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旧五代史》 唐书四十三 列传十九 内容: 豆卢革,祖籍,同州刺史。 父瓒,舒州刺史。 《宣和书谱》云:失其世系。 革少值乱离,避地鄜、延,转入中山,王处直礼之,辟于幕下,有奏记之誉。 因牡丹会赋诗,讽处直以桑柘为意,言甚古雅,渐加器仰,转节度判官。 而理家无法,独请谒处直,处直虑布政有缺,有所规谏,敛版出迎,乃为嬖人祈军职矣。 天祐末,庄宗将即位,讲求辅相,卢质以名家子举之,征拜行台左丞相。 同光初,拜平章事。 及登廊庙,事多错乱,至于官阶拟议,前后倒置,屡为省郎萧希甫骏正,革改之,无难色。 庄宗初定汴、洛,革引荐韦说,冀谙事体,与己同功。 说既登庸,复事流品,举止轻脱,怨归于革。 又革、说之子俱授拾遗,父子同官,为人所刺,遂改授员外郎。 革请说之子涛为宏文馆学士,说请革之子升为集贤学士,交致阿私,有同市井,识者丑之。 革自作相之后,不以进贤劝能为务,唯事修炼,求长生之术;尝服丹砂,呕血数日,垂死而愈。 天成初,将葬庄宗,以革为山陵使。 及木主归庙,不出私第,专俟旄镇,数日无耗,为亲友促令入朝。 安重诲对众辱之曰:「山陵使名衔尚在,不候新命,便履公朝,意谓边人可欺也。」侧目者闻之,思有所中。 初,萧希甫有正谏之望,革尝阻之,遂上疏论革与说苟且自容,致君无状。 复诬其纵田客杀人,冒元亨上第。 遂贬为辰州刺史,仍令所在驰驿发遣。 后郑珏、任圜等连上三章,请不行后命,乃下制曰:「豆卢革、韦说等,身为辅相,手握权衡,或端坐称臣,或半笑奏事,于君无礼,举世宁容。 革则暂委利权,便私俸禄,文武百辟皆从五月起支,父子二人偏自正初给遣。 说则自居重位,全紊大纲。 叙荫贪荣,乱儿孙于昭穆;卖官润屋,换令录之身名。 丑行迭彰,群情共怒,虽居牧守,示塞非尤。 革可责授费州司户参军,说可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并所在驰驿发遣。」寻贬陵州长流百姓,委长吏常知所在。 天成二年夏,诏令逐处刺史监赐自尽,其骨肉并放逐便。 子升,官至检校正郎,服金紫,寻亦削夺。 《宝晋斋法书赞》载豆卢革《田园帖》云:大德欲要一居处,畿甸间旧无田园,鄜州虽有三两处庄子,缘百姓租佃多年,累有令公大王书请,却给还人户,盖不欲侵夺疲民,兼虑无知之辈,妄有影庇包役云云。 岳珂曰:此帖乃与僧往还书,其畏强籓避罪罟,盖栗栗渊冰,然其后卒以故纵田客贬夜郎,正坐所畏,信乎乱邦之不可居也。 是时据鄜乃高万兴,官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北平王,即革所谓「令公大王」者。 官故梁授,唐命维新,而颛面正朝者,不能致褫鞶之诛,而反窃贡秉旄之佞,唐之不竞,有自来矣。 韦说,福建观察使岫之子也。 案:以下有阙文。 庄宗定汴、洛,说与赵光允同制拜平章事。 说性谨重,奉职常不造事端。 时郭崇韬秉政,说等承顺而已,政事得失,无所措言。 初,或有言于崇韬,铨选逾滥,选人或取他人出身衔,或取父兄资绪,与令史囊橐罔冒,崇韬乃条奏其事。 其后郊天,行事官数千人,多有告敕伪滥,因定去留,涂毁告身者甚众,选人号哭都门之外。 议者亦以为积弊累年,一旦澄汰太细,惧失惟新含垢之意。 时说与郭崇韬国列,不能执而止之,颇遭物议。 说之亲党告之,说曰:「此郭汉子之意也。」及崇韬得罪,说惧流言所钟,乃令门人左拾遗王松、吏部员外郎李慎仪等上疏,云:「崇韬往日专权,不闲故事,塞仕进之门,非奖善之道。」疏下中书,说等覆奏,深诋崇韬,识者非之。 又有王傪者,能以多岐取事,纳赂于说,说以其名犯祖讳,遂改之为「操」,拟官于近甸。 及明宗即位,说常虑身危,每求庇于任圜,常保护之。 说居有井,昔与邻家共之,因嫌鄙杂,筑垣于外。 邻人讼之,为希甫疏论,以为井有货财,及案之本人,惟称有破釜一所,反招虚妄。 初贬叙州刺史,寻责授夷州司户参军。 初,说在江陵,与高季兴相知,及入中书,亦常通信币。 自讨西蜀,季兴请攻峡内,庄宗许之:「如能得三州,俾为属郡。」西川既定,季兴无尺寸之功。 洎明宗缵承,季兴频请三郡,朝廷不得已而与之。 革、说方在中书,亦预其议。 及季兴占据,独归其罪,流于合州。 明年夏,诏曰:「陵州、合州长流百姓豆卢革、韦说,顷在先朝,擢居重任,欺公害物,黩货卖官。 静惟肇乱之端,更有难容之事,且夔、忠、万三州,地连巴蜀,路扼荆蛮,藉皇都弭难之功,徇逆帅僭求之势,罔予视听,率意割移。 将千之土疆,开通狡穴;动两川之兵赋,御捍经年。 致朕莫遂偃戈,犹烦运策。 近者西方邺虽复要害,高季兴尚固窠巢,增吾旰食之忧,职尔朋奸之计。 而又自居贬所,继出流言。 苟刑戮之稽时,处忠良于何地? 宜令逐处刺史监赐自尽。」《欧阳史》:说子涛,晋天福初,为尚书膳部员外郎,卒。 卢程,唐朝右族。 祖懿,父蕴,历仕通显。 程,天复末登进士第,崔魏公领盐铁,署为巡官。 昭宗迁洛阳,柳璨陷右族,程避地河朔,客游燕、赵,或衣道士服,干谒籓伯,人未知之。 豆卢革客游中山,依王处直,卢汝弼来太原。 程与革、弼皆朝族知旧,因往来依革,处直礼遇未优,故投于太原;汝弼因为延誉,庄宗署为推官,寻改支使。 程褊浅无他才,惟务恃门第,口多是非,笃厚君子尤薄之。 初,判官王缄从军掌文翰,胡柳之役,缄殁于军。 庄宗归宁太原,置酒公宴,举酒谓张承业曰:「予今于此会取一书记,先以卮酒辟之。」即举酒属巡官冯道,道以所举非次,抗酒辞避。 庄宗曰:「勿谦挹,无逾于卿也。」时以职列序迁,则程当为书记,汝弼亦左右之。 程既失职,私怀愤惋,谓人曰:「主上不重人物,使田里儿居余上。」先是,庄宗尝于帐中召程草奏,程曰:「叨忝成名,不闲笔砚。」由是文翰之选,不及于程。 时张承业专制河东留守事,人皆敬惮。 旧例,支使监诸廪出纳,程诉于承业曰:「此事非仆所长,请择能者。」承业叱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飞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程垂泣谢之。 后历观察判官。 庄宗将即位,求四镇判官可为宰辅者。 时卢汝弼、苏循相次沦没,当用判官卢质。 质性疏放,不愿重位;求留太原,乃举定州判官豆卢革,次举程,即诏征之,并命为平章事。 程本非重器,骤历显位,举止不恒。 时朝廷草创,庶物未备,班列萧然,寺署多缺。 程、革受命之日,即乘肩舆,驺导喧沸。 庄宗闻诃导之声,询于左右,曰:「宰相担子入门。」庄宗骇异,登楼视之,笑曰:「所谓似是而非者也。」顷之,遣程使晋阳宫册皇太后。 山路险阻,往复绵邈,程安坐肩舆,所至州县,驱率丁夫,长吏迎谒,拜伏舆前,少有忤意,因加笞辱。 及汴将王彦章陷德胜南城,争攻杨刘,庄宗御军苦战,臣下忧之,咸白宰臣,欲连章规谏,请不躬御士伍。 豆卢革言及汉高临广武事,矢及于胸,绐云中足。 程曰:「此刘季失策。」众皆缩颈。 尝论近世士族,或曰:「员外郎孔明龟,善和宰相之令绪,宣圣之系孙,得非盛欤!」程曰:「止于孔子之后,盛则吾不知也。」亲党有假驴夫于程者,程帖府给之,府吏诉云无例,程怒鞭吏背。 时任圜为兴唐少尹,庄宗从姊婿也,凭其宠戚,因诣程。 程方衣鹤氅、华阳巾,凭几决事,见圜怒詈曰:「是何虫豸,恃妇力耶! 宰相取给于府县,得不识旧体!」圜不言而退,是夜,驰至博平,面诉于庄宗。 庄宗怒,谓郭崇韬曰:「朕误相此痴物,敢辱予九卿。」促令自尽。 崇韬亦怒,事几不测,赖卢质横身解之,遂降为右庶子。 庄宗既定河南,程随百官从幸洛阳,沿路坠马,因病风而卒。 赠礼部尚书。 赵凤,幽州人也。 少为儒。 唐天祐中,燕帅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而黥其面,为儒者患之。 多为僧以避之,凤亦落发至太原。 顷之,从刘守奇奔梁,梁用守奇为博州刺史,表凤为判官。 案:下有阙文。 为郓州节度判官。 唐庄宗闻凤名,得之甚喜,以为护銮学士。 后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 及入汴,改授礼部员外郎。 庄宗及刘皇后幸张全义第,后奏曰:「妾五六岁失父母,每见老者,思念尊亲泣下,以全义年德,妾欲父事之,以慰孤女之心。」庄宗许之,命凤作笺上全义,定往来仪注。 凤上书极谏,不纳。 天成初,置端明殿学士,凤与冯道俱任其职。 时任圜为宰相,为安重诲所倾,以至罢相归磁州。 及朱守殷以汴州叛,驰驿赐圜自尽。 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 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 是冬,权知贡举。 明年春,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褐渍皴裂,进于明宗。 凤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 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闻毁乃止。 及车驾还洛,留知汴州事,寻授中书侍郎、平章事。 李之仪《姑溪居士集》:凤为《庄宗实录》,将何挺论刘煦疏不载,昫既相,遂引凤共政事。 长兴中,安重诲出镇河中,人无敢言者,惟凤极言于上前曰:「重诲是陛下家臣,其心终不背主,五年秉权,贤豪俯伏,但不周防,自贻浸润。」明宗以为朋党,不悦其奏。 重诲获罪,乃出邢州节度使。 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军校曰:「唯公所使。」将行,闻闵帝遇弑而止。 清泰初,召还,授太保。 既而病足,不能朝谒。 疾笃,自为蓍筮,卦成,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而复穷贱;吾年已五十,又为将相,岂有遐寿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凤性豁达,轻财重义,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人士以此多之也。 李愚,字子晦。 自称赵郡平棘西祖之后,家世为儒。 父瞻业,应进士不第,遇乱,徙家渤海之无棣,以诗书训子孙。 愚童龀时,谨重有异常儿,年长方志学,遍阅经史。 慕晏婴之为人,初名晏平。 为文尚气格,有韩、柳体。 厉志端庄,风神峻整,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愚初以艰贫,求为假官,沧州卢彦威署安陵簿。 丁忧,服阕,随计之长安。 属关辅乱离,频年罢举,客于蒲、华之间。 光化中,军容刘季述、王奉先废昭宗,立裕王,五月余,诸侯无奔问者。 愚时在华阴,致书于华帅韩建,其略曰:「仆关东一布衣耳,幸读书为文,每见君臣父子之际,有伤教害义之事,常痛心切齿,恨不得抽肠蹀血,肆之市朝。 明公居近关重镇,君父幽辱月余,坐视凶逆,而忘勤王之举,仆所未喻也。 仆窃计中朝辅弼,虽有志而无权;外镇诸侯,虽有权而无志。 惟明公忠义,社稷是依。 往年车辂播迁,号泣奉迎,累岁供馈,再复朝庙,义感人心,至今歌咏。 此时事势,尤异于前,明公地处要冲,位兼将相,自宫闱变故,已涉旬时,若不号令率先,以图反正,迟疑未决,一朝山东侯伯唱义连衡,鼓行而西,明公求欲自安,如何决策! 此必然之势也。 不如驰檄四方,谕以逆顺,军声一振,则元凶破胆,浃旬之间,二竖之首传于天下,计无便于此者。」建深礼遇之,坚辞还山。 天复初,驾在凤翔,汴军攻蒲、华,愚避难东归洛阳。 时卫公李德裕孙道古在平泉旧墅,愚往依焉。 子弟亲采梠负薪,以给朝夕,未尝干人。 故少师薛廷珪掌贡籍之岁,登进士第;又登宏词料,授河南府参军,遂下居洛表白沙之别墅。 梁有禅代之谋,柳璨希旨杀害朝士,愚以衣冠自相残害,乃避地河朔,与宗人李延光客于山东。 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讲禁中,屡言愚之行高学赡,有史鱼、蘧瑗之风。 召见,嗟赏久之,擢为左拾遗。 俄充崇政院直学士,或预咨谋,而俨然正色,不畏强御。 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辈皆致拜,惟愚长揖。 末帝让之曰:「衡王,朕之兄。 朕犹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尔何傲耶!」对曰:「陛下以家人礼兄,振等私臣也。 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谄事。」其刚毅如此。 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法,籍民家财,其家讼于朝,制使劾之,伏罪。 梁末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坚按其罪。 梁末帝诏曰:「朕若不与鞫穷,谓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宪,谓予不念功臣。 为尔君者,不亦难乎! 其华温琪所受赃,宜官给代还所讼之家。」贞明中,通事舍人李霄佣夫殴僦舍人致死,法司案律,罪在李霄。 愚白:「李霄手不斗殴。 庸夫致死,安得坐其主耶!」以是忤旨。 愚自拾遗再迁膳部员外郎,赐绯,改司勋员外郎,赐紫,至是罢职,历许、邓观察判官。 初在内职,慈州举子张砺依焉。 贞明中,砺自河阳北归庄宗,补授太原府掾,出入崇闼之间,揄扬愚之节概,及言愚之所为文《仲尼遇》、《颜回寿》、《夷齐非饿人》等篇,北人望风称之。 洎庄宗都洛阳,邓帅俾奏章入朝,诸贵见之,礼接如旧。 寻为主客郎中,数月,召为翰林学士。 三年,魏王继岌征蜀,请为都统判官,仍带本职从军。 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 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及前军至固镇,收军食十五万斛,崇韬喜,谓愚曰:「公能料事,吾军济矣!」招讨判官陈乂至宝鸡,称疾乞留在后。 愚厉声曰:「陈乂见利则进,惧难则止。 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惑,正可斩之以徇。」由是军人无迟留者。 是时,军书羽檄,皆出其手。 蜀平,就拜中书舍人。 师还,明宗即位。 时西征副招讨使任圜为宰相,雅相钦重,屡言于安重诲,请引为同列;属孔循用事,援引崔协以塞其请。 俄以本职权知贡举,改兵部侍郎,充翰林承旨。 长兴初,除太常卿,属赵凤出镇邢台,乃拜中书侍郎、平章事,转集贤殿大学士。 长兴季年,秦王恣横,权要之臣,避祸不暇,邦之存亡,无敢言者。 愚性刚介,往往形言,然人无唱和者。 后转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兼吏部尚书,与诸儒修成《创业功臣传》三十卷。 愚初不治第,既命为相,官借延宾馆居之。 尝有疾,诏近臣宣谕,延之中堂,设席惟筦秸,使人言之,明宗特赐帷帐茵褥。 《职官分纪》云:长兴四年,愚病,明宗遣中使宣问。 愚所居寝室,萧然四壁,病榻弊毡而已。 中使具言其事,帝曰:「宰相月俸几何? 而委顿如此。」诏赐绢百匹、钱百千、帷帐什物一十三事。 闵帝嗣位,志修德政,易月之制才除,便延访学士读《贞观政要》、《太宗实录》,有意于致理。 愚私谓同列曰:「吾君延访,少及吾辈,位高责重,事亦堪忧,奈宗社何!」皆惕息而不敢言。 以恩例进位左仆射。 清泰初,徽陵礼毕,冯道出镇同州,愚加特进、太微宫使、宏文馆大学士。 宰相刘昫与冯道为婚家,道既出镇,两人在中书,或旧事不便要厘革者,对论不定。 愚性太峻,因曰:「此事贤家翁所为,更之不亦便乎!」昫憾其言切,于是每言必相折难,或至喧呼。 无几,两人俱罢相守本官。 清泰二年秋,愚已婴疾,率多请告,累表乞骸,不允,卒于位。 任圜,京兆三原人。 祖清,成都少尹。 父茂宏,避地太原,奏授西河令;有子五人,曰图、回、圜、团、冏,风彩俱异。 武皇爱之,以宗女妻圜,历代、宪二郡刺史。 李嗣昭典兵于晋阳,与圜游处甚洽,及镇泽潞,请为观察支使,解褐,赐朱绂。 圜美姿容,有口辩。 嗣昭为人间谍于庄宗,方有微隙,圜奉使往来,常申理之,克成友于之道,圜之力也。 及丁母忧,庄宗承制起复潞州观察判官,赐紫。 常山之役,嗣昭为帅,卒于军,圜代总其事,号令如一,敌人不知。 庄宗闻之,倍加奖赏。 是秋,复以上党之师攻常山,城中万人突出,大将孙文进死之,贼逼我军,圜麾骑士击之,颇有杀获。 尝以祸福谕其城中,镇人信之,使乞降。 及城溃,诛元恶之外,官吏咸保其家属,亦圜所庇护焉。 庄宗改镇州为北京,以圜为工部尚书兼真定尹、北京副留守,行留守事。 明年,郭崇韬兼镇,改行军司马,充北面水陆转运使,仍知府事。 同光三年,归朝,守工部尚书。 崇韬伐蜀,奏令从征,西蜀平,署圜黔南节度使,恳辞遂止。 魏王班师,行及利州,康延孝叛,以劲兵八千回劫西川。 继岌闻之,夜半命中使李廷安召圜,圜方寝,廷安登其床以告之,圜衣不及带,遽见继岌。 继岌泣而言曰:「绍琛负恩,非尚书不能制。」即署圜为招讨副使,与都指挥使梁汉颙等率兵攻延孝于汉州,擒之。 旋至渭南,继岌遇害。 圜代总全师,朝于洛阳。 明宗嘉其功,拜平章事,判三司。 圜拣拔贤俊,杜绝幸门,百官俸入为孔谦减折。 圜以廷臣为国家羽仪,故优假班行,禁其虚估,期月之内,府库充赡,朝廷修葺,军民咸足。 虽忧国如家,而切于功名,故为安重诲所忌。 尝与重诲会于私第,有妓善歌,重诲求之不得,嫌隙自兹而深矣。 先是,使人食券,皆出于户部,重诲止之,俾须内出,争于御前,往复数四,竟为所沮,《通鉴》:安重诲与圜争于上前,往复数四,声色俱厉。 上退朝,宫人问上:「适与重诲论事为谁?」上曰:「宰相。」宫人曰:「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耳!」上愈不悦。 因求罢三司。 天成二年,除太子少保致仕,出居磁州。 及朱守殷叛,重诲乘间诬其结构,立遣人称制就害之,乃下诏曰:「太子少保致仕任圜,早推勋旧,曾委重难,既退免于剧权,俾优闲于外地,而乃不遵礼分,潜附守殷,缄题罔避于嫌疑,情旨颇彰于怨望。 自收汴垒,备见踪由,若务含宏,是孤典宪,尚全大体,止罪一身。 宜令本州于私第赐自尽。」圜受命之日,聚族酣饮,神情不挠。 清泰中,制赠太傅。 子彻,仕皇朝,位至度支郎中,卒。 史臣曰:革、说承旧族之胄,佐新造之邦,业虽谢于财成,罪未闻于昭著,而乃为权臣之所忌,顾后命以无逃,静而言之,亦可悯也。 卢程器狭如是,形渥攸宜。 赵凤、李愚,咸以文学之名,俱践岩廊之位,校其贞节,愚复优焉。 任圜有纵横济物之才,无明哲保身之道,退犹不免,吁可悲哉! 发布时间:2025-04-07 10:24:54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