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唐书》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 内容: 傅弈,相州邺人。 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 谅反,问弈:“今兹荧惑入井,果若何? ”对曰:“东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 主要著作除上述者外,还有《精神现象,黄道所由,荧惑之舍,乌足怪邪? 若入地上井,乃为灾。 ”谅怒。 俄及败,弈以对免,徙扶风。 高祖为扶风太守,礼之。 及即位,拜太史丞。 会令庾俭以父质占候忤炀帝死,惩其事,耻以术宦,荐弈自代。 弈迁令,与俭同列,数排毁之,俭不为恨。 于是人多俭仁,罪弈遽且忿。 时国制草具,多仍隋旧,弈谓承乱世之后,当有变更,乃上言:“龙纪、火官,黄帝废之,《咸池》、《六英》,尧不相沿,禹弗行舜政,周弗袭汤礼。 《易》称‘巳日乃孚,革而信也’,故曰‘革之时大矣哉’。 有隋之季,违天害民,专峻刑法,杀戮贤俊,天下兆庶同心叛之。 陛下拨乱反正,而官名、律令一用隋旧。 且惩沸羹者吹冷齑,伤弓之鸟惊曲木,况天下久苦隋暴,安得不新其耳目哉? 改正朔,易服色,变律令,革官名,功极作乐,治终制礼,使民知盛德之隆,此其时也。 然官贵简约,夏后官百不如虞氏五十,周三百不如商之百。 ”又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卫鞅为秦制法,增凿颠、抽胁、镬烹等六篇,始皇为挟书律,此失于烦,不可不监。 ”是时,太仆卿张道源建言:“官曹文簿繁总易欺,请减之以钤吏奸。 ”公卿举不为然,弈独是之,为众沮訾,不得行。 武德七年,上疏极诋浮图法曰: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期庸。 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至有身陷恶逆,狱中礼佛,口诵梵言,以图偷免。 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 今其徒矫托,皆云由佛,攘天理,窃主权。 《书》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 至汉明帝始立胡祠,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 西晋以上,不许中国髡发事胡。 至石、苻乱华,乃弛厥禁,主庸臣佞,政虐祚短,事佛致然。 梁武、齐襄尤足为戒。 昔褒姒一女,营惑幽王,能亡其国,况今僧尼十万,刻绘泥像,以惑天下,有不亡乎? 陛下以十万之众,自相夫妇,十年滋产,十年教训,兵农两足,利可胜既邪? 昔高齐章仇子他言僧尼塔庙,外见毁宰臣,内见疾妃嫱,阳谗阴谤,卒死都市,周武帝入齐,封宠其墓,臣窃贤之。 又上十二论,言益痛切。 帝下弈议有司,唯道源佐其请。 中书令萧瑀曰:“佛,圣人也,非圣人者无法,请诛之。 ”弈曰:“礼,始事亲,终事君。 而佛逃父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 瑀非出空桑,乃尊其言,盖所谓非孝者无亲。 ”瑀不答,但合爪曰:“地狱正为是人设矣。 ”帝善弈对,未及行,会传位止。 初,九年,太白躔秦分,弈奏秦王当有天下,帝以奏付王。 及太宗即位,召赐食,谓曰:“向所奏,几败我! 虽然,自今毋有所讳而不尽言。 ”又尝问:“卿拒佛法,奈何? ”弈曰:“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 至入中国,而𬭭儿幻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 ”帝异之。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 弈病,未尝问医,忽酣卧,蹶然悟曰:“吾死矣乎! ”即自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 以醉死,呜乎! ”遗言戒子:“《六经》名教言,若可习也;妖胡之法,慎勿为。 吾死当倮葬。 ”弈虽善数,然尝自言其学不可以传。 又注《老子》,并集晋、魏以来与佛议驳者为《高识篇》。 武德时,所改漏刻,定十二军号,皆诏弈云。 吕才,博州清平人。 贞观时,祖孝孙增损乐律,与音家王长通、白明达更质难,不能决。 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中书令温彦博白才天悟绝人,闻见一接,辄穷其妙;侍中王珪、魏征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 即召才直弘文馆,参论乐事。 帝尝览周武帝《三局象经》,不能通,或言太子洗马蔡允恭能之,召问允恭,少通其略,老乃忘。 试问才,退一昔即解,具图以闻。 允恭记其旧,与才正同,由是知名。 擢累太常博士。 帝病阴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世益拘畏,命才与宿学老师删落烦讹,掇可用者为五十三篇,合旧书四十七,凡百篇,诏颁天下。 才于持议儒而不俚,以经谊推处其验术,诸家共诃短之,又举世相惑以祸福,终莫悟云。 才之言不甚文,要欲救俗失,切时事,俾易晓也。 故叕刂其三篇。 《卜宅篇》曰:  《易》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盖取诸《大壮》”。 殷、周时有卜择之文,《诗》称“相其阴阳”,《书》卜洛食。 近世乃有五姓,谓宫也,商也,角也,征也,羽也,以为天下万物悉配属之,以处吉凶,然言皆不类。 如张、王为商,武、庾为羽,是以音相谐附;至柳为宫,赵为角,则又不然。 其间一姓而两属,复姓数字不得所归。 是直野人巫师说尔。 按《堪舆经》,黄帝对天老,始言五姓。 且黄帝时独姬、姜数姓耳,后世赐族者浸多,然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本之姬姓,孔、殷、宋、华、向、萧、亳、皇甫本之子姓,至因官命氏,因邑赐族,本同末异,叵为配宫商哉? 春秋以陈、卫、秦为水姓,齐、郑、宋为火姓,或所出之祖,所分之星,所居之地,以著由来,非宫、商、角、征、羽相管摄也。 《禄命篇》曰:  汉宋忠、贾谊讥司马季主曰:“卜筮者高人禄命,以悦人心;矫言祸福,以规人财。 ”王充曰:“见骨体,知命禄;见命禄,知骨体。 ”此则言禄命尚矣。 推索本原,固不其然。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岂建禄而后吉乎?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岂劫杀而后灾乎? “皇天无亲,常与善人”,天人之交如影响。 “有夏多罪,天命剿绝”;宋景修德,妖星退舍。 “学也禄在某中”,不生当建学。 文王忧勤损寿,非初值空亡;长平坑降卒,非俱犯三刑;南阳多近亲,非俱当六合;历阳成湖,不共河魁;蜀郡炎火,不尽灾厄。 世有同建与禄,而贵贱殊域;共命若胎,而夭寿异科。 鲁桓公六年七月,子同生,是为庄公。 按历,岁在乙亥,月建申,然则值禄空亡,据法应穷贱。 又触句绞六害,偝驿马,身克驿马三刑,法无官。 命火也,生当病乡,法曰“为人尪弱矬陋”,而《诗》言庄公曰:“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美目扬兮,巧趋跄兮。 ”唯向命一物,法当寿,而公薨止四十五。 一不验。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始皇帝生以正月,故名政。 是岁壬寅正月,命偝禄,于法无官,假得禄,奴婢应少。 又破驿马三刑,身克驿马,法望官不到。 命金也,正月为绝,无始有终,老而吉。 又建命生,法当寿,帝崩时不过五十。 二不验。 汉武帝以乙酉岁七月七日平旦生,当禄空亡,于法无官。 虽向驿马,乃隔四辰,法少无官,老而吉;武帝即位,年十六,末年户口减耗。 三不验。 后魏高祖孝文皇帝生皇兴元年八月,是岁丁未,为偝禄命与驿马三刑,身克驿马,于法无官。 又生父死中,法不见父,而孝文受其父显祖之禅。 礼,君未逾年,不得正位,故天子无父,事三老也。 孝文率天下生子墓中,法宜嫡子,虽有次子,当早卒,而高祖长子先被弑,次子义隆享国。 又生祖禄下,法得嫡孙财若禄;其孙劭、浚皆篡逆,几失宗祧。 五不验。 《葬篇》曰:  《易》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郭。 盖取诸《大过》。 ”《经》曰:“葬者,藏也,欲人之弗得见也。 ”又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以是为感慕之所也,魂神之宅也。 朝市贸迁不可知,石泉颓啮不可常,是其谋及卜筮,庶无后艰,斯则备于慎终之礼也。 后代葬说出于巫史,一物有失,便谓灾及死生,多为妨禁,以售其术,附妄凭妖,至其书乃有百二十家。 《春秋》:“王者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三月,士庶人逾月而已。 ”贵贱不同,礼亦异数。 此直为赴吊远近之期,量事制法。 故先期而葬,谓之不怀也;后期不葬,谓之殆礼也。 此则葬有定期,不择年与月,一也。 又曰:“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至于戊午襄事。 ”君子善之。 《礼》“卜先远日”者,自末而进,避不怀也。 今法己亥日用葬最凶,春秋是日葬者二十余族。 此葬不择日,二也。 《礼》:“周尚赤,大事用旦;殷尚白,大事用日中;夏尚黑,大事用昏。 ”大事者何? 丧礼也。 此直取当代所尚,而不择时早晚也。 郑卿子产及子太叔葬简公。 于是,司墓大夫室当柩路,若坏其室,即平旦而堋;不坏其室,即日中而堋。 子产不欲坏室,欲待日中。 子太叔曰:“若日中而堋,恐久劳诸侯大夫来会葬者。 ”然子产、太叔不问时之得失,惟论人事可否而已。 曾子曰:“葬逢日蚀,舍于路左,待明而行。 ”所以备非常也。 按法,葬家多取干、艮二时,乃近夜半,文与礼乖。 此葬不择时,三也。 《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易》谓:“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而法曰:“官爵富贵,葬可致也;年寿修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 ”夫日慎一日,泽及无疆;德则不建,而祚乃无永。 臧孙有后于鲁,不闻葬得吉也;若敖绝祀于荆,不闻葬得凶也。 此葬有吉凶不可信,四也。 今法皆据五姓为之。 古之葬,并在国都之北,赵氏之葬,在九原,汉家山陵,或散处诸域,又何上利下利、大墓小墓为哉? 然刘之子孙,本支不绝,赵后与六国等王。 此则葬用五姓不可信,五也。 且人有初贱而后贵、始泰而终否者。 子文为令尹,三仕三已,展禽三黜于士师。 彼冢墓已定而不改,此名位不常,何也? 故知荣辱升降,事关诸人,而不由于葬,六也。 世之人为葬巫所欺,忘擗踊荼毒,以期徼幸。 由是相茔陇,希官爵;择日时,规财利。 谓辰日不哭,欣然而受吊;谓同属不得临圹,吉服避送其亲。 诡斁礼俗,不可以法,七也。 帝又诏造《方域图》及教飞骑战阵图,屡称旨。 擢太常丞。 麟德中,以太子司更大夫卒。 生平豫修书及著述甚多。 子方毅,七岁能诵经。 太宗闻其敏,召见,奇之,赐束帛。 长为右卫铠曹参军。 母丧,以毁卒。 布车从母葬,通人郎余令以白粥、玄酒、生刍祭路隅,世共哀之。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其先居新城,六世祖太乐,当齐时。 兄弟竞豪亻桀,梁武帝命为郡司马。 父元敬,世高赀,岁饥,出粟万石赈乡里。 举明经,调文林郎。 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 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饬。 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可营山陵。 上书曰:“臣闻秦据咸阳,汉都长安,山河为固,而天下服者,以北假胡、宛之利,南资巴、蜀之饶,转关东之粟,而收山西之宝,长羁利策,横制宇宙。 今则不然,燕、代迫匈奴,巴、陇婴吐蕃,西老千里赢粮,北丁十五乘塞,岁月奔命,秦之首尾不完,所余独三辅间耳。 顷遭荒馑,百姓荐饥,薄河而右,惟有赤地;循陇以北,不逢青草。 父兄转徙,妻子流离。 赖天悔祸,去年薄稔,羸耗之余,几不沉命。 然流亡未还,白骨纵横,阡陌无主,至于蓄积,犹可哀伤。 陛下以先帝遗意,方大驾长驱,按节西京,千乘万骑,何从仰给? 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抶稚老,铲山辇石,驱以就功,春作无时,何望有秋? 雕氓遗噍,再罹艰苦,有不堪其困,则逸为盗贼,揭梃叫呼,可不深图哉! 且天子以四海为家,舜葬苍梧,禹葬会稽,岂爱夷裔而鄙中国耶? 示无外也。 周平王、汉光武都洛,而山陵寝庙并在西土者,实以时有不可,故遗小存大,去祸取福也。 今景山崇秀,北对嵩、邙,右眄汝、海,祝融、太昊之故墟在焉。 园陵之美,复何以加? 且太原廥巨万之仓,洛口储天下之粟,乃欲舍而不顾,傥鼠窃狗盗,西入陕郊,东犯虎牢。 取敖仓一抔粟,陛下何与遏之? 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 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 垂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 ”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即上言:臣闻之于师曰:“元气,天地之始,万物之祖,王政之大端也。 天地莫大于阴阳,万物莫灵于人,王政莫先于安人。 故人安则阴阳和,阴阳和则天地平,天地平则元气正。 先王以人之通于天也,于是养成群生,顺天德,使人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地符升,风雨时,草木茂遂。 故颛顼、唐、虞不敢荒宁,其《书》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人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和之得也。 夏、商之衰,桀、纣昏暴,阴阳乖行,天地震怒,山川神鬼,发妖见灾,疾疫大兴,终以灭亡,和之失也。 迨周文、武创业,诚信忠厚加于百姓,故成、康刑措四十余年,天人方和。 而幽、厉乱常,苛慝暴虐,诟黩天地,川冢沸崩,人用愁怨。 其《诗》曰:“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先不后,为虐为瘵,顾不哀哉! 近隋炀帝恃四海之富,凿渠决河,自伊、洛属之扬州,疲生人之力,泄天地之藏,中国之难起,故身死人手,宗庙为墟。 逆元气之理也。 臣观祸乱之动,天人之际,先师之说,昭然著明,不可欺也。 陛下含天地之德,日月之明,眇然远思,欲求太和,此伏羲氏所以为三皇首也。 昔者,天皇大帝揽元符,东封太山,然未建明堂,享上帝,使万世鸿业阙而不昭,殆留此盛德,以发挥陛下哉! 臣谓和元气,睦人伦,舍此则无以为也。 昔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尧衢室,夏世室,皆所以调元气,治阴阳也。 臣闻明堂有天地之制,阴阳之统,二十四气、八风、十二月、四时、五行、二十八宿,莫不率备。 王者政失则灾,政顺则祥。 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与天下更始,按《周礼》、《月令》而成之。 乃月孟春,乘鸾辂,驾苍龙,朝在三公、九卿、大夫于青阳左个,负斧扆,冯玉几,听天下之政。 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后宫非妃嫔御女者,出之;珠玉锦绣、雕琢伎巧无益者,弃之;巫鬼淫祀营惑于人者,禁之。 臣谓不数期且见太平云。 又言: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 今委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 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 子昂对三事。 其一言:九道出大使巡按天下,申黜陟,求人瘼,臣谓计有未尽也。 且陛下发使,必欲使百姓知天子夙夜忧勤之也,群臣知考绩而任之也,奸暴不逞知将除之也,则莫如择仁可以恤孤、明可以振滞、刚不避强御、智足以照奸者,然后以为使,故輶轩未动,而天下翘然待之矣。 今使且未出,道路之人皆已指笑,欲望进贤下不肖,岂可得邪? 宰相奉诏书,有遣使之名,无任使之实。 使愈出,天下愈弊,徒令百姓治道路,送往迎来,不见其益也。 臣愿陛下更选有威重风概为众推者,因御前殿,以使者之礼礼之,谆谆戒敕所以出使之意,乃授以节。 自京师及州县,登拔才良,求人瘼,宣布上意,令若家见而户晓。 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能折衷者。 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 彼烦数而无益于化,是烹小鲜而数挠之矣。 其二言:刺史、县令,政教之首。 陛下布德泽,下诏书,必待刺史、县令谨宣而奉行之。 不得其人,则委弃有司,挂墙屋耳,百姓安得知之? 一州得才刺史,十万户赖其福;得不才刺史,十万户受其困。 国家兴衰,在此职也。 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 有如不次用人,则天下嚣然相谤矣,狃于常而不变也。 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 其三言:  天下有危机,祸福因之而生。 机静则有福,动则有祸,百姓安则乐生,不安则轻生者是也。 今军旅之弊,夫妻不得安,父子不相养,五六年矣。 自剑南尽河、陇,山东由青、徐、曹、汴,河北举沧、瀛、赵、鄚,或困水旱,或顿兵疫,死亡流离略尽,尚赖陛下悯其失职,凡兵戍调发,一切罢之,使人得妻子相见,父兄相保,可谓能静其机也。 然臣恐将相有贪夷狄利,以广地强武说陛下者,欲动其机,机动则祸构。 宜修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 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诏田扬名发金山道十姓兵讨之。 十姓君长以三万骑战,有功,遂请入朝。 后责其尝不奉命擅破回纥,不听。 子昂上疏曰:国家能制十姓者,繇九姓强大,臣服中国,故势微弱,委命下吏。 今九姓叛亡,北蕃丧乱,君长无主,回纥残破,碛北诸姓已非国有,欲犄角亡叛,唯金山诸蕃共为形势。 有司乃以扬名擅破回纥,归十姓之罪,拒而遣还,不使入朝,恐非羁戎之长策也。 夫戎有鸟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意,则十姓内无国家亲信之恩,外有回纥报仇之患,怀不自安,鸟骇狼顾,则河西诸蕃自此拒命矣。 且夷狄相攻,中国之福。 今回纥已破,既无可言;十姓非罪,又不当绝。 罪止扬名,足以慰其酋领矣。 近诏同城权置安北府,其地当碛南口,制匈奴之冲,常为剧镇。 臣顷闻碛北突厥之归者已千余帐,来者未止,甘州降户四千帐,亦置同城。 今碛北丧乱、荒馑之余,无所存仰,陛下开府招纳,诚覆全戎狄之仁也。 然同城本无储峙,而降附蕃落不免寒饥,更相劫掠。 今安北有官牛羊六千,粟麦万斛,城孤兵少,降者日众,不加救恤,盗劫日多。 夫人情以求生为急,今有粟麦牛羊为之饵,而不救其死,安得不为盗乎? 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 是则诱使乱,诲之盗也。 且夷狄代有雄亻桀,与中国抗,有如勃起,招合遗散,众将系兴,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 又谓:河西诸州,军兴以来,公私储蓄,尤可嗟痛。 凉州岁食六万斛,屯田所收不能偿垦。 陛下欲制河西,定乱戎,此州空虚,未可动也。 甘州所积四十万斛,观其山川,诚河西喉咽地,北当九姓,南逼吐蕃,奸回不测,伺我边罅。 故甘州地广粟多,左右受敌,但户止三千,胜兵者少,屯田广夷,仓庾丰衍,瓜、肃以西,皆仰其𫗥,一旬不往,士已枵饥。 是河西之命系于甘州矣。 且其四十余屯,水泉良沃,不待天时,岁取二十万斛,但人力寡乏,未尽垦发。 异时吐番不敢东侵者,繇甘、凉士马强盛,以振其入。 今甘州积粟万计,兵少不足以制贼,若吐蕃敢大入,燔蓄谷,蹂诸屯,则河西诸州,我何以守? 宜益屯兵,外得以防盗,内得以营农,取数年之收,可饱士百万,则天兵所临,何求不得哉? 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 后方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 子昂上书以七验谏止之,曰:  臣闻乱生必由于怨。 雅州羌未尝一日为盗,今无罪蒙戮,怨必甚,怨甚则蜂骇且亡,而边邑连兵,守备不解,蜀之祸构矣。 东汉丧败,乱始诸羌,一验也。 吐蕃黠狯,抗天诛者二十余年。 前日薛仁贵、郭待封以十万众败大非川,一甲不返;李敬玄、刘审礼举十八万众困青海,身执贼廷,关、陇为空。 今乃欲建李处一为上将,驱疲兵袭不可幸之吐蕃,举为贼笑,二验也。 夫事有求利而得害者。 昔蜀与中国不通,秦以金牛、美女啖蜀侯,侯使五丁力士栈褒斜,凿通谷,迎秦之馈。 秦随以兵,而地入中州,三验也。 吐蕃爱蜀富,思盗之矣,徒以障队隘绝,顿饿喙不得噬。 今撤山羌,开阪险,使贼得收奔亡以攻边,是除道待贼,举蜀以遗之,四验也。 蜀为西南一都会,国之宝府,又人富粟多,浮江而下,可济中国。 今图侥幸之利,以事西羌,得羌地不足耕,得羌财不足富。 是过杀无辜之众,以伤陛下之仁,五验也。 蜀所恃,有险也;蜀所安,无役也。 今开蜀险,役蜀人,险开则便寇,人役则伤财。 臣恐未及见羌,而奸盗在其中矣。 异时益州长史李崇真托言吐蕃寇松州,天子为盛军师,趣转饷以备之。 不三年,巴、蜀大困,不见一贼,而崇真奸赃已钜万。 今得非有奸臣图利,复以生羌为资? 六验也。 蜀士尪孱不知兵,一虏持矛,百人不敢当。 若西戎不即破灭,臣见蜀之边垂且不守,而为羌夷所暴,七验也。 国家近废安北,拔单于,弃龟兹、疏勒,天下以为务仁不务广,务养不务杀,行太古三皇事。 今徇贪夫之议,诛无罪之羌,遗全蜀患,此臣所未谕。 方山东饥,关陇弊,生人流亡,诚陛下宁静思和天人之时,安可动甲兵、兴大役,以自生乱? 又西军失守,北屯不利,边人骇情,今复举舆师投不测,小人徒知议夷狄之利,非帝王至德也。 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据安念危,值利思害。 愿陛下审计之。 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 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 其大榷谓:今百度已备,但刑急罔密,非为政之要。 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凶叛已灭,则顺人情,赦过宥罪。 盖刑以禁乱,乱静而刑息,不为承平设也。 太平之人,乐德而恶刑,刑之所加,人必惨怛,故圣人贵措刑也。 比大赦,澡荡群罪,天下蒙庆,咸得自新。 近日诏狱稍滋,钩捕支党,株蔓推穷,盖狱吏不识天意,以抵惨刻。 诚宜广恺悌之道,敕法慎罚,省白诬冤,此太平安人之务也。 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 然君子小人各尚其类。 若陛下好贤而不任,任而不能信,信而不能终,终而不赏,虽有贤人,终不肯至,又不肯劝。 反是,则天下之贤集矣。 议者乃云“贤不可知,人不易识”。 臣以为固易知,固易识。 夫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智不为愚者谋,勇不为怯者死,犹鸾隼不接翼,薰莸不共气,其理自然。 何者? 以德并凶,势不相入;以正攻佞,势不相利;以廉劝贪,势不相售;以信质伪,势不相和。 智者尚谋,愚者所不听;勇者徇死,怯者所不从。 此趣向之反也。 贤人未尝不思效用,顾无其类则难进,是以湮汩于时。 诚能信任俊良,知左右有灼然贤行者,赐之尊爵厚禄,使以类相举,则天下之理得矣。 陛下知得贤须任,今未能者,盖以常信任者不效。 如裴炎、刘祎之、周思茂、骞味道固蒙用矣,皆孤恩前死,以是陛下疑于信贤。 臣固不然。 昔人有以噎得病,乃欲绝食,不知食绝而身殒。 贤人于国,犹食在人,人不可以一噎而止餐,国不可以谬一贤而远正士,此神鉴所知也。 圣人大德,在能纳谏,太宗德参三王,而能容魏征之直。 今诚有敢谏骨鲠之臣,陛下广延顺纳,以新盛德,则万世有述。 臣闻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劝勇。 今或勤劳死难,名爵不及;偷荣尸禄,宠秩妄加,非所以表庸励行者也。 愿表显徇节,励勉百僚。 古之赏一人,千万人悦者,盖云当也。 今事之最大者,患兵甲岁兴,赋役不省,兴师十万,则百万之家不得安业。 自有事北狄,于今十年,不闻中国之胜。 以庸将御冗兵,徭役日广,兵甲日敝。 愿审量损益,计利害,势有不可,毋虚出兵,则人安矣。 虺贼干纪,自取屠灭,罪止魁逆,无复缘坐,宗室子弟,皆得更生。 然臣愿陛下重晓慰之,使明知天子慈仁,下得自安。 臣闻人情不能自明则疑,疑则惧,惧则罪生。 惟赐恺悌之德,使居无过之地。 俄迁右卫胄曹参军。 后既称皇帝,改号周,子昂上《周受命颂》以媚悦后。 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故奏闻辄罢。 以母丧去官,服终,擢右拾遗。 子昂多病,居职不乐。 会武攸宜讨契丹,高置幕府,表子昂参谋。 次渔阳,前军败,举军震恐,攸宜轻易无将略,子昂谏曰:“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 ”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 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测。 大王提重兵精甲,屯之境上,朱亥窃发之变,良可惧也。 王能听愚计,分麾下万人为前驱,契丹小丑,指日可擒。 ”攸宜以其儒者,谢不纳。 居数日,复进计,攸宜怒,徙署军曹。 子昂知不合,不复言。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 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 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 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子昂资褊躁,然轻财好施,笃朋友,与陆余庆、王无竞、房融、崔泰之、卢藏用、赵元最厚。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 ”乃请交。 子昂所论著,当世以为法。 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子光,复与赵元子少微相善,俱以文称。 光终商州刺史。 子易甫、简甫,皆位御史。 王无竞者,字仲烈,世徙东莱,宋太尉弘之远裔。 家足于财,颇负气豪纵。 擢下笔成章科,调栾城尉,三迁监察御史,改殿中。 会朝,宰相宗楚客、杨再思离立偶语,无竞扬笏曰:“朝礼上敬,公等大臣,不宜慢常典。 ”楚客怒,徙无竞太子舍人。 神龙初,诋权幸,出为苏州司马。 张易之等诛,坐尝交往,贬广州,仇家矫制搒杀之。 赵元省,字贞固,河间人。 祖掞,号通儒,在隋,与同郡刘焯俱召至京师,补黎阳长,徙居汲。 元少负志略,好论辩。 来游雒阳,士争慕向,所以造谢皆缙绅选。 武后方称制,惧不容其高,调宜禄尉。 到职,非公事不言,弹琴莳药,如隐者之操。 自伤位不配才,卒年四十九。 其友魏元忠、孟诜、宋之问、崔璩等共谥昭夷先生。 赞曰:“子昂说武后兴明堂太学,其言甚高,殊可怪笑。 后窃威柄,诛大臣、宗室,肋逼长君而夺之权。 子昂乃以王者之术勉之,卒为妇人讪侮不用,可谓荐圭璧于房闼,以脂泽污漫之也。 瞽者不见泰山,聋者不闻震霆,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 发布时间:2025-03-14 10:11:0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