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魏书》 列传第十八 内容: 王建安同楼伏连丘堆娥清刘尼奚眷车伊洛宿石来大千周几豆代田周观闾大肥尉拨陆真吕洛拔王建,广宁人也。 祖姑为平文后,生昭成皇帝。 伯祖丰,以帝舅贵重。 丰子支,尚昭成女,甚见亲待。 建少尚公主。 登国初,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与计谋。 太祖幸濡源,遣建使慕容垂,辞色高亢,垂壮之。 还为左大夫。 建兄回,诸子多不顺法,建具以状闻,回父子伏诛。 其谨直如此。 从征伐诸国。 破二十余部,以功赐奴婢数十口,杂畜数千。 从征卫辰,破之,赐僮隶五千户,为中部大人。 从破慕容宝于参合陂。 太祖乘胜将席卷南夏,于是简择俘众,有才能者留之,其余欲悉给衣粮遣归,令中州之民咸知恩德。 乃召群臣议之。 建曰:“慕容覆败于此,国内虚空,图之为易。 今获而归之,无乃不可乎? 且纵敌生患,不如杀之。 ”太祖谓诸将曰:“若从建言,吾恐后南人创乂,绝其向化之心,非伐罪吊民之义。 ”诸将咸以建言为然,建又固执,乃坑之。 太祖既而悔焉。 后从征慕容宝,拜冠军将军。 并州既平,车驾东出井陉,命建率五万骑先驱启路。 车驾次常山,诸郡皆降,惟中山、邺、信都三城不下。 乃遣卫王仪南攻邺,建攻信都,众各五万。 建等攻城六十余日不能克,士卒多伤。 太祖乃自中山幸信都,慕容宝冀州刺史慕容凤夜逾城走,信都降。 车驾幸钜鹿,破慕容宝于柏肆坞,遂进围中山。 宝弃城走和龙,城内无主,百姓惶恐,东门不闭。 太祖将夜入乘城,据守其门。 建贪而无谋,意在虏获,恐士卒肆掠,盗乱府库,请俟天明,太祖乃止。 是夜,徒河人共立慕容晋麟为主,遂闭门固守。 太祖乃悉众攻之,连日不拔。 使人登巢车临城,招其众曰:“慕容宝捐城奔走,汝曹百姓将为谁守? 何不识天命,取死亡也? ”皆曰:“群小无知,但复恐如参合之众,故求全月日之命耳。 ”太祖闻之,顾视建而唾其面。 中山平,赐建爵濮阳公。 乌丸库侲宫鸣聚党为寇,诏建讨平之。 迁太仆,徙为真定公,加散骑常侍,冀青二州刺史。 卒,陪葬金陵。 初,建兄豆居以建功赐爵即丘候,无子,建以子斤袭兄爵。 太守初,给事中,任职用事。 转大长秋。 世祖征赫连昌,遣斤部造攻具。 进爵淮南公,加平北将军。 时并州胡酋田卜谋反诛,余众不安,遣斤镇虑虒以抚慰之。 斤绥静胡魏,甚收声称。 刘义隆遣将到彦之寇河南,世祖西征赫连定,以斤为卫兵将军,镇蒲坂。 关陇平,斤徙镇长安,假节,镇西将军。 斤遂骄矜,不顺法度,信用左右,调役百姓,民不堪之,南奔汉川者数千家。 而委罪于雍州刺史阳文祖、秦州刺史任延明。 世祖召问二人,各以状对。 世祖知为斤所诬,遣宜阳公伏树复按虚实,得数十事。 遂斩斤以徇。 建孙度,太宗时为虎牢镇监军。 世祖即位,征拜殿中给事,迁尚书。 从征赫连昌,讨蠕蠕,并有功,赐爵济阳公,加散骑常侍,平南将军。 诏度率五千骑与叔孙建合击刘义隆兖州刺史竺灵秀于湖陆,大破之。 后出镇长安,假节,都督秦、泾、梁益、雍五州诸军事,开府。 卒,谥曰庄。 子安都,袭,降爵为侯。 世祖拜为太子庶子,出为鄯善镇将。 高宗时,为内都大官。 卒,子买得袭。 建曾孙树,以善射有宠于显祖,为内侍长。 稍迁尚书,赐爵历阳侯,加龙骧将军、员外常侍。 出为平西将军、泾州刺史。 卒。 安同,辽东胡人也。 其先祖曰世高,汉时以安息王侍子入洛。 历魏至晋,避乱辽东,遂家焉。 父屈,仕慕容暐,为殿中郎将。 苻坚灭暐,屈友人公孙眷之妹没入苻氏宫,出赐刘库仁为妻。 库仁贵宠之。 同因随眷商贩,见太祖有济世之才,遂留奉侍。 性端严明惠,好长者之言。 登国初,太祖征兵于慕容垂,事在《窟咄传》。 同频使称旨,遂见宠异,以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出入禁中,迭典庶事。 太祖班赐功臣,同以使功居多,赐以妻妾及隶户三十,马二匹,羊五十口,加广武将军。 从征姚平于柴壁,姚兴悉众救平,太祖乃增筑重围以拒兴。 同进计曰:“臣受遣诣绛督租,见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余里,径路不通。 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 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宜截汾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 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 ”从之。 兴果视平屠灭而不能救。 以谋功,赐爵北新侯,加安远将军。 诏同送姚兴将越骑校尉唐小方等于长安。 清河王绍之乱,太宗在外,使夜告同,令收合百工伎巧,众皆响应奉迎。 太宗即位,命同与南平公长孙嵩并理民讼。 又诏与肥如侯贺护持节循察并定二州及诸山居杂胡、丁零,宣诏抚慰,问其疾苦,纠举守宰不法。 同至并州,表曰:“窃见并州所部守宰,多不奉法。 又刺史擅用御府针工古彤为晋阳令,交通财贿,共为奸利。 请案律治罪。 ”太宗从之,于是郡国肃然。 同东出井陉,至钜鹿,发众四户一人,欲治大岭山,通天门关;又筑坞于宋子,以镇静郡县。 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 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 皆曰:“同擅兴事役,劳扰百姓,宜应穷治,以肃来犯。 ”太宗以同虽专命,而本在为公,意无不善,释之。 世祖监国,临朝听政,以同为左辅。 太宗征河南,拜同右光禄大夫。 世祖出镇北境,同与安定王弥留镇京师。 世祖即位,进爵高阳公,拜光禄勋。 寻除征东大将军,冀青二州刺史。 同长子屈,太宗时典太仓事,盗官粳米数石,欲以养亲。 同大怒,奏求戮屈,自劾不能训子,请罪。 太宗嘉而恕之,遂诏长给同粳米。 其公清奉法,皆此类也。 同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为世所称。 及在冀州,年老,颇殖财货,大兴寺塔,为百姓所苦。 神二年卒。 追赠高阳王,谥曰恭惠。 屈子阳烈,散骑侍郎,赐爵北新子。 屈弟原,雅性矜严,沉勇多智略。 太宗时为猎郎,出监云中军事。 时赫连屈丐犯河西,原以数十骑击之,杀十余人。 太宗以原轻敌,违节度,加其罪责。 然知原骁勇,遂任以为将,镇守云中。 宽和爱下,甚得众心。 蠕蠕屡犯塞,原辄摧破之。 以功赐爵武原侯,加鲁兵将军。 世祖即位,征拜驾部尚书。 车驾征蠕蠕大檀。 分军五道并进,大檀惊骇北循。 迁尚书左仆射、河间公,加侍中、征南大将军。 从征赫连昌,入其城而还。 车驾北伐,蠕蠕循走。 世祖闻东部高车在巳尼陂,人畜甚众,将遣袭之。 诸将皆以为难,世祖不从。 遣原与侍中古弼率万骑讨之,大获而还。 车驾征昌黎,原与建宁王崇屯于漠南以备蠕蠕。 原在朝无所比周,然恃宠骄恣,多所排抑。 为子求襄城公庐鲁元女,鲁元不许。 原告其罪状,事相连逮,历时不决。 原惧不胜,遂谋为逆,事泄伏诛。 临刑上疏曰:“臣闻圣不独明而治,鼎不单足而立,是以荧火之光,犹增日月之曜。 先臣同,往因圣运,归身太祖,竭诚戮力,立效于险难之中。 臣以顽暗,忝备股肱。 陛下恩育,委以朝政,思展微诚,仰报恩泽,而鲁元奸妄,构成贝锦,天威遂加,合门俱戮。 此乃命也,非臣之枉。 但鲁元外类忠贞,内怀奸诈,而陛下任以腹心,恐衅发肘腋。 臣与鲁元生为怨人,死为雠鬼,非以私故,谤毁鲁元。 不复眷眷,披露诚款。 ”  原弟颉,颉弟聪,为内侍。 聪弟蕯,为龙骧将军,给事黄门侍郎,赐爵广宗侯。 原兄弟外节俭,而内实积聚,及诛后,籍其财至数万。 颉,辩慧多策略,最有父风。 太宗初,为内侍长,令察举百僚。 纠刺奸慝,无所回避。 尝告其父阴事,太宗以为忠,特亲宠之。 宜城王奚斤,自长安追击赫连昌,至于安定,颉为监军侍御史。 斤以马多疫死,士众乏粮,乃深垒自固。 遣太仆丘堆等督租于民间,为昌所败。 昌遂骄矜,日来侵掠,刍牧者不得出,士卒患之。 颉进计曰:“本奉诏诛贼,今乃退守穷城,若不为贼杀,当以法诛。 进退安有生路? 而王公诸将,晏然无谋,将何以报恩塞责? ”斤曰:“今若出战,则马力不足,以步击骑,终无捷理。 当须京师救骑至,然后步陈击于内,骑兵袭其外。 所谓万全之计也。 ”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而吾等兵疲力屈,士有饥色,不一决战,则死在旦夕,何救兵之可待也! 等死,当战死,宁可坐受困乎? ”斤犹以马为辞。 颉曰:“今兵虽无马,但将帅所乘,足得二百骑。 颉请募壮勇出击之,就不能破,可以折其锐。 且昌狷而无谋,每好挑战,众皆识之。 若伏兵奄击,昌可擒也。 ”斤犹难之。 颉乃阴与尉眷等谋,选骑待焉。 昌来攻垒,颉出应之。 昌于陈前自接战,军士识昌,争往赴之,会天大风扬尘,昼昏,众乱,昌退。 颉等追击,昌马蹶而坠,颉擒昌,送于京师。 世祖大悦,拜颉建节将军。 赐爵西平公,代堆统摄诸军。 斤耻功不在已,轻追昌弟于平凉,败绩。 定将复入长安,诏颉镇蒲坂以拒之。 刘义隆遣将到彦之率众寇河南,以援赫连定。 世祖以兵少,乃摄河南三镇北渡。 彦之遂列守南岸,至于衡关。 世祖西征赫连定,以颉为冠军将军,督诸军击彦之。 彦之遣将姚纵夫渡河攻冶坂,颉督诸军击之,斩首三千余级,投水者甚众。 遂济河,攻洛阳,拔之,擒义隆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 进攻虎牢,虎牢溃,义隆司州刺史尹冲坠城死。 又与琅邪王司马楚之平滑台,擒义隆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获万余人。 乃振旅还京师。 神四年卒。 赠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王,谥曰襄。 颉为将,善绥士众,及卒,义隆士卒降者,无不叹息。 同弟者,太宗时为乐陵太守。 卒。 长子国,位至冠军将军,赐爵北平侯,杏城镇将。 国弟难,有巧思。 阳平王杜超督诸将击刘义隆,难参征南军事,以功表为清河太守。 世祖时,诸将频征和龙,皆以难为长史。 凿山堙谷,省力兼功。 迁给事中。 从驾南征,造浮桥于河,以功赐爵清河子。 卒。 子平城,袭爵。 官至虞曹令。 为乙浑所杀。 楼伏连,代人也。 世为酋帅。 伏连忠厚有器量,年十三,袭父位,领部落。 太祖初,从破贺兰部。 又从平中山,为太守,斩逆贼张翘。 从征姚平于柴壁,以功赐爵安邑侯。 太祖时,为晋兵将军、并州刺史。 伏连招诱西河胡曹成等七十余人,袭杀赫连屈孑吐京护军及其守士三百余人,并擒叛胡阿度支等二百余家。 太宗嘉之,拜成等将军,赐爵列侯。 征伏连为内都大官。 世祖即位,进为广陵公,转卫尉,徙光禄勋。 世祖征蠕蠕,伏连留镇京师,进爵为王,加平南大将军。 又除假节,督河西诸军,镇西大将军,出镇统万。 真君十年薨。 谥曰恭王。 子真,袭,降爵为公。 从世祖征伐有功,官至散骑常侍,尚书,安北将军。 徙为湘东公。 从征凉州,还,卒于路。 谥曰庄公。 子干,袭,降爵为侯。 真次弟大拔,历位尚书、散骑常侍、征西将军,赐爵永平侯。 高祖初,为中都大官。 卒,赠平东将军、定州刺史,谥曰康。 子禀,字法生,袭。 拜太子宫门大夫,稍迁赵郡太守。 更满还京,除冠军将军,城门校尉。 出为征虏将军,平城镇将。 迁朔州刺史,仍本将军。 入为卫尉少卿。 卒,年五十八。 赠抚军将军、恒州刺史。 子贵宗,武定中,伏波将军、开府水曹参军。 伏连兄孙安文。 从征平凉有功,赐爵霸城男,加虎威将军。 后迁三郎幢将。 卒。 高祖初,以其子毅贵,追赠安东将军,冀州刺史,阳平公,谥曰定。 毅,历位内外,稍迁殿中尚书,散骑常侍,赐爵常山公,加安南将军。 迁尚书右仆射。 以擒反人梁众保,加侍中,本官如故。 后例降为侯。 出除使持节,镇东将军,定州刺史。 时太极殿成,将行考室之礼,引集群臣,而雪不克飨。 高祖曰:“朕经始正殿,功构初成,将集百僚,考行大礼。 然同云仍结,霏雪骤零,将由寡昧,末能仰答天心,此之不德,咎竟焉在? 卿等宜各陈所怀,以匡不逮。 ”毅稽首对曰:“雪霜风雨,天地之常;夏霖冬霰,四时恒节。 今隆冬雪降,固是其时。 又《礼》云:‘雨沾服失容,则废’,礼自古而然,不足为异。 ”高祖曰:“昔刘秀将济,呼沱为之冰合。 但朕德谢古人,不能仰感天意故也。 ”后转都督凉河二州、鄯善镇诸军事、凉州刺史。 车驾南伐,毅表谏曰:“伏承六军云动,问罪荆扬,吊民淮表,一同瓯越。 但臣愚见,私窃末安。 何者? 京邑新迁,百姓易业,公私草创,生途索然。 兼往岁弗稔,民多饥馑,二三之际,嗟惋易兴。 天道悠长,宜遵养时晦,愿抑赫斯,以待后日。 ”诏曰:“时不自来,因人则合。 今年人事,殊非昔岁。 守株之唱,便可停也。 阳九利涉,岂卿所知也? ”太和二十一年卒。 赐钱二十万,布二百匹。 丘堆,代人也。 美容仪,以忠谨亲侍。 太宗即位,拾遗左右,稍迁散骑常侍。 与叔孙建等讨灭山胡。 刘裕溯河西伐,诏堆与建自河内次枋头以备寇盗。 姚泓既灭,堆留镇并州。 赫连屈孑遣三千骑寇河西,堆自并州与游击将军王洛生击走之。 以功赐爵为侯。 世祖监国临朝,堆与太尉穆观等为右弼。 世祖即位,进爵临淮公,加镇西将军。 徙为太仆。 世祖征赫连昌,堆与常山王素督步兵三万人为后继。 昌战败南奔,世祖遣堆与宗正娥清率五千骑略地关右。 昌贰城守将坚守不下,堆与清攻拔之。 诏堆班师,宜城王奚斤表留堆等进平昌,许之。 堆、斤合军与昌相拒击。 士马乏粮,堆与义兵将军封礼督租于民间,士卒暴掠,为昌所袭,败绩。 堆将数百骑还城。 斤追击赫连定,留堆守辎重。 斤为定所擒,堆闻而弃甲走长安,复将高凉王礼弃守东走蒲坂。 世祖大怒,遣西平公安颉斩堆。 延和初,诏曰:“堆,国之肺腑,勋著先朝,西征丧师,遂从军法。 国除祀绝,朕甚愍之。 可赐其子跋爵淮陵侯,加安远将军。 ”后征盖吴,战没。 子麟,袭爵。 历位驾部令。 出为瑕丘镇将,假平南将军,东海公。 迁东兖州刺史,卒官。 娥清,代人也。 少有将略,累著战功。 稍迁振威将军。 刘裕遣将朱超石寇平原,至畔城遁还。 清与长孙道生追之,至河,获其将杨丰。 还,拜给事黄门侍郎。 先是,徒河民散居三州,颇为民害。 诏清徙之平城。 清善绥抚,徙者如归。 太宗南巡幸邺,以清为中领军将军,与宋兵将军周几等渡河略地。 至湖陆,高平民屯聚林薮,拒射官军,清等诛数千家,虏获万余口。 赐爵须昌侯。 清与几等遂镇枋头。 世祖初,清自枋头还京师,假征南将军,进为东平公。 蠕蠕大檀徙居漠南,清与平阳王长孙翰从东道出长川讨之,大获而还。 转宗正卿。 寻从征蠕蠕。 又从平统万,遂与奚斤追赫连昌至安定,与昌相持。 及安颉擒昌,昌弟定西走,斤追之。 清欲寻水而还,斤不从,遂与斤俱为定所擒。 世祖克平凉,乃得还。 后诏清镇并州,讨山胡白龙于西河,斩白龙父及其将帅,遂屠其城。 迁平东将军,与古弼等东讨冯文通。 以不急战,文通奔高丽,槛车征,黜为门卒。 遂卒于家。 子延,官至员外散骑常侍,赐爵南平公。 刘尼,代人也。 本姓独孤氏。 曾祖敦,有功于太祖,为方面大人。 父娄,冠军将军,卒赠并州刺史。 尼少壮健,有膂力,勇果善射,世祖见而善之,拜羽林中郎,赐爵昌国子,加振威将军。 宗爱既杀南安王余于东庙,秘之,惟尼知状。 尼劝爱立高宗。 爱自以负罪于景穆,闻而惊曰:“君大痴人,皇孙若立,岂忘正平时事乎? ”尼曰:“若尔,今欲立谁? ”爱曰:“待还宫,擢诸王子贤者而立之。 ”尼惧其有变,密以状告殿中尚书源贺,贺时与尼俱典兵宿卫。 仍共南部尚书陆丽谋曰:“宗爱既立南安,还复杀之。 今不能奉戴皇孙,以顺民望,社稷危矣。 将欲如何? ”丽曰:“唯有密奉皇孙耳。 ”于是贺与尚书长孙渴侯严兵守卫,尼与丽迎高宗于苑中。 丽抱高宗于马上,入京城。 尼驰还东庙,大呼曰:“宗爱杀南安王,大逆不道。 皇孙已登大位,有诏,宿卫之士皆可还宫。 ”众咸唱万岁。 贺及渴侯登执宗爱、贾周等,勒兵而入,奉高宗于宫门外,入登永安殿。 以尼为内行长,进爵建昌侯。 迁散骑常侍、安南将军。 又进爵东安公。 寻迁尚书右仆射,加侍中,进封为王。 出为征南将军、定州刺史。 在州清慎,然率多酒醉,治日甚少。 征为殿中尚书,加侍中,特进。 高宗末,迁司徒。 显祖即位,以尼有大功于先朝,弥加尊重,赐别户三十。 皇兴四年,车驾北征,帝亲誓众,而尼昏醉,兵陈不整。 显祖以其功重,特恕之,免官而已。 延兴四年薨。 子杜生,袭爵。 世宗时,宁朔将军、步兵校尉。 熙平初卒。 赠龙骧将军,朔州刺史,谥曰克。 奚眷,代人也。 少有将略。 太祖时有战功。 太宗时为尚书、假安南将军、虎牢镇将,为寇所惮。 世祖初,为中军、都曹尚书,复镇虎牢,赐爵南阳公,加使持节、侍中、都督豫洛二州河内诸军事、镇南将军,开府。 寻徙镇长安。 世祖幸美稷,眷受诏督诸军,共讨山胡白龙于西河,破之,屠其城,斩首数千级,虏其妻子而还。 世祖平姑臧,遣眷讨沮渠牧犍弟私署张掖太守宜得。 宜得奔酒泉,酒泉太守无讳与宜得奔高昌。 获其二城。 后沮渠天周复据酒泉,眷讨平之,虏男女四千余人。 世祖征蠕蠕,以眷为尚书,督偏将出别道,诏会鹿浑海。 眷与中山王辰等诸大将俱后期,斩于都南。 爵除。 车伊洛,焉耆胡也。 世为东境部落帅,恒修职贡。 世祖录其诚款,延和中,授伊洛平西将军,封前部王,赐绢一百匹,绵一百斤,绣衣一具,金带靴帽。 伊洛大悦,规欲归阙。 沮渠无讳断路,伊洛与无讳连战,破之。 时无讳卒,其弟安周夺无讳子干寿兵,规领部曲。 伊洛前后遣史招喻,干寿等率户五百余家来奔,伊洛送之京师。 又招喻李宝弟钦等五十余人,送诣敦煌。 伊洛又率部众二千余人伐高昌,讨破焉耆东关七城,虏获男女二百人,驼千头,马千匹。 以金一百斤奉献。 先是,伊洛征焉耆,留其子歇守城,而安周乘虚引蠕蠕三道围歇,并遣使谓歇曰:“尔父已投大魏,尔速归首,当赐尔爵号。 ”歇固守,连战。 久之,外无救援,为安周所陷,走奔伊洛。 伊洛收集遗散一千余家,归焉耆镇。 世祖嘉之。 正平元年,诏伊洛曰:“歇年尚幼,能固守城邑,忠节显著,朕甚嘉之。 可遣歇诣阙。 ”伊洛令歇将弟波利等十余人赴都。 正平二年,伊洛朝京师,赐以妻妾、奴婢、田宅、牛羊、拜上将军,王如故。 兴安二年卒。 赠镇西大将军,秦州刺史,谥曰康王。 赐绵绢杂彩五百匹,衣二十七袭。 葬礼依庐鲁元故事。 歇袭爵。 皇兴末,拜使持节、平西将军、豫州刺史。 延兴三年卒。 子伯主袭爵。 波利,天安二年拜立节将军、乐官侯。 皇兴三年卒,兄子洛都袭爵。 宿石,朔方人也,赫连屈孑弟文陈之曾孙也。 天兴二年,文陈父子归阙,太祖嘉之,以宗女妻焉,赐奴婢数十口,拜为上将军。 祖若豆根,太宗时赐姓宿氏,袭上将军。 父沓干,世祖时虎贲幢将。 从征平凉有功,拜虎威将军,侍御郎,赐爵汉安男。 转中散,迁给事,兼领工曹。 从驾讨和龙,以功赐奴婢十七户。 真君四年,从驾讨蠕蠕,战没。 世祖悼惜之,诏求沓干子。 时石年甫十一,引见,以幼听归。 年十三,袭爵,擢为中散。 从驾至江,拜宣威将军。 兴光中,迁侍御史,拜中垒将军,进爵蔡阳子,典宜官曹。 迁内行令。 从幸苑内,游猎,石于高宗前走马,道峻,马倒殒绝,久之乃苏。 由是御马得制。 高宗嘉之,赐绵一百斤,帛五十匹,骏马一匹,改爵义阳子。 尝从猎,高宗亲欲射虎。 石叩马而谏,引高宗至高原上。 后虎腾跃杀人。 诏曰:“石为忠臣,鞚马切谏,免虎之害。 后有犯罪,宥而勿坐。 ”赐骏马一匹。 尚上谷公主,拜驸马都尉。 天安初,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进爵太山公,为北中道都大将。 延兴元年卒。 追赠太原王,谥曰康。 葬礼依庐鲁元故事。 太和初,子倪袭爵,比部侍御。 来大千,代人也。 父初真,从太祖避难叱候山,参创业之功,官至后将军,武原侯,与在八议。 大千骁果,善骑射,为骑都尉。 永兴初,袭爵,迁中散。 至于朝贺之日,大千常著御铠,盘马殿前,朝臣莫不嗟叹。 迁内幢将,典宿卫禁旅。 大千用法严明,上下齐肃。 尝从太宗校猎,见虎在高岩上,大千持槊直前刺之,应手而死。 太宗嘉其勇壮,又为殿中给事。 世祖践祚,与襄城公庐鲁元等七人俱为常侍,持仗侍卫,昼夜不离左右。 从讨赫连昌,共长孙道生与贼交战。 道生马倒,为贼所击,大千驰救,贼众散走。 大千扶道生上马,遂得免。 从讨蠕蠕,战功居多。 迁征北大将军,赐爵庐陵公,镇云中,兼统白道军事。 囗贼北叛,大千前后追击,莫不平殄。 延和初,车驾北伐,大千为前锋,大破虏军。 世祖以其壮勇,数有战功,兼悉北境险要,诏大千巡抚六镇,以防寇虏。 经略布置,甚得事宜。 后吐京胡反,以大千为都将讨平之。 在吐京卒,丧还,停于平城南。 世祖出,还,见而问之,左右以对。 世祖悼叹者良久。 诏曰:“大千忠勇尽节,功在可嘉,今听丧入殡城内。 ”赠司空,谥曰庄公。 子丘颓,袭爵。 降为晋兴侯。 拜安远将军。 从驾到江,进右将军。 和平中,迁中散,转相曹都典奉事。 皇兴四年卒。 赠宁南将军,陈留公,谥曰简。 子蕇袭爵。 丘颓弟提,官至监御曹给事,冠军将军,兖州刺史,濮阳侯。 太和十年卒。 周几,代人也。 父千,有功太祖之世,赐爵须阳侯。 坐事死。 几少以善骑射为猎郎。 太宗即位,为殿中侍御史,掌宿卫禁兵,断决称职。 迁左民尚书。 神瑞中,并州饥民游食山东,诏几领众镇博陵之鲁口以安集之。 泰常初,白涧、行唐民数千家负险不供输税,几与安康子长孙道生宣示祸福,逃民遂还。 于时郡县斩叛胡翟猛雀于林虑山,猛雀遗种窜于行唐及襄国。 几追讨,尽诛之。 后为宁朔将军,拒司马德宗将刘裕于南,破毛德祖于土楼。 以功赐爵交址侯。 世祖以几有智勇,遣镇河南,威信著于外境。 几常嫌奚斤等绥抚关中失和,百姓不附。 每至言论,形于声色。 斤等惮焉。 进号宋兵将军。 率洛州刺史于栗䃅以万人袭陕城,卒于军,军人无不叹惜之。 归葬京师。 追赠交耻公,谥曰桓。 子步,袭爵。 卒。 子安国,袭爵。 太和中,讨蠕蠕,失利,伏法。 爵除。 豆代田,代人也。 太宗时以善骑射为内细射。 从攻虎牢,诏代田登楼射贼,矢不虚发。 与奚斤前锋先入,擒刘义隆将毛德祖并长史、司马三人。 以功迁内三郎。 从讨赫连昌,乘胜追贼。 入其宫门,门闭,代田逾宫而出。 世祖壮之,拜勇武将军。 后从驾平昌,以战功赐奴婢十五口,黄金百斤,银百斤。 神中,讨蠕蠕,赐爵关中侯。 从讨平凉,击破赫连定,得奚斤等。 世祖以定妻赐之,诏斤膝行授酒于代田。 敕斤曰:“全尔身命者,代田功也。 ”改爵井陉侯,加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领内都幢将。 从讨和龙,战功居多,迁殿中尚书,赐奴婢六十口。 以前后军功,进爵长广公,加平东将军。 从驾南讨。 转太子太保。 出为统万镇大将。 兴安中卒。 赠侍中,安东大将军,长广王,谥曰恭。 子求周,为内三郎。 从驾到江,赐爵五等子。 又进爵为侯。 后袭父爵。 为吏部尚书。 皇兴二年卒。 赠征北大将军,长广王,谥曰简。 子多侯袭爵。 周观,代人也。 骁勇有膂力,每在军阵,必应募先登。 以功进为军将长史,寻转军将。 击赫连屈丐有功,赐爵安川子,迁北镇军将。 世祖即位,从讨蠕蠕。 以军功进为都副将,镇云中。 神中,又讨蠕蠕,大获,增爵为侯。 从征平凉,进爵金城公,迁为都将。 从破离石胡,加散骑常侍。 转高平镇将。 观善抚士卒,号有威名。 真君初,诏观统五军西讨秃发保周于张掖。 徙其民数百家,将置于京师,至武威,辄与诸将私分之。 世祖大怒,黜观为金城侯,改授内都大官。 出除平南将军,秦州刺史,复爵金城公。 抚驭失和,民薜永宗聚众于汾曲以叛,观讨永宗,为流矢所中。 世祖幸蒲坂,观闻帝至,惊怖而起,疮重遂卒。 世祖怒,绝其爵。 子豆,初为三郎,迁军将。 卒于长乐太守。 闾大肥,蠕蠕人也。 太祖时,与其弟大泥倍颐率宗族归国。 太祖善之,尚华阴公主,赐爵其思子。 与其弟并为上宾,入八议。 太宗即位,进大肥为内都大官,增爵为侯。 神瑞中,为都将,讨越勒部于跋那山,大破之。 泰常初,复为都将,领禁兵讨蠕蠕,获其大将莫孤浑。 宜城王奚斤之攻虎牢也,大肥与娥清领十二军出中道,略地高平、金乡,东至泰山。 假大肥使持节,安阳公,镇抚陈汝。 世祖初,复与奚斤出云中白道讨大檀,破之。 还为内都大官。 出除使持节,冀青二州刺史,假荥阳公。 寻征还,位特进。 复出为冀青二州刺史。 寻入为内都大官。 从讨赫连昌,以功授荥阳公。 公主薨,复尚濩泽公主。 又为都将,击大檀,大破之。 还至渴侯山,遂讨东部高车于巳尼陂。 又征平凉,并有功。 世祖将拜大肥为王,遇疾卒。 追赠中山王。 子贺,早卒。 大肥弟驎袭爵。 出为仇池镇将。 卒,无子。 弟凤,袭爵。 高宗时为内都大官,出为镇南将军。 肆州刺史。 卒,无子,爵除。 尉拨,代人也。 父那,濮阳太守。 拨为太学生,募从兖州刺史罗忸击贼于陈汝,有功,赐爵介休男。 从讨和龙,迁虎贲帅,转千人军将。 又从乐平王丕讨和龙。 除凉州军将,击吐谷浑,获其人一千余落。 后吐谷浑小将率三百余落来降,寻复亡叛,拨率骑追之,尽获而还。 以功进爵为子。 迁晋昌镇将,绥怀边民,甚著称绩。 入为知臣监。 出为杏城镇将。 在任九年,大收民和,山民一千余家,上郡徙各庐水胡八百余落,尽附为民。 高宗以拨清平有惠绩,赐以衣服。 显祖即位,为北征都将。 复为都将,南攻悬瓠,破刘彧将朱湛之水军三千人,拜悬瓠镇将,加员外散骑常侍,进爵安城侯。 显祖嘉其声效,复赐衣服。 转平南将军,北豫州刺史。 后洛州民田智度聚党谋逆。 诏拨乘传发豫州兵与洛州刺史丘顿击之,获智度,送京师。 拨卒,赠冠军将军,谥敬侯。 陆真,代人也。 父洛侯,秦州长史。 真少善骑射。 世祖初,以真膂力过人,拜内三郎。 数从征伐,所在摧锋陷阵,前后以功屡受赏赐。 真君中,从讨蠕蠕,以功赐爵关内侯。 后攻悬瓠,登楼临射城中,弦不虚发。 刘义隆将王玄谟众数万人寇滑台,真从世祖讨之。 夜与数人乘小船突玄谟军,入城抚慰,登城巡行贼营中,乃还渡河。 至明,玄谟败走。 从驾至江,真再破贼军,拜建武将军,石城子。 还攻盱眙,真功居多。 迁给事中,典太仓事。 高宗即位,拜冠军将军,进爵都昌侯。 迁散骑常侍,选部尚书。 时丁零数千家寇窃并定,真与并州刺史乞伏成龙自乐平东入,与定州刺史许崇之并力讨灭。 从驾巡东海,以真为宁西将军。 寻迁安西将军,长安镇将,假建平公。 胡贼帅贺略孙聚众千余人叛于石楼。 真击破之,杀五百余人。 是时,初置长蛇镇,真率众筑城,未讫,而氐豪仇傉檀等反叛,氐民咸应,其众甚盛。 真击平之,杀四千余人,卒城长蛇而还。 东平王道符反于长安,杀雍州刺史鱼玄明,关中草草。 以真为长安镇将,赐爵河南公。 长安兵民,素伏威信,真到,抚慰之,皆怡然安静。 咸阳民赵昌受刘彧署龙骧将军,扇动鄠、盭厔二县,聚党数百人据赤谷以叛。 真与雍州刺史刘邈讨平之,昌单骑走免。 后鄠县民王稚兄弟,聚二千余人,招引赵昌。 始平、石安、池阳、灵武四县人皆应之,众至五千,据治谷堡。 时诏南郡王李惠等领步骑六千讨昌。 真以大军未至,虑昌滋蔓,与雍州刺史刘邈讨昌。 昌出营拒战,真击破之,斩昌及贼首三千余级,传首京师,并诛其党与七百余人,获男女一千余口。 雍州民夷,莫不震伏。 在镇数年,甚著威称。 延兴二年卒。 归葬京师,谥曰烈。 子延,字契胡提,颇有气干,袭爵河南公。 累迁历长安镇将,拜安南将军,济州刺史。 例降,改封汝阳侯。 京兆王愉为徐州刺史,以延为愉府司马,带彭城内史。 正始初,除武川镇将。 入除太仆卿。 都督沃野、武川、怀朔三镇诸军事,安北将军,怀朔镇大将,加散骑常侍。 正光初,拜金紫光禄大夫,复除太仆卿。 受使绥慰秀容,为牧子所害。 弟什夤,太府卿,平东将军,光禄大夫。 建义初,拜都官尚书。 卒于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吕洛拔,代人也。 曾祖渴侯,昭成时率户五千归国。 祖肥,濮阳太守。 父匹知,世祖时为西部长,荥阳公。 洛拔以壮勇知名,高宗末为平原镇都将。 刘彧徐州刺史薜安都归诚,请援。 诏遣尉元率众救之,洛拔随元入彭城。 彧将张永遣将王茂之领兵五千向武原,援其运车。 元遣洛拔率骑诣武原击之。 格战二日,手杀九人,夺贼运车二百余乘,牛二百五十头。 仍共击张永,大败之。 赐爵成武侯,加建义将军。 年五十六,卒。 长子文祖,显祖以其勋臣子,补龙牧曹奏事中散。 以牧产不滋,坐徙于武川镇。 后文祖以旧语译注皇诰,辞义通辩,超授阳平太守。 未拜,转为外都曹奏事中散。 后坐事伏法。 史臣曰:仁人之言,必有博利。 参合之役,威罚实行,盖王建之罪欤? 安同异类之人,智识入用,任等时俊,当有由哉! 颉擒赫连昌,摧义隆众,遂为名将,未易轻也。 楼伏连,丘堆,娥清,俱以壮勇,征伐四克。 刘尼忠国翼主,岂徒骁猛之用乎? 奚眷将略致位,不能以功名自终。 车伊洛自远宅心,异凡戎矣。 宿石等并忠勤勇略,有将帅之才,自致青云,岂徒然也? 发布时间:2024-11-25 10:24:09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