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周书》 周书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内容: 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尉迟迥字薄居罗,代人也。 其先,魏之别种,号尉迟部,因而姓焉。 父俟兜,性弘裕,有鉴识,尚太祖姊昌乐大长公主,生迥及纲。 俟兜病且卒,呼二子,抚其首曰:“汝等并有贵相,但恨吾不见尔,各宜勉之。 ”迥少聪敏,美容仪。 及长,有大志,好施爱士。 稍迁大丞相帐内都督。 尚魏文帝女金明公主,拜驸马都尉。 从太祖复弘农,破沙苑,皆有功。 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将军。 迥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 太祖以此深委仗焉。 后拜大将军。 侯景之渡江,梁元帝时镇江陵,既以内难方殷,请修邻好。 其弟武陵王纪,在蜀称帝,率众东下,将攻之。 梁元帝大惧,乃移书请救,又请伐蜀。 太祖曰:“蜀可图矣。 取蜀制梁,在兹一举。 ”乃与群公会议,诸将多有异同。 唯迥以为纪既尽锐东下,蜀必空虚,王师临之,必有征无战。 太祖深以为然,谓迥曰:“伐蜀之事,一以委汝,计将安出? ”迥曰:“蜀与中国隔绝百有余年,恃其山川险阻,不虞我师之至。 宜以精甲锐骑,星夜袭之。 平路则倍道兼行,险途则缓兵渐进,出其不意,冲其腹心。 蜀人既骇官军之临速,必望风不守矣。 ”于是乃令迥督开府元珍、乙弗亚、(万)俟吕陵始、叱奴兴、綦连〔雄〕、宇文升等六军,甲士一万二千,骑万疋,伐蜀。 以魏废帝二年春,自散关由固道出白马,趣晋寿,开平林旧道。 前军临剑阁,纪安州刺史乐广,以州先降。 纪梁州刺史杨干运时镇潼州,又降。 六月,迥至潼州,大飨将士,引之而西。 纪益州刺史萧㧑不敢战,遂婴城自守。 进军围之。 初,纪至巴郡,闻迥来侵,遣谯淹回师,为㧑外援。 迥分遣元珍、乙弗亚等以轻骑破之,遂降。 㧑前后战数十合,皆为迥所破。 㧑与纪子宜都王肃,及其文武官属,诣军门请见,迥以礼接之。 其吏人等,各令复业。 唯收僮隶及储积以赏将士。 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诏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以平蜀功,封一子为公。 自剑阁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黜陟。 迥乃明赏罚,布恩威,绥缉新邦,经略未附,夷夏怀而归之。 迥性至孝,色养不怠。 身虽在外,所得四时甘脆,必先荐奉,然后敢尝。 大长公主年高多病,迥往在京师,每退朝参候起居,忧悴形于容色。 大长公主每为之和颜进食,以宁迥心。 太祖知其至性,征迥入朝,以慰其母意。 遣大鸿胪郊劳,仍赐迥衮冕之服。 蜀人思之,立碑颂德。 孝闵践阼,进位柱国大将军。 又以迥有平蜀之功,同霍去病冠军之义,封宁蜀公。 进蜀公,爵邑万户。 宣帝即位,以迥为大前疑,出为相州总管。 宣帝崩,隋文帝辅政,以迥望位夙重,惧为异图,乃令迥子魏安公惇赍诏书以会葬征迥。 寻以郧公韦孝宽代迥为总管。 迥以隋文帝当权,将图篡夺,遂谋举兵,留惇而不受代。 隋文帝又使候正破六汗裒诣迥喻旨,密与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书,令为之备。 迥闻之,杀长史及裒。 乃集文武士庶,登城北楼而令之曰:“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 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先帝处吾于此,本欲寄以安危。 今欲与卿等纠合义勇,匡国庇人,进可以享荣名,退可以终臣节。 卿等以为何如? ”于是众咸从命,莫不感激。 乃自称大总管,承制署置官司。 于时赵王招已入朝,留少子在国,迥又奉以号令。 迥弟子勤,时为青州总管,亦从迥。 迥所管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勤所统青、胶、光、莒诸州,皆从之。 众数十万。 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各据州以应迥。 迥又北结高宝宁以通突厥;南连陈人,许割江、淮之地。 隋文帝于是征兵讨迥,即以韦孝宽为元帅。 惇率众十万入武德,军于沁东。 孝宽等诸军隔水相持不进。 隋文帝又遣高颎驰驿督战。 惇布兵二十里,麾军小却,欲待孝宽军半度击之。 孝宽因其小却,鸣鼓齐进,惇大败。 孝宽乘胜进至邺。 迥与子惇、佑等又悉其卒十三万,陈于城南。 迥别统万人,皆绿巾锦袄,号曰黄龙兵。 勤率众五万,自青州赴迥,以三千骑先到。 迥旧习军旅,虽老犹被甲临阵。 其麾下千兵,皆关中人,为之力战。 孝宽等军失利而却。 邺中士女,观者如堵。 高颎与李询整阵,先犯观者,因其扰而乘之。 迥大败,遂入邺。 迥走保北城,孝宽纵兵围之。 李询、贺楼子干以其属先登。 迥上楼,射杀数人,乃自杀。 勤、惇等东走,并追获之。 余众,月余皆斩之。 迥末年衰耄,惑于后妻王氏,而诸子多不睦。 以开府、小御正崔达拏为长史,余委任亦多用齐人。 达拏文士,无筹略,举措多失纲纪,不能有所匡救。 迥自起兵至败,六十八日。 武德中,迥从孙库部员外郎耆福上表,请改葬。 朝议以迥忠于周室,有诏许之。 王谦字敕万,太保雄之子也。 性恭谨,无他才能。 以父功,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 孝闵践祚,治右小武伯。 雄从晋公护东讨,为齐人所毙。 朝议以谦父殒身行阵,特加殊宠,乃授谦柱国大将军。 以情礼未终,固辞不拜。 高祖手诏夺情,袭爵庸公,邑万户。 (后)〔从〕皇太子讨吐谷浑,力战有功。 是时高祖东征,谦又力战,进上柱国、益州总管。 时〔隋文帝秉政〕,谦令司录贺若昂奉表诣阙。 昂还,具陈京师事势。 谦以世受国恩,将图匡复,遂举兵,署官司。 所管益、潼、新、始、龙、邛、青、泸、戎、宁、汶、陵、遂、合、楚、资、眉、普十八州及嘉、渝、临、渠、蓬、隆、通、兴、武、庸十州之人多从之。 总管长史乙弗虔、益州刺史达奚惎劝谦据险观变。 隆州刺史〔高〕阿(史)那瑰为谦画三策曰:“公亲率精锐,直指散关,蜀人知公有勤王之节,必当各思效命,此上策也;出兵梁、汉,以顾天下,此中策也;坐守剑南,发兵自卫,此下策也。 ”谦参用其中下之策。 梁睿未至大剑,谦遣兵镇始州。 隋文即以睿为行军元帅,便发利、凤、文、秦、成诸州兵讨之。 达奚惎、乙弗虔等众十万攻利州。 闻睿至,众溃。 睿乘其弊,纵兵深入。 惎、虔密使诣睿,请为内应以赎罪。 谦不知之,并令守成都。 谦先无筹略,承藉父勋,遂居重任。 初谋举兵,咸以地有江山之险,进可以立功,退可以自守。 且任用多非其才。 及闻睿兵奄至,惶惧,乃自率众迎战。 又以惎、虔之子为左右军。 行数十里,军皆叛。 谦以二十骑奔新都,县令王宝斩之,传首京师。 惎、虔以成都降,隋文以其首谋,斩之。 〔高〕阿(史)那瑰亦诛。 司马消难字道融,河内温人。 父子如,为齐神武佐命,位至尚书令。 消难幼聪惠,微涉经史,好自矫饰,以求名誉。 起家著作郎。 子如既当朝贵,消难亦爱宾客。 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卬、崔赡等皆游其门。 寻拜驸马都尉、光禄卿,出为北豫州刺史。 齐文宣末年,昏虐滋甚。 消难既惧祸及,常有自全之谋,曲意抚纳,颇为百姓所附。 属文宣在并,驿召其弟上党王涣,涣惧于屠害,遂斩使者东奔。 数日间搜捕邺中,邺中大扰。 后竟获于济州。 涣之初走,朝士私相谓曰:“今上党亡叛,似赴成皋。 若与司马北豫州连谋,必为国患。 ”此言遂达于文宣,文宣颇疑之。 消难惧,密令所亲裴藻间行入关,请举州来附。 晋公护遣达奚武、杨忠迎之,消难遂与武俱入朝。 授大将军、荥阳公。 从高祖东伐,迁大后丞。 纳女为静帝后。 寻出为(交)州总管。 隋文帝辅政,消难既闻蜀公迥不受代,遂欲与迥合势,亦举兵应之。 以开府田广等为腹心,杀总管长史侯莫陈杲、郧州刺史蔡泽等四十余人。 所管郧、随、温、应(士)〔土〕、顺、沔、环、岳九州,鲁山、甑山、沌阳、应城、平靖、武阳、上明、(须)〔涢〕水八镇,并从之。 使其子泳质于陈以求援。 隋文帝命襄州总管王谊为元帅,发荆襄兵以讨之。 八月,消难闻谊军将至,夜率其麾下,归于陈。 陈宣帝以为都督安(赵)〔随〕九州八镇、车骑将军、司空、随公。 初,杨忠之迎消难,结为兄弟,情好甚笃。 隋文每以叔礼事之。 及陈平,消难至京,特免死,配为乐户。 经二旬放免。 犹被旧恩,特蒙引见。 寻卒于家。 性贪淫,轻于去就。 故世之言反复者,皆引消难云。 其妻高氏,齐神武之女。 在邺,敬重之。 后入关,便相弃薄。 消难之赴(卬)〔〕州,留高及三子在京。 高言于随文曰:“荥阳公性多变诈,今以新宠自随,必不顾妻子,愿防虑之。 ”消难入陈,而高母子因此获免。 史臣曰:尉迟迥地则舅甥,职惟台衮,沐恩累叶,荷睠一时,居形胜之地,受藩维之托,颠而不扶,忧责斯在。 及主威云谢,鼎业将迁,九服移心,三灵改卜,遂能志存赴蹈,投袂称兵。 忠君之勤未宣,违天之祸便及。 校其心,翟义、葛诞之俦欤。 发布时间:2024-12-13 10:34:20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