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史》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 内容: 夷貊上海南诸国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或四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 其西与西域诸国接。 汉元鼎中,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百越,置日南郡。 其徼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朝贡。 后汉桓帝世,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 及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 其所经过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 晋代通中国者盖鲜,故不载史官。 及宋、齐至梁,其奉正朔、修贡职,航海往往至矣。 今采其风俗粗著者列为海南云。 林邑国,本汉日南郡象林县,古越裳界也。 伏波将军马援开南境,置此县。 其地从广可六百里。 城去海百二十里,去日南南界四百余里,北接九德郡。 其南界,水步道二百余里,有西图夷亦称王,马援所植二铜柱,表汉家界处也。 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金夜则出飞,状如萤火。 又出𪻨瑁、贝齿、古贝、沉木香。 古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布与纻布不殊。 亦染成五色,织为斑布。 沉木香者,土人斫断,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次浮者栈香。 汉末大乱,功曹区连杀县令,自立为王。 数世,其后王无嗣,外甥范熊代立,死,子逸嗣。 晋成帝咸康三年,逸死,奴文篡立。 文本日南西卷县夷帅范幼家奴,尝牧牛于山涧,得鳢鱼二化而为铁,因以铸刀。 刀成,文向石祝曰:「若斫石破者,文当王此国。」因斫石如断刍稿,文心异之。 范幼尝使之商贾至林邑,因教林邑王作宫室及兵车器械,王宠任之。 后乃谗言诸子,各奔余国。 及王死无嗣,文伪于邻国迓王子,置毒于浆中杀之,遂胁国人自立。 时交州刺史姜庄使所亲韩戢、谢幼前后监日南郡,并贪残,诸国患之。 穆帝永和三年,台遣夏侯览为太守,侵刻尤盛。 林邑素无田土,贪日南地肥沃,常欲略有之。 至是因人之怨,袭杀览,以其尸祭天。 留日南三年,乃还林邑。 交州刺史朱藩后遣督护刘雄戍日南,文覆灭之,进寇九德郡,害吏人。 遣使告藩,愿以日南北境横山为界。 藩不许。 文归林邑,寻复屯日南。 文死,子佛立,犹屯日南。 征西将军桓温遣督护滕畯、九真太守灌邃讨之,追至林邑,佛乃请降。 安帝隆安三年,佛孙须达复寇日南、九德诸郡,无岁不至,杀伤甚多,交州遂致虚弱。 须达死,子敌真立,其弟敌铠携母出奔。 敌真追恨不能容其母弟,舍国而之天竺,禅位于其甥。 国相藏驎固谏不从。 其甥立而杀藏驎,藏驎子又攻杀之,而立敌铠同母异父弟曰文敌。 文敌复为扶南王子当根纯所杀,大臣范诸农平其乱,自立为王。 诸农死,子阳迈立。 阳迈初在孕,其母梦生儿,有人以金席藉之,其色光丽。 夷人谓金之精者为阳迈,若中国云紫磨者,因以为名。 宋永初二年,遣使贡献,以阳迈为林邑王。 阳迈死,子咄立,慕其父复曰阳迈。 其国俗,居处为阁,名曰干阑。 门户皆北向。 书树叶为纸。 男女皆以横幅古贝绕腰以下,谓之干漫,亦曰都漫。 穿耳贯小环。 贵者着革屣,贱者跣行。 自林邑、扶南以南诸国皆然也。 其王者着法服,加璎珞,如佛像之饰。 出则乘象,吹螺击鼓,罩古贝伞,以古贝为幡旗。 国不设刑法,有罪者使象蹋杀之。 其大姓号婆罗门,嫁娶必用八月。 女先求男,由贱男而贵女。 同姓还相婚姻。 使婆罗门引婿见妇,握手相付,祝曰「吉利吉利」为成礼。 死者焚之中野,谓之火葬。 其寡妇孤居,散发至老。 国王事尼干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 元嘉初,阳迈侵暴日南、九德诸郡,交州刺史杜弘文建牙欲讨之,闻有代乃止。 八年,又寇九德郡,入四会浦口。 交州刺史阮弥之遣队主相道生帅兵赴讨,攻区栗城不克,乃引还。 十二年、十五年、十六年、十八年,每遣使贡献,献亦陋薄,而寇盗不已。 文帝忿其违傲,二十三年,使交州刺史檀和之、振武将军宗悫伐之。 和之遣司马萧景宪为前锋,阳迈闻之惧,欲输金一万斤、银十万斤、铜三十万斤,还所略日南户。 其大臣愺僧达谏止之。 乃遣大帅范扶龙戍其北界区栗城。 景宪攻城克之,乘胜即克林邑,阳迈父子并挺身逃奔。 获其珍异,皆是未名之宝。 又销其金人,得黄金数十万斤。 和之,高平金乡人,檀凭之子也。 以功封云杜县子。 孝建三年,为南兖州刺史,坐酣饮黩货,迎狱中女子入内,免官禁锢。 后病死,见胡神为祟。 追赠左将军,谥曰襄子。 孝武孝建二年,林邑又遣长史范龙跋奉使贡献,除龙跋扬武将军。 大明二年,林邑王范神成又遣长史范流奉表献金银器、香、布诸物。 明帝泰豫元年,又遣使献方物。 齐永明中,范文赞累遣使贡献。 梁天监九年,文赞子天凯奉献白猴,诏加持节、督缘海诸军事、威南将军、林邑王。 死,子弼毳跋摩立,奉表贡献。 普通七年,王高戍胜铠遣使献方物,诏以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 大通元年,又遣使贡献。 大通二年,行林邑王高戍律陀罗跋摩遣使贡献,诏以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 六年,又遣使献方物。 广州诸山并狸獠,种类繁炽,前后屡为侵暴,历世患之。 宋孝武大明中,合浦大帅陈檀归顺,拜龙骧将军。 檀乞官军征讨未附,乃以檀为高兴太守,遣前朱提太守费沈、龙骧将军武期南伐,并通朱崖道,并无功,辄杀檀而反,沉下狱死。 扶南国,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湾中,去日南可七千里。 在林邑西南三千余里。 城去海五百里,有大江广十里,从西流东入海。 其国广轮三千余里,土地洿下而平博,气候风俗大较与林邑同。 出金、银、铜、锡、沉木香、象、犀、孔翠、五色鹦鹉。 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在海崎上,地方千里。 城去海十里。 有五王,并羁属扶南。 顿逊之东界通交州诸贾人。 其西界接天竺、安息徼外诸国,往还交易。 其市东西交会,日有万余人。 珍物宝货无不有,又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数日成酒。 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毗骞国,去扶南八千里。 传其王身长丈二,颈长三尺,自古不死,莫知其年。 王神圣,国中人善恶及将来事,王皆知之,是以无敢欺者。 南方号曰长颈王。 国俗,有室屋衣服,噉粳米。 其人言语小异扶南。 有山出金,金露生石上,无央限也。 国法,刑人并于王前噉其肉。 国内不受估客,有往者亦杀而噉之,是以商旅不敢至。 王常楼居,不血食,不事鬼神。 其子孙生死如常人,唯王不死。 扶南王数使与书相报答。 常遗扶南王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碗者受一升。 王亦能作天竺书,书可三千言,说其宿命所由,与佛经相似,并论善事。 又传扶南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诸薄国,国东有马五洲。 复东行涨海千余里,至自然大洲,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纺绩作布,以为手巾,与蕉麻无异而色微青黑。 若小垢洿,则投火中,复更精洁。 或作灯炷,用之不知尽。 扶南国俗本裸,文身被发,不制衣裳,以女人为王,号曰柳叶。 年少壮健,有似男子。 其南有激国,有事鬼神者字混填。 梦神赐之弓,乘贾人舶入海。 混填晨起即诣庙,于神树下得弓,便依梦乘舶入海,遂至扶南外邑。 柳叶人众见舶至,欲劫取之。 混填即张弓射其舶,穿度一面,矢及侍者。 柳叶大惧,举众降混填,填乃教柳叶穿布贯头,形不复露,遂君其国,纳柳叶为妻,生子分王七邑。 其后王混盘况以诈力间诸邑,令相疑阻,因举兵攻并之。 乃选子孙中分居诸邑,号曰小王。 盘况年九十余乃死,立中子盘盘,以国事委其大将范蔓。 盘盘立三年死,国人共举蔓为王。 蔓勇健有权略,复以兵威攻伐旁国,咸服属之,自号扶南大王。 乃作大船穷涨海,开国十余,辟地五六千里。 次当伐金邻国,蔓遇疾,遣太子金生代行。 蔓姊子旃因篡蔓自立,遣人诈金生而杀之。 蔓死时有乳下儿名长在人间,至年二十,乃结国中壮士,袭杀旃。 旃大将范寻又攻杀长而代立。 更缮国内,起观阁游戏之,朝旦中晡三四见客。 百姓以蕉蔗龟鸟为礼。 国法,无牢狱,有讼者,先斋三日,乃烧斧极赤,令讼者捧行七步。 又以金镮、鸡卵投沸汤中,令探取之,若无实者手即烂,有理者则不。 又于城沟中养鳄鱼,门外圈猛兽,有罪者辄以𫗪猛兽及鳄鱼,鱼兽不食为无罪,三日乃放之。 鳄大者长三丈余,状似鼍,有四足,喙长六七尺,两边有齿利如刀剑,常食鱼,遇得獐鹿及人亦噉之,苍梧以南及外国皆有之。 吴时,遣中郎康泰、宣化从事朱应使于寻国,国人犹裸,唯妇人着贯头。 泰、应谓曰:「国中实佳,但人亵露可怪耳。」寻始令国内男子着横幅。 横幅,今干漫也。 大家乃截锦为之,贫者乃用布。 晋武帝太康中,寻始遣使贡献。 穆帝升平元年,王竺旃檀奉表献驯象,诏以劳费停之。 其后王憍陈如本天竺婆罗门也,有神语曰应王扶南。 憍陈如心悦,南至盘盘。 扶南人闻之,举国欣戴,迎而立焉。 复改制度,用天竺法。 憍陈如死,后王持灾陀跋摩,宋文帝元嘉十一年、十二年、十五年,奉表献方物。 齐永明中,王憍陈如阇邪跋摩遣使贡献。 梁天监二年,跋摩复遣使送珊瑚佛像,并献方物,诏授安南将军、扶南王。 其国人皆丑黑拳发,所居不穿井,数十家共一池引汲之。 俗事天神,天神以铜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 或小儿,或鸟兽,或日月。 其王出入乘象,嫔侍亦然。 王坐则偏踞翘膝,垂左膝至地,以白迭敷前,设金盆香炉于其上。 国俗,居丧则剃除须发。 死者有四葬: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 人性贪吝无礼义,男女恣其奔随。 十年、十三年,跋摩累遣使贡献,其年死。 庶子留陀跋摩杀其嫡弟自立。 十六年,遣使竺当抱老奉表贡献。 十八年,复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罗树叶;并献火齐珠,郁金、苏合等香。 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累遣使献方物。 五年,复遣使献生犀。 又言其国有佛发,长一丈二尺。 诏遣沙门释云宝随使往迎之。 先是,三年八月,武帝改造阿育王佛塔,出旧塔下舍利及佛爪发,发青绀色,众僧以手伸之,随手长短,放之则旋屈为蠡形。 按僧伽经云:「佛发青而细,犹如藕茎丝。」佛三昧经云:「我昔在宫沐头,以尺量发,长一丈二尺。 放已右旋,还成蠡文。」则与帝所得同也。 阿育王即铁轮王,王阎浮提一天下。 佛灭度后,一日一夜,役鬼神造八万四千塔,此即其一。 吴时有尼居其地为小精舍,孙綝寻毁除之,塔亦同灭。 吴平后,诸道人复于旧处建立焉。 晋元帝初度江,更修饰之。 至简文咸安中,使沙门安法程造小塔,未及成而亡。 弟子僧显继而修立,至孝武太元九年,上金相轮及承露。 其后,有西河离石县胡人刘萨何遇疾暴亡,而心犹暖,其家未敢便殡,经七日更苏。 说云:「有两吏见录,向西北行,不测远近。 至十八地狱,随报重轻,受诸楚毒。 观世音语云:「汝缘未尽,若得活可作沙门。 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阿育王塔,可往礼拜。 若寿终则不堕地狱。」」语竟如坠高岩,忽然醒寤。 因此出家名慧达。 游行礼塔,次至丹阳,未知塔处,及登越城四望,见长干里有异气,因就礼拜,果是先阿育王塔所,屡放光明,由是定知必有舍利。 乃集众就掘入一丈,得三石碑,并长六尺。 中一碑有铁函,函中有银函,函中又有金函,盛三舍利及发爪各一枚,发长数尺。 即迁舍利近北对简文所造塔西造一层塔。 十六年,又使沙门僧尚加为三层。 即是武帝所开者也。 初穿土四尺,得龙窟及昔人所舍金银环钏钗镊等诸杂宝物。 可深九尺许至石磉,磉下有石函,函内有铁壶以盛银坩,坩内有金镂罂盛三舍利如粟粒大,圆正光洁。 函内有琉璃碗,碗内得四舍利及发爪。 爪有四枚,并为沉香色。 至其月二十七日,帝又到寺礼拜,设无碍大会,大赦。 是日以金钵盛水泛舍利,其最小者隐不出,帝礼数十拜,舍利乃于钵内放光,旋回久之,乃当中而止。 帝问大僧正慧念曰:「见不可思议事不? 「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动。」帝曰:「弟子欲请一舍利还台供养。」至九月五日,又于寺设无碍大会,遣皇太子王侯朝贵等奉迎。 是日风景明净,倾都观属。 所设金银供具等物,并留寺供养,并施钱一千万为寺基业。 至四年九月十五日,帝又至寺设无碍大会,竖二刹,各以金罂,次玉罂,重盛舍利及爪发内七宝塔内。 又以石函盛宝塔,分入两刹刹下,及王侯妃主百姓富室所舍金银环钏等珍宝充积。 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寺僧又请帝于寺发般若经题。 尔夕二塔俱放光明,敕镇东邵陵王纶制寺大功德碑文。 先是,二年改造会稽鄮县塔,开旧塔中出舍利,遣光宅寺释敬脱等四僧及舍人孙照暂迎还台。 帝礼拜竟,即送还县,入新塔下,此县塔亦是刘萨何所得也。 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行至张侯桥,见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不知何怪,乃令人于光处得金像,无有光趺。 悝乃下车载像还至长干巷首,牛不肯进。 悝乃令驭人任牛所之,牛径牵至寺,悝因留像付寺僧。 每至夜中,常放光明,又闻空中有金石之响。 经一岁,临海渔人张系世于海口忽见有铜花趺浮出,取送县,县人以送台,乃施像足,宛然合。 会简文咸安元年,交州合浦人董宗之采珠没水底,得佛光焰,交州送台,以施于像,又合焉。 自咸和中得像,至咸安初,历三十余年,光趺始具。 初,高悝得像,后有西域胡僧五人来诣悝曰:「昔于天竺得阿育王造像,来至邺下,逢胡乱,埋于河边。 今寻觅失所。」五人尝一夜俱梦见像曰:「已出江东,为高悝所得。」悝乃送此五僧至寺,见像嘘欷涕泣,像便放光,照烛殿宇。 又瓦官寺慧邃欲摸写像形,寺主僧尚虑损金色,谓邃曰:「若能令像放光,回身西向,乃可相许。」慧邃便恳拜请。 其夜像即转坐放光,回身西向。 明旦便许摸之。 像趺先有外国书,莫有识者,后有三藏那跋摩识之,云是阿育王为第四女所造也。 及大同中,出旧塔舍利,敕市寺侧数百家宅地以广寺域,造诸堂殿并瑞像周回阁等,穷于轮奂焉。 其图诸经变,并吴人张繇运手。 繇丹青之工,一时冠绝。 西南夷诃罗陀国,宋元嘉七年,遣使奉表曰:「伏承圣主信重三宝,兴立塔寺,周满世界。 今故遣使二人,表此微心。」呵罗单国都阇婆洲,元嘉七年,遣使献金刚指环、赤鹦鹉鸟、天竺国白迭、古贝、叶波国古贝等物。 十年,呵罗单国王毗沙跋摩奉表曰:「常胜天子陛下,诸佛世尊,常乐安隐,三达六通,为世间导,是名如来,是故至诚五体敬礼。」其后为子所篡夺。 十三年,又上表。 二十六年,文帝诏曰:「呵罗单、婆皇、婆达三国,频越遐海,款化纳贡,远诚宜甄,可并加除授。」乃遣使策命之。 二十九年,又遣长史婆和沙弥献方物。 婆皇国,元嘉二十六年,国王舍利婆罗跋摩遣使献方物四十一种,文帝策命之为婆皇国王。 二十八年,复遣使贡献。 孝武孝建三年,又遣长史竺那婆智奉表献方物,以那婆智为振威将军。 大明三年,献赤白鹦鹉。 大明八年、明帝泰始二年,又遣使贡献。 明帝以其长史竺须罗达、前长史振威将军竺那婆智并为龙骧将军。 婆达国,元嘉二十六年,国王舍利不陵伽跋摩遣使献方物,文帝策命之为婆达国王。 二十六年、二十八年,复遣使献方物。 阇婆达国,元嘉十二年,国王师黎婆达呵陀罗跋摩遣使奉表曰:「宋国大主大吉天子足下,教化一切,种智安隐,天人师降伏四魔,成等正觉,转尊法轮,度脱众生。 我虽在远,亦沾灵润。」  盘盘国,元嘉、孝建、大明中,并遣使贡献。 梁中大通元年、四年,其王使使奉表累送佛牙及画塔,并献沈檀等香数十种。 六年八月,复遣使送菩提国舍利及画塔图,并菩提树叶、詹糖等香。 丹丹国,中大通三年,其王遣使奉表送牙像及画塔二躯,并献火齐珠、古贝、杂香药。 大同元年,复遣使献金银、琉璃、杂宝、香药等物。 干陀利国,在南海洲上,其俗与林邑、扶南略同,出斑布、古贝、槟榔。 槟榔特精好,为诸国之极,宋孝武世,王释婆罗那邻陀遣长史竺留陀献金银宝器。 梁天监元年,其王瞿昙修跋陀罗以四月八日梦一僧谓曰:「中国今有圣主,十年之后,佛法大兴。 汝若遣使贡奉礼敬,则土地丰乐,商旅百倍;若不信我,则境土不得自安。」初未之信,既而又梦此僧曰:「汝若不信我,当与汝往观。」乃于梦中至中国拜觐天子。 既觉心异之,陀罗本工画,乃写梦中所见武帝容质,饰以丹青,仍遣使并画工奉表献玉盘等物。 使人既至,摸写帝形以还其国,比本画则符同焉。 因盛以宝函,日加敬礼。 后跋陀死,子毗针邪跋摩立,十七年,遣长史毗员跋摩奉表献金芙蓉、杂香药等。 普通元年,复遣使献方物。 狼牙修国,在南海中。 其界东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北去广州二万四千里。 土气物产与扶南略同,偏多栈、沉、婆律香等。 其俗,男女皆袒而被发,以古贝为干漫,其王及贵臣乃加云霞布覆胛,以金绳为络带,金环贯耳。 女子则被布,以璎珞绕身。 其国累砖为城,重门楼阁。 王出乘象,有幡旄旗鼓,罩白盖,兵卫甚严。 国人说,立国以来四百余年,后嗣衰弱,王族有贤者,国人归向之。 王闻乃加囚执,其锁无故自断。 王以为神,因不敢害,乃逐出境,遂奔天竺。 天竺妻以长女。 俄而狼牙王死,大臣迎还为王。 二十余年死,子婆伽达多立。 天监十四年,遣使阿撤多奉表。 婆利国,在广州东南海中洲上,去广州二月日行。 国界东西五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 有一百三十六聚。 土气暑热,如中国之盛夏。 谷一岁再熟,草木常荣。 海出文螺、紫贝。 有石名坩贝罗,初采之柔软,及刻削为物暴干之,遂大硬。 其国人披古贝如帊,及为都缦。 王乃用斑丝者,以璎珞绕身,头着金冠高尺余,形如弁,缀以七宝之饰。 带金装剑,偏坐金高坐,以银蹬支足。 侍女皆为金花杂宝之饰,或持白毦拂及孔雀扇。 王出以象驾舆,舆以杂香为之,上施羽盖、珠帘。 其导从吹螺击鼓。 王姓憍陈如,自古未通中国,问其先及年数不能记。 自言白净王夫人即其国女。 天监十六年,遣使奉表献金席等。 普通三年,其王频伽复遣使珠智献白鹦鹉、青虫、兜鍪、琉璃器、古贝、螺杯、杂香药等数十种。 中天竺国,在大月支东南数千里,地方三万里,一名身毒。 汉世张骞使大夏,见邛竹杖、蜀布,国人云市之身毒,即天竺也。 从月支、高附西,南至西海,东至盘越,列国数十,每国置王,其名虽异,皆身毒也。 汉时羁属月支。 其俗土著与月支同,而卑湿暑热,人畏战,弱于月支。 国临大江,名新陶,源出昆仑。 分为五江,总名恒水。 其水甘美,下有真盐,色正白如水精。 土出犀、象、貂鼠、玳瑁、火齐、金银铜铁、金缕织成金罽、细靡白迭、好裘、毾憕。 火齐状如云母,色如紫金,有光曜,别之则薄如蝉翼,积之则如纱縠之重沓也。 西与大秦、安息交市海中。 多大秦珍物,珊瑚、琥珀、金碧、珠玑、琅玕\、郁金、苏合。 苏合是合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又云大秦人采苏合,先笮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与诸国贾人,是以展转来达中国不大香也。 郁金独出罽宾国,华色正黄而细,与芙蓉华里被莲者相似。 国人先取以上佛寺,积日槁乃粪去之,贾人以转卖与他国也。 汉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来献,汉世唯一通焉。 其国人行贾往往至扶南、日南、交址。 其南徼诸国人少有到大秦者。 孙权黄武五年,有大秦贾人字秦论来到交址,太守吴邈遣送诣权。 权问论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 时诸葛恪讨丹阳,获黝、歙短人。 论见之曰:「大秦希见此人。」权以男女各十人,差吏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乃径还本国也。 汉和帝时,天竺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叛遂绝。 至桓帝延熹三年、四年,频从日南徼外来献,魏、晋世绝不复通。 唯吴时扶南王范旃遣亲人苏勿使其国,从扶南发投拘利口,循海大湾中正西北入,历湾边数国,可一年余到天竺江口,逆水行七千里乃至焉。 天竺王惊曰:「海滨极远,犹有此人乎!」即令观视国内,仍差陈、宋等二人以月支马四疋报旃,勿积四年方至。 其时吴遣中郎康泰使扶南,及见陈、宋等,具问天竺土俗,云:「佛道所兴国也。 人敦庞,土饶沃,其王号茂论。 所都城郭,水泉分流,绕于渠堑,下注大江。 其宫殿皆雕文镌刻。 街曲市里,屋舍楼观,钟鼓音乐,服饰香华,水陆通流,百贾交会,器玩珍玮,恣心所欲。 左右嘉维、舍卫、叶波等十六大国。 去天竺或二三千里,共尊奉之,以为在天地之中。」  天监初,其王屈多遣长史竺罗达奉表献琉璃唾壶、杂香、古贝等物。 天竺迦毗黎国,元嘉五年,国王月爱遣使奉表,献金刚指环、摩勒金环诸宝物,赤白鹦鹉各一头。 明帝泰始二年,又遣使贡献,以其使主竺扶大、竺阿珍并为建威将军。 元嘉十八年,苏摩黎国王那罗跋摩遣使献方物。 孝武孝建二年,斤陀利国王释婆罗那邻陀遣长史竺留陀及多献金银宝器。 后废帝元徽元年,婆黎国遣使贡献。 凡此诸国皆事佛道。 佛道自后汉明帝法始东流,自此以来,其教稍广,别为一家之学。 元嘉十二年,丹阳尹萧摹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而自顷以来,更以奢竞为重。 请自今以后有欲铸铜像者,悉诣台自闻;兴造塔寺精舍,皆先列言,须许报然后就功。」诏可。 又沙汰沙门罢道者数百人。 孝武大明二年,有昙标道人与羌人高阇谋反,上因是下诏,所在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其诛坐。 于是设诸条禁,自非戒行精苦,并使还俗,而诸寺尼出入宫掖,交关妃后,此制竟不能行。 先是,晋世庾冰始创议欲使沙门敬王者,后桓玄复述其义,并不果行。 大明六年,孝武使有司奏沙门接见皆尽敬,诏可。 前废帝初复旧。 孝武宠姬殷贵妃薨,为之立寺,贵妃子子鸾封新安王,故以新安为寺号。 前废帝杀子鸾,乃毁废新安寺,驱斥僧徒,寻又毁中兴、天宝诸寺。 明帝定乱,下令修复。 宋世名僧有道生道人,彭城人,父为广戚令。 道生为沙门法大弟子,幼而聪悟。 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 元嘉十一年,卒于庐山,沙门慧琳为之诔。 慧琳者,秦郡秦县人,姓刘氏。 少出家,住冶城寺。 有才章,兼内外之学,为庐陵王义真所知。 尝着均善论,颇贬裁佛法,云:「有白学先生,以为中国圣人经纶百世,其德弘矣,智周万变,天人之理尽矣。 道无隐旨,教罔遗筌,聪叡迪哲,何负于殊论哉。 有黑学道士陋之,谓不照幽冥之涂,弗及来生之化,虽尚虚心,未能虚事,不逮西域之深也。」为客主酬答,其归以为「六度与五教并行,信顺与慈悲齐立」。 论行于世。 旧僧谓其败黜释氏,欲加摈斥。 文帝见论赏之,元嘉中,遂参权要,朝廷大事皆与议焉。 宾客辐凑,门车常有数十两。 四方赠赂相系,势倾一时。 方筵七八,座上恒满。 琳着高屐,披貂裘,置通呈书佐,权侔宰辅。 会稽孔觊尝诣之,遇宾客填咽,暄叙而已。 觊慨然曰:「遂有黑衣宰相,可谓冠屦失所矣。」注孝经及庄子逍遥篇文论传于世。 又有慧严、慧议道人,并住东安寺。 学行精整,为道俗所推。 时斗场寺多禅僧,都下为之语曰:「斗场禅师窟,东安谈义林。」孝武大明四年,于中兴寺设斋,有一异僧,众莫之识,问名,答言名明慧,从天安寺来。 忽然不见。 天下无此寺名,乃改中兴曰天安寺。 大明中,外国沙门摩诃衍苦节有精理,于都下出新经胜鬘经,尤见重释学。 师子国,天竺旁国也。 其地和适,无冬夏之异。 五谷随人种,不须时节。 其国旧无人,止有鬼神及龙居之。 诸国商估来共市易,鬼神不见其形,但出珍宝,显其所堪价。 商人依价取之。 诸国人闻其土乐,因此竞至,或有住者,遂成大国。 晋义熙初,始遣使献玉像,经十载乃至。 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洁润,形制殊特,殆非人工。 此像历晋、宋在瓦官寺,先有征士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躯,及顾长康维摩画图,世人号之三绝。 至齐东昏遂毁玉像,前截臂,次取身,为嬖妾潘贵妃作钗钏。 宋元嘉五年,其王刹利摩诃遣使奉表贡献。 十二年,又遣使奉献。 梁大通元年,后王迦叶伽罗诃黎邪使使奉表贡献。 发布时间:2025-01-06 10:33:51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