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史》 卷九 陈本纪上第九 内容: 陈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 姓陈氏。 其本甚微,自云汉太丘长寔之后也。 寔玄孙晋太尉准。 准生匡,匡生达,永嘉中南迁,为丞相掾,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 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达生康,复为丞相掾,咸和中土断,故为长城人。 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书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骑侍郎高,高生怀安令咏,咏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巨,道巨生皇考文赞。 帝以梁天监二年癸未岁生。 少俶傥有大志,长于谋略,意气雄杰,不事生产。 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推服。 身长七尺五寸,日角龙颜,垂手过膝。 尝游义兴,馆于许氏,梦天开数丈,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纳之帝口,及觉,腹内犹热,帝心独喜。 初仕乡为里司,后至建邺为油库吏,徙为新喻侯萧映传教,勤于其事,为映所赏。 及映为吴兴太守,甚重帝,谓僚佐曰:「此人将来远大,必胜于我。」及映为广州,帝为中直兵参军,随之镇,映令帝招集士马。 先是武林侯萧谘为交州刺史,以严刻失和,土人李贲连结数州豪杰同时反,台遣高州刺史孙冏、新州刺史卢子雄将兵击贲。 冏等不时进,皆于广州伏诛。 子雄弟子略与冏子侄及其主帅杜天合、杜僧明共举兵,执南江督护沉𫖮,进寇广州,昼夜苦攻,州中震恐。 帝率精兵救之,贼众大溃。 僧明后有功业,遂降。 梁武帝深叹异焉,授直合将军,封新安县子,仍遣图帝貌而观之。 其年冬,萧映卒。 明年,帝送丧还,至大庾岭,会有诏以帝为交州司马,与刺史杨瞟南讨。 帝益招勇敢,器械精利,瞟委帝经略。 时萧勃为定州刺史,于西江相会,勃知军士惮远役,因诡说留瞟。 瞟集诸将问计,帝曰:「交址叛换,罪由宗室,节下奉辞伐罪,故当死生以之。」于是鼓行而进。 军至交州,瞟推帝为前锋,所向摧陷。 贲窜入屈獠洞中,屈獠斩贲;传首建邺。 是岁太清元年也。 贲兄天宝遁入九真,与劫帅李绍隆收余兵,杀德州刺史陈文戒,进围爱州,帝讨平之。 除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二年冬,侯景寇逼,帝将赴援,广州刺史元景仲阴将图帝。 帝知之,与成州刺史王怀明等,集兵于南海,驰檄以讨景仲。 景仲缢于合下,帝迎萧勃镇广州。 时临贺内史欧阳頠监衡州,兰裕、兰京礼扇诱始兴等十郡共攻頠,頠请援于勃,勃令帝救之,悉禽裕等。 仍监始兴郡事。 帝遣杜僧明、胡颖将二千人顿于岭上,并厚结始兴豪杰,同谋义举,侯安都、张偲等率众来附。 萧勃闻之,遣钟休悦说停帝,帝泣谓休悦曰:「君辱臣死,谁敢爱命,仆行计决矣。」时蔡路养起兵据南康,勃遣腹心谭世远为曲江令,与路养相结,同遏义军。 大宝元年正月,帝发始兴,次大庾岭,大破路养军,进顿南康。 湘东王绎承制授帝交州刺史,改封南野县伯,于是修理崎头古城徙居之。 刘惠骞等望见恒有紫气冒城上,远近惊异,故惠骞等深自结于帝。 寻改封长城县侯,南江州刺史。 时宁都人刘蔼等资高州刺史李迁仕舟舰兵仗,将袭南康,帝遣杜僧明等据白口御。 二年,僧明禽迁仕,送南康斩之。 承制授帝江州刺史。 帝发南康,灨石旧有二十四滩,滩多巨石,行旅以为难。 帝之发,水暴起数丈,三百里间,巨石皆没。 进军顿西昌,有龙见水滨,高五丈,五采鲜曜,军民观者数万人。 帝又尝独坐胡床于合下,忽有神光满合,廊庑之间,并得相见。 赵知礼侍侧,怪而问帝,帝笑不答。 时承制遣征东将军王僧辩督众军讨侯景,次盆城,帝率杜僧明等合三万人将会焉。 时西军乏食,帝先贮军粮五十万石,至是分三十万石以资之。 仍顿巴丘。 会侯景废简文,立豫章嗣王栋,帝遣兼长史沉衮奉表于江陵劝进。 承制授帝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 三年,帝帅师发自豫章。 二月,次桑落洲。 时僧辩已发盆城,会帝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 进次大雷,军人杜棱梦雷池君、周、何神,自称征讨大将军,乘朱航,陈甲仗,称下征侯景,须臾便还,云已杀景竟。 三月,帝与诸军进克姑孰,仍次蔡洲。 侯景登石头城,望官军之盛,不悦,曰:「一把子人,何足可打。」密谓左右曰:「此军上有紫气,不易可当。」乃以猫琉贮石,沉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余里中,楼雉相接。 僧辩遣杜崱问计于帝,帝以诸将不敢当锋,请先往立栅。 即于石头西横垄筑栅。 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 贼恐西州路断,亦于东北果林作五城,以遏大路。 帝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使救首救尾,困而无暇。 今我师既众,贼徒甚寡,应分贼兵力,以强制弱。」乃命诸将分处置兵,帝与王琳、杜龛等悉力乘之,景众大溃。 僧辩启命帝镇京口。 五月,齐遣将辛术围严超达于秦郡,帝命徐度领兵助其固守。 齐众起土山,穿地道,攻之甚急;帝乃自率万人解其围,振旅南归。 承制授帝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进封长城县公。 及王僧辩征陆纳于湘州,承制命帝代镇扬州。 承圣二年,湘州平,帝旋镇京口。 三年三月,进帝位司空。 及魏平江陵,帝与王僧辩等进启请晋安王以太宰承制。 十二月,晋安王至自寻阳,入居朝堂,给帝班剑二十人。 四年五月,齐送贞阳侯明还主社稷,王僧辩纳之。 明即位,改元天成,以晋安王为皇太子。 初,齐之纳贞阳也,帝固争之,以为不可,不见从。 帝居常愤叹曰:「嗣主高祖之孙,元皇之子,竟有何辜,坐致废黜? 假立非次,此情可知。」乃密具袍数千领及锦彩金银,以为赏赐之资。 九月壬寅,帝召徐度、侯安都、周文育,仍部列将士,水陆俱进,夜发南徐州,讨王僧辩。 甲辰,帝至石头,前遣勇士自城北逾入。 时僧辩方视事,闻外白有兵,遽走。 帝大兵寻至,因风纵火,僧辩就禽。 是夜缢之,及其子頠。 于是废贞阳侯,而奉晋安王即位,改承圣四年为绍泰元年。 壬子,诏授帝侍中、大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持节、司空、班剑、鼓吹并如故。 仍诏甲仗百人出入殿省。 震州刺史杜龛据吴兴,与义兴太守韦载举兵逆命。 辛未,帝表自东讨,留高州刺史侯安都、石州刺史杜棱宿卫台省。 甲戌,军至义兴。 秦州刺史徐嗣徽,据城入齐,又要南豫州刺史任约举兵应龛,齐人资其兵食。 嗣徽乘虚奄至阙下,侯安都出战,嗣徽等退据石头。 丁丑,载及龛从弟北叟来降,帝抚而释之,仍以载兄鼎知郡事。 以嗣徽寇逼,卷甲还都,命周文育进讨杜龛。 十一月己卯,齐遣兵五千,度据姑孰,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刘士荣、淮州刺史柳达摩,领兵万人,于胡墅度米粟三万石、马千匹入石头。 帝乃遣侯安都领水军夜袭胡墅,烧齐船,周铁武率舟师断齐运输,帝领铁骑自西明门袭之。 齐人大溃,嗣徽留达摩等守城,自率亲属腹心,往南州采石,以迎齐援。 先是,太白自十一月丙戌不见,十二月乙卯出于东方。 丙辰,帝尽命众军分部甲卒,对冶城立航,度兵攻其水南二栅。 柳达摩等度淮置阵,帝督兵疾战,纵火烧栅,烟尘涨天,齐人大溃,尽收其船舰。 是日,嗣徽、约等领齐兵还据石头,帝遣侯安都领水军袭破之,嗣徽等单舸脱走。 丁巳,拔石头南岸栅,移度北岸起栅,以绝其汲路。 又堙塞东门故城中诸井。 齐所据城中无水,水一合贸米一升,一升米贸绢一匹,或炒米食之。 达摩谓其众曰:「顷在北,童谣云,「石头捣两裆,捣青复捣黄」。 侯景服青,已倒于此,今吾徒衣黄,岂谣言验邪。」庚申,达摩遣侯子钦、刘士荣等请和,帝许之。 乃于城外盟约,其将士恣其南北。 辛酉,帝出石头南门陈兵,送齐人归北者。 及至,齐人杀之。 壬戌,齐和州长史乌丸远自南州奔还历阳,江宁令陈嗣、黄门侍郎曹朗据姑孰,不从。 帝命侯安都、徐度等讨平之,聚其首为京观。 是月,杜龛以城降。 二年正月癸未,诛龛,其弟翕、从弟北叟、司马沉孝敦并赐死。 三月戊戌,齐遣水军仪同萧轨、库狄伏连、尧难宗、东方老、侍中裴英起、东广州刺史独狐辟恶、洛州刺史李希光并任约、徐嗣徽、王僧愔等众十万出栅口,向梁山,帐内荡主黄丛逆击,败之,烧其前军船舰。 齐顿军保芜湖。 五月丙申,齐兵至秣陵故城。 己亥,帝率宗室王侯及朝臣,于大司马门外白虎阙下,刑牲告天,以齐人背约,发言慷慨,涕泗交流,士卒观者益奋。 辛丑,齐军于秣陵故城,跨淮立桥栅,引度兵马。 癸卯,自方山进及儿塘,游骑至台,都下震骇。 帝潜以精卒三千配沉泰,度江袭齐行台赵彦深于瓜步,获其舟粟。 六月甲辰,齐兵潜至钟山龙尾。 丁未,进至莫府山。 帝遣钱明领水军出江乘,要击齐人粮运,尽获之。 齐军大馁,杀马驴而食之。 壬子,齐军至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将据北郊坛。 众军自覆舟东移,顿郊坛北,与齐人相对。 其夜,大雨震电,暴风拔木,平地水丈余。 齐军昼夜坐立泥中,县鬲以爨,足指皆烂。 而台中及潮沟北,水退路燥,官军每得番易。 甲寅,少霁。 是时食尽,调市人馈军,皆是麦屑为饭,以荷叶裹而分给,间以麦绊,兵士皆困。 会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鸭千头,帝即炊米煮鸭,誓申一战。 士及防身,计粮数脔,人人裹饭,婫以鸭肉。 帝命众军蓐食,攻之,齐军大溃。 执嗣徽及其弟嗣宗,斩之以徇。 虏萧轨、东方老、王敬宝、李希光、裴英起、王僧智等将帅四十六人。 其军士得窜至江者,䌸筏以济,中江而溺,流尸至京口者弥岸。 惟任约、王僧愔获免。 先是童谣云:「虏万夫,入五湖,城南酒家使虏奴。」自晋、宋以后,经絓\在魏境江、淮以北,南人皆谓为虏,于时以赏俘贸酒者,一人裁得一醉。 丁巳,众军出南州,烧贼舟。 己未,斩刘归义、徐嗣产、傅野猪于建康市。 是日解严。 庚申,诛萧轨、东方老、王敬宝、李希光、裴英起等。 太平元年九月壬寅,帝进位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扬州牧,进封义兴郡公。 庚申,追赠皇考侍中、光禄大夫,封义兴郡公,谥曰恭。 十月甲戌,梁帝敕丞相自今问讯,可施别榻,以近扆坐。 二年正月壬寅,诏加帝班剑十人,并前为三十。 丁未,诏赠皇兄道谈南兖州刺史、长城县公,谥曰昭烈。 皇弟休先侍中、南徐州刺史、武康县侯,谥曰忠壮。 甲寅,遣兼侍中谒者仆射陆缮策拜长城县夫人章氏为义兴国夫人。 丁卯,诏赠皇祖侍中、太常卿,谥曰孝。 追封皇祖妣许氏吴郡嘉兴县君,谥曰敬。 皇妣张氏义兴国太夫人,谥曰宣。 二月庚午,萧勃举兵自广州度岭,顿南康,遣其将欧阳頠、傅泰及其子孜为前军,至豫章,分屯要险,南江州刺史余孝顷起兵应勃,帝命周文育、侯安都率众讨平之。 八月甲午,帝进位太傅,加黄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丙申,加前后部羽葆、鼓吹。 是时,湘州刺史王琳拥兵不应命,遣周文育、侯安都率众讨之。 九月辛丑,梁帝进帝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绿𫄫绶,位在诸侯王上。 策曰:大哉干元,资日月以贞观,至哉坤元,凭山川以载物。 故惟天为大,陟配者钦明,惟王建国,翼辅者齐圣。 是以文、武之佐,磻溪蕴其玉璜,尧、舜之臣,荣河镂其金板! 况乎体得一之鸿姿,宁阳九之危厄,拯横流于碣石,扑燎火于昆冈,驱驭于韦、彭,跨蹍于齐、晋,神功行而靡用,圣道运而无名者乎。 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日者,昊天不吊,钟乱于我国家,网漏吞舟,强胡内赑,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圆颅,万不遗一。 太清否亢,桥山之痛以深,大宝屯如,平阳之祸相继。 上宰膺运,康救黔黎,鞠旅于溟池之南,扬旌于桂岭之北,县三光于已坠,谧四海于群飞,光启中兴,荡宁上国。 此则公之大造于皇家者也。 既而天未悔祸,夷丑荐臻,南夏崩腾,西京荡覆。 冢司昏挠,旁引寇雠,既见贬于桐宫,方谋危于汉阁,皇运已殆,何殊赘旒,中国摇然,非徒如线。 公赫然投袂,匡救本朝,复莒齐都,平戎王室。 朕所以还膺宝历,重履宸居,挹建武之风猷,歌宣王之雅颂。 此又公之再造于皇家者也。 公应务之初,登庸惟始,孙、卢肇衅,越貊为灾,番部阽危,势将沦殄。 公赤旗所指,祅垒洞开,白羽才㧑,凶徒纷溃。 此又公之功也。 大同之末,边政不修,李贲狂迷,窃我交、爱。 公英暮雅算,电扫风行,驰御楼船,直跨沧海。 三山獠洞,八角蛮陬,逖矣水寓之乡,悠哉火山之国,马援之所不届,陶璜之所未开,莫不惧我王灵,争朝边候,归𫎩天府,献状鸿胪。 此又公之功也。 自寇虏陵江,宫闱幽辱,而番禺连率,本自诸夷,言得其朋,是怀同恶。 公仗此忠诚,乘机剿定,执沛令而衅鼓,平新野而据鞍。 此又公之功也。 世道初艰,方隅多难,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南土黔黎,重保苏息。 此又公之功也。 长驱岭峤,梦想京畿,缘道酋豪,递为榛梗,路养渠帅,全据大都,蓄聚逋逃,方谋阻乱。 公龙骧虎步,啸咤风云,山靡坚城,野无强阵,清祅氛于灨石,灭沴气于雩都。 此又公之功也。 迁仕凶慝,屯据大皋,乞活类马腾之军,流人多杜弢之众。 公坐挥三略,遥制六奇,义勇同心,貔貅骋力,雷奔电击,谷静山空,列郡无犬吠之惊,丛祠罢狐鸣之盗。 此又公之功也。 王师讨虏,次届沦波,兵乏兼储,士有饥色。 公回麾彭蠡,积谷巴丘,亿庾之咏斯丰,壶浆之甿是众。 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承此兵粮,遂殄凶逆。 此又公之功也。 盆垒猜携,用淹戎略。 公志惟同奖,师克在和,屈礼交盟,神祇感咽,故能使舟师并路,远迩朋心。 此又公之功也。 姑孰襟要,崤、函所凭,寇虏据其关梁,大盗负其扃𫔎。 公一校才㧑,三雄并奋,左贤右角,沙溃土崩,鄂阪之隘斯开,夷庚之道无塞。 此又公之功也。 义军大众,俱集帝京,逆竖凶徒,犹屯皇邑。 公回兹地轴,抗此天罗,曾不崇朝,俾无遗噍。 此又公之功也。 内难初静,诸侯出关,外郡传烽,鲜卑犯塞。 公舟师步甲,亘野横江,歼厥群氐,遂殚封豕。 此又公之功也。 公克黜祸难,劬劳皇室,而孙、宁之党,翻启狄人,伊、洛之间,咸为虏戍,朝暗戎尘,夜喧胡鼓。 公三筹既画,八阵斯张,裁举灵鉟,亦抽金仆,咸俘丑类,悉反高墉。 此又公之功也。 任约叛涣,枭声不悛,戎羯贪婪,狼心无改。 公左甄右落,箕张翼舒,扫是欃枪,驱其猃狁,投秦坑而尽沸,噎濉水而不流。 此又公之功也。 一相居中,自折彝鼎,五湖小守,妄怀同恶。 公夙驾兼道,衣制杖戎,玉斧将挥,金钲且戒,祅酋震慑,遽请灰钉。 此又公之功也。 贼龛凶横,陵虐具区,阻兵安忍,凭灾怙乱。 公虽宗居汝、颍,世寓东南,眷言桑梓,公私愤切,戮此大憝,如烹小鲜。 此又公之功也。 同姓有扈,顽凶不宾,凭借宗盟,图危社稷。 公论兵于庙堂之上,决胜于尊俎之间,寇、贾、樊、滕,浮江下濑,一朝翦扑,无待甸师。 此又公之功也。 豫章祅寇,依凭山泽,缮甲完聚,多历岁时,结从连横,爰洎交、广。 吕嘉既获,吴濞已𫓩,命我还师,征其不恪,连营尽拔,伪党斯禽。 此又公之功也。 自八纮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 公武灵已畅,文德又宣,折简驰书,风猷斯远。 此又公之功也。 京师祸乱,亟积寒暄,双阙低昂,九门寥豁。 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兴构宫闱,具瞻遐迩。 郊庠宗稷之典,六符十等之章,还闻泰始之风流,重睹永平之遗事。 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济天下之勋,重之以明德,凝神体道,合德符天。 用百姓以为心,随万机而成务,上德不德,无为以为。 夏长春生,显仁藏用,功成化洽,乐奏咸云,安上御人,礼兼文质。 是以天无蕴宝,地有呈祥,既景焕于图书,方葳蕤于史牒,高勋逾于象纬,积德冠于嵩、华,固无得而称者矣。 朕又闻之:前王宰世,茂赏尊贤,式树藩长,总征群伯。 二南崇绝,四履遐旷,泱泱表海,祚土维齐;岩岩泰山,俾侯于鲁。 况复经营宇宙,宁惟断鳌足之功,弘济苍生,非直凿龙门之险。 而畴庸报德,寂尔无闻,朕所以垂拱当宁,载怀惭悸者也。 今授公相国,以南豫州之陈留南丹阳宣城、扬州之吴兴东阳新安新宁、南徐州之义兴、江州之鄱阳临川十郡,封公为陈公。 锡兹青土,苴以白茅,爰定尔邦,用建冢社。 昔旦、奭分陕,俱为保师,晋、郑诸侯,咸作卿士。 兼其内外,礼实攸宜。 今命使持节、兼太尉王通授相国印绶,陈公玺绂;使持节、兼司空王玚授陈公茅土,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左。 相国秩逾三铉,任总百司,位绝朝班,礼由事革。 以相国总百揆,除录尚书之号,上所假节、侍中貂蝉、中书监印章、中外都督太傅印绶、义兴公印策,其镇卫大将军,扬州牧如故。 又加公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公礼为桢干,律等衔策,四维皆举,八柄有章。 是用锡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以公贱宝崇谷,疏爵待农,室富京坻,人知荣辱。 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以公调理阴阳,燮谐风雅,三灵允降,万国同和。 是用锡公轩县之乐,六佾之舞。 以公宣导王猷,弘阐风教,光景所照,鞮象必通。 是用锡公朱户以居。 以公抑扬清浊,褒德进贤,髦士盈朝,幽人虚谷。 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以公嶷然廊庙,为世镕范,折冲四表,临御八荒。 是用锡公虎贲之士三百人。 以公轨兹明罚,期在刑厝,像恭无赦,干纪必诛。 是用锡公斧钺各一。 以公英猷远量,跨厉嵩、溟,包一车书,括囊寰宇。 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卢弓十、卢矢千。 以公天经地义,贯彻幽明,春露秋霜,允供粢盛。 是用锡公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陈国置丞相以下,一遵旧式。 往钦哉! 其恭循朕命,克相皇天,弘建邦家,允兴鸿业,以光我高祖之休命。 十月戊辰,又进帝爵为王。 以扬州之会稽临海永嘉建安、南徐州之晋陵信安、江州之寻阳豫章安成庐陵,并前为二十郡,益封陈国。 其相国、扬州牧、镇卫大将军并如故。 又命陈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县。 王妃、王子、王女爵命之号,陈台百官,一依旧典。 辛未,梁帝禅位于陈,策曰:  咨尔陈王,惟昔上古,厥初生人,骊连、栗陆之前,容成、大庭之世,杳冥慌忽,故靡得而详焉。 自羲、农、轩、昊之君,陶唐、有虞之主,或垂衣而御四海,或无为而子万姓,居之如驭朽索,去之如脱弊屣,裁遇许由,便能舍帝,暂逢善卷,即以让王。 故知玄扈琁玑,非关尊贵,金根玉辂,示表君临。 及南观河渚,东沉刻璧,菁华既竭,耄勤已倦,则抗首而笑,惟贤是与,涝然作歌,简能斯授。 遗风余烈,昭晰图书,汉、魏因循,是为故实,宋、齐授受,又弘斯义。 我高祖应期抚运,握枢御宇,三后重光,祖宗齐圣。 及时属阳九,封豕荐食,西都失驭,夷狄交侵。 乃暨天成,轻弄龟鼎,惵惵黔首,若崩厥角,徽徽皇极,将甚缀旒。 惟王乃圣乃神,钦明文思,二仪并运,四时合序,天锡智勇,人挺雄杰,珠庭日角,龙行虎步。 爰初投袂,曰乃勤王,电扫番禺,云撤彭蠡,翦其元恶,定我京畿。 及王贺帝弘,贸兹冠履,既行伊、霍,用保冲人。 震泽、稽阴,并怀叛逆,獯、羯丑虏,三乱皇都,裁命偏师,二邦自殄,薄伐猃狁,六戎尽殪。 岭南叛换,湘、郢连结,贼帅既禽,凶渠传首。 用能百揆时序,四门允穆,无思不服,无远不届,上达穹昊,下漏深泉,蛟鱼并见,讴歌攸属。 况乎长彗横天,已征布新之兆,璧日斯既,实表更姓之符。 七百无常期,皇王非一族。 昔木德既季,而传祚于我有梁。 天之历数,允集明哲。 式遵前典,广询群议,王公卿尹,莫不攸属,敬从人只之愿,授帝位于尔躬。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王其允执厥中,轨仪前式,以副溥天之望。 禋郊祀帝,时膺大礼,永固洪业,岂不盛与! 又命玺书,遣兼太保、尚书左仆射王通,兼太尉、司徒左长史王玚,奉皇帝玺绂,受终之礼,一依唐、虞故事。 是日,梁帝逊于别宫。 帝谦让再三,群臣固请,乃许之。 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皇帝即位于南郊,柴燎告天曰:皇帝臣霸先,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梁氏以圮剥荐臻,历运有极,钦若天应,以命于霸先。 夫肇有黎烝,乃树司牧,选贤与能,未常厥姓。 有梁末运,仍叶遘屯,獯丑凭陵,久移神器。 承圣在外,非能祀夏,天未悔祸,复罹寇逆。 嫡嗣废黜,宗枝僭诈,天地板荡,纪纲泯绝。 霸先爰初投袂,大拯横流,重举义兵,实戡多难。 废王立帝,实有厥功,安国定社,用尽其力,是谓小康,方期大道。 既而烟云表色,日月呈祥,除旧布新,既彰玄象,迁虞事夏,且协讴歌,九域八荒,同布衷款,百神群祀,皆有诚愿,梁帝高谢万邦,授以大宝。 霸先自惟菲薄,让德不嗣,至于再三,辞弗获许。 佥以百姓须主,万机难旷,皇灵眷命,非可谦拒。 畏天之威,用膺嘉祚,永言夙志,能无惭德。 敬简元辰,升坛受禅,告类上帝,用答甿心,永保于我有陈,惟明灵尚飨。 先是氛雾雨雪,昼夜晦冥,至是日,景气清晏。 礼毕,舆驾还宫,临太极前殿,大赦,改元。 赐百姓爵二级,文武二等。 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 逋租宿责,皆勿复收。 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者,皆洗除先注,与之更始。 其长徒敕系,特皆原之。 亡官失爵,禁锢夺劳,一依旧典。 又诏以江阴郡奉梁主为江阴王,行梁正朔,车旗服色,一依前准。 梁皇太后为江阴国太妃,皇后为江阴国妃。 又诏百司各依位摄职。 丙子,幸钟山,祭蒋帝庙。 戊寅,幸华林园览辞讼,临赦囚徒。 己卯,分遣大使宣劳四方。 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 辛巳,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太夫人曰安皇后,前夫人钱氏为昭皇后,世子克为孝怀太子。 立夫人章氏为皇后。 癸未,尊景帝陵曰瑞陵、昭皇后陵曰嘉陵,依梁初园陵故事。 立删定郎,刊定律令。 戊子,迁景皇帝神主祔于太庙。 是月,西讨都督周文育、侯安都于郢州败绩,没于王琳。 十一月丙申,封皇兄子长城县侯蒨为临川郡王,顼袭封始兴郡王,皇弟子昙朗袭封南康郡王。 庚申,都下火。 十二月庚辰,皇后谒太庙。 是岁,周闵帝元年,及九月,冢宰宇文护废闵帝而奉明帝。 又为明帝元年。 二年春正月乙未,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侯瑱为司空。 辛丑,祀南郊;大赦。 甲寅,遣中书舍人韦鼎、策吴兴楚王神为帝。 戊午,祀明堂。 二月壬申,南豫州刺史沉泰奔齐。 辛卯,诏司空侯瑱总督水陆众军以御齐。 三月,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以奉梁后,即位于郢州。 夏四月甲子,祀太庙。 乙丑,江阴王殂,陈志也。 追谥梁敬帝。 诏太宰吊祭,司空监护丧事。 以梁武林侯萧谘子季卿嗣为江阴王。 戊辰,重云殿东鸱尾有紫烟属天。 五月乙未,都下地震。 壬寅,立梁邵陵携王庙室,祭以太牢。 辛酉,帝幸大庄严寺,舍身。 壬戌,群臣表请还宫。 六月己巳,诏司空侯填、领军将军徐度讨王琳。 初,侯景之平也,太极殿被焚,承圣中议欲营之,独阙一柱。 秋七月,有樟木大十八围,长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后渚,监军邹子度以闻。 诏中书令沉众兼起部尚书,构太极殿。 八月,周文育、侯安都等于王琳所逃归,自劾廷尉,即日引见,宥之,并复本官。 丁亥,加江州刺史周迪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冬十月庚午,遣镇南将军周文育都督众军出豫章,讨余孝劢。 乙亥,幸庄严寺,发金光明经题。 丁酉,加高州刺史黄法氍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十二月甲子,幸大庄严寺,设无碍大会,舍乘舆法物,群臣备法驾奉迎,即日还宫。 丙戌,加北江州刺史熊昙朗平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三年春正月丁酉,镇南将军、广州刺史欧阳頠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是夜大雪,及旦,太极殿前有龙迹见。 甲子,广州言仙人见于罗浮山寺小石楼。 二月辛酉,加平西将军、桂州刺史淳于量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夏闰四月甲午,诏依前代置西省学士,兼取伎术士。 是时久不雨。 丙午,幸钟山祭蒋帝庙。 是日降雨,迄于月晦。 五月丙辰朔,日有蚀之。 有司奏旧仪帝御前殿,服朱纱袍、通天冠。 诏曰:「此乃前代承用,意有未同,合朔仰助太阳,宜备衮冕之服,自今永可为准。」丙子,扶南国遣使朝贡。 乙酉,北江州刺史熊昙朗杀都督周文育,举兵反。 王琳遣其将常众爱、曹庆率兵援余孝劢。 六月戊子,仪同侯安都败众爱等于左里,获琳从弟袭、主帅羊暕等四十余人,众爱遁走。 庚寅,庐山人斩之,传首建邺。 甲午,众军凯归。 丁酉,帝不豫,遣兼太宰、尚书右仆射王通以疾告太庙,兼太宰、中书令谢哲告太社、南北郊。 辛丑,帝小瘳。 故司空周文育之柩至自建昌。 壬寅,帝素服哭于朝堂,哀甚。 癸卯,上临讯狱讼。 是夜,荧惑在天尊,上疾甚。 丙午,帝崩于璇玑殿,时年五十七。 遗诏追临川王蒨入缵大业。 甲寅,殡于太极殿西阶。 八月甲午,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丙申,葬万安陵。 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 及居阿衡,恒崇宽简。 雅尚俭素,常膳不过数品。 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为虚费。 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 其充闱房者,衣不重采,饰无金翠,声乐不列于前。 践阼之后,弥厉恭俭。 故能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世祖文皇帝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之长子也。 少沉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 武帝甚爱之,常称吾家英秀。 梁太清初,帝梦两日斗,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坠地,色正黄,其大如斗,帝三分取一怀之。 侯景之乱,避地临安县郭文举旧宅。 及武帝举兵南下,景遣吴兴太守信都遵收帝及衡阳献王出都。 帝乃密袖小刀,候见景欲图之。 及至,以付郎中王翻幽守,故其事不遂。 武帝围石头,景欲加害者数矣,会景败,乃得出。 起家吴兴太守。 武帝之讨王僧辩也,先召帝与谋。 时僧辩婿杜龛据吴兴,兵众甚盛,武帝密令帝还长城,立栅备之。 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帝言笑自若,部分益明,于是众心乃定。 及武帝遣周文育讨龛,帝遣将军刘澄、蒋元举攻下龛。 拜会稽太守。 武帝受禅,立为临川王。 梦梁武帝以宝刀授己。 周文育、侯安都之败于沌口,武帝诏帝入总军政。 寻命率兵城南皖。 永定三年六月丙午,武帝崩,皇后称遗诏征帝入纂皇统。 甲寅,至自南皖,入居中书省。 皇后令帝嗣膺宝箓,帝辞让至于再三,公卿固请,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大赦,诏州郡悉停奔赴。 秋七月丙辰,尊皇后为皇太后。 辛酉,以司空侯瑱为太尉,以南豫州刺史侯安都为司空,以南徐州刺史徐度为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乙丑,重云殿灾。 八月庚戌,立皇子伯茂为始兴王,奉昭烈王后,徙封始兴嗣王顼为安成王。 九月辛酉,立皇子伯宗为皇太子,王公以下赐帛各有差。 乙亥,立妃沈氏为皇后。 冬十月甲子,齐文宣帝殂。 十一月乙卯,王琳寇大雷,诏太尉侯瑱、司空侯安都、仪同徐度御之。 是岁,周明帝改天王称皇帝,复建年号曰武成元年。 天嘉元年春正月癸丑,大赦,改元。 诏赐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 孝悌力田,殊行异等,加爵一级。 甲寅,分遣使者宣劳四方。 辛酉,祀南郊。 诏赐人爵一级。 二月丙申,太尉侯瑱败王琳于梁山,败齐兵于博望,禽齐将刘伯球。 王琳及其主萧庄奔齐。 庚子,分遣使者赍玺书宣劳四方。 乙巳,遣太尉侯瑱镇盆城。 庚戌,立武帝第六子昌为衡阳王。 三月丙辰,萧庄所署郢州刺史孙玚举州内附。 丁巳,江州刺史周迪平南中,斩贼帅熊昙朗,传首建邺。 戊午,齐军弃鲁山城走,诏南豫州刺史程灵洗守之。 丙子,衡阳王昌沈于江。 夏四月丁亥,立皇子伯信为衡阳王,奉献王后。 辛丑,周明帝崩。 六月辛巳,改谥皇祖妣景安皇后曰景文皇后。 壬辰,诏改葬梁元帝于江宁旧茔,车旗礼章,悉用梁典,仍依魏葬汉献帝故事。 甲午,追策故始兴昭烈王妃曰孝妃。 辛丑,国哀周忌,上临于太极前殿,百僚陪哭。 赦建邺殊死以下。 秋七月丙辰,立皇子伯山为鄱阳王。 八月壬午,齐孝昭帝废其主殷而自立。 戊子,诏非兵器及国容所须,金银珠玉衣服杂玩,悉皆禁断。 丁酉,幸正阳堂阅武。 九月癸丑,彗星见。 乙卯,周将独孤盛领水军趣巴、湘,与贺若敦水陆俱进,太尉侯瑱自寻阳御之。 冬十月癸巳,侯瑱袭破独孤盛于杨叶洲,盛登岸筑城自保。 丁酉,诏司空侯安都率众会侯瑱南拒周军。 十二月己亥,周巴陵城主尉迟宪降。 庚子,独孤盛潜遁走。 二年春正月庚戌,大赦。 辛未,周湘州城主殷亮降,湘州平。 二月庚寅,曲赦湘州诸郡。 三月乙卯,太尉、湘州刺史侯瑱薨。 夏六月己亥,齐人通好。 秋七月丙午,周将贺若敦遁归,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郡悉平。 九月甲寅,诏以故太尉侯瑱、故司空周文育、故开府仪同三司杜僧明、故中护军胡颖、故领军陈拟配食武帝庙庭。 冬十月癸丑,霍州西山蛮率部内属。 乙卯,高丽国遣使朝贡。 十一月甲辰,齐孝昭帝殂。 十二月甲申,立始兴国庙于都下,用王者礼。 以国用不足,立煮海盐赋及榷酤科。 先是缙州刺史留异应王琳,丙戌,诏司空侯安都讨之。 是岁,周武帝保定元年。 三年春正月庚戌,设帷宫于南郊,币告胡公以配天。 辛亥,祀南郊,诏赐人爵一级,孝悌力田加一等。 二月,梁宣帝殂。 闰月己酉,以百济王余明为抚东大将军,高丽王高汤为宁东将军。 江州刺史周迪举兵应留异。 甲子,改铸五铢钱。 三月丙子,安成王顼至自周。 丁丑,以安右将军吴明彻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督众军南讨。 甲申,大赦。 庚寅,司空侯安都破留异于桃枝岭,异奔晋安,东阳郡平。 夏四月癸卯,曲赦东阳郡。 乙巳,齐人来聘。 秋七月己丑,皇太子纳妃王氏,在位文武赐帛各有差,孝悌力田为父后者,赐爵二级。 九月戊辰朔,日有蚀之。 以侍中到仲举为尚书右仆射。 丁亥,周迪请降。 四年春正月丙子,干陀利国遣使朝贡。 甲申,周迪走投闽州,刺史陈宝应纳之。 夏四月辛丑,设无碍大会,舍身于太极前殿。 乙卯,加骠骑将军、扬州刺史安成王顼开府仪同三司。 六月癸巳,司空侯安都赐死。 秋九月壬戌,开府仪同三司、广州刺史欧阳頠薨。 癸亥,曲赦都下。 辛未,周迪复寇临川,诏护军将军章昭达讨平之。 冬十二月丙申,大赦。 诏昭达进军建安,讨陈宝应。 五年春三月壬午,诏以故护军将军周铁武配食武帝庙庭。 夏五月,周、齐并遣使来聘。 秋七月丁丑,曲赦都下。 九月,城西城。 冬十一月己丑,章昭达禽陈宝应、留异,送建邺,晋安郡平。 甲辰,以护军将军章昭达为镇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十二月甲子,曲赦建安、晋安二郡。 讨陈宝应将士死王事者,并给棺槥,送还本乡,并复其家。 癸未,齐人来聘。 六年春正月甲午,皇太子加元服,王公以下,赐帛各有差,孝悌力田为父后者,赐爵一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 夏四月甲寅,以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安成王顼为司空。 五月,齐武成帝传位于太子纬,自号太上皇帝。 六月辛酉,彗星见于上台北。 周人来聘。 秋七月癸未,有大风自西南至,广百余步,激坏灵台候楼。 甲申,仪贤堂无故自坏。 丙戌,临川太守骆牙斩周迪,传首建邺,枭于朱雀航。 八月己卯,立皇子伯固为新安王,伯恭为晋安王,伯仁为庐陵王,伯义为江夏王。 九月,新作大航。 冬十月辛亥,齐人来聘。 十二月乙卯,立皇子伯礼为武陵王。 癸亥,曲赦都下。 天康元年春二月丙子,大赦,改元。 三月己卯,以司空安成王顼为尚书令。 夏四月乙卯,皇孙至泽生,赐在位文武帛各有差,为父后者赐爵一级。 癸酉,皇帝崩于有觉殿。 遗诏皇太子可即君临,山陵务存俭速,大敛竟,群臣三日一临,公除之制,率依旧典。 六月甲子,群臣上谥曰文皇帝,庙号世祖。 丙寅,葬永宁陵。 文帝起自布衣,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 妙识真伪,下不容奸。 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 每鸡人伺漏传签于殿中者,令投签于阶石上,枪然有声,云:「吾虽得眠,亦令惊觉。」其自强若此云。 废帝讳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文帝嫡长子也。 梁承圣三年五月庚寅生。 永定二年二月戊辰,拜临川王世子。 三年,文帝嗣位,八月庚戌,立为皇太子。 自梁室乱离,东宫焚烬,太子居于永福省。 天康元年四月癸酉,文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大赦。 诏内外文武各复其职,远方悉停奔赴。 五月己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庚寅,以司空、扬州刺史、新除尚书令安成王顼为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 丁酉,以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为司空,以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为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以吏部尚书袁枢为尚书左仆射。 以吴兴太守沈钦为右仆射。 秋七月丁酉,立妃王氏为皇后。 冬十月庚申,享太庙。 十一月乙亥,周人来吊。 十二月甲子,高丽国遣使朝贡。 是岁,周天和元年。 光大元年春正月癸酉,尚书左仆射袁枢卒。 乙亥,大赦,改元,赐孝悌力田爵一级。 辛卯,祀南郊。 二月辛亥,南豫州刺史余孝顷谋反,伏诛。 三月甲午,以尚书右仆射沉钦为侍中、尚书仆射。 夏五月乙未,湘州刺史华皎不从执政,丙申,以中抚军大将军淳于量为征南大将军,总舟师讨之。 六月壬寅,以中军大将军、司空徐度为车骑将军,总督都下众军,自步道袭湘州。 秋七月戊申,立皇子至泽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王公以下赉帛各有差。 九月丙辰,百济国遣使朝贡。 是月,周将拓拔定入郢州,与华皎水陆俱进,都督淳于量、吴明彻等大破之,皎单舸奔江陵,禽定送建邺。 冬十月辛巳,曲赦湘、巴二州为皎所诖误者。 十一月甲子,中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王冲薨。 十二月庚寅,以仪同三司兼从事中郎孔英哲为奉圣亭侯,奉孔子祀。 二年春正月己亥,司徒、安成王顼进位太傅,领司徒,加殊礼。 以新除征南大将军淳于量为中军大将军,及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吴明彻即本号并开府仪同三司。 庚子,诏讨华皎军人死王事者,并给棺槥,送还本乡,仍复其家。 甲子,司空徐度薨。 夏五月丙辰,太傅安成王顼献玉玺一。 六月丁亥,彗星见。 秋七月戊申,新罗国遣使朝贡。 壬戌,立皇弟伯智为永阳王,伯谋为桂阳王。 九月,林邑、狼牙修国并遣使朝贡。 冬十一月甲寅,慈训太后令曰:「伯宗昔在储宫,本无令问、及居崇极,遂骋凶淫。 太傅亲承顾托,义深垣屏,而攒涂未御,翌日无淹,仍遣刘师知、殷不佞等显言排斥,阴谋祸乱,赖元相维持,但除君侧。 又以余孝顷密迩京师,便相征召,宗社之灵,祅氛是灭。 于是密诏华皎,称兵上流,国祚忧惶,几移丑类。 又别敕欧阳纥等攻逼衡州,岭表纷纭,殊淹弦望。 但贼竖皆亡,日望惩改,而悖礼忘德,情性不悛。 荡主侯法喜等,太傅麾下,恒游府内,啖以深利,谋兴肘腋;又荡主孙泰等潜相连结,大有交通,天诱其衷,自然开发。 此诸文迹,今以相示,岂可复肃恭禋祀,临御生灵。 今可特降为临海郡王,送还藩邸。 太傅安成王,固天生德,齐圣广深,二后钟心,三灵伫眷。 自前朝不豫,任总邦家,威惠相宣,刑礼兼设。 且地彰灵玺,天表长彗,布新除旧,祯祥咸显。 文皇知子之鉴,事甚帝尧,传弟之怀,久符太伯。 今可还申旧志,崇立贤君,外宜依旧典,奉迎舆驾。」是日,帝出居别第。 太建二年四月乙卯薨,时年十九。 帝性仁弱,无人君之器,及即尊位,政刑皆归冢宰,故宣太后称文帝遗志而废焉。 论曰:陈武帝以雄毅之姿,属殷忧之运,功存拯溺,道济横流,应变无方,盖惟人杰。 及乎西都荡覆,江表阽危,僧辩任同伊尹,空结桐宫之恨,贞阳入假秦兵,不息穆嬴之泣。 帝乘隙以举,乃蹈玄机,王业所基,始自于此,柴天改物,盖有凭云。 文帝以宗枝承统,情存兢惕,加以崇尚儒术,爱悦文义,恭俭行己,勤劳济物,志度弘远,有前哲之风,至于临下明察,得永平之政矣。 临海懦弱,有同于帝挚,文后虽欲不鉴殷道,盖亦其可得邪。 发布时间:2024-12-29 10:08:21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