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北史》 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 内容: 王杰王勇宇文虬耿豪高琳李和子彻伊娄穆达奚寔刘雄侯植李延孙韦祐陈欣魏玄泉李迁哲杨干运扶猛阳雄席固任果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 父巢,魏榆中镇将。 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 从孝武西迁,赐爵都昌县子。 周文奇其才,尝谓诸将曰:“王文达万人敌也,但恐勇决太过耳。 ”从复潼关,破沙苑,争河桥,战芒山,皆以勇敢闻。 亲待日隆,于是赐姓宇文氏,进爵为公。 累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恭帝元年,从于谨围江陵。 时栅内有人,善用长槊,将士登者,多为所毙。 谨令杰射之,应弦而倒。 登者乃得入,遂拔之。 谨曰:“济我大事者在公此箭也。 ”周孝闵帝践祚,进爵张掖郡公,为河州刺史。 朝延以杰勋望俱重,故授以本州。 后与随公杨忠自漠北伐齐。 又从齐公宪东御齐将斛律明月。 进位柱国。 建德初,除泾州总管,颇为百姓所慕。 宣帝即位,拜上柱国。 薨。 赠七州诸军事、河州刺史,追封鄂国公,谥曰威。 子孝迁,位开府仪同大将军。 王勇,代武川人也,本名胡仁。 少雄健,有胆决。 数从侯莫陈悦、贺拔岳征讨,功居多,拜别将。 周文为丞相,封包信县子。 从禽窦泰,复弘农,战沙苑,气盖众军,所当必破。 周文叹其勇敢,赏赐特隆,进爵为公。 大军不利,唯胡仁及王文达、耿令贵三人力战,皆有殊功。 军还,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拟授胡仁等。 然州颇有优劣,文令探筹取之。 胡仁遂得雍州,文达得岐州,令贵得北雍州。 仍赐胡仁名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以彰其功。 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恭帝元年,从柱国赵贵征蠕蠕,破之,进爵新阳郡公,赐姓库汗氏。 又论讨蠕蠕功,别封永固县伯。 时有别封者,例听回授次子,勇独请封兄子兴,时人义之。 寻进位大将军。 勇性雄猛,为当时骁将。 矜功伐善,好论人之恶,时论亦以此鄙之。 柱国侯莫陈崇勋高望重,与诸将同谒晋公护,闻勇数论人短,乃于众中折辱之。 勇惭恚,因疽发背卒。 子昌嗣。 官至大将军。 宇文虬,字乐仁,代武川人也。 骁悍有胆略。 少从征讨,累有战功,封南安侯。 孝武西迁,以独孤信为行台,信引虬为帐内都督。 随信奔梁。 大统三年归阙,进爵为公。 禽窦泰,复弘农,及沙苑、河桥之战,皆有功。 又从独孤信讨梁定,破之。 累迁南秦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虬每经行阵,必身先士卒,故上下同心,战无不克。 后除金州刺史、大将军。 卒。 耿豪,钜鹿人也,本名令贵。 其先家于武川。 豪少粗犷,有武艺,好以气陵人。 贺拔岳西征,引为帐内。 岳被害,归周文,以武勇见知。 豪亦自谓所事得主。 从讨侯莫陈悦及迎孝武,录前后功,封平原子。 沙苑之战,豪杀伤甚多,血染甲裳尽赤。 周文叹曰:“令贵武猛,所向无前,观其甲裳,足以为验,不须更论级数也。 ”进爵为公。 从周文战芒山,豪谓所部曰:“大丈夫除贼,须右手拔刀,左手把槊,直斫直刺,慎莫畏死。 ”遂大呼独入,敌人锋刃乱下,当时咸谓豪殁。 俄然奋刀而还。 战数合,当豪前者死伤相继。 又谓左右曰:“吾岂乐杀人,但壮士除贼,不得不尔。 若不能杀贼,又不为人所伤,何异逐坐人也! ”周文嘉之。 拜北雍州刺史,赐姓和稽氏。 进位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豪性凶悍,言多不逊,周文惜其骁勇,每优容之。 豪亦自谓意气冠群,终无所屈。 李穆、蔡祐初与豪同时开府,后并居豪之右。 豪不能平,谓周文曰:“人间物议,谓豪胜李穆、蔡祐。 ”周文曰:“何以言之? ”豪曰:“人言李穆、蔡祐是丞相髆髀,耿豪、王勇,丞相咽项,以在上,故为胜也。 ”豪之粗猛皆此类。 卒,周文痛惜之。 子雄嗣,位至大将军。 高琳,字季珉,其先高丽人也。 仕于燕,又归魏,赐姓羽真氏。 琳母尝祓禊泗滨,遇见一石,光彩朗润,遂持以归。 是夜,梦人衣冠有若仙者,谓曰:“夫人向所将来石,是浮磬之精。 若能宝持,必生令子。 ”母惊寤,举身流汗。 俄而有娠,及生,因名琳,字季珉。 从孝武西迁,封钜野县子。 河桥之役,琳勇冠诸军。 周文谓曰:“公即我之韩、白也。 ”复从战芒山,除正平郡守。 齐将东方老来寇,琳击之。 老中数创乃退,谓其左右曰:“吾经阵多矣,未见如此健儿。 ”后除鄜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 周孝闵帝践祚,进爵犍为郡公。 武成二年,讨平文州氏。 师还,帝宴群公卿士,仍赋诗言志。 琳诗末章云:“寄言窦车骑,为谢霍将军。 何以报天子? 沙漠静妖氛。 ”帝大悦曰:“獯、猃陆梁,未时款塞,卿言有验,国之福也。 ”天和三年,为江陵副总管。 时陈将吴明彻来寇,总管田弘与梁主萧岿出保纪南城,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 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走。 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 六年,进位柱国。 薨。 赠本官。 加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曰襄。 子儒袭爵。 位仪同大将军。 李和,本名庆和,朔方岩绿人也。 父僧养,以累世雄豪,为夏州酋。 和少敢勇有识度,状貌魁伟,为州里所推。 贺拔岳作镇关中,引为帐内都督。 后从周文,累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夏州刺史,赐姓宇文氏。 周文尝谓诸将曰:“宇文庆和累经任委,每称吾意。 ”又赐名意焉。 改封永丰县公。 保定二年,除司宪中大夫。 寻改封德广郡公,出为洛州刺史。 和前在夏州,颇留遗惠,及有此授,商、洛父老莫不想望德音。 和至州,以仁恕训物,狱讼为之简静。 进柱国大将军。 隋开皇元年,迁上柱国。 和立身刚简,老而逾励,诸子趋事,若奉严君。 以意是周文帝赐名,帝朝已革;庆和则父之所命,义不可违。 至是,遂以和为名。 二年,薨。 赠本官,加司徒公,谥曰肃。 子彻嗣。 彻字广达。 性刚毅,有器干。 周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周昌县男。 从武帝平齐,录前后功,再进爵。 迁左武卫将军。 及隋晋王广镇并州,妙选府官,诏彻总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 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 ”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击之,以彻为长史。 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请袭之。 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事,请同行,遂掩击大破之。 沙钵略弃所服金甲而遁。 以功加上大将军。 沙钵略因此称籓。 改封安道郡公。 开皇十年,进位柱国。 及晋王为扬州总管,以彻为司马,改封德广郡公。 寻徙封城阳郡公。 其后突厥犯塞,彻复领行军总管破之。 及左仆射高颎得罪,以彻素与颎善,被疏忌。 后出怨言,上闻,召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鸠卒。 大业中,其妻元氏为孽子安远诬以咒诅,伏诛。 伊娄穆,字奴干,代人也。 父灵,善骑射,为周文所知,尝谓之曰:“若伊尹阿衡于殷,致主尧、舜。 卿既姓伊,庶卿不替前绪。 ”于是赐名尹焉。 历卫将军、隆州刺史、卢奴县公。 穆弱冠为周文帐内亲信,以机辩见知。 历中书舍人、通直散骑常侍。 尝入白事,周文望见悦之,字之曰:“奴干作仪同面见我矣。 ”于是拜仪同三司,赐封安阳县伯。 周孝闵帝践阼,进位骠骑大将军。 建德中,卒。 达奚寔,字什伏代,河南洛阳人也。 父显相,武卫将军。 寔少修立,有干局。 从魏孝武西迁,封临汾县伯。 从周文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皆力战有功。 累迁相府从事中郎。 寔性严重,深见器遇。 六官建,行蕃部中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平阳县公。 周保定初,卒于刺史。 谥曰恭。 子丰嗣。 刘雄,字猛雀,临洮子城人也。 少机辩,慷慨有大志,初为周文亲信,后拜中大夫,兼中书舍人,赐姓宇文氏。 周孝闵帝践阼,加大都督。 天和中,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周昌侯。 历位纳言、内史中大夫、候正。 武帝尝从容谓曰:“古人云:‘富贵不归故乡,犹衣锦夜游。 ’”乃以雄为河州刺史。 雄先已为本县令,复有此授,乡里荣之。 及皇太子西征吐谷浑,雄自凉州从滕王道先入,功居多,加上开府仪同三司。 从平并州,拜上大将军,进爵赵郡公。 平邺城,进柱国。 宣政元年,突厥寇幽州,雄战殁。 赠亳州总管。 子升嗣。 以雄死王事,授仪同大将军。 侯植,字仁干,其先上谷人也。 高祖恕,为北地太守,子孙因家于北地之三水。 植少倜傥,有大节,容貌奇伟,武艺绝伦。 仕魏为义州刺史,甚有政绩。 后从孝武西迁,赐姓侯伏侯氏。 从周文破沙苑,战河桥,进大都督。 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逆,植从开府独孤信讨禽之,封肥城县公,赐姓贺屯氏。 后从于谨平江陵,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别封一子氵开源县伯。 周孝文帝践阼,进爵郡公。 时帝幼冲,晋公护执政,植从兄龙恩为护所亲。 及护诛赵贵,诸宿将等多不自安。 植谓从兄龙恩曰:“主上春秋既富。 安危系于数公,若多诛戮,自立威权,何止社稷有累卵之危,恐吾宗亦缘此败。 兄安得知而不言! ”龙恩竟不能用。 植又承间言于护曰:“公以骨肉之亲,当社稷之寄,愿推诚王室,拟迹伊、周,则率土幸甚。 ”护曰:“我誓以身报国,卿岂谓吾有他志邪? ”又闻其先与龙恩言,乃阴忌之。 植惧不免祸,遂以忧卒。 赠大将军、平州刺史,谥曰节。 子定嗣。 及护伏诛,龙恩及其弟万寿并预其祸。 武帝以植忠于朝廷,特免其子孙。 李延孙,伊川人也。 父长寿,性雄豪,少与蛮酋结托,侵掠阙南。 魏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 长寿尽其智力,防遏群蛮,伊川左右,寇盗为之稍息。 永安之后,长寿徒侣日盛,魏帝藉其力用,因而抚之。 累迁北华州刺史,赐爵清河郡公。 及孝武西迁,长寿率励义士拒东魏。 后为广州刺史。 东魏遣行台侯景攻之,城陷,遇害。 追赠太尉。 延孙亦雄武,有将率才略,少从长寿征讨,以勇敢闻。 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表延孙为都督,肃清鵶路,颇有力焉。 及长寿被害,延孙乃还,收集其父之众。 自孝武西迁后,朝士流亡。 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承业、颖川王斌之、安昌王子均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并百官等携持妻子来投延孙者,即率众卫送,并赠以珍玩,咸达关中。 齐神武深患之,遣行台慕容绍宗等数道攻击,延孙大破之。 乃授延孙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 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 延孙既蒙重委,每以克清伊、洛为已任,频以寡击众,威振敌境。 大统西年,为其长史杨伯兰所害。 赠司空。 子人杰,有祖、父风。 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改封颍川郡公。 韦祐,字法保,京兆山北人也,以字行。 为州郡著姓,父义,上洛郡守。 魏大统中,以法保著勋,追赠秦州刺史。 法保少好游侠,而质直少言,所与交游,皆轻猾亡命。 父没,事母以孝闻。 慕李长寿之为人,遂娶其女,因寓居阙南。 正光末,王公避难者或依之,多得全济,以此为贵游所德。 及孝武西迁,法保赴行在所,封固安县男。 及长寿被害,其子延孙收长寿余众,守御东境。 朝廷恐延孙兵少,乃除法保东洛州刺史,配兵数百,以援延孙。 法保至潼关,弘农郡守韦孝宽谓曰:“恐子此役,难以吉还。 ”法保曰:“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 安危之事,未可预量。 ”遂倍道兼行。 与延孙兵接,乃并势置栅于伏流。 未几,周文追法保与延孙还朝,赏劳甚厚。 除河南尹。 及延孙被害,法保乃率所部据延孙旧栅。 尝与东魏战。 流矢中颈,从口中出,久之乃苏。 大统九年,镇九曲城。 乃侯景以豫州附,法保率兵赴。 景欲留之,法保疑其贰,乃固辞还所镇。 十五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进爵为公。 会东魏遣军送粮馈宜阳,法保潜邀之,中流矢,卒于阵。 谥曰庄。 子初嗣。 位开府仪同大将军、阎韩防主。 陈欣,字永怡,宜阳人也。 少骁勇,有气侠,姿貌魁岸,同类咸敬惮之。 孝武西迁后,欣乃于辟恶山招集勇敢少年,寇掠东魏,仍密遣使归附。 授立义大都督,赐爵霸城县男。 累迁宜阳郡守。 恭帝二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宜阳邑大中正,赐姓尉迟氏。 周文以欣著绩累载,赠其祖昆及父兴孙俱为仪同三司,位刺史。 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号有智谋,往来境上,欣与韩雄等恒令间谍觇其动静,齐兵每至,辄破之,故永业深惮欣等,不敢为寇。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许昌县公。 后除熊州刺史,卒于州。 欣与韩雄里闬\姻娅,少相亲昵,俱总兵境上三十余载。 每御扞,二人相赴,常若影响。 故数对勍敌,而常保功名。 虽并有武力,至于挽强射中,欣不如雄;散财施惠,得士众心,则雄不如欣。 身死之日,将吏荷其恩德,莫不感恸。 子万敌嗣。 朝廷以欣雅得士心,还令万敌领其部曲。 魏玄,字僧智,其先任城人也,后徙于新安。 玄少慷慨,有胆略。 孝武西迁,东魏北徙,人情各怀去就,玄每率乡兵抗拒东魏。 芒山之役,大军不利,宜阳、洛州皆为东魏守,而玄母及弟并在宜阳。 玄以为忠孝不两立,乃率义徒还阙南镇抚。 周文手书劳之。 除洛阳令,封广宗县子。 周保定元年,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阎韩。 迁熊州刺史,政存简惠,百姓悦之。 转和州刺史、伏流防主,进爵为公。 及齐将斛律明月率众向宜阳,兵威甚盛,玄率众御之,每战辄克。 后以疾卒于位。 泉,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 世雄商洛,自晋东度,常贡属江东。 曾祖景言,魏太延五年率乡里归化,仍引王师平商洛。 拜建节将军,假宜阳郡守,世袭本县令,封丹水侯。 父安志,复为建节将军、宜阳郡守,领本县令,降爵为伯。 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 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为县令。 州为申上。 时吏部尚书郭祚以年少,请别选遣,终此一限,令代之。 宣武诏依皇平等所请。 巴俗事道,尤重老子之术。 虽童幼,而好学恬静,百姓安之。 寻以母忧去职。 县中父老复表请起复本任。 后除上洛郡守。 及萧宝夤反,遣兵趣青泥,图取上洛,豪族泉、杜二姓密应之。 与刺史董绍掩袭,二姓散走,宝夤亦退。 迁淅州刺史,别封泾阳县伯。 永安中,大破梁将王玄真于顺阳,除东雍州刺史,进爵为侯。 部人杨羊皮,太保椿之从弟,恃椿,侵扰百姓。 守宰多被其陵侮,皆畏而不敢言。 收之,将加极法。 杨氏惭惧,阖宗请恩。 自此豪右无敢犯者。 性又清约,纤毫不扰于人。 在州五年,每于乡里运米自给。 梁魏兴郡与洛州接壤,表请内属。 诏为行台尚书以抚纳之。 大行台贺拔岳以昔莅东雍,为吏人所怀,乃表复为刺史。 诏许之。 蜀人张国俊聚党剽劫,州郡不能制,收戮之,阖境清肃。 及齐神武专政,孝武有西顾之心,欲委以山南之事,乃除洛州刺史。 未几,帝西迁。 齐神武率众至潼关,遣其子元礼御之,神武不敢进。 上洛人都督泉岳,其弟猛略与拒阳人杜窋等谋翻洛州以应东魏。 知之,杀岳及猛略,传首诣阙。 大统元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尚书右仆射,进爵上洛郡公。 志尚廉慎,每除一官,忧见颜色,寝食辄减。 至是频让,魏帝手诏不许。 三年,高敖曹围逼州城,杜窋为其乡导。 拒守旬余,矢尽援绝,城乃陷焉。 谓敖曹曰:“泉力屈,志不服也。 ”及窦泰被禽,敖曹退走,遂执而东,以窋为刺史。 临发,密戒二子元礼、仲遵曰:“吾生平志愿,不过令长,幸逢圣会,位亚台司。 今爵禄既隆,年齿又暮,前途夷险,抑亦可知。 汝等堪立功效,不得以我在东,遂亏臣节也,”乃挥涕而诀。 闻者莫不愤叹。 寻卒于邺。 元礼少有志气,好弓马,颇闲草隶,有士君子之风。 赐爵临洮县伯,散骑常侍。 及洛州陷,与俱被执而东。 元礼于路逃归。 时杜窋虽为刺史,然巴人素轻杜而重泉。 及元礼至,与仲遵相见,感父临别之言,潜与豪右结托,遂率乡人袭州城,斩窋,传首长安。 朝廷嘉之,代袭洛州刺史。 从周文战于沙苑,中流矢卒。 子贞嗣。 仲遵一名恭。 少谨实,涉猎经史。 年十三为郡主簿,十四为县令。 及长,有武艺。 高敖曹攻洛州,与力战拒守。 矢尽,以棒杖扞之,为流矢中目,不堪复战。 及城陷,士卒叹曰:“若二郎不伤,岂至于此! ”之东也,仲遵以被伤不行。 后与元礼斩窋,以功封丰阳县伯,东豫州刺史。 及元礼战没,复以仲遵为洛州刺史。 颇得誉。 大统十三年,行荆州刺史事。 梁司州刺史柳仲礼每为边寇,周文令仲遵率乡兵,从开府杨忠讨之。 梁随郡守桓和拒守不降。 忠谓诸将曰:“先取仲礼,则桓和不攻而自服也。 ”仲遵对曰:“若弃和深入,仲礼未即就禽,则首尾受敌,此危道也。 ”忠从之。 仲遵以计由已出,乃先登城,遂禽和。 从击仲礼,又获之。 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本州大中正,复行荆州刺史、十三州诸军事。 寻遭母忧,请终丧制,不许。 大将军王雄南征上津、魏兴,仲遵从雄讨平之。 遂于上津置南洛州,以仲遵为刺史。 仲遵留情抚接,百姓安之。 初,蛮帅杜青和自称巴州刺史,以州入附,朝迁因其所据而授之,仍隶东梁州都督。 青和以仲遵善于抚御,请隶仲遵。 朝议以山川非便,弗之许也。 青和遂结安康酋帅黄众宝等,举兵共围东梁州。 复遣王雄讨平之,改巴州为洵州,隶于仲遵。 先是东梁刺史刘孟良在职贪婪,人多背叛。 仲遵以廉简处之,群蛮帅服。 仲遵虽出自巴夷,而有方雅之操,历官之处,皆以清白见称。 朝廷又以其父临危抗节,乃令袭爵上洛郡公,旧封听回授一子。 寻出为都督、金州刺史。 卒官。 赠大将军、三州刺史,谥曰庄。 子恒嗣。 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 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 父元直,仕梁,历东梁、衡二州刺史、散骑常侍、沌阳侯。 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 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 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 后袭爵沌阳侯,位都督、东梁州刺史。 侯景篡逆,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周文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 迁哲军败,遂降于武。 然犹意气自若。 武乃执送京师。 周文责以不早归国。 答曰:“不能死节,实以此愧耳。 ”周文深嘉之,封沌阳县伯。 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 周文以迁哲信著山南,乃令与开府贺若敦同经略。 炽等寻并平荡,仍与敦南出徇地。 迁哲先至巴州,入其封郭。 梁巴州剌史牟安人开门请降。 安人子宗彻等犹据巴城不下,迁哲攻克之。 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 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瞻视犹高,得无诈也? ”遂不许之。 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遂屠其城。 自此巴、濮之人,降款相继。 军还,周文赐以所服紫袍玉带及所乘马,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除真州刺史,即本州也。 仍给军仪鼓节,令与田弘同讨信州。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遣迁哲赴援。 此至,信州已陷。 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五子王等,破之。 及田弘旋军,周文令迁哲留镇白帝。 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 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 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 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 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黔阳蛮田乌度、田乌唐,等每抄掠江中,为百姓患。 迁哲随机出讨,杀讨甚多,由是诸蛮畏威,各送粮饩。 又遣子弟入质者千有余家,迁哲乃于白帝城外筑城以处之。 并置四镇,以静峡路。 自此寇抄颇息,军粮赡给焉。 周明帝初,授都督、信州刺史。 二年,进爵西城县公。 武成元年,朝于京师。 明帝甚礼之,赐甲第及庄田等。 天和三年,进位大将军。 诏迁哲率金、上等诸州兵镇襄阳。 五年,陈将章昭达攻逼江陵,梁明帝告急于襄州,卫公直令迁哲往救焉。 迁哲率其所部守江陵外城,自率骑出南门,又令步兵自北门出,两军首尾邀之,陈人多投水死。 是夜,陈人又窃于城西堞以梯登城,登者已百数人。 迁哲又率骁勇扞之,陈人复溃。 俄而大风暴起,迁哲乘暗出兵击其营,陈人大乱,杀伤甚众。 江陵总管陆腾复破之于西隄,陈人乃遁。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 三年,卒于襄州。 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迁哲累叶雄豪,为乡里所服。 性复华侈,能厚自奉养。 妾媵至有百数,男女六十九人。 缘汉千余里间,第宅相次,姬媵之有子者,分处其中,各有僮仆侍婢阍人守护。 迁哲每鸣笳导从,往来其间,纵酒欢宴,尽生平之乐。 子孙参见,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审之。 长子敬仁,先迁哲卒。 第六子敬猷嗣,还统父兵,位仪同大将军。 迁哲弟显,位上仪同大将军。 杨干运,字玄邈,傥城兴势人也,少雄武,为乡闾信服。 为安康郡守。 陷梁,仕历潼、南梁二州刺史。 及武陵王萧纪称尊号,以干运威服巴、渝,乃拜梁州刺史,镇潼州,封万春县公。 时纪与其兄湘东王绎争帝,干运兄子略劝干运归附,干运然之。 会周文令干运孙法洛至,略即夜送之,干运送款,周文密赐干运铁券,授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梁州刺史、安康郡公。 及尉迟迥征蜀,遂降迥。 迥因此进军成都,数旬克之。 及至京师,礼遇隆渥。 寻卒于长安。 赠尚书右仆射。 子端嗣。 略亦以归附功,位至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封上庸县伯。 干运女婿乐广,安州刺史,封安康县公。 扶猛,字宗略,上甲黄土人也。 其种落号白兽蛮。 猛仕梁,位南洛、北司二州刺史,封宕梁县男。 魏废帝元年,以众降。 周文厚加抚纳,复爵宕渠县男,割二郡为罗州,以猛为刺史。 令从开府贺若敦南讨信州。 敦令猛直道白帝,所由之路,人迹不通。 猛乃梯山扪葛,备历艰阻,遂入白帝。 抚慰人夷。 莫不悦附。 以功进开府仪同三司。 俄则信州蛮反,猛复从贺若敦平之,进爵临江县公。 后从田弘破汉南诸蛮,进位大将军。 卒。 阳雄,字元略,上洛邑阳人也。 累叶豪族。 父猛,从孝武西迁,以功封郃阳伯,位征东将军、扬州刺史。 雄起家奉朝请,以军功封安平县侯。 得子孙相袭拜邑阳郡守。 累迁平州刺史,进爵玉城县公,加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 历京兆尹、户部中大夫,进位大将军,转中外府长史,迁江陵总管,改封鲁阳县公。 卒于镇。 追封郡公,谥曰怀。 雄善附会,能自谋身,故任兼出内,保全爵禄。 子长宽嗣。 席固,字子坚,其先安定人也。 高祖衡,因姚氏之乱,寓居襄阳,仕晋,为建威将军,遂为襄阳著姓。 固少有远志。 梁大同中,为齐兴郡守。 久居郡职,士多附之,遂有亲兵千余人。 梁元帝时,迁兴州刺史,军人募从者至五千余人。 固欲自据一州,以观时变。 大统中,以地归魏。 时周文方南取江陵,西定蜀、汉,闻固至,甚礼遇之。 就拜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侍中、丰州刺史,封新丰县公。 后转湖州刺史,启求入观。 及至,进爵静安郡公。 寻拜昌、归、宪三州诸军事、昌州刺史。 固居家孝友,莅官颇有声绩。 卒于州。 赠大将军、五州刺史,谥曰肃,敕襄州赐其墓田。 子雅嗣。 雅字彦文。 性方正,少以孝闻。 位大将军。 雅弟英,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任果,字静鸾,南安人也。 本方隅豪族。 父褒,仕梁,为沙州刺史、新巴县公。 果性勇决,志在立功。 魏废帝元年,率所部来附。 周文嘉其远至,待以优礼。 果因面陈取蜀策,深被纳之。 乃授沙州刺史、南安县公。 从尉迟迥伐蜀。 寻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及成都平,除始州刺史。 周文以其方隅首领,早立忠节,进爵乐安郡公,赐以铁券,听相传袭,并赐路车驷马及仪卫等以光宠之。 寻为刺客所害。 论曰:王杰、王勇、宇文虬、耿豪、高琳、李和、伊娄穆、侯植等咸以果毅之姿,效节扰攘之际,各能屠坚覆锐,自致其功,高爵厚位,固其宜也。 仲尼称无求备于一人,信矣。 夫文士怀温恭之操,其弊也懦弱;武夫禀刚烈之资,其弊也敢悍。 故有使酒不逊之祸,拔剑争功之尤,大则莫全其生,小则仅而获免。 耿豪、王勇不其然乎! 李延孙、韦祐、陈欣、魏玄等以勇略之姿,受扞城之委。 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 用能观兵伊、洛,保据崤、函,齐人阻西路之谋,周朝缓东贡之虑,皆其力也。 泉长自山谷,素无月旦之誉,而临难慷慨,无失人臣之节,岂非蹈仁义之徒欤! 元礼、仲遵,聿遵其志,卒成功业,庶乎克负荷矣。 李迁哲、杨干运、席固之徒,属方隅扰攘,咸知委质,遂享爵位,以保终始。 观迁哲之对周文,有尚义之气。 干运受任武陵,乖事人之道。 若乃校其优劣,固不可同年而语。 阳雄任兼文武,声著土内,抑亦志能之士也。 旧史有代人宇文盛,字保兴,以武毅显,盛弟丘,字胡奴,盛子述,位柱国,并有传。 然事无足可纪。 盛见子述传首,丘略之云。 发布时间:2025-01-10 10:09:58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