或大赦天下。 遣使者诏开城门、宫门,罢屯卫兵。 群臣百官罢,入成丧服如礼。 兵官戎,三公、太常如礼。 故事:百官五日一会临,故吏二千石、刺史、在京都郡国上计掾史皆五日一会。 天下吏民发丧临三日。 先葬二日,皆旦晡临。 既葬,释服,无禁嫁娶、祠祀。 佐史以下,布衣冠帻,绖带无过三寸,临庭中。 武吏布帻大冠。 大司农出见钱谷,给六丈布直。 以葬,大红十日五,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 部刺史、二千石、列侯在国者及关内侯、宗室长吏及因邮奉奏,诸侯王遣大夫一人奉奏,吊臣请驿马露布,奏可。 以木为重,高九尺,广容八历,裹以苇席。 巾门、丧帐皆以簟。 车皆去辅轓,疏布恶轮。 走卒皆布B224帻。 太仆驾四轮辀为宾车,大练为屋幕。 中黄门、虎贲各二十人执绋。 司空择土造穿。 太史卜日。 谒者二人,中谒者仆射、中谒者副将作,油缇帐以覆坑。 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 大驾,太仆御。 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楯,立乘四马先驱。 旗之制,长三仞,十有二游,曳地,画日、月、升龙,书C959曰“天子之柩”。 谒者二人立乘六马为次。 大驾甘泉卤簿,金根容车,兰台法驾。 丧服大行载饰如金根车。 皇帝从送如礼。 太常上启奠。 夜漏二十刻,太尉冠长冠,衣斋衣,乘高车,诣殿止车门外。 使者到,南向立,太尉进伏拜受诏。 太尉诣南郊。 未尽九刻,大鸿胪设九宾随立,群臣入位,太尉行礼。 执事皆冠长冠,衣斋衣。 太祝令跪读谥策,太尉再拜稽首。 治礼告事毕。 太尉奉谥策,还诣殿端门。 太常上祖奠,中黄门尚衣奉衣登容根车。 东园战士载大行,司徒却行道,立车前治礼,引太尉入就位,大行车西少南,东面奉谥策,太史令奉哀策立后。 太常跪曰“进”,皇帝进。 太尉读谥策,藏金匮。 皇帝次科藏于庙。 太史奉哀策苇箧诣陵。 太尉旋复公位,再拜立。 太常跪曰“哭”,大鸿胪传哭,十五举音,止哭。 太常行遣奠皆如礼。 请哭止哭如仪。 昼漏上水,请发。 司徒、河南尹先引车转,太常跪曰“请拜送”。 载车著白系参缪绋,长三十丈,大七寸为挽,六行,行五十人。 公卿以下子弟凡三百人,皆素帻委貌冠,衣素裳。 校尉三百人,皆赤帻不冠,绛科单衣,持幢幡。 候司马丞为行首,皆衔枚。 羽林孤儿、《巴俞》擢歌者六十人,为六列。 铎司马八人,执铎先。 大鸿胪设九宾,随立陵南羡门道东,北面;诸侯、王公、特进道西,北面东上;中二千石、二千石、列侯直九宾东,北面西上。 皇帝白布幕素里,夹羡道东,西向如礼。 容车幄坐羡道西,南向,车当坐,南向,中黄门尚衣奉衣就幄坐。 车少前,太祝进醴献如礼。 司徒跪曰“大驾请舍”,太史令自车南,北面读哀火弃雒水中。 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亻难人师讫,设桃梗、郁儡、苇茭毕,执事陛者罢。 苇戟、桃杖以赐公、卿、将军、特侯、诸侯云。 是月也,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 飨遣故卫士仪:百官会,位定,谒者持节引故卫士入自端门。 卫司马执幡钲护行。 行定,侍御史持节慰劳,以诏恩问所疾苦,受其章奏所欲言。 毕飨,赐作乐,观以角抵。 乐阕罢遣,劝以农桑。 每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 其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 及贽,公、侯璧,中二千石、二千石羔,千石、六百石雁,四百石以下雉。 百官贺正月。 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 举觞御坐前。 司空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之乐。 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 其每朔,唯十月旦从故事者,高祖定秦之月,元年岁首也。 发布时间:2024-09-22 10:10:55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0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