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唐书》 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 内容: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 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补弘文生资本论马克思的主要著作。 写于19世纪40—80年代。 共,休澣,它生或出游,炎读书不废。 有司欲荐状,以业未就,辞不举,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秋》。 举明经及第。 补濮州司仓参军,历御史、起居舍人,浸迁黄门侍郎。 调露二年,同中书门下三品。 进拜侍中。 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 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改中书令。 旧,宰相议事门下省,号政事堂,长孙无忌以司空、房玄龄以仆射、魏征以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至炎,以中书令执政事笔,故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 何惜侍中邪? ”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 后命炎洎刘祎之率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 ”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 ”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 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宜存至公,不容追王祖考,示自私。 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 ”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后不悦而罢。 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 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 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 ”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 ”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 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辨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 ”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初,炎见裴行俭破突厥有功,沮薄之,乃斩降虏阿史那伏念等五十余人,议者恨其媢克,且使国家失信四夷,以为阴祸有知云。 睿宗立,赠太尉、益州大都督,谥曰忠。 元范者,申州义阳人。 介廉有才,以炎故,流死巂州。 炎从子伷先。 伷先未冠,推荫为太仆丞。 炎死,坐流岭南。 上变求面陈得失,后召见,盛气待之,曰:“炎谋反,法当诛,尚何道? ”伷先对曰:“陛下唐家妇,身荷先帝顾命,今虽临朝,当责任大臣,须东宫年就德成,复子明辟,奈何遽王诸武、斥宗室? 炎为唐忠臣,而戮逮子孙,海内愤怨。 臣愚谓陛下宜还太子东宫,罢诸武权。 不然,豪桀乘时而动,不可不惧! ”后怒,命曳出,杖之朝堂,长流瀼州。 岁余,逃归,为吏迹捕,流北庭。 无复名检,专居贿,五年至数千万。 娶降胡女为妻,妻有黄金、骏马、牛羊,以财自雄。 养客数百人。 自北庭属京师,多其客,候朝廷事,闻知十常七八。 时补阙李秦授为武后谋曰:“谶言‘代武者刘’,刘无强姓,殆流人乎? 今大臣流放者数万族,使之叶乱,社稷忧也。 ”后谓然,夜拜秦授考功员外郎,分走使者,赐墨诏,慰安流人,实命杀之。 伷先前知,以橐驼载金币、宾客奔突厥。 行未远,都护遣兵追之,与格斗,为所执。 械系狱,以状闻。 会武后度流人已诛,畏天下姗诮,更遣使者安抚十道,以好言自解释曰:“前使使慰安有罪,而不晓朕意,擅诛杀,残忍不道,朕甚自咎。 今流人存者一切纵还。 ”繇是伷先得不死。 中宗复位,求炎后,授先太子詹事丞。 迁秦、桂、广三州都督。 坐累且诛,赖宰相张说右之,免官。 久乃擢范阳节度使,太原、京兆尹。 以京师官冗,奏罢畿县员外及试官。 进工部尚书。 年八十六,以东京留守累封翼城县公,卒官下。 刘祎之,字希美,常州晋陵人。 父子翼,字小心,在隋为著作郎。 峭直有行,尝面折僚友短,退无余訾。 李伯药曰;“子翼詈人,人都不憾。 ”贞观初,召之,辞以母老,诏许终养。 江南道巡察使李袭誉嘉其孝,表所居为孝慈里。 母已丧,召拜吴王府功曹参军,终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 祎之少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辞称,号“刘孟高郭”,并直昭文馆。 俄迁右史、弘文馆直学士。 上元中,与元万顷等偕召入禁中,论次新书凡千余篇。 高宗又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 兄懿之,亦给事中,同两省。 先是,姊为内官,武后遣至外家问疾,祎之因贺兰敏之私省之,坐流巂州。 后为丐还,除中书舍人。 仪凤中,吐蕃寇边,帝访侍臣所以置之、讨之之宜,人人异谋,礻之独劝帝:“夷狄犹禽兽,虽被冯陵,不足校,愿戢威,纾百姓之急。 ”帝内其言。 俄拜相王府司马。 检校中书侍郎,帝谓曰:“卿家忠孝,朕子赖卿以师矩,冀蓬在麻不扶而挺也。 ”后既立王为帝,以其参奉大议,愈亲之,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赐爵临淮县男。 方是时,诏令丛繁,祎之思致华敏,裁可占授,少选可待也。 司门员外郎房先敏坐累贬卫州司马,诉于相府,内史骞味道谓曰:“太后旨。 ”祎之曰:“乃上从有司所奏云。 ”后闻,以味道归非于上,贬青州刺史,加祎之太中大夫,赐物百段。 后因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以手足疾移于腹背,尚为一体乎? 礻之引咎于已,忠臣也。 ”纳言王德真推顺曰:“戴至德无异才,惟能归善于君,为时所服。 ”后曰:“善。 ”后私语凤阁舍人贾大隐曰:“后能废昏立明,盍反政以安天下? ”大隐表其言,后怒曰:“祎之乃负我! ”垂拱中,或告祎之,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金,与许敬宗妾私通,太后遣肃州刺史王本立鞫治,以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 ”后以为拒制使,赐死于家,年五十七。 初,祎之得罪,睿宗以旧属申理之,姻友冀得释。 祎之曰:“吾死矣。 太后威福由己,而帝营救,速吾祸也! ”在狱上疏自陈。 临诛,洗沐,神色自若。 命其子执笔占为表,子号塞不能书,祎之乃自捉笔,得数纸,词恳哀到,人皆伤之。 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怅叹其文,后恶之,贬翰巫州司法参军,思钧播州司仓参军。 睿宗嗣位,赠祎之中书令。 翰者,尝为御史,巡察陇右。 多所按劾。 次宁州,时狄仁杰为刺史,民争言有异政。 翰就馆,以笔纸置于案,谓僚属曰:“入其境,其政可知,愿荐使君美于朝,毋久留。 ”即命驾去。 性宽简,读《老子》至“和其光,同其尘”,慨然曰:“大雅君子,以保其身。 ”乃辞宪官,改麟台郎云。 魏玄同,字和初,定州鼓城人。 祖士廓,仕齐为轻车将军。 玄同进十擢第,调长安令。 累官司列大夫。 坐与上官仪善,流岭外。 既废,不自护藉,乃驰逐为生事。 上元初,会赦还,工部尚书刘审礼表其材,拜岐州长史。 再迁吏部侍郎。 永淳元年,诏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 封钜鹿男。 上疏言选举法弊曰:方今人不加富、盗贼未衰、礼谊浸薄者,下吏不称职,庶官非其才,取人之道有所未尽也。 武德、贞观,庶事草创,人物固乏。 天祚大圣,享国永年,异人间出。 诸色人流,岁以千计,官有常员,人无定限,选集猥至,十不收一,取舍淆紊。 夏、商以前,制度多阙。 至周,焕然可观。 诸侯之臣不皆命天子,王朝庶官不专一职。 穆王以伯冏为太仆正,命曰:“慎简乃僚。 ”此乃自择下吏之言也。 太仆正,特中大夫耳,尚以僚属委之,则三公、九卿亦当然也。 故太宰、内史并掌爵禄废置,司徒、司马别掌兴贤诏事。 是分任群司而统以数职,王命其大者,而自择其小者。 汉制,诸侯自置吏四百石以下,其傅、相大臣则汉为置之;州郡掾史、督邮、从事,悉任之牧守。 自魏、晋以后,始归吏部,而迄于今。 以刀笔量才,簿书察行,法与世弊,其来久矣。 尺丈之量,锺庾之器,非所及则不能度,非所受则无以容,况天下之大、士类之众,可委数人手乎! 又尸厥任者,间非其选,至为人择官,为身择利,下笔系亲疏,措情观势要,悠悠风尘,此焉奔竞,使百行折之一面,九能断之数言,不亦难乎。 且臣闻莅官者,不可以无学。 传曰:“学以从政,不闻以政入学。 ”今贵戚子弟一皆早仕,弘文、崇贤、千牛、辇脚之类,程较既浅,技能亦薄,而门阀有素,资望自高。 夫所谓胄子者,必裁诸学,少则受业,长而入官,然后移家事国,谓之德进。 夫少仕则不务学,轻试则无才。 又勋官、三卫、流外之属,不待州县之举,直取书判,非先德后言之谊。 臣闻国之用人,如人用财,贫者止糟糠,富者余粱肉。 故当衰弊乏贤,则磨策朽钝以驭之;太平多士,则遴柬髦俊而使之。 今选者猥多,宜以简练为急。 窃见制书,三品至九品并得荐十,此诚仄席旁求意也。 但褒贬不明,故上不忧黜责,下不尽搜扬,莫慎所举,而苟以应命。 且惟贤知贤,圣人笃论。 皋陶既举,不仁者远。 身苟滥进,庸及知人? 不择举者之紧,而责所举之滥,不可得已。 以陛下圣明,国家德业,而不建经久之策,但顾望魏、晋遗风,臣窃惑之。 愿少遵周、汉之规,以分吏部选,即所用详,所失鲜矣。 不纳。 进拜文昌左丞、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 迁地官尚书,检校纳言。 玄同与裴炎缔交,能保终始,故号“耐久朋”。 先是,狄仁杰督太原运,失米万斛,将坐诛,玄同救免。 而河阳令周兴未知也,数于朝堂听命。 玄同曰:“明府可去矣,毋久留。 ”兴以为沮己,衔之,至是诬玄同言“太后老矣,当复皇嗣”。 后不察,赐死于家,年七十三。 初,监察御史房济监刑,谓曰:“丈人盍上变? 冀召见,得自陈。 ”玄同曰;“人杀与鬼杀等耳,不能为告事人! ”玄同子恬,字安礼,事亲以孝闻。 第进士,为御史主簿。 开元中。 至颍王傅。 李昭德,雍州长安人。 父干祐,贞观初为殿中侍御史。 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卒,太宗欲斩之,干祐曰;“法令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 仁轨以轻罪致极刑,非画一之制。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帝意解,繇是免死。 迁侍御史。 母卒,庐墓侧,负土成坟。 帝遣使就吊,表异其闾。 历治书侍御史,有能名。 永徽初,擢御史大夫,为褚遂良所恶,出为邢、魏二州刺史。 干祐虽强直,而昵小人。 尝为书与所善吏,刺取朝廷事,迷隐其辞,为吏所卖,遂良白发于朝,坐流驩州。 台拜沧州刺史。 入为司刑太常伯,举雍州司功参军崔擢为尚书郎,不得报,私语擢所以然。 后擢犯罪,告干祐漏禁中语以自赎,诏免官,卒。 昭德强干有父风,擢明经,累官御史中丞。 永昌初,坐事贬振州陵水尉。 还为夏官侍郎。 如意元年,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武后营神都,昭德规创文昌台及定鼎、上东诸门,标置华壮。 洛有二桥,司农卿韦机徙其一直长夏门,民利之,其一桥废,省巨万计。 然洛水岁淙啮之,缮者告劳。 昭德始累石代柱,锐其前,厮杀暴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 俄检校内史。 薛怀义讨突厥,以昭德为行军长史,不见虏还。 武承嗣任文昌左相,昭德谏曰;“承嗣已王,不宜典机衡,以惑众庶。 且父子犹相篡夺,况姑侄乎? ”后矍然曰;“我未之思也。 ”乃罢承嗣为太子少保。 洛阳人王庆之率险佞数百人请以承嗣为皇太子,后不许;固请,后遣昭德诘其故。 昭德笞杀庆之,余党散走。 因奏曰:“自古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 以亲亲言之,天皇,陛下夫也;皇嗣,陛下子也。 当传之子孙为万世计。 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下,又立承嗣,臣见天皇不来食矣。 ”后乃止。 承嗣恨,谮短之。 后曰;“吾任昭德而获安枕,是代我劳,非而所知也。 ”有人获洛水白石而赤文者,献阙下曰:“此石赤心,故以献。 ”昭德叱曰;“洛水余石岂尽能反邪? ”时来俊臣、侯思止舞文法,数诛陷大臣,人皆慑惧。 昭德每奏其诬罔不道状,卒榜杀思止,其党稍摧沮。 然昭德颇怙权,为众指目。 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愔上疏曰;“臣闻魏冉诛庶族以安秦,忠也。 弱诸侯以强国,功也;然出入自专,击断无忌,威震人主,不闻有王,张禄一言而卒用忧死。 向使昭王不即觉悟,则秦之霸业或不传子孙。 陛下天授以前,万机独断,公卿百执具职而已。 自长寿以来,厌怠细政,擢委昭德,乘总权纲,而才小任重,负气强愎,聋盲下民,刍狗同列,刻薄庆赏,多所矫虔,声威翕习,天下杜口。 臣伏见南台敕目,群臣奏请,陛下制已曰‘可’,而昭德建言不可,制又从之。 且人臣参奉机密,献可替否,事或便利,不豫咨谋,而画可已行,方兴驳异,是阳露擅命,以示于人,归美引咎,谊不类此,一切奏谳,皆承风指,阴相傅会。 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夫小家治生,有千百之赀,将以托人,尚忧失授,况天下之重,可轻委寄乎? 履霜坚冰,须防其渐。 大权一去,收之良难。 愿陛下察臣之言。 ”又果毅邓注著《石论》数千言,述其专恣,凤阁舍人逢弘敏以闻。 后由是恶之,谓姚曰:“诚如所言,昭德固负国矣! ”乃贬钦州南宾尉。 俄召授监察御史。 万岁通天二年,来俊臣诬以逆谋,既而俊臣亦下狱,同日诛。 时甚雨,众庶莫不冤昭德而快俊臣。 神龙二年,赠左御史大夫。 建中三年,加赠司空。 吉顼,洛州河南人。 长七尺,性阴克,敢言事。 举进士及第。 调明堂尉。 父哲为易州刺史,坐赇当死,顼往见武承嗣,自陈有二女弟,请侍王巾盥者。 承嗣喜,以犊车迎之。 三日未言,问其故,答曰:“父犯法且死,故忧之。 ”承嗣为表贷哲死,迁顼龙为监。 刘思礼谋反,顼上变事,后命武懿宗杂讯,因讽囚引近臣高阀生平所牾者凡三十六姓,捕系诏狱,搒楚百惨,以成其狱,同日论死,天下冤之。 擢右肃政台中丞。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 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 ”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顼曰:“于安远告虺贞反,今为成州司马。 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 ”于是后斩俊臣,而召安远为尚食奉御。 突厥陷赵、定,授检校相州刺史,且募兵制虏南向。 顼辞不知武,后曰:“贼方走,藉卿坐镇耳。 ”初,太原温彬茂死高宗时,封一笥书,诿妻曰:“吾死后,须年及垂拱献之。 ”垂拱初,妻上其书,言后革命事及突厥至赵去,故后知虏且还。 顼至,募士无应者,俄诏以皇太子为元帅,应募日数千。 顼还言状,后曰:“人心若是邪? 卿可为群臣道之。 ”顼诵语于朝,诸武恶之。 始,顼善张易之、殿中少监田归道、凤阁舍人薛稷、正谏大夫员半千、夏官侍郎李迥秀,皆为控鹤内供奉。 顼又强敏,故后倚为腹心。 圣历二年,进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为刺史时,武懿宗讨契丹,退保相州。 后争功殿中,懿宗陋短俯偻,顼严语侵之,无所容假。 后怒曰:“我在,乃藉诸武,它日安可保? ”衔之。 张易之兄弟以宠盛,思自全,问顼计安出。 顼曰:“公家以幸进,非有大功于天下,势必危。 吾有不朽策,愿效之,非止保身,且世世不绝胙。 ”易之流涕请,顼曰:“天下思唐久矣! 庐陵斥外,相王幽闭。 上春秋高,武诸王,非海内属意。 公盍从容请相王、庐陵,以副人望? 易吊为贺之资也。 ”易之、昌宗乘间如顼教,后意乃定。 既而知顼与谋,召见问状,顼对:“庐陵、相王皆陛下子,先帝顾托于陛下,当速有所付。 ”乃还中宗。 明年,顼坐弟冒伪官贬琰川尉,及辞,召见,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有所言。 然疾棘,请须臾间。 ”后命坐,顼曰:“水土皆一盎,有争乎? ”曰:“无。 ”曰:“以为涂,有争乎? ”曰:“无。 ”曰:“以涂为佛与道,有争乎? ”曰:“有之。 ”顼顿首曰:“虽臣亦以为有。 夫皇子、外戚,有分则两安。 今太子再立,而外家诸王并封,陛下何以和之? 贵贱亲疏之不明,是驱使必争,臣知两不安矣。 ”后曰:“朕知之,业已然,且奈何? ”顼寻徙始丰尉,客江都,卒。 中宗之立,顼实倡之,会得罪,无知者。 睿宗初,有发明其忠,乃下诏赠御史大夫。 赞曰:异乎,炎之暗于几也! 知中宗之不君,不知武后之盗朝,假虎翼而责其搏人,死固宜哉! 昭德、顼进不以道,君子耻之。 虽然,一情区区,抑武兴唐,其助有端,则贤炎远矣。 祎之、玄同漏言及诛,不失所以事君者云。 发布时间:2025-03-15 10:18:23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