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列女 内容: ○李德武妻裴氏 杨庆妻王氏独孤师仁乳母王氏附 杨三安妻李氏 魏衡妻王氏 樊会仁母敬氏 绛州孝女卫氏 濮州孝女贾氏 郑义宗妻卢氏 刘寂妻夏侯氏 楚王灵龟妃上官氏 杨绍宗妻王氏 于敏直妻张氏 冀州女子王氏樊彦琛妻魏氏 邹保英妻奚氏古玄应妻高氏附 宋庭瑜妻魏氏 崔绘妻卢氏奉天县窦氏二女 卢甫妻李氏王泛妻裴氏附   邹待征妻薄氏 李湍妻 董昌龄母杨氏 韦雍妻兰陵县君萧氏 衡方厚妻武昌县君程氏 女道士李玄真 孝女王和子郑神佐女附女子禀阴柔之质,有从人之义。 前代志贞妇烈女,盖善其能以礼自防。 至若失身贼庭,不污非义;临白刃而慷慨,誓丹衷而激发;粉身不顾,视死如归,虽在壮夫,恐难守节,窈窕之操,不其贤乎! 其次梁鸿之妻,无辞偕隐,共姜之誓,不践二庭,妇道母仪,克彰图史,又其长也。 末代风靡,贞行寂寥,聊播椒兰,以贻闺壶,彤管之职,幸无忽焉! 李德武妻裴氏,字淑英,户部尚书、安邑公矩之女也。 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适德武,经一年而德武坐从父金才事徙岭表。 矩时为黄门侍郎,奏请德武离婚,炀帝许之。 德武将与裴别,谓曰:“燕婉始尔,便事分离,方远投瘴疠,恐无还理。 尊君奏留,必欲改嫁耳,于此即事长诀矣! ”裴泣而对曰:“妇人事夫,无再醮之礼。 夫者,天也,何可背乎! 守之以死,必无他志! ”因操刀欲割耳自誓,保者禁之,乃止。 裴与德武别后,容貌毁悴,常读佛经,不御膏泽。 李氏之姊妹在都邑者,岁时朔望,必命左右致敬而省焉。 裴又尝读《烈女传》,见称述不改嫁者,乃谓所亲曰:“不践二庭,妇人常理,何为以此载于记传乎? ”后十余年间,与德武音信断绝。 矩欲夺其志。 时有柳直求婚,许之。 期有定日,乃以翦刀断其发,悲泣绝粒。 矩不可夺,乃止。 德武已于岭表娶尔朱氏为妻,及遇赦得还,至襄州,闻裴守节,乃出其后妻,重与裴合。 生三男四女。 贞观中,德武终于鹿城令,裴岁余亦卒。 杨庆妻王氏,世充兄之女也。 庆即隋河间王弘之子。 大业末,封郇王,为荥阳太守。 后陷于世充。 世充以兄女妻之,授管州刺史。 及太宗攻围洛阳,庆谋背世充,欲与其妻俱来归国。 妻谓庆曰:“郑国以妾奉箕帚于公者,所以结公心耳。 今既二三其行,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妾将奈何? 若至长安,则公家之婢耳! 愿送至东都,公之惠也。 ”庆不听。 伺庆出后,谓侍者曰:“唐兵若胜,我家则戚。 郑国无危,吾夫又死,进退维谷。 何以生焉? ”乃饮药而卒。 庆既入朝,官至宜州刺史。 时又有独孤武都,谋叛王世充归国,事觉诛死。 武都子师仁,年始三岁,世充以其年幼不杀,使禁掌之。 乳母王氏,号兰英,请髡钳,求入保养,世充许之。 兰英抚育提携,备尽筋力。 时丧乱年饥,人多锇死,兰英扶路乞丐捃拾。 遇有所得,便归与师仁;兰英唯啖土饮水而已。 后诈采拾,乃窃师仁归于京师。 高祖嘉其义,下诏曰:“师仁乳母王氏,慈惠有闻,抚鞠无倦,提携遗幼,背逆归朝。 宜有褒隆,以锡其号。 可封永寿郡君”。 杨三安妻李氏,雍州泾阳人也。 事舅姑以孝闻。 及舅姑亡没,三安亦死,二子孩童,家至贫窭。 李昼则力田,夜纺缉,数年间葬舅姑及夫之叔侄兄弟者七丧,深为远近所嗟尚。 太宗闻而异之,赐帛二百段,遣州县所在存恤之。 魏衡妻王氏,梓州郪人也。 武德初,薛仁杲旧将房企地侵掠梁郡,因获王氏,逼而妻之。 后企地渐强盛,衡谋以城应贼。 企地领众将趋梁州,未至数十里,饮酒醉卧。 王氏取其佩刀斩之,携其首入城,贼众乃散。 高祖大悦,封为崇义夫人,舍衡同贼之罪。 樊会仁母敬氏,字像子,蒲州河东人也。 年十五,适樊氏,生会仁而夫丧,事舅姑姊姒以谨顺闻。 及服终,母兄以其盛年,将夺其志。 微加讽谕,便悲恨呜咽,如此者数四。 母兄乃潜许人为婚,矫称母患以召之。 凡所营具,皆寄之邻里。 像子既至,省母无疾,邻家复具肴善,像子知为所欺,佯为不悟者。 其嫂复请像子沐浴。 像子私谓会仁曰:“吾不幸孀居,誓与汝父同穴。 所以不死者,徒以我母羸老,汝身幼弱。 今汝舅欲夺吾志,将加逼迫,于汝何如! ”会仁失声啼泣。 像子抚之曰:“汝勿啼。 吾向伪不觉者,令汝舅不我为意。 闻汝啼,知吾觉悟,必加妨备,则吾难为计矣! ”会仁便佯睡,像子于是伺隙携之遁归。 中路,兄使追及之,将逼与俱返。 像子誓以必死,辞情甚切,其兄感叹而止。 后会仁年十八病卒,时像子母已终。 既葬,像子谓其所亲曰:“吾老母不幸,又夫死子亡,义无久活。 ”于是号恸不食,数日而死。 绛州孝女卫氏,字无忌,夏县人也。 初,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 无忌年六岁,母又改嫁,无兄弟。 及长,常思复仇。 无忌从伯常设宴为乐,长则时亦预坐,无忌以砖击杀之。 既而诣吏,称父仇既报,请就刑戮。 巡察大使、黄门侍郎褚遂良以闻,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给传乘徙于雍州,并给田宅,仍令州县以礼嫁之。 孝女贾氏,濮州鄄城人也。 年始十五,其父为宗人玄基所害。 其弟强仁年幼,贾氏抚育之,誓以不嫁。 及强仁成童,思共报复,乃俟玄基杀之;取其心肝,以祭父墓。 遣强仁自列于县,司断以极刑。 贾氏诣阙自陈己为,请代强仁死。 高宗哀之,特下制贾氏及强仁免罪,移其家于洛阳。 郑义宗妻卢氏,幽州范阳人,卢彦衡之女也。 略涉书史,事舅姑甚得妇道。 尝夜有强盗数十人,持杖鼓噪,逾垣而入,家人悉奔窜,唯有姑独在室。 卢冒白刃往至姑侧,为贼捶击之,几至于死。 贼去后,家人问曰:“群凶扰横,人尽奔逃,何独不惧? ”答曰:“人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仁义也。 昔宋伯姬守义赴火,流称至今。 吾虽不敏,安敢忘义! 且邻里有急,尚相赴救,况在于姑,而可委弃! 若万一危祸,岂宜独生! ”其姑每叹云:“古人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今乃知卢新妇之心矣! ”贞观中卒。 刘寂妻夏侯氏,滑州胙城人,字碎金。 父长云,为盐城县丞,因疾丧明。 碎金乃求离其夫,以终侍养。 经十五年,兼事后母,以至孝闻。 及父卒,毁瘠殆不胜丧,被发徒跣,负土成坟,庐于墓侧,每日一食,如此者积年。 贞观中,有制表其门闾,赐以粟帛。 楚王灵龟妃上官氏,秦州上邽人。 父怀仁,右金吾将军。 上官年十八,归于灵龟,继楚哀王后。 本生具存,朝夕侍奉,恭谨弥甚。 凡有新味,非舅姑啖讫,未曾先尝。 经数载,灵龟薨。 及将葬,其前妃阎氏,嫁不逾年而卒,又无近族,众议欲不举之。 上官氏曰:“必神而灵,宁可使孤魂无托! ”于是备礼同葬,闻者莫不嘉叹。 服终,诸兄姊谓曰:“妃年尚少,又无所生,改醮异门,礼仪常范,妃可思之。 ”妃掩泣对曰:“丈夫以义烈标名,妇人以守节为行。 未能即先犬马,以殉沟壑,宁可复饰妆服,有他志乎! ”遽将刀截鼻割耳以自誓,诸兄姊知其志不可夺,叹息而止。 寻卒。 杨绍宗妻王氏,华州华阴人也。 初,年二岁,所生母亡,为继母鞠养。 至年十五,父又征辽而殁。 继母寻亦卒。 王乃收所生及继母尸柩,并立父形像,招魂迁葬讫,庐于墓侧,陪其祖父母及父母坟。 永徽中,诏曰:“故杨绍宗妻王氏,因心为孝,率性成道。 年迫桑榆,筋力衰谢。 以往在隋朝,父殁辽左,招魂迁葬,负土成坟,又葬其祖父母等,遏此老年,亲加板筑。 痛结晨昏,哀感行路。 永言志行,嘉尚良深。 宜标其门闾,用旌敏德。 ”赐物三十段、粟五十石。 于敏直妻张氏,营州都督、皖城公俭之女也。 数岁时父母权有疾,即观察颜色,不离左右,昼夜省侍,宛若成人。 及稍成长,恭顺弥甚。 适延寿公于钦明子敏直。 初闻俭有疾,便即号踊自伤,期于必死。 俭卒后,凶问至,号哭一恸而绝。 高宗下诏,赐物百段,仍令史官录之。 冀州鹿城女子王阿足者,早孤,无兄弟,唯姊一人。 阿足初适同县李氏,未有子而夫亡。 时年尚少,人多聘之。 为姊年老孤寡,不能舍去,乃誓不嫁,以养其姊。 每昼营田业,夜便纺绩,衣食所须,无非阿足出者,如此二十余年。 及姊丧,葬送以礼。 乡人莫不称其节行,竞令妻女求与相识。 后数岁,竟终于家。 樊彦琛妻魏氏,楚州淮阴人。 彦琛病笃,将卒,魏泣而言曰:“幸以愚陋,托身明德,奉侍衣裳,二十余载。 岂意衅妨所招,遽见此祸。 同入黄泉,是其愿也。 ”彦琛答曰:“死生常道,无所多恨。 君宜勉励,养诸孤,使其成立。 若相从而死,适足贻累,非吾所取也。 ”彦琛卒后,属李敬业之乱,乃为贼所获。 贼党知其素解丝竹,逼令弹筝。 魏氏叹曰:“我夫不幸亡殁,未能自尽,苟复偷生。 今尔见逼管弦,岂非祸从手发耶? ”乃引刀斩指,弃之于地。 贼党又欲妻之,魏以必死自固。 贼等忿怒,以刃加颈,语云:“若不从我,即当殒命。 ”乃厉声骂曰:“尔等狗盗,乃欲污辱好人,今得速死,会我本志。 ”贼乃斩之,闻者莫不伤惜。 邹保英妻奚氏,不知何许人也。 万岁通天年,契丹贼李尽忠来寇平州。 保英时任刺史,领兵讨击。 既而城孤援寡,势将欲陷。 奚氏乃率家僮及城内女丁相助固守。 贼退,所司以闻,优制封为诚节夫人。 时有古玄应妻高氏,亦能固守飞狐县城,卒免为突厥所陷。 下诏曰:“顷属默啜攻城,咸忧陷没。 丈夫固守,犹不能坚,妇人怀忠,不惮流矢;由兹感激,危城重安。 如不褒升,何以奖劝! 古玄应妻可封为徇忠县君。 ”宋庭瑜妻魏氏,定州鼓城人,隋著作郎彦泉之后也。 世为山东士族。 父克己,有词学,则天时为天官侍郎。 魏氏善属文。 先天中,庭瑜自司农少卿左迁涪州别驾。 魏氏随夫之任,中路作《南征赋》以叙志,词甚典美。 开元中,庭瑜累迁庆州都督。 初,中书令张说年少时为克己所重,魏氏恨其夫为外职,乃作书与说,叙亡父畴昔之事,并为庭瑜申理,乃录《南征赋》寄说。 说叹曰:“曹大家《东征》之流也。 ”庭瑜寻转广州都督,道病卒。 魏氏旬日亦殒,时人莫不伤之。 崔绘妻卢氏,幽州范阳人也,为山东著姓。 祖幼孙,常州刺史。 父献,有美名,则天时历鸾台侍郎、文昌左丞。 天授中为酷吏来俊臣所陷,左迁西乡令而卒。 绘早终,卢既年少,诸兄常欲嫁之。 卢辄称病固辞。 卢亡姊之夫李思冲,神龙初为工部侍郎,又求续亲。 时思冲当朝美职,诸兄不之拒。 将婚之夕,方以告卢;卢又固辞不可,仍令人防其门。 卢谓左右曰:“吾自誓久已定矣! ”乃夜中出自窦中,奔归崔氏,发面尽为粪秽所污。 宗族见者皆为之垂泪。 因出家为尼,诸尼钦其操行,皆尊事之。 开元中,以老病而卒。 奉天县窦氏二女伯娘、仲娘,虽长于村野,而幼有志操。 住与邠州接界。 永泰中,草贼数千人,持兵刃入其村落行剽劫,闻二女有容色,姊年十九,妹年十六,藏于岩窟间。 贼徒拟为逼辱,乃先曳伯娘出,行数十步,又曳仲娘出,贼相顾自慰。 行临深谷,伯娘曰:“我岂受贼污辱! ”乃投之于谷。 贼方惊骇,仲娘又投于谷。 谷深数百尺,姊寻卒;仲娘脚折面破,血流被体,气绝良久而苏,贼义之而去。 京兆尹第五琦感其贞烈,奏之;诏旌表门闾,长免丁役,二女葬事官给。 京兆尹曹陆海著赋以美之。 原武尉卢甫妻李氏,陇西成纪人也。 父澜,永泰元年春任蕲县令。 界内先有草贼二千余人。 澜挺身入贼,结以诚信,贼并降附,百姓复业者二百余家。 时曹升任徐州刺史,知贼降,领兵掩袭。 贼得脱后,入县杀澜。 澜将被杀,从父弟渤,诣贼救澜,请代兄死。 澜又请留弟,弟兄争死。 澜女卢甫妻,又泣请代父死。 并为贼所害,宣慰使、吏部侍郎李季卿以节义闻。 又有尉氏尉王泛妻裴氏,仪王傅巨卿之女也。 素有容范,为贼所俘,贼逼之。 裴曰:“吾衣冠之子,当死即死,终不苟全一命,受污于贼。 ”贼胁之以兵,逼之以骂,裴坚力抗之。 贼怒,乃支解裴氏,至死不屈。 季卿亦以状迹闻。 诏曰:“郑州原武县尉卢甫亡妻李氏、汴州尉氏县尉王泛亡妻裴氏等,懿范传家,柔明植性;顷因寇难,克彰义烈。 或请代父死,表因心之孝;或誓逐夫亡,标难夺之节。 宜膺赠律,俾光休美。 李氏可赠孝昌县君,裴氏可赠河东县君,仍编入史册。 ”澜、渤亦赠官秩。 邹待征妻簿氏。 待征,大历中为常州江阴县尉,其妻为海贼所掠。 薄氏守节,出待征官诰于怀中,托付村人,使谓待征曰:“义不受辱。 ”乃投江而死。 贼退潮落,待征于江岸得妻尸焉。 江左文士,多著节妇文以纪之。 李湍妻。 湍,吴元济之军人也。 元和中,淮南未平,湍心怀向顺,乃急渡氵殷河,东降乌重胤。 其妻遂为贼束缚在树,脔而食之,至死,叫其夫曰:“善事乌仆射。 ”观者义之。 至是,重胤以其事请列史册。 十三年,宪宗下诏从之。 董昌龄母杨氏。 昌龄常为泗州长史,世居于蔡。 少孤,受训于母。 累事吴少诚、少阳,至元济时,为吴房令。 杨氏潜诫曰:“逆顺之理,成败可知,汝宜图之。 ”昌龄志未果,元济又署为郾城令。 杨氏复诫曰:“逆党欺天,天所不福。 汝当速降,无以前败为虑,无以老母为念。 汝为忠臣,吾虽殁无恨矣! ”及王师逼郾城,昌龄乃以城降,且说贼将邓怀金归款于李光颜。 宪宗闻之喜,急召昌龄至阙,直授郾城令、兼监察御史,仍赐绯鱼。 昌龄泣谢曰:“此皆老母之训。 ”宪宗嗟叹良久。 元济囚杨氏,欲杀之,而止者数矣。 蔡平,杨氏幸无恙。 元和十五年,陈许节度使李逊疏杨氏之强明节义以闻,乃封北平郡太君。 韦雍妻萧氏。 雍,故太子宾客。 张弘靖镇幽州日,奏授观察判官,摄监察御史。 时属朝廷制置未备,幽州俗本凶悍,尤不乐文儒为主帅,宾佐习于常态,忿其变通,议论不密,卒然起乱。 雍时家亦从劫,萧氏闻难号呼,专执夫袂,左右格去,以死不从。 及雍临刃,萧氏涕而告曰:“妾不幸年少,义不苟活;今日之事,愿先就死! ”执刃者断其臂而杀雍,萧氏词气不挠,虽凶悍圜视,无不嗟叹。 其夕,萧氏亦卒。 太和六年,节度使杨志诚表明其事,因降敕追封兰陵县君。 衡方厚妻程氏。 方厚,太和中任邕州都督府录事参军,为招讨使董昌龄诬枉杀之。 程氏力不能免,乃抑其哀,如非冤者。 昌龄雅不疑虑,听其归葬。 程氏故得以徒行诣阙,截耳于右银台门,告夫被杀之冤。 御史台鞫之,得实,谏官亦有章疏,故昌龄再受谴逐。 程氏,开成元年降敕曰:“乃者吏为不道,虐杀尔夫,诣阙申冤,徒行万里,崎岖逼畏,滨于危亡。 血诚即昭,幽愤果雪,虽古之烈妇,何以加焉! 如闻孤孀无依,昼哭待尽,俾荣禄养,仍赐疏封。 可封武昌县君,仍赐一子九品正员官。 ”女道士李玄真,越王贞之玄孙。 曾祖珍子,越王张六男也。 先天中得罪,配流岭南。 玄真祖、父,皆亡殁于岭外。 虽曾经恩赦,而未昭雪。 玄真进状曰:“去开成三年十二月内得岭南节度使卢钧出俸钱接措,哀妾三代旅榇暴露,各在一方,特与发遣,归就大茔合祔。 今护四丧,已到长乐旅店权下,未委故越王坟所在,伏乞天恩,允妾所奏,许归大茔。 妾年已六十三,孤露家贫,更无依倚。 ”诏曰:“越王事迹,国史著明,枉陷非辜,寻已洗雪。 其珍子他事配流,数代漂零,不还京国。 玄真弱女,孝节卓然,启护四丧,绵历万里;况是近族,必可加恩。 行路犹或嗟称,朝廷固须恤助。 委宗正寺、京兆府与访越王坟墓报知。 如不是陪陵,任祔茔次卜葬。 其葬事仍令京兆府接措,必使备礼。 葬毕,玄真如愿住京城,便配咸宜观安置。 ”  孝女王和子者,徐州人。 其父及兄为防秋卒,戍泾州。 元和中,吐蕃寇边,父兄战死,无子,母先亡。 和子时年十七,闻父兄殁于边上,被发徒跣缞裳,独往泾州。 行丐取父兄之丧,归徐营葬。 手植松柏,剪发坏形,庐于墓所。 节度使王智兴以状闻,诏旌表之。 又大中五年,兖州瑕丘县人郑神佐女,年二十四,先许适驰雄牙官李玄庆。 神佐亦为官健,戍庆州。 时党项叛,神佐战死,其母先亡,无子。 女以父战殁边城,无由得还,乃剪发坏形,自往庆州护父丧还,至瑕丘县进贤乡马青村,与母合葬。 便庐于坟所,手植松桧,誓不适人。 节度使萧椒以状奏之曰:“伏以闾里之中,罕知礼教,女子之性,尤昧义方。 郑氏女痛结穷泉,哀深《陟岵》,投身沙碛,归父遗骸,远自边陲,得还闾里。 感《蓼莪》以积恨,守丘墓以誓心。 克彰孝理之仁,足厉贞方之节。 ”诏旌表门闾。 赞曰:政教隆平,男忠女贞。 礼以自防,义不苟生。 彤管有炜,兰闺振声。 《关雎》合《雅》,始号文明。 发布时间:2025-02-25 10:30:23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