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旧唐书》 列传第十 宗室(太祖诸子 代祖诸子) 内容: ○永安王孝基 淮安王神通  子道彦 孝察 孝同 孝慈 孝友 孝节孝义孝逸 襄邑王神符 子德懋 文暕 长平王叔良 子孝协 孝斌孝斌子思训思诲 叔良 弟德良 幼良 襄武王琛 河间王孝恭 子晦 孝恭弟 瑊 瑰庐江王瑗 王君廓附 淮阳王道玄 江夏王道宗 陇西王博乂永安王孝基,高祖从父弟也。 父璋,周梁州刺史,与赵王祐谋杀隋文帝,事泄被诛,高祖即位,追封毕王。 孝基,武德元年封永安王,历陕州总管、鸿胪卿,以罪免。 二年,刘武周将宋金刚来寇汾、浍。 夏县人吕崇茂杀县令,举兵反,自称魏王,请援于武周。 复以孝基为行军总管讨之,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陕州总管于筠悉隶焉。 武周遣其将尉迟敬德潜援崇茂,大战于夏县,王师败绩,孝基与唐俭等皆没于贼。 后谋归国,为武周所害,高祖为之发哀,废朝三日,赐其家帛千匹。 贼平,购其尸不得,招魂而葬之,赠左卫大将军,谥曰壮。 无子,以从兄韶子道立为嗣,封高平郡王。 九年,降为县公。 永徽初,卒于陈州刺史。 淮安王神通,高祖从父弟也。 父亮,隋海州刺史,武德初追封郑王。 神通,隋末在京师。 义师起,隋人捕之,神通潜入鄠县山南,与京师大侠史万宝、河东裴𪟝、柳崇礼等举兵以应义师。 遣使与司竹贼帅何潘仁连结。 潘仁奉平阳公主而至,神通与之合势,进下鄠县,众逾一万。 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以史万宝为副,裴𪟝为长史,柳崇礼为司马,令狐德棻为记室。 高祖闻之大悦,授光禄大夫。 从平京师,拜宗正卿。 武德元年,拜右翊卫大将军,封永康王,寻改封淮安王,为山东道安抚大使。 击宇文化及于魏县,化及不能抗,东走聊城。 神通进兵蹑之,至聊城。 会化及粮尽请降,神通不受。 其副使黄门侍郎崔干劝纳之,神通曰:“兵士暴露已久,贼计穷粮尽,克在旦暮,正当攻取,以示国威,散其玉帛,以为军赏。 若受降者,吾何以借手乎? ”干曰:“今建德方至,化及未平,两贼之间,事必危迫。 不攻而下之,此勋甚大。 今贪其玉帛,败无日矣! ”神通怒,囚干于军中。 既而士及自济北馈之,化及军稍振,遂拒战。 神通督兵薄而击之,贝州刺史赵君德攀堞而上,神通心害其功,因止军不战,君德大诟而下,城又坚守。 神通乃分兵数千人往魏州取攻具,中路复为莘人所败。 窦建德军且至,遂引军而退。 后二日,化及为建德所虏,贼势益张,山东城邑多归建德。 神通兵渐散,退保黎阳,依徐𪟝,俄为建德所陷。 及建德败,复授河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 从太宗平刘黑闼,迁左武卫大将军。 贞观元年,拜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五百户。 时太宗谓诸功臣曰:“朕叙公等勋效,量定封邑,恐不能尽当,各自言。 ”神通曰:“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且不服。 ”上曰:“义旗初起,人皆有心。 叔父虽率兵先至,未尝身履行阵。 山东未定,受委专征,建德南侵,全军陷没;及刘黑闼翻动,叔父望风而破。 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纵推毂,故功居第一。 叔父于国至亲,诚无所爱,必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耳。 ”四年,薨。 太宗为之废朝,赠司空,谥曰靖。 十四年,诏与河间王孝恭、赠陕州大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赠民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配飨高祖庙庭。 有子十一人:长子道彦,武德五年,封胶东王;次孝察,高密王;孝同,淄川王;孝慈,广平王;孝友,河间王;孝节,清河王;孝义,胶西王。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皇从弟及侄年始孩童者数十人,皆封为郡王。 太宗即位,因举宗正属藉问侍臣曰:“遍封宗子,于天下便乎?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对曰:“历观往古,封王者,今最为多。 两汉已降,唯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功如周之郇、滕,汉之贾、泽,并不得滥封,所以别亲疏也。 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封王,爵命既隆,多给力役,盖以天下为私,殊非至公驭物之道。 ”太宗曰:“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 ”于是宗室率以属疏降爵为郡公,唯有功者数十人封王。 是时道彦等并随例降爵。 道彦与季弟孝逸最知名。 道彦幼而事亲甚谨。 初,义师起,神通逃难,被疾于山谷,绵历数旬,山中食尽。 道彦著故弊衣,出人间乞丐,及采野实,以供其父,身无所啖。 其父分以食之,辄诈言已啖,而覆藏留之,以备阙乏。 及神通应义举,授朝请大夫。 高祖受禅,封义兴郡公,进封胶东王,授陇州刺史。 贞观初,转相州都督,例降爵为公,拜岷州都督。 丁父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躬植松柏,容貌哀毁,亲友皆不复识之。 太宗闻而嘉叹,令侍中王珪就加开喻。 复授岷州都督。 道彦遣使告喻党项诸部,申国威灵,多有降附。 李靖之击吐谷浑也,诏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 时朝廷复厚币遗党项,令为乡导,党项首领拓拔赤辞来诣靖军,请诸将曰:“往者隋人来击吐谷浑,我党项每资军用,而隋人无信,必见侵掠。 今将军若无他心者,我当资给粮运;如或我欺,当即固险以塞军路。 ”诸将与之歃血而盟,赤辞信之。 道彦既至阔水,见赤辞无备,遂袭之,虏牛羊数千头。 于是诸羌怨怒,屯兵野狐硖,道彦不能进,为赤辞所乘,军大败,死者数万人。 道彦退保松州,竟坐减死徙边。 后起为凉州都督,寻卒,赠礼部尚书。 孝逸少好学,解属文。 初封梁郡公。 高宗末,历给事中,四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则天临朝,入为左卫将军,甚见亲遇。 光宅元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以孝逸为左玉钤卫大将军、扬州行军大总管,督军以讨之。 孝逸引军至淮,而敬业方南攻润州,遣其弟敬猷屯兵淮阴;伪将韦超据都梁山,以拒孝逸。 裨将马敬臣击斩贼之别帅尉迟昭、夏侯瓒等,超乃拥众凭山以自固。 或谓孝逸曰:“超众守险,且凭山为阻,攻之则士无所施其力,骑无所骋其足,穷寇殊死,杀伤必众。 不若分兵守之,大军直趣扬州,未数日,其势必降也。 ”支度使、广府司马薛克构曰:“超虽据险,其卒非多,今逢小寇不击,何以示武? 若加兵以守,则有阙前机;舍之而前,则终为后患,不如击之。 克超则淮阴自慑,淮阴破,则楚州诸县必开门而候官军。 然后进兵高邮,直趣江都,逆竖之首,可指掌而悬也。 ”孝逸从其言,进兵击超贼,众压伏,官军登山急击之,杀数百人,日暮围解,超衔枚夜遁。 孝逸引兵击淮阴,大破敬猷之众。 时敬业回军屯于下阿溪以拒官军,有流星坠其营。 孝逸引兵渡溪以击之。 敬业初胜后败,孝逸乘胜追奔数十里,敬业窘迫,与其党携妻子逃入海曲。 孝逸进据扬州,尽捕斩敬业等,振旅而还,以功进授镇军大将军,转左豹韬卫大将军,改封吴国公。 孝逸素有名望,自是时誉益重,武承嗣等深所忌嫉,数谗毁之。 垂拱二年,左迁施州刺史。 其冬,承嗣等又使人诬告孝逸往任益州,尝自解“逸”字云:“走绕兔者,常在月中。 月既近天,合有天分。 ”则天以孝逸常有功,减死配徙儋州,寻卒。 景云初,赠益州大都督。 孝锐孙齐物,孝同曾孙国贞,别有传。 襄邑王神符,神通弟也。 幼孤,事兄以友悌闻。 义宁初,授光禄大夫,封安吉郡公。 武德元年,进封襄邑郡王。 四年,累迁并州总管。 突厥颉利可汗率众来寇,神符出兵与战于汾水东,败之,斩首五百级,虏其马二千匹。 又战于沙河之北,获其乙利达官并可汗所乘马及甲献之,由是召拜太府卿。 九年,迁扬州大都督,移州府及居人自丹阳渡江,州人赖焉。 贞观初,再迁宗正卿。 后以疾辞职,太宗幸其第问疾,赐以缣帛,每给羊酒。 又令乘小舆,引入紫微殿,以神符脚疾,乃遣三卫舆之而升。 寻授开府仪同三司。 永徽二年薨,年七十三,赠司空、荆州都督,陪葬献陵,谥曰恭。 有子七人,武德初,并封郡王,后例降封县公。 次子德懋、少子文暕最知名。 德懋官至少府监、临川郡公。 文暕历幽州都督、魏郡公。 垂拱中,坐事贬为藤州别驾,寻被诛。 文暕子佺,开元中为宗正卿。 长平王叔良,高祖从父弟也。 父祎,隋上仪同三司,武德初,追封郇王。 叔良,义宁中授左光禄大夫,封长平郡公。 武德元年,拜刑部侍郎,进爵为王。 师镇泾州,以御薛举。 举乃阳言食尽,引兵南去,遣高墌人伪以降。 叔良遣骠骑刘感率众赴之,至百里细川,伏兵发,官军败绩,刘感没于阵。 叔良大惧,出金以赐士卒。 严为守备,泾州仅全。 四年,突厥入寇,命叔良率五军击之。 叔良中流矢而薨,赠左翊卫大将军、灵州总管,谥曰肃。 子孝协嗣,武德五年,封范阳郡王。 贞观初,以属疏例降封郇国公,累迁魏州刺史。 麟德中,坐受赃赐死。 孝协弟孝斌,官至原州都督府长史。 孝斌子思训,高宗时累转江都令。 属则天革命,宗室多见构陷,思训遂弃官潜匿。 神龙初,中宗初复宗社,以思训旧齿,骤迁宗正卿,封陇西郡公,实封二百户。 历益州长史。 开元初,左羽林大将军,进封彭国公,更加实封二百户,寻转右武卫大将军。 开元六年卒。 赠秦州都督,陪葬桥陵。 思训尤善丹青,迄今绘事者推李将军山水。 思训弟思诲,垂拱中扬州参军。 思诲子林甫别有传。 叔良弟德良,少有疾,不仕。 武德初,封新兴王。 贞观十一年薨,赠凉州都督。 德良孙晋,先天中,为殿中监,兼雍州长史,甚有威名,绍封新兴王。 寻坐附会太平公主伏诛,改姓厉氏。 初,晋之就诛,僚吏皆奔散,唯司功李捴步从,不失在官之礼,仍哭其尸。 姚崇闻之曰:“栾、向之俦也。 ”擢为尚书郎。 后官至泽州刺史。 德良弟幼良,武德初,封长乐王。 时有人盗其马者,幼良获盗而闪杀之,高祖怒曰:“昔人赐盗马者酒,终获其报,尔辄行戮,何无古风! 盗者信有罪矣,专杀岂非枉邪? ”遣礼部尚书李纲于朝堂集宗室王公而挞之。 自后累迁凉州都督,尝引不逞百余人为左右,多侵暴市里,行旅苦之。 太宗即位,有告幼良阴养死士,交通境外,恐谋为反叛,诏遣中书令宇文士及代为都督,并按其事。 士及虑其为变,遂缢杀之。 襄武王琛,高祖从父兄子也。 祖蔚,周朔州总管。 父安,隋领军大将军。 武德初,追封蔚为蔡王,安为西平王。 琛,义宁中封襄武郡公,与太常卿郑元璹赍女妓遗突厥始毕可汗,以结和亲。 始毕甚重之,赠名马数百匹,遣骨咄禄特勒随琛贡方物。 高祖大悦,拜刑部侍郎,进爵为王。 历蒲、绛二州总管。 及宋金刚陷浍州,时稽胡多叛,转琛为隰州总管以镇之。 驭众宽简,夷夏安之。 三年,薨。 子俭嗣,后随例降爵为公。 河间王孝恭,琛之弟也。 高祖克京师,拜左光禄大夫,寻为山南道招慰大使。 自金州出于巴蜀,招携以礼,降附者三十余州。 孝恭进击朱粲,破之,诸将曰:“此食人贼也,为害实深,请坑之。 ”孝恭曰:“不可! 自此已东,皆为寇境,若闻此事,岂有来降者乎? ”尽赦而不杀,由是书檄所至,相继降款。 武德二年,授信州总管,承制拜假。 萧铣据江陵,孝恭献平铣之策,高祖嘉纳之。 三年,进爵为王。 改信州为夔州,使拜孝恭为总管,令大造舟楫,教习水战,以图萧铣。 孝恭召巴蜀首领子弟,量才授用,致之左右,外示引擢,而实以为质也。 寻授荆湘道行军总管,统水陆十二总管,发自硖州,进军江陵。 攻其水城,克之,所得船散于江中。 诸将皆曰:“虏得贼船,当藉其用,何为弃之,无乃资贼耶? ”孝恭曰:“不然,萧铣伪境,南极岭外,东至洞庭。 若攻城未拔,援兵复到,我则内外受敌,进退不可,虽有舟楫,何所用之? 今铣缘江州镇忽见船舸乱下,必知铣败,未敢进兵,来去觇伺,动淹旬月,用缓其救,克之必矣。 ”铣救兵至巴陵,见船被江而下,果狐疑不敢轻进。 既内外阻绝,铣于是出降。 高祖大悦,拜孝恭荆州大总管,使画工貌而视之。 于是开置屯田,创立铜冶,百姓利焉。 六年,迁襄州道行台尚书左仆射。 时荆襄虽定,岭表尚未悉平。 孝恭分遣使人抚慰,岭南四十九州皆来款附。 及辅公祏据江东反,发兵寇寿阳,命孝恭为行军元帅以击之。 七年,孝恭自荆州趣九江,时李靖、李𪟝、黄君汉、张镇州、卢祖尚并受孝恭节度。 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座者皆失色。 孝恭举止自若,徐谕之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自顾无负于物,诸公何见忧之深! 公祏恶积祸盈,今承庙算以致讨,碗中之血,乃公祏授首之后征。 ”遂尽饮而罢。 时人服其识度而能安众。 公祏遣其伪将冯惠亮、陈当时领水军屯于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率步骑军于青林山。 孝恭至,坚壁不与斗,使奇兵断其粮道。 贼渐饣委,夜薄我营,孝恭安卧不动。 明日,纵羸兵以攻贼垒,使卢祖尚率精骑列阵以待之。 俄而攻垒者败走,贼出追奔数里,遇祖尚军,与战,大败之。 正通弃营而走,复与冯惠亮保梁山。 孝恭乘胜攻之,破其梁山别镇,赴水死者数千人,正通率陆军夜遁。 总管李靖又下广陵城,拔杨子镇。 公祏穷蹙,弃丹阳东走。 孝恭命骑将追之,至武康,擒公祏及其伪仆射西门君仪等数十人,致于麾下,江南悉平。 玺书褒赏,赐甲第一区、女乐二部、奴婢七百人、金宝珍玩甚众,授东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 后废行台,拜扬州大都督。 孝恭既破公祏,江淮及岭南皆统摄之。 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 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 寻征拜宗正卿。 九年,赐实封一千二百户。 贞观初,迁礼部尚书,以功臣封河间郡王,除观州刺史,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 孝恭性奢豪,重游宴,歌姬舞女百有余人,然而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 太宗甚加亲待,诸宗室中莫与为比。 孝恭尝怅然谓所亲曰:“吾所居宅微为宏壮,非吾心也,当卖之,别营一所,粗令充事而已。 身殁之后。 诸子若才,守此足矣;如其不才,冀免他人所利也。 ”十四年,暴薨,年五十。 太宗素服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曰元,配享高祖庙庭。 子崇义嗣,降爵为谯国公,历蒲、同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长史,甚有威名。 后卒于宗正卿。 孝恭次子晦,干封中,累除营州都督,以善政闻;玺书劳问,赐物三百段。 转右金吾将军,兼检校雍州长史,纠发奸豪,无所容贷,为人吏畏服。 晦私第有楼,下临酒肆,其人尝候晦言曰:“微贱之人,虽则礼所不及,然家有长幼,不欲外人窥之。 家迫明公之楼,出入非便,请从此辞。 ”晦即日毁其楼。 高宗将幸洛阳,令在京居守,顾谓之曰:“关中之事,一以付卿。 但令式跼人,不可以成官政,令式之外,有利于人者,随事即行,不须闻奏。 ”晦累有异绩。 则天临朝,迁户部尚书。 垂拱初,拜右金吾卫大将军,转秋官尚书。 永昌元年卒,赠幽州都督。 子荣,为酷吏所杀。 孝恭弟瑊,武德中,为尚书右丞,封济北郡王,卒于始州刺史。 瑊弟瑰,义师克京城,授瑰左光禄大夫。 武德元年,封汉阳郡公。 五年,进爵为王。 时突厥屡为侵寇,高祖使瑰赍布帛数万段与结和亲。 颉利可汗初见瑰,箕踞;瑰饵以厚利,颉利大悦,改容加敬,遣使随瑰献名马。 后复将命,颉利谓左右曰:“李瑰前来,恨不屈之,今者必令下拜。 ”瑰微知之,及见颉利,长揖不屈节。 颉利大怒,乃留瑰不遣。 瑰神意自若,竟不为之屈。 颉利知不可以威胁,终礼遣之。 拜左武候将军,转卫尉卿,代兄孝恭为荆州都督。 政存清静,深为士庶所怀。 岭外豪帅屡相攻击,遣使喻以威德,皆相次归附,岭表遂定。 太宗即位,例降爵为公。 时长史冯长命曾为御史大夫,素矜衒,事多专决,瑰怒杖之,坐是免。 贞观四年,拜宜川刺史,加散骑常侍,卒。 子冲玄,垂拱中官至冬官尚书;冲虚,卒于尚方监。 庐江王瑗,高祖从父兄子也。 父哲,隋柱国、备身将军,追封济南王。 瑗,武德元年历信州总管,封庐江王。 九年,累迁幽州大都督。 朝廷以瑗懦曌,非边将才,遣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助典兵事。 君廓故尝为盗,勇力绝人,瑗倚仗之,许结婚姻,以布心腹。 时隐太子建成将有异图,外结于瑗。 及建成诛死,遣通事舍人崔敦礼召瑗入朝,瑗有惧色。 君廓素险薄,欲因事陷之以为己功,遂绐瑗曰:“京都有变,事未可知。 大王国之懿亲,受委作镇,宁得拥兵数万而从一使召耶! 且闻赵郡王先以被拘,太子、齐王又言若此,大王今去,能自保乎? ”相与共泣。 瑗乃囚敦礼,举兵反。 召北齐州刺史王诜,将与计事,兵曹参军王利涉说瑗曰:“王不奉诏而擅发兵,此为反矣。 须改易法度,以权宜应变,先定众心。 今诸州刺史或有逆命,王征兵不集,何以保全? ”瑗曰:“若之何? ”利涉曰:“山东之地,先从窦建德,酋豪首领,皆是伪官,今并黜之,退居匹庶,此人思乱,若旱苗之望雨。 王宜发使复其旧职,各于所在遣募本兵,诸州倘有不从,即委随便诛戮。 此计若行,河北之地可呼吸而定也。 然后分遣王诜北连突厥,道自太原,南临蒲、绛;大王整驾亲诣洛阳,西入潼关。 两军合势,不盈旬月,天下定矣。 ”瑗从之。 瑗以内外机悉付君廓。 利涉以君廓多翻覆,又说瑗委兵于王诜而除君廓,瑗不能决。 君廓知之,驰斩诜,持首告其众曰:“李瑗与王诜共反,禁锢敕使,擅追兵集。 今王诜已斩,独李瑗在,无能为也。 汝若从之,终亦族灭;从我取之,立得富贵。 祸福如是,意欲何从? ”众曰:“皆愿讨贼。 ”君廓领其麾下登城西面,瑗未之觉。 君廓自领千余人先往狱中出敦礼,瑗始知之,遽率数百人披甲,才出至门外,与君廓相遇。 君廓谓其众曰:“李瑗作逆误人,何忽从之,自取涂炭? ”众皆倒戈,一时溃走。 瑗块然独存,谓君廓曰:“小人卖我以自媚,汝行当自及矣。 ”君廓擒瑗,缢杀之,年四十一,传首京师,绝其属籍。 君廓,并州石艾人也。 少亡命为群盗,聚徒千余人,转掠长平,进逼夏县。 李密遣使召之,遂投于密。 寻又率众归国,历迁右武卫将军,累封彭国公。 从平刘黑闼,令镇幽州。 会突厥入寇,君廓邀击破之,俘斩二千余人,获马五千匹。 高祖大悦,征入朝,赐以御马,令于殿庭乘之而出,因谓侍臣曰:“吾闻蔺相如叱秦皇,目皆出血。 君廓往击窦建德,将出战,李靖遏之,君廓发愤大呼,目及鼻耳一时流血。 此之壮气,何谢古人,不可以常例赏之。 ”复赐锦袍金带,还镇幽州。 寻以诛瑗功,拜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以瑗家口赐之,加左光禄大夫,赐物千段,食实封千三百户。 在职多纵逸,长史李玄道数以朝宪胁之,惧为所奏,殊不自安。 后追入朝,行至渭南,杀驿史而遁。 将奔突厥,为野人所杀,追削其封邑。 淮阳王道玄,高祖从父兄子也。 祖绘,隋夏州总管,武德初,追封雍王。 父贽,追封河南王。 道玄,武德元年封淮阳王,授右千牛。 从太宗击宋金刚于介州,先登陷阵,时年十五,太宗壮之,赏物千段。 后从讨王世充,频战皆捷。 窦建德至武牢,太宗以轻骑诱贼,领道玄率伏兵于道左,会贼至,追击破之。 又从太宗转战于汜水,麾戈陷阵,直出贼后,众披靡,复冲突而归。 太宗大悦,命副乘以给道玄。 又从太宗赴贼,再入再出,飞矢乱下,箭如猬毛,猛气益厉,射人无不应弦而倒。 东都平,拜洛州总管。 及府废,改授洛州刺史。 五年,刘黑闼引突厥寇河北,复授山东道行军总管。 师次下博,与贼军遇,道玄帅骑先登,命副将史万宝督军继进。 万宝与之不协,及道玄深入,而拥兵不进,谓所亲曰:“吾奉手诏,言淮阳小儿虽名为将,而军之进止皆委于吾。 今其轻脱,越泞交战,大军若动,必陷泥溺,莫如结阵以待之,虽不利于王,而利于国。 ”道玄遂为贼所擒,全军尽没,惟万宝逃归。 道玄遇害,年十九。 太宗追悼久之,尝从容谓侍臣曰:“道玄终始从朕,见朕深入贼阵,所向必克,意尝企慕,所以每阵先登,盖学朕也。 惜其年少,不遂远图。 ”因为之流涕。 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壮。 无子,诏封其弟武都郡公道明为淮阳王,令主道玄之祀。 累迁左骁卫将军。 送弘化公主还蕃,坐泄主非太宗女,夺爵国除,后卒于郓州刺史。 江夏王道宗,道玄从父弟也。 父韶,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 道宗,武德元年封略阳郡公,起家左千牛备身。 讨刘武周,战于度索原,军败,贼徒进逼河东。 道宗时年十七,从太宗率众拒之。 太宗登玉壁城望贼,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 ”对曰:“群贼乘胜,其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竞。 今深壁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致竭,自当离散,可不战而擒。 ”太宗曰:“汝意暗与我合。 ”后贼果食尽夜遁,追及介州,一战灭之。 又从平窦建德,破王世充,屡有殊效。 五年,授灵州总管。 梁师都据夏州,遣弟洛仁引突厥兵数万至于城下。 道宗闭门拒守,伺隙而战,贼徒大败。 高祖闻而嘉之,谓左仆射裴寂、中书令萧瑀曰:“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 昔魏任城王彰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 ”遂封为任城王。 初,突厥连于梁师都,其郁射设入居五原旧地,道宗逐出之。 振耀威武,开拓疆界,斥地千余里,边人悦服。 贞观元年,征拜鸿胪卿,历左领军、大理卿。 时太宗将经略突厥,又拜灵州都督。 三年,为大同道行军总管。 遇李靖袭破颉利可汗,颉利以十余骑来奔其部。 道宗引兵逼之,征其执送颉利。 颉利以数骑夜走,匿于荒谷,沙钤罗惧,驰追获之,遣使送于京师。 以功赐实封六百户,召拜刑部尚书。 吐谷浑寇边,诏右仆射李靖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道宗与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之副。 贼闻兵至,走入嶂山,已行数千里。 诸将议欲息兵,道宗固请追讨,李靖然之,而君集不从。 道宗遂率偏师并行倍道,去大军十日,追及之。 贼据险苦战,道宗潜遣千余骑逾山袭其后,贼表里受敌,一时奔溃。 十二年,迁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 寻坐赃下狱。 太宗谓侍臣曰:“朕富有四海,士马如林,欲使辙迹周宇内,游观无休息,绝域采奇玩,海外访珍羞,岂不得耶? 劳万姓而乐一人,朕所不取也。 人心无厌,唯当以理制之。 道宗俸料甚高,宴赐不少,足有余财,而贪婪如此,使人嗟惋,岂不鄙乎! ”遂免官,削封邑。 十三年,起为茂州都督,未行,转晋州刺史。 十四年,复拜礼部尚书。 时侯君集立功于高昌,自负其才,潜有异志。 道宗尝因侍宴,从容言曰:“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 ”太宗曰:“何以知之? ”对曰:“见其恃有微功,深怀矜伐,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 虽为吏部尚书,未满其志,非毁时贤,常有不平之语。 ”太宗曰:“不可亿度,浪生猜贰。 其功勋才用,无所不堪,朕岂惜重位? 第未到耳。 ”俄而君集谋反诛,太宗笑谓道宗曰:“君集之事,果如公所揣。 ”及大军讨高丽,令道宗与李靖为前锋,济辽水,克盖牟城。 逢贼兵大至,军中佥欲深沟保险,待太宗至徐进,道宗曰:“不可。 贼赴急远来,兵实疲顿,恃众轻我,一战必摧。 昔耿弇不以贼遗君父,我既职在前军,当须清道以待舆驾。 ”李靖然之。 乃与壮士数十骑直冲贼阵,左右出入,靖因合击,大破之。 太宗至,深加赏劳,赐奴婢四十人。 又筑土山攻安市城,土山崩,道宗失于部署,为贼所据。 归罪于果毅傅伏爱,斩之。 道宗跣行诣旗下请罪,太宗曰:“汉武杀王恢,不如秦穆赦孟明,土山之失,且非其罪。 ”舍而不问。 道宗在阵损足,太宗亲为其针,赐以御膳。 二十一年,以疾请居闲职,转太常卿。 永徽元年,加授特进,增实封并前六百户。 四年,房遗爱伏诛,长孙无忌、褚遂良素与道宗不协,上言道宗与遗爱交结,配流象州。 道病卒,年五十四。 及无忌、遂良得罪,诏复其官爵。 道宗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凌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 道宗子景恒,降封卢国公,官至相州刺史。 陇西王博乂,高祖兄子也。 高祖长兄曰澄,次曰湛,次曰洪,并早卒。 武德初,追封澄为梁王,湛为蜀王,洪为郑王。 澄、洪并无后,博乂即湛第二子也。 武德元年受封。 高祖时,历宗正卿、礼部尚书,加特进。 博乂有妓妾数百人,皆衣罗绮,食必粱肉,朝夕纟玄歌自娱,骄侈无比。 与其弟渤海王奉慈俱为高祖所鄙,帝谓曰:“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况于亲戚而不委任? 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 今赐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事。 ”咸亨二年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恭。 奉慈,武德初,封渤海王。 显庆中,累迁原州都督,薨,谥曰敬。 史臣曰:无私于物,物亦公焉。 高祖才定中原,先封疏属,致庐江为叛,神通争功,封德彝论之于前,房玄龄讥之于后。 若河间机谋深沉,识度弘远,纵虚舟而降萧铣,饮妖血而平公祏,入朝定君臣之分,卖第为子孙之谋,善始令终,论功行赏,即无私矣。 或问曰:“水变为血,信妖矣;竟成功而无咎者,何也? ”答曰:河间节贯神明,志匡宗社,故妖不胜德明矣。 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 无忌、遂良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 永徽中,无忌、遂良忠而获罪,人皆哀之。 殊不知诬陷刘洎、吴王恪于前,枉害道宗于后,天网不漏,不得其死也宜哉! 赞曰:疏属尽封,启乱害公。 河间孝恭,独称军功。 发布时间:2025-01-30 10:21:28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