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六 内容: ○于頔 韩弘 子公武 弘弟充 李质附 王智兴 子晏平 晏宰于頔,字允元,河南人也,周太师燕文公谨之后也。 始以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黜陟使刘湾辟为判官。 又以栎阳主簿摄监察御史,充入蕃使判官。 再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赐紫。 充入西蕃计会使,将命称旨,时论以为有出疆专对之能。 历长安县令、驾部郎中。 出为湖州刺史。 因行县至长城方山,其下有水曰西湖,南朝疏凿,溉田三千顷,久堙废。 頔命设堤塘以复之,岁获粳稻蒲鱼之利,人赖以济。 州境陆地褊狭,其送终者往往不掩其棺槥,頔葬朽骨凡十余所。 改苏州刺史,浚沟渎,整街衢,至今赖之。 吴俗事鬼,頔疾其淫祀废生业,神宇皆撤去,唯吴太伯、伍员等三数庙存焉。 虽为政有绩,然横暴已甚,追憾湖州旧尉,封杖以计强决之。 观察使王纬奏其事,德宗不省。 及后頔累迁,乃与纬书曰:“一蒙恶奏,三度改官。 ”由大理卿迁陕虢观察使。 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 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 掾姚岘不胜其虐,与其弟泛舟于河,遂自投而死。 贞元十四年,为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 地与蔡州邻。 吴少诚之叛,頔率兵赴唐州,收吴房、朗山县,又破贼于濯神沟。 于是广军籍,募战士,器甲犀利,僴然专有汉南之地。 小失意者,皆以军法从事。 因请升襄州为大都督府,府比郓、魏。 时德宗方姑息方镇,闻頔事状,亦无可奈何,但允顺而已。 頔奏请无不从。 于是公然聚敛,恣意虐杀,专以凌上威下为务。 邓州刺史元洪,頔诬以赃罪奏闻,朝旨不得已为流端州,命中使监焉。 至隋州枣阳县,頔命部将领士卒数百人,劫洪至襄州,拘留之。 中使奔归京师。 德宗怒,笞之数十。 頔又表洪其责太重,复降中使景忠信宣旨慰谕。 遂除洪吉州长史,然后洪获赴谪所。 又怒判官薛正伦,奏贬峡州长史。 及敕下,頔怒已解,复奏请为判官,德宗皆从之。 正伦卒,未殡,頔以兵围其宅,令孽男逼娶其嫡女。 頔累迁至左仆射、平章事、燕国公。 俄而不奉诏旨,擅总兵据南阳,朝廷几为之旰食。 及宪宗即位,威肃四方,頔稍戒惧。 以第四子季友求尚主。 宪宗以长女永昌公主降焉。 其第二子方,屡讽其父归朝入觐,册拜司空、平章事。 元和中,内官梁守谦掌枢密,颇招权利。 有梁正言者,勇于射利,自言与守谦宗盟情厚,頔子敏与之游处。 正言取頔财贿,言赂守谦,以求出镇。 久之无效,敏责其货于正言。 乃诱正言之僮,支解弃于溷中。 八年春,敏奴王再荣诣银台门告其事,即日捕頔孔目官沈璧、家僮十余人,于内侍狱鞫问。 寻出付台狱,诏御史中丞薛存诚、刑部侍郎王播、大理卿武少仪为三司使按问,乃搜死奴于其第,获之。 頔率其男赞善大夫正、驸马都尉季友,素服单骑,将赴阙下,待罪于建福门。 门司不纳,退于街南,负墙而立,遣人进表。 阁门使以无引不受,日没方归。 明日,复待罪于建福门。 宰相喻令还第,贬为恩王傅。 敏长流雷州,锢身发遣。 殿中少监、驸马都尉季友,追夺两任官阶,令其家循省。 左赞善大夫正、秘书丞方并停见任。 孔目官沈璧决四十,配流封州。 奴犀牛与刘干同手杀人,宜付京兆府决杀。 敏行至商山赐死。 梁正言、僧鉴虚并付京兆府决杀。 頔其年十月,改授太子宾客。 十年,王师讨淮、蔡,诸侯贡财助军。 頔进银七千两、金五百两、玉带二,诏不纳,复还之。 十三年,頔表求致仕。 宰臣拟授太子少保,御笔改为太子宾客。 其年八月卒,赠太保,谥曰“厉”。 其子季友从猎苑中,诉于穆宗,赐谥曰“思”。 右丞张正甫封敕,请还本谥。 右补阙高钺上疏论之曰:夫谥者,所以惩恶劝善,激浊扬清,使忠臣义士知劝,乱臣贼子知惧。 虽窃位于当时,死加恶谥者,所以惩暴戾,垂沮劝。 孔子修《春秋》,乱臣贼子惧,盖为此也。 垂范如此而不能救,况又隳其典法乎? 臣风闻此事是徐泗节度使李愬奏请。 李愬勋臣节将,陛下宠其勋劳,赐其爵禄、车服、第宅则可,若乱朝廷典法,将何以沮劝? 仲尼曰:“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名器,君之所司,若以假人,与之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 頔顷镇襄、汉,杀戮不辜,恣行凶暴。 移军襄、邓,迫胁朝廷,擅留逐臣,徼遮天使。 当先朝嗣位之始,贵安反侧,以靖四方。 幸免𫓧钺之诛,得全腰领而毙,诚宜谥之“缪厉”,以沮凶邪,岂可曲加美名,以惠奸宄。 如此,则是于頔生为奸臣,死获美谥,窃恐天下有识之士,谓圣朝无人,有此倒置。 伏请速追前诏,却依太常谥为厉,使朝典无亏,国章不滥。 太常博士王彦威又疏曰:古之圣王立谥法者,所以彰善恶、垂劝诫。 使一字之褒,赏逾绂冕;一言之贬,辱过朝市。 此有国之典礼,陛下劝惩之大柄也。 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今陛下不忍,改赐为“思”,诚出圣慈,实害圣政。 伏以陛下自临宸扆,懋建大中,闻善若惊,从谏不倦。 况当统天立极之始,所谓执法慎名之时,一垂恩光,大启侥幸。 且如頔之不法,然而陛下不忍加惩,臣恐今后不逞之徒如頔者众矣! 死援頔例,陛下何以处之? 是恩曲于前而弊生于后。 若以李吉甫有赐谥之例,则甫之为相也,有犯上杀人之罪乎? 以頔况之,恐非伦类。 如以頔常入财助国,改过来觐,两使绝域,可以赎论,夫伤物害人,剥下奉上,纳贿求幸,尤不可长其渐焉。 自两河宿兵,垂七十年,王师憓征,疮磐未息。 及张茂昭以易定入觐,程权以沧景归朝,故恩礼殊尤,以劝来者。 而于頔以文吏之职,居腹心之地,而倔强犯命,不获已而入朝,岂茂昭之比乎! 纵有入财使远之勤,何以掩其恶迹! 伏望陛下恩由义断,泽以礼成,褒贬道存,侥幸路绝,则天下幸甚。 疏奏不报,竟谥为思。 长庆中,以戚里勋家诸贵引用于方,复至和王傅,家富于财。 方交结游侠,务于速进。 元稹作相,欲以其策平河朔群盗,方以策画干稹。 而李逢吉之党欲倾裴度,乃令人告稹欲结客刺度。 事下法司,按鞫无状,而方竟坐诛。 韩弘,颍川人。 其祖、父无闻,世居滑之匡城。 少孤,依母族。 刘玄佐即其舅也。 事玄佐为州掾,累奏试大理评事。 玄佐卒,子士宁被逐。 弘出汴州,为宋州南城将。 刘全谅时为都知兵马使。 贞元十五年,全谅卒,汴军怀玄佐之惠,又以弘长厚,共请为留后,环监军使请表其事,朝廷亦以玄佐故许之。 自试大理评事检校工部尚书、汴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宋亳汴颍观察等使。 时吴少诚遣人至汴,密与刘全谅谋,因曲环卒袭陈许。 会全谅卒,其人在传舍,弘喜获节钺,即斩其人以闻。 立出军三千,助禁军共讨少诚。 汴州自刘士宁之后,军益骄恣,及陆长源遇害,颇轻主帅。 其为乱魁党数十百人。 弘视事数月,皆知其人。 有部将刘锷者,凶卒之魁也。 弘欲大振威望。 一日,引短兵于衙门,召锷与其党三百,数其罪,尽斩之以徇,血流道中。 弘对宾僚言笑自若。 自是讫弘入朝,二十余年,军众十万,无敢怙乱者。 累授检校左右仆射、司空。 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时王锷检校司空、平章事。 致书于宰臣武元衡,耻在王锷之下。 宪宗方欲用形势以临淮西,乃授以司徒、平章事,班在锷上。 及用严绶为招讨,为贼所败,弘方镇汴州,当两河贼之冲要,朝廷虑其异志,欲以兵柄授之,而令李光颜、乌重胤实当旗鼓。 乃授弘淮西诸军行营都统,令兵部郎中、知制诰李程宣赐官告。 弘实不离理所,唯令其子公武率师三千隶李光颜军。 弘虽居统帅,常不欲诸军立功,阴为逗挠之计。 每闻献捷,辄数日不怡,其危国邀功如是。 吴元济诛,以统帅功,加检校司徒、兼侍中,封许国公,罢行营都统。 十四年,诛李师道,收复河南二州,弘大惧。 其年七月,尽携汴之牙校千余人入觐。 对于便殿,拜舞之际,以其足疾,命中使掖之。 宴赐加等,预册徽号大礼。 进绢三十五万匹、騑三万匹、银器二百七十件。 三上章坚辞戎务,愿留京师奉朝请。 诏曰:  纳大忠,树嘉绩,为臣所以明极节;锡殊宠,进高秩,有国所以待元臣。 况乎邦教诞敷,王言总会,百辟攸宪,四方式瞻。 永念于怀,久虚其位,载扬成命,佥曰休哉。 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兼侍中、使持节汴州诸军事、汴州刺史、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三千户韩弘,降神挺材,积厚成器;中蕴深闳之量,外标严重之姿。 有匡国济时之心,推诚不耀;有夷凶禁暴之略,仗义益彰。 自镇浚郊,二十余载,师徒禀训而咸肃,吏士奉法而愈明。 俗臻和平,人用庶富,威声之重,隐若山崇。 属者,淮𣸣濯征,命统群帅,克殄残孽,惟乃有指踪之功。 及齐境兴妖,分师进讨,遂枭元恶,惟乃有略地之效。 既闻旋旆,俄请执珪,深陈魏阙之诚,远继韩侯之志。 朝天有庆,就日方伸。 又抗表章,固辞戎旅,三加敦谕,所守弥坚。 于蕃于宣,谅切于注意;我弼我辅,难违其衷恳。 式遂良愿,载兼上司。 论道之荣,因之以齐八政;中枢之长,升之以赞万务。 玄衮赤舄,备于宠光;不有其人,孰膺斯任? 可守司徒、兼中书令。 乃以吏部尚书张弘靖兼平章事,代弘镇宣武。 宪宗崩,以弘摄冢宰。 十五年六月,以本官兼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观察等使。 时弘弟充为郑滑节度使,子公武为鄜坊节度使。 父子兄弟,皆秉节钺,人臣之宠,冠绝一时。 二年,请老乞罢戎镇,三表从之。 依前守司徒、中书令。 其年十二月病卒,时年五十八。 赠太尉,赙绢二千匹、布七百端、米粟千硕。 初,弘镇大梁二十余载,四州征赋皆为己有,未尝上供。 有私钱百万贯、粟三百万斛、马七千匹,兵械称是。 专务聚财积粟,峻法树威。 而庄重寡言,沉谋勇断,邻封如吴少诚、李师道辈皆惮之。 诏使宣谕,弘多倨待。 及齐、蔡贼平,势屈入觐,两朝宠待加等,弘竟以名位始终,人臣之幸也。 时公武已卒,弘孙绍宗嗣。 公武自宣武马步都虞候将兵诛蔡,贼平,检校右散骑常侍、鄜州刺史、鄜坊等州节度使。 丁所生忧,起复金吾将军,仍旧职。 十四年,父弘入朝,公武乞罢节度,入为右金吾将军。 既而弘出镇河中,季父充移镇宣武,公武叹曰:“二父联居重镇,吾以孺子当执金吾职,家门之盛,惧不克胜。 ”坚辞宿卫,改右骁卫将军。 性颇恭逊,不以富贵自处。 弘罢河中,居崇里第;公武居宣阳里之北门,因省父,无疾暴卒,赠户部尚书。 充依舅刘玄佐,历河阳、昭义牙将。 及兄弘节制宣武,召归主亲兵,奏授御史大夫。 弘颇酷法,人人不自保。 充独谦恭执礼,未尝懈怠,由是遍得士心。 然以亲逼权重,常不自安。 元和六年,因猎近郊,单骑归于洛阳。 时朝廷方姑息弘,亦怜充之无异志,擢拜右金吾卫将军。 十二月,转大将军,历少府监。 十五年,代侄公武为鄜坊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长庆二年,幽、镇、魏复乱。 朝廷以王承元有冀卒数千在滑州,恐封疆相接,复相劝诱。 命充与承元更换所守,检校左仆射。 是岁,汴州节度使李愿被三军所逐,立都将李𫄨既为留后。 朝廷以充久在汴州,从心悦附,命充为宣武节度使,兼统义成之师往讨𫄨。 会𫄨疽发脑,属兵于纪纲李质。 质以计诛首乱,送𫄨归京师。 充遂不战而入大梁。 时陈许李光颜亦奉诏讨𫄨,军于尉氏,意欲必先收汴,因大肆俘掠。 汴州监军使姚文寿亦欲招许下之师。 充在中牟闻其谋,率众径至城下。 汴人素怀充来,皆踊跃相贺,无复疑贰。 诏加检校司空。 诏割颍州隶滑州。 充既安堵,密籍部伍间,得尝构恶者千余人。 一日下令,并父母妻子立出之,敢逡巡境内者斩! 自是军政大理,汴人无不爱戴。 四年八月,例加司徒。 诏未至,暴疾卒,时年五十五。 赠司徒,谥曰肃。 充虽内外皆将家,素不事豪侈,常以简约自持。 临机决策,动无遗悔,善将者多之。 李质者,汴之牙将。 李𫄨既为留后,倚质为心腹。 及朝廷以𫄨为郡守,志邀节钺,质劝喻不从。 会𫄨疽发首,乃与监军姚文寿谋,斩𫄨传首京师。 有诏以韩充镇汴。 充未至,质权知军州事。 使衙牙兵二千人,皆日给酒食,物力为之损屈。 充将至,质曰:“若韩公始至,顿去二千人日膳,人情必大去;若不除之,后当无继。 不可留此弊以遗吾帅。 ”遂处分停日膳而后迎充。 召为金吾将军,长庆三年四月卒。 王智兴,字匡谏,怀州温县人也。 曾祖靖,左武卫将军。 祖瑰,右金吾卫将军。 父缙,太子詹事。 智兴少骁锐,为徐州衙卒,事刺史李洧。 及李纳谋叛,欲害洧。 洧遂以徐州归国。 纳怒,以兵攻徐甚急。 智兴健行,不四五日赍表京师求援。 德宗发朔方军五千人随智兴赴之,淄青围解。 自是,智兴常以徐军抗纳,累历滕、丰、沛、狄四镇将。 自是二十余年为徐将。 元和中,王师诛吴元济,李师道与蔡贼谋挠沮王师,频出军侵徐,徐帅李愿以所部步骑悉委智兴以抗之。 郓将王朝晏以兵攻沛,智兴击败之。 贼又令姚海率劲兵二万围丰,攻城甚急。 智兴复击败之。 于贼壁获美妾,智兴惧军士争之,乃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 此虽无罪,违军法也。 ”即斩之以徇。 累官至侍御史、本军都押衙。 十三年,王师诛李师道,智兴率徐军八千会诸道之师进击。 与陈许之军大破贼于金乡,拔鱼台,俘斩万计,以功迁御史中丞。 贼平,授沂州刺史。 长庆初,河朔复乱,征兵进讨。 穆宗素知智兴善将,迁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副使、河北行营都知兵马使。 初,召智兴以徐军三千渡河,徐之劲卒皆在部下。 节度使崔群虑其旋军难制,密表请追赴阙,授以他官。 事未行,会赦王廷凑,诸道班师。 智兴先期入境,群颇忧疑,令府僚迎劳,且诫之曰:“兵士悉输甲仗于外,副使以十骑入城。 ”智兴既首处,宾僚闻之心动,率归师斩关而入,杀军中异己者十余人。 然后诣卫谢群曰:“此军情也。 ”群治装赴阙,智兴遣兵士援送群家属至埇桥。 遂掠盐铁院缗币及汴路进奉物,商旅赀货,率十取七八。 逐濠州刺史侯弘度。 弘度弃城走。 朝廷以罢兵,力不能加讨,遂授智兴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徐泗濠观察使。 自是智兴务积财贿,以赂权势,贾其声誉,用度不足,税泗口以裒益之。 累加至检校仆射、司空。 太和初,李同捷据沧德叛,智兴上章,请躬督士卒讨贼。 从之。 乃出全军三万,自备五月粮饷,朝廷嘉之。 加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兼沧德行营招抚使。 初,同捷狂桀犯命,济之以王廷凑,王师经年无功。 及智兴拔棣州,贼大惧,诸军稍务进取。 以智兴首功,加守太傅,封雁门郡王。 贼平入朝,上赐宴麟德殿,赏赐珍玩名马,进位侍中,改许州刺史、忠武军节度、陈许蔡等州观察使。 太和七年,改授河中尹、河中节度、晋磁隰观察等使。 智兴因入朝。 九年五月,改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宋亳汴颍观察等使。 开成元年七月卒,年七十九。 赠太尉,不视朝三日。 葬于洛阳榆林之北原,四镇将校会葬者千人。 智兴九子:晏平、晏宰、晏皋、晏实、晏恭、晏逸、晏深、晏斌、晏韬,而晏平、晏宰最知名。 晏平幼从父征伐,以讨李同捷功,授检校右散骑常侍、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灵盐节度。 丁父忧,奔归洛阳。 晏平居官贪黩,去镇日,擅将征马四百余匹及兵仗七千事自卫,为宪司所纠。 减死,长流康州。 以父丧,未赴流所,告于河北三镇。 三帅上表救解,请从昭雪,改授抚州司马。 给事中韦温、薛廷老、卢弘宣封还制书,改永州司户。 韦温又执不下,文宗令中使宣谕方行。 晏宰于昆仲间最称伟器,大中后,历上党、太原节度使。 扞回鹘、党项,屡立边功。 晏皋仕至左威卫将军。 史臣曰:于燕公以儒家子,逢时扰攘,不持士范,非义非侠,健者不为,末涂沦踬,固其宜矣。 韩、王二帅,乘险蹈利,犯上无君,豺狼噬人,鸺鹠幸夜,爵禄过当,其可已乎? 谓之功臣,恐多惭色。 赞曰:于子清狂,轻犯彝章。 韩虐王剽,专恣一方。 元和赫斯,挥剑披攘。 择肉之伦,爪距摧藏。 发布时间:2025-02-11 10:25:31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