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隋书》 卷三十九列传第四 于义子宣道 宣敏 内容: 于义,字慈恭,河南洛阳人也。 父谨,从魏武帝入关,仕周,官至太师,因家京兆。 义少矜严,有操尚,笃志好学。 大统末,以父功,赐爵平昌县伯,邑五百户。 起家直合将军。 其后改封广都县公。 周闵帝受禅,增邑六百户。 累迁安武太守,专崇德教,不尚威刑。 有郡民张善安、王叔儿争财相讼,义曰:“太守德薄不胜任之所致,非其罪也。 ”于是取家财,倍与二人,喻而遣去。 善安等各怀耻愧,移贯他州。 于是风教大洽。 其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进封建平郡公。 明、武世,历西京、瓜、邵三州刺史。 数从征伐,进位开府。 宣帝嗣位,政刑日乱,义上疏谏。 时郑译、刘昉以恩幸当权,谓义不利于己,先恶之于帝。 帝览表色动,谓侍臣曰:“于义谤讪朝廷也。 ”御正大夫颜之仪进曰:“古先哲王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 于义之言,不可罪也。 ”帝乃解。 及高祖作相,王谦构逆,高祖将击之,问将于高颎。 颎答曰:“于义素有经略,可为元帅。 ”高祖初然之。 刘昉进曰:“梁睿位望素重,不可居义之下。 ”高祖乃止。 于是以睿为元帅,以义为行军总管。 谦将达奚惎拥众据开远,义将左军击破之。 寻拜潼州总管,赐奴婢五百口,杂彩三千段,超拜上柱国。 时义兄翼为太尉,弟智、兄子仲文并上柱国,大将军已上十余人,称为贵戚。 岁余,以疾免职,归于京师。 数月卒,时年五十。 赠豫州刺史,谥曰刚。 赙物千段,粟米五百石。 子宣道、宣敏,并知名。 宣道字元明,性谨密,不交非类。 仕周,释褐左侍上士。 以父功,赐爵成安县男,邑二百户。 后转小承御上士。 高祖为丞相,引为外兵曹,寻拜仪同。 及践阼,迁内史舍人,进爵为子。 丁父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 献皇后命中使敦谕,岁余,起令视事。 免丧,拜车骑将军,兼左卫长史,舍人如故。 后六岁,迁太子左卫副率,进位上仪同。 卒,年四十二。 子志宁,早知名,出继叔父宣敏。 宣敏字仲达,少沉密,有才思。 年十一,诣周赵王招,王命之赋诗。 宣敏为诗,甚有幽贞之志。 王大奇之,坐客莫不嗟赏。 起家右侍上士,迁千牛备身。 高祖践阼,拜奉车都尉,奉使抚慰巴蜀。 及还,上疏曰:臣闻开盘石之宗,汉室于是惟永;建维城之固,周祚所以灵长。 昔秦皇置牧守而罢诸侯,魏后昵谄邪而疏骨肉,遂使宗社移于他族,神器传于异姓。 此事之明,甚于观火。 然山川设险,非亲勿居。 且蜀土沃饶,人物殷阜,西通邛僰,南属荆巫。 周德之衰,兹土遂成戎首;炎政失御,此地便为祸先。 是以明者防于无形,治者制其未乱,方可庆隆万世,年逾七百。 伏惟陛下日角龙颜,膺乐推之运,参天贰地,居揖让之期,亿兆宅心。 百神受职,理须树建籓屏,封植子孙,继周、汉之宏图,改秦、魏之覆轨,抑近习之权势,崇公族之本枝。 但三蜀、三齐,古称天险,分王戚属,今正其时。 若使利建合宜,封树得所,巨猾息其非望,奸臣杜其邪谋。 盛业洪基,同天地之长久;英声茂实,齐日月之照临。 臣虽学谢多闻,然情深体国,辄申管见,战灼惟深。 帝省表嘉之,谓高颎曰:“于氏世有人焉。 ”竟纳其言,遣蜀王秀镇于蜀。 宣敏常以盛满之诫,昔贤所重,每怀静退,著《述志赋》以见其志焉。 未几,卒官,时年二十九。 阴寿子世师骨仪阴寿,字罗云,武威人也。 父嵩,周夏州刺史。 寿少果烈,有武干,性谨厚,敦然诺。 周世屡以军功,拜仪同。 从武帝平齐,进位开府,赐物千段,奴婢百口,女乐二十人。 及高祖为丞相,引寿为掾。 尉迥作乱,高祖以韦孝宽为元帅击之,令寿监军。 时孝宽有疾,不能亲总戎事,每卧帐中,遣妇人传教命。 三军纲纪,皆取决于寿。 以功进位上柱国。 寻以行军总管镇幽州,即拜幽州总管,封赵国公。 时有高宝宁者,齐氏之疏属也,为人桀黠,有筹算,在齐久镇黄龙。 及齐灭,周武帝拜为营州刺史,甚得华夷之心。 高祖为丞相,遂连结契丹、靺鞨举兵反。 高祖以中原多故,未遑进讨,以书喻之而不得。 开皇初,又引突厥攻围北平。 至是,令寿率步骑数万,出卢龙塞以讨之。 宝宁求救于突厥。 时卫王爽等诸将数道北征,突厥不能援。 宝宁弃城奔于碛北,黄龙诸县悉平。 寿班师,留开府成道昂镇之。 宝宁遣其子僧伽率轻骑掠城下而去。 寻引契丹、靺鞨之众来攻,道昂苦战连日乃退。 寿患之,于是重购宝宁,又遣人阴间其所亲任者赵世模、王威等。 月余,世模率其众降,宝宁复走契丹,为其麾下赵修罗所杀,北边遂安。 赐物千段。 未几,卒官,赠司空。 子世师嗣。 世师少有节概,性忠厚,多武艺。 弱冠,以功臣子拜仪同,累迁骠骑将军。 炀帝嗣位,领东都瓦工监。 后三岁,拜张掖太守。 先是,吐谷浑及党项羌屡为侵掠,世师至郡,有来寇者,亲自捕击,辄擒斩之,深为戎狄所惮。 入为武贲郎将。 辽东之役,出襄平道。 明年,帝复击高丽,以本官为涿郡留守。 于时盗贼蜂起,世师逐捕之,往往克捷。 及帝还,大加赏劳,拜楼烦太守。 时帝在汾阳宫,世师闻始毕可汗将为寇,劝帝幸太原。 帝不从,遂有雁门之难。 寻迁左翊卫将军,与代王留守京师。 及义军至,世师自以世荷隋恩,又籓邸之旧,遂勒兵拒守。 月余,城陷,与京兆郡丞骨仪等见诛,时年五十三。 骨仪,京兆长安人也。 性刚鲠,有不可夺之志。 开皇初,为侍御史,处法平当,不为势利所回。 炀帝嗣位,迁尚书右司郎。 于时朝政渐乱浊,货赂公行,凡当枢要之职,无问贵贱,并家累金宝。 天下士大夫莫不变节,而仪励志守常,介然独立。 帝嘉其清苦,超拜京兆郡丞,公方弥著。 时刑部尚书卫玄兼领京兆内史,颇行诡道,辄为仪所执正。 玄虽不便之,不能伤也。 及义兵至,而玄恐祸及己,遂称老病,无所干预。 仪与世师同心协契,父子并诛,其后遂绝。 世师有子弘智等,以年幼获全。 窦荣定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 父善,周太仆。 季父炽,开皇初,为太傅。 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美须髯,便弓马。 魏文帝时,为千牛备身。 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 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以功拜上仪同。 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 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 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佽飞中大夫。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 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结。 及高祖作相,领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统露门内两箱仗卫,常宿禁中。 遇尉迥初平,朝廷颇以山东为意,乃拜荣定为洛州总管以镇之。 前后赐缣四千匹,西凉女乐一部。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 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 ”赐马三百匹,部曲八十户而遣之。 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 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 每令尚食局日供羊一口,珍味称是。 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 未几,复为右武候大将军。 寻除秦州总管,赐吴乐一部。 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 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 荣定仰天太息。 俄而澍雨,军乃复振。 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 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复封子宪为安康郡公,赐缣五千匹。 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 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 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复宗之有! 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 ”上于是乃止。 前后赏赐,不可胜计。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 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 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 今欲赠之,重违其志。 ”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曰懿。 子抗嗣。 抗美容仪,性通率,长于巧思。 父卒之后,恩遇弥隆,所赐钱帛金宝,亦以巨万。 抗官至定州刺史,复检校幽州总管。 炀帝即位,汉王谅构逆,以为抗与通谋,由是除名,以其弟庆袭封陈公焉。 庆亦有姿仪,性和厚,颇工草隶。 初封永富郡公,官至河东太守、卫尉卿。 大业之末,出为南郡太守,为盗贼所害。 庆弟璇,亦工草隶,颇解钟律。 官历颍川、南郡、扶风太守。 元景山元景山,字珤岳,河南洛阳人也。 祖燮,魏安定王。 父琰,宋安王。 景山少有器局,干略过人。 周闵帝时,从大司马贺兰祥击吐谷浑,以功拜抚军将军。 其后数从征伐,累迁仪同三司,赐爵文昌县公,授亹川防主。 后与齐人战于北邙,斩级居多,加开府,迁建州刺史,进封宋安郡公,邑三千户。 从武帝平齐,每战有功,拜大将军,改封平原郡公,邑二千户,赐女乐一部,帛六千匹,奴婢二百五十口,牛羊数千。 治亳州总管。 先是,州民王回洛、张季真等聚结亡命,每为劫盗。 前后牧守不能制。 景山下车,逐捕之,回洛、季真挺身奔江南。 禽其党与数百人,皆斩之。 法令明肃,盗贼屏迹,称为大治。 陈人张景遵以淮南内属,为陈将任蛮奴所攻,破其数栅。 景山发谯、颍兵援之,蛮奴引军而退。 征为候正。 宣帝嗣位,从上柱国韦孝宽经略淮南。 郧州总管宇文亮谋图不轨,以轻兵袭孝宽。 孝宽窘迫,未得整阵,为亮所薄。 景山率铁骑三百出击,破之,斩亮传首。 以功拜亳州总管。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 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 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 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 毅等退保甑山镇。 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时桐柏山蛮相聚为乱,景山复击平之。 高祖受禅,拜上柱国。 明年,大举伐陈,以景山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韩延、吕哲出汉口。 遣上开府邓孝儒将劲卒四千,攻陈甑山镇。 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 孝儒逆击,破之。 陈将鲁达、陈纪以兵守涢口,景山复遣兵击走之。 陈人大骇,甑山、沌阳二镇守将皆弃城而遁。 景山将济江,会陈宣帝卒,有诏班师。 景山大著威名,甚为敌人所惮。 后数载,坐事免,卒于家。 时年五十五。 赠梁州总管,赐缣千匹,谥曰襄。 子成寿嗣。 成寿便弓马,起家千牛备身。 以上柱国世子,拜仪同。 后为秦王库真车骑。 炀帝嗣位,征为左亲卫郎将。 杨玄感之乱也,从刑部尚书卫玄击之,以功进位正议大夫,拜西平通守。 源雄源雄,字世略,西平乐都人也。 祖怀、父纂,俱为魏陇西王。 雄少宽厚,伟姿仪。 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 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周太祖见而器之,赐爵陇西郡公。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改封朔方郡公,拜冀州刺史。 时以突厥寇边,徙雄为平州刺史以镇之。 未几,检校徐州总管。 及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时雄家累在相州,迥潜以书诱之,雄卒不顾。 高祖遗雄书曰:“公妻子在邺城,虽言离隔,贼徒翦灭,聚会非难。 今日已后,不过数旬之别,迟能开慰,无以累怀。 徐部大蕃,东南襟带,密迩吴寇,特须安抚。 藉公英略,委以边谋,善建功名,用副朝委也。 ”迥遣其将毕义绪据兰陵,席毗陷昌虑、下邑。 雄遣徐州刺史刘仁恩击义绪,仪同刘弘、李琰讨席毗,悉平之。 陈人见中原多故,遣其将陈纪、萧摩诃、任蛮奴、周罗、樊毅等侵江北,西自江陵,东距寿阳,民多应之,攻陷城镇。 雄与吴州总管于𫖮、扬州总管贺若弼、黄州总管元景山等击走之,悉复故地。 东潼州刺史曹孝达据州作乱,雄遣兵袭斩之。 进位上大将军,拜徐州总管。 后数岁,转怀州刺史,寻迁朔州总管。 突厥有来寇掠,雄辄捕斩之,深为北夷所惮。 伐陈之役,高祖下册书曰:“于戏! 唯尔上大将军、朔方公雄,识悟明允,风神果毅。 往牧徐方,时逢寇逆,建旟马邑,安抚北蕃。 嘉谋绝外境之虞,挺剑息韦鞲之望。 沙漠以北,俱荷威恩,吕梁之间,罔不怀惠。 但江淮蕞尔,有陈僭逆,今将董率戎旅,清彼东南,是用命尔为行军总管。 往钦哉! ”于是从秦王俊出信州道。 及陈平,以功进位上柱国。 赐子崇爵端氏县伯,褒为安化县伯,赐物五千段,复镇朔州。 二岁,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卒于家,时年七十。 子崇嗣,官至仪同。 大业中,自上党赞治入为尚书虞部郎。 及天下盗起,将兵讨北海,与贼力战而死,赠正议大夫。 豆卢𪟝子毓𪟝兄通豆卢𪟝,字定东,昌黎徒河人也。 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 中山败,归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 祖苌,魏柔玄镇大将。 父宁,柱国、太保。 𪟝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 𪟝聪悟,有器局。 少受业国子学,略涉文艺。 魏大统十二年,太祖以𪟝勋臣子,封义安县侯。 周闵帝受禅,授稍伯下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丹阳郡公,邑千五百户。 明帝时,为左武伯中大夫。 𪟝自以经业未通,请解职游露门学。 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学。 未几,齐王宪纳𪟝妹为妃,恩礼逾厚。 会武帝嗣位,拜邛州刺史。 未之官,渭源烧当羌因饥馑作乱,以𪟝有才略,转渭州刺史。 甚有惠政,华夷悦服,德泽流行,大致祥瑞。 鸟鼠山俗呼为高武陇,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诸羌苦之。 𪟝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 有白鸟翔止前,乳子而后去,又白狼见于襄武。 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 济我民夷,神鸟来翔。 ”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后丁父艰,毁瘁过礼。 天和二年,授邵州刺史,袭爵楚国公。 复征为天官府司会,历信、夏二州总管、相州刺史。 以母忧还京。 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总管,进位上大将军。 月余,拜柱国。 高祖为丞相,益州总管王谦作乱。 𪟝婴城固守,谦遣其将达奚念、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众十万攻之,起土山,凿城为七十余穴,堰江水以灌之。 𪟝时战士不过二千,昼夜相拒。 经四旬,势渐迫。 𪟝于是出奇兵击之,斩数千级,降二千人。 梁睿军且至,贼因而解去。 高祖遣开府赵仲卿劳之,诏曰:“𪟝器识优长,气调英远,总驭籓部,风化已行。 巴蜀称兵,奄来围逼,入守出战,大摧凶丑。 贞节雄规,厥功甚茂,可使持节、上柱国。 赐一子爵中山县公。 ”开皇二年,突厥犯塞,以𪟝为北道行军元帅以备边。 岁余,拜夏州总管。 上以其家世贵盛,勋效克彰,甚重之。 后为汉王谅纳𪟝女为妃,恩遇弥厚。 七年,诏曰:“上柱国、楚国公𪟝,蜀人寇乱之日,称兵犯顺,固守金汤,隐如敌国。 嘉猷大节,其劳已多,可食始州临津县邑千户。 ”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𪟝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 其年卒,时年五十五。 上悼惜者久之,特加赗赠,鸿胪监护丧事,谥曰襄。 子贤嗣,官至显州刺史、大理少卿、武贲郎将。 贤弟毓。 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气节。 汉王谅出镇并州,毓以妃兄为王府主簿。 从赵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仪同三司。 及高祖崩,炀帝即位,征谅入朝。 谅纳谘议王𫠆之谋,发兵作乱。 毓苦谏不从,因谓弟懿曰:“吾匹马归朝,自得免祸。 此乃身计,非为国也。 今且伪从,以思后计。 ”毓兄显州刺史贤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怀志节,必不从乱,但逼凶威,不能克遂。 臣请从军,与毓为表里,谅不足图也。 ”帝以为然,许之。 贤密遣家人赍敕书至毓所,与之计议。 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朱涛留守。 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岂坐受夷灭,孤负家国邪! 当与卿出兵拒之。 ”涛惊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 ”因拂衣而去。 毓追斩之。 时谅司马皇甫诞前以谏谅被囚,毓于是出诞,与之协计,及开府、盘石侯宿勤武,开府宇文永昌,仪同成端、长孙恺,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闭城拒谅。 部分未定,有人告谅,谅袭击之。 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 ”谅攻城南门,毓时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识谅,射之,箭下如雨。 谅复至西门,守兵皆并州人,素识谅,即开门纳之。 毓遂见害,时年二十八。 及谅平,炀帝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推令典。 毓深识大义,不顾姻亲,出于万死,首建奇策。 去逆归顺,殉义亡身,追加荣命,宜优恒礼。 可赠大将军,封正义县公,赐帛二千匹,谥曰愍。 子愿师嗣,寻拜仪同三司。 大业初,行新令,五等并除。 未几,帝复下诏曰:“故大将军、正义愍公毓,临节能固,捐生殉国,成为令典,没世不忘。 象贤无坠,德隆必祀,改封雍丘愍侯。 ”复以愿师承袭。 大业末,授千牛左右。 通字平东,𪟝之兄也,一名会。 弘厚有器局。 在周,少以父功,赐爵临贞县侯,邑千户。 寻授大都督,俄迁仪同三司。 大冢宰宇文护引之令督亲信兵,改封沃野县公,邑四千七百户。 后加开府,历武贲中大夫、北徐州刺史。 及高祖为丞相,尉迥作逆,遣其所署莒州刺史乌丸尼率众来攻。 通逆击,破之。 赐物八百段,进位大将军。 开皇初,进爵南陈郡公。 寻征入朝,以本官典宿卫。 岁余,出拜定州刺史。 后转相州刺史。 尚高祖妹昌乐长公主,自是恩礼渐隆。 迁夏州总管、洪州总管。 所在之职,并称宽惠。 十七年,卒官,年五十九。 谥曰安。 有子宽。 贺若谊贺若谊字道机,河南洛阳人也。 祖伏连,魏云州刺史。 父统,右卫将军。 谊性刚果,有干略。 在魏以功臣子赐爵容城县男。 累迁直合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尚食典御。 周太祖据有关中,引之左右。 尝使诣杏城,属茹茹种落摧贰,屯于河表。 谊因譬以祸福,诱令归附,降者万余口。 太祖深奇之,赐金银百两。 齐遣其舍人杨畅结好于茹茹,太祖恐其并力,为边境之患,使谊聘茹茹。 谊因啖以厚利,茹茹信之,遂与周连和,执畅付谊。 太祖嘉之,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略阳公府长史。 周闵帝受禅,除司射大夫,改封霸城县子,转左宫伯,寻加开府。 后历灵邵二州刺史,原信二州总管,俱有能名。 其兄敦,为金州总管,以谗毁伏诛。 坐是免职。 武帝亲总万机,召谊治熊州刺史。 平齐之役,谊率兵出函谷,先据洛阳,即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 齐范阳王高绍义之奔突厥也,谊以兵追之,战于马邑,遂擒绍义。 以功进位大将军。 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 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 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开皇初,入为右武候将军。 河间王弘北征突厥,以谊为副元师。 军还,转左武候大将军。 坐事免。 岁余,拜华州刺史,俄转敷州刺史,改封海陵郡公,复转泾州刺史。 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谊素有威名,拜灵州刺史,进位柱国。 谊时年老,而筋力不衰,犹能重铠上马,甚为北夷所惮。 数载,上表乞骸骨,优诏许之。 谊家富于财,于郊外构一别庐,多植果木。 每邀宾客,列女乐,游集其间。 卒于家,时年七十七。 子举袭爵。 庶长子协,官至骠骑将军。 协弟祥,奉车都尉。 祥弟与,车骑将军。 谊兄子弼,别有传。 史臣曰:于义、窦荣定等,或南阳姻亚,或丰邑旧游,运属时来,俱宣力用。 以劳定国,以功懋赏,保其禄位,贻厥子孙。 析薪克荷,崇基弗坠,盛矣! 豆卢毓遇屯剥之机,亡身殉义;阴世师遭天之所废,舍命不渝。 使夫死者有知,足以无愧君亲矣。 发布时间:2024-12-22 10:10:06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