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北史》 卷二魏本纪第二 内容: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明元皇帝之长子也。 母曰杜贵嫔。 天赐五年,生于东宫。 体貌瑰异,道武奇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儿也。 ”泰常七年四月,封太平王。 五月,立为皇太子。 及明元帝疾,命帝总摄百揆。 帝聪明大度,意豁如也。 八年十一月己巳,明元帝崩,壬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十二月,追尊皇妣为密皇太后。 进司徒长孙嵩爵为北平王;司空奚斤为宜城王;蓝田公长孙翰为平阳王。 其余普增爵位各有差。 于是除禁锢,释嫌疑,开仓库,振穷乏。 河南流人相率内属者甚众。 始光元年春正月丙寅,安定王弥薨。 夏四月甲辰,东巡,幸大宁。 六月,宋徐羡之弑其主义符。 秋七月,车驾还宫。 八月,蠕蠕六万骑入云中,杀略人吏,攻陷盛乐。 帝帅轻骑讨之,虏乃退走。 九月,大简舆徒于东郊,将北讨。 冬十二月,遣平阳王长孙翰等讨蠕蠕,车骑次祚山,蠕蠕北遁,诸军追之,大获而还。 二年春正月己卯,车驾至自北伐。 三月丙辰,尊保母窦氏曰保太后。 丁巳,以北平王长孙嵩为太尉,平阳王长孙翰为司徒,宜城王奚斤为司空。 庚申,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 初造新字千余。 夏四月诏龙骧将军步堆使宋。 五月,诏天下十家发大牛一头运粟塞上。 秋八月,赫连屈丐死。 九月,永安、安乐二殿成,丁卯,大飨以落之。 冬十月癸卯,车驾北伐,东西五道并出。 平阳王长孙翰等绝漠追寇,蠕蠕北走。 三年春正月壬申,车驾至自北伐。 乞伏炽盘遣使朝贡,请讨赫连昌。 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回配。 夏五月辛卯,进中山公纂爵为王,复南安公素先爵常山王。 六月,幸云中旧宫,谒陵庙,西至五原,田于阴山,东至和兜山。 秋七月,筑马射台于长川,帝亲登台走马。 王公诸国君长驰射中者,赐金锦缯絮各有差。 八月,车驾还宫。 宋人来聘。 帝以赫连屈丐死,诸子相攻,冬十月丁巳,车驾西伐,幸云中,临君子津。 会天暴寒,数日冰合。 十一月戊寅,率轻骑袭赫连昌。 壬午,徙万余家而还。 至祚山,班虏获以赐将士各有差。 十二月,诏奚斤西据长安。 秦、陇氐羌皆叛昌诣斤降。 武都王杨玄及沮渠蒙逊等使使内附。 四年春正月乙酉,车驾至自西伐,赐留台文武各有差。 从人在道多死,到者裁十六七。 己亥,行幸幽州。 赫连昌遣其弟定向长安。 帝闻之,遣就阴山伐木造攻具。 二月,车驾还宫。 三月丙午,诏执金吾桓贷造桥于君子津。 丁丑,广平王连薨。 夏四月丁未,诏员外散骑常侍步堆使于宋。 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 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戊戌,至黑水。 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 六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甲辰,大破赫连昌,昌奔上邽。 乙巳,车驾入城,虏昌群弟及其母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 辛酉,班师。 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秋七月己卯,筑坛于祚岭,戏马驰射,赐中者金帛缯絮各有差。 蠕蠕寇云中,闻破赫连昌,惧而逃。 八月壬子,车驾至自西伐,饮至策勋,告宗庙,班军实以赐留台百僚各有差。 冬十一月,以氐王杨玄为假征南大将军、都督、梁州刺史、南秦王。 十二月,行幸中山,守宰贪污免者十数人。 癸卯,车驾还宫,复所过田租之半。 神蒨元年春正月,以天下守令多非法,精选忠良悉代之。 辛未,京兆王黎薨。 二月,改元。 司空奚斤进军安定。 监军侍御史安颉出战,禽昌。 其余众立昌弟定为主,走还平凉。 三月辛巳,侍中古弼送赫连昌至于京师。 司空奚斤追赫连定于平凉马髦岭,为定所禽。 将军丘堆先在安定,闻斤败,东走长安。 帝大怒,诏颉令斩之。 夏四月,赫连定遣使朝贡。 壬子,西巡。 戊午,田于河西,大赦。 南秦王杨玄遣使朝贡。 五月,乞伏炽盘死。 秋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 以太牢祭黄帝、尧、舜庙。 九月,车驾还宫。 冬十一月乙未朔,日有蚀之。 是月,行幸河西,大校猎。 十二月甲申,车驾还宫。 二年夏四月,宋人来聘。 庚寅,车驾北伐。 五月丁未,次于沙漠,舍辎重,轻骑兼冀马至栗水。 蠕蠕震怖,焚庐舍,绝迹西走。 冬十月,振旅凯旋于京师,告于宗庙。 列置新人于漠南,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竟三千里。 十一月,西巡,田于河西,至祚山而还。 三年春正月庚子,车驾还宫。 壬寅,大赦。 癸卯,行幸广宁,临温泉,作《温泉歌》。 二月丁卯,司徒、平阳王长孙翰薨。 戊辰,车驾还宫。 三月壬寅,进会稽公赫连昌为秦王。 夏四月甲子,行幸云中。 敕勒万余落叛走,诏尚书封铁追灭之。 五月戊午,论讨敕勒功,大明赏罚。 秋七月己亥,诏诸征镇将军、王公杖节边远者,听开府辟召,其次增置吏员。 庚子,诏大鸿胪卿杜超假节都督冀、定、相三州诸军事、行征南大将军、太宰,进爵为王,镇邺,为诸军节度。 八月,宋将到彦之自清水入河,溯流西行。 丙寅,彦之遣将度河攻治坂,冠军将军安颉督诸军击破之。 九月癸卯,立密皇太后庙于邺。 甲辰,行幸统万,遂征平凉。 是月,冯跋死。 冬十月乙卯,冠军将军安颉济河攻洛阳,丙子,拔之。 辛巳,安颉平武牢。 十一月乙酉,车驾至平凉。 己亥,行幸安定。 庚子,帝自安西还临平凉,遂掘堑围守之。 行幸纽城,安慰初附,赦秦、陇之人,赐复七年。 辛丑,安颉帅诸军攻滑台。 沮渠蒙逊遣使朝贡。 壬寅,封寿光侯叔孙建为丹杨王。 十二月丁卯,赫连定弟社于度洛孤面缚出降,平凉,收其珍宝。 定长安、临晋、武功守将皆奔走,关中平。 壬申,车驾还东,留巴东公延普等镇安定。 四年春正月壬午,车驾次木根山,大飨群臣。 丙申,宋将檀道济、王仲德从清水救滑台。 丹杨王叔孙建、汝阴公长孙道生拒之,道济等不敢进。 是月,赫连定灭乞伏慕末。 二月辛酉,安颉、司马楚之平滑台。 癸酉,车驾还宫,饮至策勋,告于宗庙,赐留台百官各有差。 战士赐复十年。 定州人饥,诏开仓以振之。 宋将檀道济、王仲德东走。 三月庚戌,冠军将军安颉献宋俘万余人,甲兵三万。 夏六月,赫连定北袭沮渠蒙逊,为吐谷浑慕𪻺所执。 闰月乙未,蠕蠕国遣使朝贡。 诏散骑侍郎周绍使于宋。 秋七月己酉,行幸河西。 起承华宫。 八月乙酉,沮渠蒙逊遣子安周入侍。 吐谷浑慕𪻺遣使奉表,请送赫连定。 己丑,以慕𪻺为大将军,封西秦王。 九月癸丑,车驾还宫。 庚申,加太尉长孙嵩柱国大将军,以左光禄大夫崔浩为司徒,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为司空。 癸亥,诏兼太常李顺持节拜河西王沮渠蒙逊为假节、加侍中、都督凉州持节及西域羌戎诸军事、行征西大将军、太傅、凉州牧、凉王。 壬申,诏曰:“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俊之胄,冠冕州邦,有羽仪之用。 《易》曰:‘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 ’如玄之比,隐迹衡门,不曜名誉者,尽敕州郡以礼发遣。 ”遂征玄等。 州郡所遣至者数百人,皆差次叙用。 冬十月戊寅,诏司徒崔浩改定律令。 行幸漠南。 十一月丙辰,北部敕勒莫弗库若于率其部数万骑驱鹿兽数百万诣行在所。 帝因而大狩,以赐从者,勒石漠南,以记功德。 宜城王奚斤坐事降爵为公。 十二月,车驾还宫。 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尊保太后为皇太后,立皇后赫连氏,以皇子晃为皇太子,谒于太庙,大赦改元。 三月丁未,追赠夫人贺氏为皇后。 壬申,西秦王吐谷浑慕𪻺送赫连定于京师。 夏五月,宋人来聘。 六月庚寅,车驾伐和龙。 诏尚书左仆射安原等屯于漠南,以备蠕蠕。 辛卯,诏兼散骑常侍邓颖使于宋。 秋七月己巳,车驾至和龙,穿堑以守之。 是月,筑东宫。 九月乙卯,车驾西还。 徙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菟六郡人三万家于幽州,开仓以振之。 冬十月,吐谷浑慕𪻺遣使朝贡。 十一月己巳,车驾至自和龙。 十二月己丑,冯弘子长乐公崇及其母弟朗、朗弟邈以辽西内属。 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诏以礼申喻,任其进退。 二年春二月庚午,诏兼鸿胪卿李继持节假冯崇车骑大将军、辽西王,承制,听置尚书已下。 壬午,诏兼散骑常侍宋宣使于宋。 夏四月,沮渠蒙逊死,以其子牧犍为车骑将军,改封西河王。 六月,遣永昌王健、尚书左仆射安原督诸军讨和龙。 辛巳,诏乐安王范发秦、雍兵一万筑小城于长安城内。 秋八月,辽西王冯崇上表求说降其父,帝不听。 九月,宋人来聘,并献驯象一。 戊午,诏兼大鸿胪卿崔赜持节拜征虏将军杨难当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封南秦王。 冬十二月己巳,大赦天下。 辛未,幸阴山北。 诏兼散骑常侍卢玄使于宋。 三年春正月乙未,车驾次于女水,大飨群臣。 戊戌,冯弘遣使求和,帝不许。 丙辰,南秦王杨难当克汉中,送雍州流人七千家于长安。 二月戊寅,诏以频年屡征,有事西北,运输之役,百姓勤劳,令郡县括贫富以为三级,富者租赋如常,中者复二年,下穷者复三年。 辛卯,车驾还宫。 三月甲寅,行幸河西。 闰月甲戌,秦王赫连昌叛走。 丙子,河西候将格杀之。 验其谋反,群弟皆伏诛。 己卯,车驾还宫。 进彭城公粟爵为王。 秋七月辛巳,东宫成,备置屯卫,三分西宫之一,壬午,行幸美稷,遂至隰城。 命诸军讨山胡白龙于河西。 九月戊子,克之。 斩白龙及其将帅,屠其城。 冬十一月,车驾还宫。 十二月甲辰,行幸云中。 太延元年春正月乙未朔,日有蚀之。 壬午,降死罪刑已下各一等。 癸未,出道武、明元宫人,令得嫁。 甲申,大赦改元。 二月庚子,蠕蠕、焉耆、车师各遣使朝贡。 诏长安及平凉人徙在京师其孤老不能自存者,听还乡里。 丁未,车驾还宫。 夏五月庚申,进宜都公穆寿为宜都王,汝阴公长孙道生为上党王,宜城公奚斤为恒农王,广陵公娄伏连为广陵王。 遣使者二十辈使西域。 甲戌,行幸云中。 六月甲午,诏曰:“去春小旱,东作不茂,忧勤克己,祈请灵祐。 岂朕精诚有感,何报应之速。 云雨震洒,流泽沾渥。 有鄙妇人持方寸玉印诣潞县侯孙家,既而亡去,莫知所在。 印有三字,为龙鸟之形,要妙奇巧,不类人迹,文曰‘旱疫平’。 推寻其理,盖神灵之报应也。 比者以来,祯瑞仍臻,甘露流液,降于殿内;嘉瓜合蒂,生于中山;野木连理,殖于魏郡;在先后载诞之乡,白燕集于盛乐旧都,玄鸟随之,盖有千数;嘉禾频岁合秀于恒农;白兔并见于勃海,白雉三只又集于平阳太祖之庙。 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 其令天下大酺五日,礼报百神,守宰祭界内名山大川,上答天意。 ”丙午,高丽、鄯善国并遣使朝贡。 秋七月,田于棝阳。 己卯,乐平王丕等五将东伐,至和龙,徙男女六千口而还。 八月丙戌,行幸河西。 粟特国遣使朝贡。 九月,车驾还宫。 冬十月癸卯,尚书左仆射安原谋反,伏诛。 甲辰,行幸定州,次于新城宫。 十一月己巳,校猎于广川。 丙子,行幸邺,祀密太后庙。 诸所过亲问高年,褒礼贤俊。 十二月癸卯,遣使者以太牢祀北岳。 二年春正月甲寅,车驾还宫。 二月戊子,冯弘遣使朝贡,求送侍子,帝不许。 壬辰,遣使者十余辈诣高丽、东夷诸国,诏喻之。 三月丙辰,宋人来聘。 辛未,遣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讨冯弘。 弘求救于高丽,高丽遣其大将葛蔓卢迎之。 夏四月甲寅,皇子小儿、苗儿并薨。 五月乙卯,冯弘奔高丽。 戊午,诏散骑常侍封拨使高丽,征送冯弘。 丁卯,行幸河西。 赫连定之西也,杨难当窃据上邽,秋七月庚戌,命乐平王丕等讨之。 诏散骑常侍游雅使于宋。 八月丁亥,遣使六辈使西域。 帝校猎于河西,诏广平公张黎发定州七郡一万二千人通莎泉道。 甲辰,高车国遣使朝贡。 九月庚戌,乐平王丕等至,略阳公难当奉诏摄上邽守。 高丽不送冯弘,帝将伐之,纳乐平王丕计而止。 冬十一月己酉,幸棝阳。 驱野马于云中,置野马苑。 闰月壬子,车驾还宫。 乙丑,改封颍川王提为武昌王。 河西王沮渠牧犍遣使朝贡。 是岁,吐谷浑慕𪻺死。 三年春正月癸未,中山王纂薨。 戊子,太尉、北平王长孙嵩薨。 乙巳,丹杨王叔孙建薨。 二月乙卯,行幸幽州,存恤孤老,问人疾苦。 还幸上谷,遂至代,所过复田租之半。 三月己卯,车驾还宫。 丁酉,宋人来聘。 夏五月己丑,诏天下吏人得举告守令不如法者。 丙申,行幸云中。 秋七月戊子,使永昌王健、上党王长孙道生讨山胡白龙余党于西河,灭之。 八月甲辰,行幸河西。 九月甲申,车驾还宫。 丁酉,遣使者拜西秦王慕𪻺弟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冬十月癸卯,行幸云中。 十一月壬申,车驾还宫。 是岁,河西王沮渠牧犍世子封坛来朝,高丽、契丹、龟兹、悦般、焉耆、车师、粟特、疏勒、乌孙、渴盘陁、鄯善、破洛那、者舌等国各遣使朝贡。 四年春三月庚辰,鄯善王弟素延耆来朝。 癸未,罢沙门年五十以下。 江阳王根薨。 是月,高丽杀冯弘。 夏五月戊寅,赦。 秋七月壬申,车驾北伐。 冬十一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十二月,车驾至自北伐。 上洛巴、泉蕇等相帅内附。 诏兼散骑常侍高雅使于宋。 五年春正月庚寅,行幸定州。 三月辛未,车驾还宫。 庚寅,以故南秦王世子杨保宗为征南大将军、秦州牧、武都王,镇上邽。 夏五月癸未,遮逸国献汗血马。 六月甲辰,车驾西讨沮渠牧犍。 侍中、宜都王穆寿辅皇太子决留台事,大将军长乐王嵇敬、辅国大将军建宁王崇二万人屯漠南,以备蠕蠕。 秋七月己巳,车驾至上都属国城,大飨群臣,讲武马射。 壬午,留辎重,分部诸军。 八月丙申,车驾至姑臧,牧犍兄子祖逾城来降。 乃分军围之。 九月丙戌,牧犍与左右文武五千人面缚军门,帝解其缚,待以籓臣之礼。 收其城内户口二十余万,仓库珍宝不可称计。 进张掖公秃发保周爵为王,与龙骧将军穆罴、安远将军源贺分略诸郡。 牧犍弟张掖太守宜得西奔酒泉太守无讳,后奔晋昌;乐都太守安周南奔吐谷浑。 戊子,蠕蠕犯塞,遂至七介山,京都大骇。 皇太子命上党王长孙道生等拒之。 冬十月辛酉,车驾还宫。 徙凉州人三万余家于京师。 留乐平王丕、征西将军贺多罗镇凉州。 癸亥,遣张掖王秃发保周喻诸部鲜卑,保周因率诸部叛于张掖。 十一月乙巳,宋人来聘,并献驯象一。 十二月壬午,车驾至自西伐,饮至策勋,告于宗庙。 杨难当寇上邽,镇将元勿头讨走之。 是岁,鄯善、龟兹、疏勒、焉耆、高丽、粟特、渴盘陀、破洛那、悉居半等国并遣使朝贡。 太平真君元年春正月己酉,沮渠无讳国酒泉。 辛亥,分遣侍臣巡行州郡,观察风俗,问人疾苦。 二月己巳,诏假通直常侍邢颖使于宋。 发长安人五千浚昆明池。 三月,酒泉陷。 夏四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庚辰,沮渠无讳寇张掖。 秃发保周屯删丹。 六月丁丑,皇孙浚生,大赦改元。 秋七月,行幸阴山。 己丑,永昌王健大破秃发保周,走之。 丙申,保太后窦氏崩于行宫。 癸丑,保周自杀,传首京师。 八月甲申,沮渠无讳降。 九月壬寅,车驾还宫。 是岁,州镇十五饥,诏开仓振恤之。 以河南主曜子羯儿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 二年春正月癸卯,拜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 三月辛卯,葬惠太后于崞山。 庚戌,新兴王俊、略阳王羯儿有罪,黜为公。 辛亥,封蠕蠕郁久闾乞归为朔方王,沮渠万年为张掖王。 夏四月丁巳,宋人来聘。 秋八月辛亥,诏散骑侍郎张伟使于宋。 九月戊戌,永昌王健薨。 冬十一月庚子,镇南大将军奚眷平酒泉。 十二月丙子,宋人来聘。 三年春正月甲申,帝至道坛,亲受符箓,备法驾,旗帜尽青。 三月壬寅,北平王长孙颓有罪,削爵为侯。 夏四月,酒泉王沮渠无讳走渡流沙,据鄯善。 凉武昭王孙李宝据敦煌,遣使内附。 五月,行幸阴山北。 六月丙戌,杨难当朝于行宫。 先是,起殿于阴山北,殿成而难当至,因曰广德焉。 秋八月甲戌晦,日有蚀之。 冬十月己卯,封皇子伏罗为晋王,翰为秦王,谭为燕王,建为楚王,余为吴王。 十二月辛巳,太保、襄城公卢鲁元薨。 丁酉,车驾还宫,李宝遣使朝贡,以宝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沙州牧、敦煌公。 四年春正月庚午,行幸中山。 二月丙子,次于恒山之阳,诏有司刊石勒铭。 是月,克仇池。 三月庚申,车驾还宫。 夏四月,武都王杨保宗谋反,诸将禽送京师。 氐、羌复推保宗弟文德为主,围仇池。 六月庚寅,诏复人赀赋三年,其田租岁输如常,牧守不得妄有征发。 癸巳,大阅于西郊。 九月辛丑,行幸漠南。 甲辰,舍辎重,以轻骑袭蠕蠕,分军为四道。 冬十一月甲子,车驾还至朔方。 诏曰:“夫阴阳有往复,四时有代谢,授子任贤,盖古今不易之令典也。 其令皇太子副理万机,总统百揆。 诸功臣勤劳日久,皆当以爵归第,随时朝请,飨宴朕前,论道陈谟而己,不宜复烦以剧职。 更举贤俊,以备百官,明为科制,以称朕心。 ”十二月辛卯,车驾至自北伐。 五年春正月壬寅,皇太子始总百揆。 侍中中书监宜都王穆寿、司徒东都公崔浩、侍中广平公张黎、侍中建兴公古弼辅太子以决庶政。 诸上书者皆称臣,上疏仪与表同。 戊申,诏自王公已下至于庶人,私养沙门、巫及金银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诣官曹,限今年二月十五日。 过期不出,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 庚戌,诏自三公已下至于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其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二月辛未,中山王辰等八人以北伐后期,斩于都南。 癸酉,乐平王丕薨。 庚辰,行幸庐。 三月戊辰,大会于那南。 遣使者四辈使西域。 甲辰,车驾还宫。 夏四月乙亥,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帐下所杀。 五月丁酉,行幸阴山北。 六月,西平王吐谷浑慕利延杀其兄子纬代,立纬弟,叱力延等来奔,乞师。 以叱力延为归义王。 秋八月乙丑,田于河西。 壬午,诏员外散骑常侍高济使于宋。 九月,帝自河西至于马邑,观于崞川。 己亥,车驾还宫。 丁未,行幸漠南。 冬十月癸未,晋王伏罗大破慕利延。 慕利延走奔白兰,其部一万三千内附。 十一月,宋人来聘。 十二月丙戌,车驾还宫。 六年春正月辛亥,行幸定州,引见长老,存问之。 诏兼员外散骑常侍宋愔使于宋。 二月,遂西幸上党,观连理树于玄氏。 至吐京,讨徙叛胡,出配郡县。 三月庚申,车驾还宫。 诏诸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夏六月戊子朔,日有蚀之。 壬辰,北巡。 秋八月壬辰,散骑常侍成周公万度归以轻骑至鄯善,执其王真达,与诣京师。 帝大悦,厚待之。 车驾幸阴山北,次于广德宫。 诏发天下兵,三取一,各当戒严,以须后命。 徙诸种杂人五千余家于北边。 令人北徙畜牧至广漠,以饵蠕蠕。 壬寅,征西大将军、高凉王那等讨吐谷浑慕利延。 军到蔓头城,慕利延驱其部落西度流沙,那急追,故西秦王莫𪻺世子被囊逆军拒战,那击破之。 中山公杜丰追度三危,至雪山,禽被囊及慕利延兄子什归、炽盘子成龙,送于京师。 慕利延遂西入于阗国。 九月,卢水胡盖吴聚众反于杏城。 冬十一月,高凉王那振旅还京师。 庚申,辽东王窦漏头薨。 河东蜀薛永宗聚党入汾曲。 西通盖吴,受其位号。 盖吴自号天台王,署百官。 辛未,车驾还宫。 选六州兵勇猛者,使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分领为二道,南略淮、泗以北。 徙青、徐之人以实河北。 癸未,西巡。 七年春正月戊辰,车驾次东雍,禽薛永宗,斩之。 其男女无少长皆赴水死。 辛未,南幸汾阴。 盖吴退走北地。 二月丙戌,幸长安,存问父老。 丁亥,幸昆明池,遂田于岐山之阳。 所过诛与盖吴通谋反害守将者。 三月,诏诸州坑沙门,毁诸佛像,徙长安城内工巧二千家于京师。 夏四月甲申,车驾至自长安。 戊子,毁邺城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五月,盖吴复聚杏城,自号秦地王。 丙戌,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筑畿上塞围,起上谷,西至于河,广袤皆千里。 六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秋八月,盖吴为其下人所杀,传首京师。 复略阳公羯儿王爵。 八年春正月癸未,行幸中山。 三月,河西王沮渠牧犍谋反,伏诛。 夏五月,车驾还宫。 六月,西征诸将扶风公处真等八将坐盗没军资,所在虏掠,赃各千万计,并斩之。 秋八月,乐安王范薨。 冬十一月,侍中、中书监、宜都王穆寿薨。 十二月,晋王伏罗薨。 九年春正月,宋人来聘。 二月癸卯,行幸定州。 山东人饥,诏开仓振之。 罢塞围作。 遂西幸上党。 诏于壶关东北大王山累石为三封,又斩其凤凰山南足以断之。 三月,车驾还宫。 夏五月甲戌,以交趾公韩拔为假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镇鄯善,赋役其人,比之郡县。 六月辛酉,行幸广德宫。 丁卯,悦般国遣使求与王师俱讨蠕蠕。 帝许之。 秋八月,诏中外诸军戒严。 九月乙酉,练兵于西郊。 丙戌,幸阴山。 是月,成周公万度归千里驿上:大破焉耆国,其王鸠尸卑那奔龟兹。 冬十月辛丑,恒农王奚斤薨。 癸卯,以婚姻奢靡,丧葬过度,诏有司更为科限。 癸亥,大赦。 十二月,诏成周公万度归自焉耆西讨龟兹。 皇太子朝于行宫。 遂从北讨。 至受降城,不见蠕蠕,因积粮城内,留守而还。 北平王长孙敦坐事降爵为公。 十年春正月戊辰朔,帝在漠南,大飨百寮。 甲戌,蠕蠕吐贺真惧,远遁。 三月,搜于河西。 庚寅,车驾还宫。 夏四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九月,阅武于碛上,遂北伐。 冬十月庚子,皇太子及群官奉迎于行宫。 十二月戊申,车驾至自北伐。 己酉,以平昌公托真为中山王。 十一年春正月乙丑,行幸洛阳。 所过郡国,皆亲对高年,存恤孤寡。 二月甲午,大搜于梁山。 皇子真薨。 是月,大修宫室,皇太子居于北宫。 车驾遂征悬瓠。 夏四月癸卯,车驾还宫,赐从者及留台郎吏已上生口各有差。 六月己亥,诛司徒崔浩。 辛丑,北巡阴山。 秋七月,宋将王玄谟攻滑台。 八月癸亥,田于河田。 癸未,练兵于西郊。 九月辛卯,车驾南伐。 癸巳,皇太子北伐,屯于漠南。 吴王余留守京都。 庚子,曲赦定、冀、相三州死罪已下。 冬十月乙丑,车驾济河,玄谟弃军而走,乃命诸将分道并进。 车驾自中道。 十一月辛卯,至邹山。 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 是月,頞盾国献师子一。 十二月丁卯,车驾至淮。 诏刈雚苇作筏数万而济,淮南皆降。 癸未,车驾临江,起行宫于瓜步山。 诸军同日皆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甲申,宋文帝使献百牢,贡其方物,又请进女于皇孙,以求和好。 帝以师婚非礼,许和而不许婚,使散骑侍即夏侯野报之。 帝诏皇孙为书,致马通问焉。 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会郡臣于江上,文武受爵者二百余人。 丁亥,车驾北旋。 二月癸未,次于鲁口。 皇太子朝于行宫。 三月己亥,车驾至自南伐,饮至策勋,告于宗庙,以降人五万余家分置近畿,赐留台文武所获军资生口各有差。 夏五月壬寅,大赦。 六月壬戌,改元。 车师国王遣子入侍。 诏以刑纲太密,犯者更众,命有司其案律令,务求厥中,自余有不便于人者,依比增损。 诏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 略阳王羯儿、高凉王那有罪赐死。 戊辰,皇太子薨。 壬申,葬景穆太子于金陵。 秋七月丁亥,行幸阴山。 省诸曹吏员三分之一。 九月癸巳,车驾还宫。 冬十月庚申,行幸阴山。 宋人来聘。 诏殿中将军郎法祐使于宋。 己巳,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薨。 十二月丁丑,车驾还宫。 封皇孙浚为高阳王,寻以皇孙世嫡,不宜在籓,乃止。 改封秦王翰为东平王,燕王谭为临淮王,楚王建为广阳王,吴王余为南安王。 二年春正月庚辰朔,南来降人五千余家于中山谋叛,州军讨平之。 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与降人通谋,赐死。 三月甲寅,中常侍宗爱构逆,帝崩于永安宫,时年四十五。 秘不发丧。 爱又矫皇后令,杀东平王翰,迎周安王余立。 大赦,改元为永平。 尊谥曰太武皇帝,葬于云中金陵,庙号世祖。 帝生不逮密太后,及有所识,言则悲恸,哀感傍人,明元闻而嘉叹。 及明元不豫,衣不释带。 性清俭率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 所幸昭仪、贵人,衣无兼彩。 群臣白帝,更峻京邑城隍以从《周易》设险之义,又陈萧何壮丽之说。 帝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 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也? 今天下未平,方须人力,土功之事,朕所未为。 萧何之对,非雅言也。 ”每以财者军国之本,无所轻费。 至于赏赐,皆是勋绩之家,亲戚爱宠,未尝横有所及。 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间。 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 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 命将出师,指授节度,从命者无不制胜,违爽者率多败失。 性又知人。 拔士于卒伍之中,唯其才效所长。 不论本末,兼甚严断,明于刑赏。 功者赏不遗贱,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 常曰:“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 ”故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无以措其奸隐。 然果于诛戮,后多悔之。 司徒崔浩死后,帝北伐,时宣城公李孝伯疾笃,传者以为卒,帝闻而悼之,谓左右曰:“李宣城可惜。 ”又曰:“朕向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 ”褒贬雅意,皆此类也。 景穆皇帝讳晃,太武皇帝之长子也。 母曰贺夫人。 延和元年正月丙午,立为皇太子,时年五岁。 明慧强识,闻则不忘。 及长,好读经史,皆通大义。 太武甚奇之。 及西征凉州,皇太子监国。 初,太武之伐河西,李顺等咸言姑臧无水草,不可行师。 太子有疑色。 及车驾至姑臧,乃诏太子曰:“姑臧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泽草茂盛,可供大军数年。 人之多言,亦可恶也。 ”太子谓宫臣曰:“为人臣不实若此,岂是忠乎! 吾初闻有疑,但帝决行耳。 几误人大事,言者复何面目见帝也。 ”  真君四年,从征蠕蠕,至鹿浑谷,与贼遇。 虏惶怖扰乱。 太子言于太武曰:“宜速进击,掩其不备。 ”尚书令刘洁固谏,以为尘盛贼多,须军大集。 太子曰:“此由贼恇扰,何有营上而有此尘? ”太武疑之,遂不急击,蠕蠕远遁。 既而获虏候骑,乃云不觉官军卒至,上下惶惧。 北走经六七日,知无追者,乃徐行。 帝深恨之。 自是太子所言军国大事,多见纳用,遂知万机。 及监国,命有司使百姓有牛家以人牛相贸。 又禁饮酒杂戏弃本沽贩者,于是垦田大增。 正平元年六月戊辰,薨于东宫,时年二十四。 庚午,命持节兼太尉张黎、兼司空窦瑾奉策即柩谥景穆太子。 文成即位,追尊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高宗文成皇帝讳浚,景穆皇帝之长子也。 母曰闾氏。 真君元年六月,生于东宫。 帝少聪达,太武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 年五岁,太武北巡,帝从在后,逢虏帅桎一奴,将加罚。 帝谓曰:“奴今遭我,汝宜释之。 ”帅奉命解缚。 太武闻之曰:“此儿虽小,欲以天子自处。 ”意奇之。 及长,风格异常,每参决大政可否。 正平二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逆,立南安王余。 十月丙午朔,又贼余。 于是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奉迎世嫡皇孙。 兴安元年冬十月戊申,皇帝即位于永安前殿。 大赦,改元,正平二年为兴安。 以骠骑大将军元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以尚书长孙渴侯为尚书令、仪同三司。 十一月丙子,二人争权,并赐死。 癸未,广阳王建、临淮王谭薨。 甲申,皇妣闾氏薨。 进平南将军、宋子侯周忸爵为乐陵王,南部尚书、常安子陆丽为平原王,文武各加位一等。 壬寅,追尊皇考景穆太子为景穆皇帝,妣闾氏为恭皇后,尊保母常氏为保太后。 十二月戊申,祔葬恭皇后于金陵。 乙卯,初复佛法。 丁巳,以乐陵王周忸为太尉,平原王陆丽为司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 保达、沙猎等国各遣使朝贡。 戊寅,进建业公陆俟爵为东平王,进广平公杜遣爵为王。 癸亥,诏以营州蝗,开仓振恤。 甲子,太尉、乐陵王周忸有罪赐死。 进濮阳公闾若文爵为王。 二年春正月辛巳,进司空杜元宝爵为京兆王。 广平王杜遗薨。 进尚书仆射、东安公刘尼爵为王。 封建宁王崇子丽为济南王。 癸未,诏与百姓杂调十五。 丙戌,进尚书、西平公源贺爵为王。 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宝谋反,伏诛。 建宁王崇、崇子济南王丽为元宝所引,各赐死。 乙丑,发京师五千人穿天泉池。 是月,宋太子劭杀文帝。 三月,尊保太后为皇太后。 进安丰公闾武皮爵为河间王。 夏五月,宋孝武帝杀太子劭而自立。 闰月乙亥,太皇太后赫连氏崩。 秋七月辛亥,行幸阴山。 濮阳王闾若文、永昌王仁谋反。 乙卯,仁赐死,若文伏诛。 己巳,车驾还宫。 是月,筑马射台于南郊。 八月戊戌,诏曰:“朕即位以来,风雨顺序,边方无事,众瑞兼呈。 又于苑内获方寸玉印,其文曰‘子孙长寿’。 群公卿士咸曰休哉,岂朕一人,克臻斯应,实由天地祖宗降祐之所致也。 思与兆庶,共兹嘉庆。 其令百姓大酺三日,降殊死已下囚。 ”九月壬子,阅武于南郊。 冬十一月辛酉,行幸信都、中山,观察风俗。 十二月甲午,车驾还宫。 复北平公长孙敦王爵。 是岁,疏勒、渴盘陀、库莫奚、契丹、罽宾等国各遣使朝贡。 兴光元年春正月乙丑,以侍中、河南公伊珝为司空。 二月甲午,帝至道坛,登受图箓。 礼华,曲赦京师。 夏六月,行幸阴山。 秋七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庚子,皇子弘生。 辛丑,大赦改元。 八月甲戌,赵王深薨。 乙亥,车驾还宫。 乙丑,皇叔武头、龙头薨。 九月,库莫奚国献名马,有一角,状如麟。 闭都门,大索三日,获奸人亡命数百人。 冬十一月戊戌,行幸中山,遂幸信都。 十二月丙子,还幸灵丘,至温泉宫。 庚辰,车驾还宫。 出于、叱万单等国各遣使朝贡。 太安元年春正月辛酉,奉太武、景穆神主于太庙。 乐平王拔有罪,赐死。 二月癸未,武昌王提薨。 三月己亥,以太武、景穆神主入太庙,改元,曲赦京师死囚已下。 夏六月壬戌,诏名皇子弘,曲赦。 癸酉,诏尚书穆真等二十人巡行州郡,观察风俗,大明赏罚。 冬十月庚午,以辽西公常英为太宰,进爵为王。 是岁,遮逸、波斯、疏勒等国各遣使朝贡。 二年春正月乙卯,立皇后冯氏。 二月丁巳,立皇子弘为皇太子,大赦。 夏六月,羽林中郎于判、元提等谋逆,诛。 秋八月,田于河西。 平西将军、渔阳公尉眷北击伊吾,克其城,大获而还。 九月辛巳,进河东公闾毗、零陵公闾纥爵,并为王。 冬十月甲申,车驾还宫。 甲午,曲赦京师。 十一月,改封西平王源贺陇西王。 嚈哒、普岚等国各遣使朝贡。 三年春正月,征渔阳公尉眷拜太尉,进爵为王,录尚书事。 夏五月,封皇弟新成为阳平王。 六月癸卯,行幸阴山。 秋八月,田于阴山之北。 己亥,还宫。 冬十月,将东巡,诏太宰常英起行宫于辽西黄山。 十二月,州镇五蝗,百姓饥,使开仓振给之。 是岁,粟特、于阗等五十余国并遣使朝贡。 四年春正月丙午朔,初设酒禁。 乙卯,行幸广宁温泉宫,遂东巡。 庚午,至辽西黄山宫。 游宴数日,亲对高年,劳问疾苦。 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观沧海,大飨群臣于山上,班赏进爵各有差。 改碣石山为乐游山,筑坛记行于海滨。 戊寅,南幸信都,田于广川。 三月丁未,观马射于中山。 所过郡国赐复一年。 丙辰,车驾还宫。 起太华殿。 乙丑,东平王陆俟薨。 夏五月壬戌,诏曰:“比年以来,杂调减省,而所在州郡咸有逋悬。 非在职之官绥导失所,贪秽过度,谁使之然? 自今常调不充,人不安业,宰人之徒,加以死罪。 ”六月丙申,田于松山。 秋七月庚午,行幸河西。 九月丁巳,还宫。 辛亥,太华殿成。 丙寅,飨群臣,大赦。 冬十月甲戌,北巡,至阴山。 有故冢毁废,诏曰:“昔姬文葬枯骨,天下归仁。 自今有穿坟垅者,斩之。 ”辛卯,次于车轮山,累石记行。 十一月,车驾渡漠,蠕蠕绝迹远遁。 十二月,中山王托真薨。 五年春二月己酉,司空、河南公伊珝薨。 三月庚寅,曲赦京师死罪已下。 夏四月己巳,封皇弟子推为京兆王。 五月,居常国遣使朝贡。 六月戊申,行幸阴山。 秋八月庚戌,遂幸云中。 壬戌,还宫。 九月戊辰,仪同三司、敦煌公李宝薨。 冬十二月戊申,诏以六镇、云中、高平、二雍、秦州遍遇灾旱,年谷不收,开仓廪振乏。 有徙流者,喻还桑梓。 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朔,大赦改元。 庚午,诏散骑侍郎冯阐使于宋。 夏四月戊戌,皇太后常氏崩于寿安宫。 五月癸酉,葬昭太后于广宁鸣鸡山。 六月甲午,诏征西大将军、阳平王新成等讨吐谷浑什寅。 崔浩之诛也,史官遂废,至是复置。 秋七月,西征诸军至西平,什寅走保南山。 九月庚申朔,日有蚀之。 是月,诸军济河,追什寅。 遇瘴气,多病疫,乃引还。 庚午,车驾还宫。 冬十月,居常王献驯象三。 十一月,诏散骑侍郎卢度世使于宋。 二年春正月乙酉,诏曰:“刺史牧人,为万里之表。 自顷每因发调,逼人假贷,大商富贾,要射时利,上下通同,分以润屋。 为政之弊,莫过于此,其一切禁绝。 犯者,十疋以上皆死。 布告天下,咸令知禁。 ”二月,行幸中山,遂幸信都。 三月,宋人来聘。 车驾所过,皆亲对高年,问疾苦。 诏年八十,一子不从役。 灵丘南有山高四百余丈,乃诏群臣仰射山峰,无能逾者。 帝弯弧发矢,出三十余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 遂刊石勒铭。 是月,发并、肆州五千余人修河西猎道。 辛巳,车驾还宫。 夏四月乙未,河东王闾毗薨。 五月癸未,诏南部尚书黄卢头、李敷业考课诸州。 秋七月戊寅,封皇弟小新成为济阴王,天赐为汝阴王,万寿为乐良王,洛侯为广平王。 八月,波斯国遣使朝贡。 冬十月,诏假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使于宋。 广平王洛侯薨。 三年春正月壬午,以东郡公乙浑为太原王。 癸未,乐良王万寿薨。 二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癸酉,田于崞山,遂观渔于旋鸿池。 三月甲申,宋人来聘。 高丽、蓰王、契啮、思厌、于师、疏勒、石那、悉居半、渴盘陀等国并遣使朝贡。 夏六月庚申,行幸阴山。 秋七月壬寅,幸河西。 九月壬辰,常山王素薨。 冬十月,诏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使于宋。 十一月壬寅,车驾还宫。 十二月乙卯,制战阵之法十有余条,因大傩曜兵,有飞龙腾蛇鱼丽之变,以示威武。 戊午,零陵王闾拔薨。 四年春三月乙未,赐京师人年七十以上太官厨食,以终其年。 皇子胡仁薨,追封乐陵王。 夏四月癸亥,上幸西苑,亲射猛兽三头。 五月壬辰,侍中、渔阳王尉眷薨。 壬寅,行幸阴山。 秋七月壬午,诏曰:“朕每岁闲月,命群臣讲武。 所幸之处,必立宫坛。 糜费之功,劳损非一,宜仍旧费,何必改作也。 ”八月丙寅,遂田于河西。 九月辛巳,车驾还宫。 冬十月,以定、相二州陨霜伤稼,免其田租。 诏员外散骑常侍游明根使于宋。 十二月辛丑,诏以丧葬嫁娶,大礼未备,命有司为之条格,使贵贱有章,上下咸序,著之于今。 壬寅,诏曰:“婚姻者,人道之始。 比者以来,贵族之门多不率法,或贪利财赂,或因缘私好,在于苟合,无所择选。 尘秽清化,亏损人伦,将何以宣示典谟,垂之来裔。 今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庶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 ”五年春正月丁亥,封皇弟云为任城王。 二月,诏以州镇十四去岁虫水,开仓振恤。 夏四月癸卯,进封顿丘公李峻为王。 闰月戊子,帝以旱故,减膳责身。 是夜,澍雨大降。 五月,宋孝武帝殂。 六月丁亥,行幸阴山。 秋七月壬寅,行幸河西。 九月辛丑,车驾还宫。 冬十月,琅邪侯司马楚之薨。 十二月,南秦王杨难当薨。 吐呼罗国遣使朝贡。 六年春正月丙申,大赦。 二月丁丑,行幸楼烦宫。 高丽、蓰王、对曼等国各遣使朝贡。 三月戊戌,相州刺史、西平郡王吐谷浑权薨。 乙巳,车驾还宫。 夏四月,破洛那国献汗血马,普岚国献宝剑。 五月癸卯,帝崩于太华殿,时年二十六。 六月丙寅,奉尊谥曰文成皇帝,庙号高宗。 八月,葬云中之金陵。 显祖献文皇帝讳弘,文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李贵人。 兴光元年七月生于阴山之北。 太安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 和平六年五月甲辰,即皇帝位,大赦。 尊皇后曰皇太后。 车骑大将军乙浑矫诏杀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禁中。 戊申,司徒公、平原王陆丽自汤泉入朝,又杀之。 己酉,以浑为太尉公,以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公,以尚书左仆射和其奴为司空公。 六月,封繁阳侯李嶷为丹杨王,征东大将军冯熙为昌黎王。 秋七月癸巳,以太尉乙浑为丞相,位居诸王上,事无大小皆决焉。 九月庚子,曲赦京师。 丙午,诏曰:“先朝以州牧亲人,宜置良佐,故敕有司班九条之制,使前政选吏以待后人。 然牧司举非其人,愆于典度。 今制刺史守宰到官之日,仰自举人望忠信,以为选官,不论前政,共相平置。 若简任失所,以罔上论。 ”是月,宋义阳王刘昶自彭城来奔。 冬十月,征阳平王新成、京兆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汝阴王天赐、任城王云入朝。 十一月,宋湘东王彧杀其主子业而自立。 天安元年春正月己丑朔,大赦,改元。 二月庚申,丞相、太原王乙浑谋反,伏诛。 乙亥,以侍中元孔雀为濮阳王,侍中陆定国为东郡王。 三月庚子,以陇西王源贺为太尉公。 辛丑,京宗文成皇帝神主祐于太庙。 辛亥,帝幸道坛,亲受符箓。 曲赦京师。 秋九月己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 冬十二月,皇弟安平王薨。 是岁,州镇十一旱,人饥,开仓振恤。 皇兴元年春正月癸巳,镇南大将军尉元大破宋将张永、沈攸之于吕梁东。 宋人来聘。 庚子,东平王道符谋反于长安,其司马段太阳斩之,传首京师。 道符兄弟皆伏诛。 闰月,以顿丘王李峻为太宰。 二月,济阴王小新成薨。 宋东平太守申纂戍无盐,遏绝王使,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督诸军往讨。 三月甲寅,克之。 秋八月丁酉,幸武州山石窟寺。 戊申,皇子宏生。 大赦,改元。 九月己巳,进冯翊公李白为梁郡王。 冬十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癸卯,田于那男池。 濮阳王孔雀坐怠慢降为公。 二年春二月癸未,田于西山,亲射武豹。 三月,慕容白曜进围东阳。 戊午,宋人来聘。 夏四月丙子朔,日有蚀之。 辛丑,进南郡公李惠爵为王。 五月乙卯,田于崞山,遂幸繁畤。 辛酉,车驾还宫。 六月庚辰,以河南避地,曲赦京师殊死已下。 以昌黎王冯熙为太傅。 秋九月辛亥,封皇叔桢为南安王,长寿为城阳王,太洛为章武王,休为安定王。 冬十月癸酉朔,日有蚀之。 辛丑,田于冷泉。 十一月,州镇二十七水旱,诏开仓振恤。 十二月甲午,诏曰:“顷张永敢拒王威,暴骨原隰。 天下之人一也,其永军残废之士,听还江南。 露骸草莽者,敕州县收瘗之。 ”三年春正月乙丑,东阳溃,虏沈文秀。 戊辰,司空、平昌公和其奴薨。 二月己卯,进上党公慕容白曜爵为济南王。 夏四月壬辰,宋人来聘。 丙申,名皇子宏,大赦。 丁酉,田于崞山。 五月,徙青、齐人于京师。 六月辛未,立皇子宏为皇太子。 冬十月丁酉朔,日有蚀之。 是月,太宰、顿丘王李峻薨。 十一月,进襄城公韩颓爵为王。 四年春正月,州镇大饥,诏开仓振恤。 二月,以东郡王陆定国为司空公。 诏征西大将军、上党王长孙观讨吐谷浑什寅。 广阳王石侯薨。 三月丙戌,诏天下人病者,所在官司遣医就家诊视,所须药任医所量给之。 夏四月辛丑,大赦。 戊申。 长孙观军至曼头山,大破什寅。 五月,封皇弟长乐为建昌王。 六月,宋人来聘。 秋八月,蠕蠕犯塞。 九月丙寅,车驾北伐,诸将俱会于女水,大破虏军。 司徒、东安公刘尼坐事免。 壬申,车驾至自北伐,饮至策勋,告于宗庙。 冬十月,诛济南王慕容白曜、高平公李敷。 十一月,诏弛山泽禁。 十二月甲辰,幸鹿野苑、石窟寺。 阳平王新成薨。 五年春二月乙亥,诏假员外散骑常侍邢祐使于宋。 夏四月,北平王长孙敦薨。 六月丁未,行幸河西。 秋七月丙寅,遂至阴山。 八月丁亥,车驾还宫。 帝幼而神武,聪睿机悟,有济人之规。 仁孝纯至,礼敬师友。 及即位,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群臣固请,乃止。 丙午,使太保建安王陆珝、太尉源贺奉皇帝玺绶,册命皇太子升帝位。 于是群公奏上尊号太上皇帝。 己酉,太上皇帝徙御崇光宫,采椽不斫,土阶而已。 国之大事咸以闻。 承明元年,文明太后有憾,帝崩于永安殿,年二十三。 上尊谥曰献文皇帝,庙号显祖。 葬云中金陵。 论曰:太武聪明雄断,威灵杰立。 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夷险。 平秦、陇,扫统万,翦辽海,荡河源。 南夷荷担,北蠕绝迹,廓定四表,混一华戎。 其为武功也大矣。 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 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 至于初则东储不终,末乃衅成所忽,固本贻防,殆弗思乎。 景穆明德令闻,夙世殂夭,其戾园之悼欤。 文成属太武之后,内颇虚耗,既而国衅时艰,朝野楚楚。 帝与时消息,静以镇之。 养威布德,怀缉中外,自非机悟深裕,矜济为心,亦何能若此? 可谓有君人之度矣。 献文聪睿夙成,兼资雄断,故能更清漠野,大启南服。 而早有厌世之心,终致宫闱之变,将天意也。 发布时间:2025-01-14 10:29:13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