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宋史》 本纪第八 真宗三 内容: 四年春正月辛巳,诏执事汾阴懈怠者,罪勿原。 乙酉,习祀后土仪。 丁亥,将祀汾阴,谒启圣院太宗神御殿、普安院元德皇后圣容。 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 丁酉,奉天书发京师。 日上有黄气如匹素,五色云如盖,紫气翼仗。 庚子,右仆射、判河阳张齐贤见于汜水顿。 陈尧叟献白鹿。 辛丑,陈幄殿于訾村,望拜诸陵。 甲辰,至慈涧顿,赐道傍耕民茶荈。 二月戊申,赐扈驾诸军缗钱。 华州献芝草。 东京狱空。 壬子,出潼关,渡渭河,遣近臣祠西岳。 癸丑,次河中府。 丁巳,黄云随天书辇。 次宝鼎县奉祗宫。 戊午,登后圃延庆亭。 己未,瀵泉涌,有光如烛。 辛酉,祀后土地祗。 是夜,月重轮,还奉祗宫,紫气四塞。 幸开元寺,作大宁宫。 壬戌,甘州回鹘、蒲端、三麻兰、勿巡、蒲婆、大食国、吐蕃诸族来贡。 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文武官并迁秩,该叙封欲回授祖父母者听。 四品以上,迨事太祖、太宗潜藩或尝更边任家无食禄者,录其子孙。 建宝鼎县为庆成军。 建隆佐命及公王将相丘冢,所在致祭。 给西京分司官实奉三分之一。 令法官慎刑名,有情轻法重者以闻。 赐天下酺三日。 大宴群臣于穆清殿,赐父老酒食衣币。 作《汾阴配飨铭》、《河渎四海赞》。 召草泽李渎、刘巽,渎以疾辞,授巽大理评事。 乙丑,观酺。 加号西岳。 诏葺夷齐祠。 丁卯,赐宁王元偓服带、鞍马有加。 乙巳,次华州,幸云台观。 庚午,宴宣泽亭,紫云如龙,起岳上。 召见隐士郑隐、李宁,赐茶果、束帛。 辛未,次阌乡县,召见道士柴又玄,问以无为之要。 壬申,宴虢州父老于湖城行宫。 三月甲戌,次陕州,召草泽魏野,辞疾不至。 乙亥,赐运船卒时服。 己卯,次西京。 庚辰,罢河北缘边工役。 壬午,幸上清宫。 甲申,幸崇法院,移幸吕蒙正第,赐服御、金币。 丙戌,大宴大明殿。 丁亥,诏葺所经历代帝王祠庙。 己丑,御五凤楼观酺。 壬辰,诏朝陵自西京至巩县不举乐。 癸巳,禁扈从人践田稼。 甲午,发西京。 丙申,谒安陵、永昌诸陵。 壬寅,幸列子庙,表潘孝子墓。 夏四月甲辰朔,上至自汾阴。 壬子,幸元偁宫视疾。 驸马都尉李遵勖责授均州团练副使。 峡路钤辖执为乱夷人王群体等,帝悯其异俗,免死配隶。 丙辰,大宴含光殿。 己未,钱种放归终南。 甲子,王旦加右仆射,元佐为太尉,元偓进封相王。 乙丑,幸元偓宫视疾。 葺尚书省。 加王钦若吏部尚书,陈尧叟户部尚书,冯拯工部尚书。 丙寅,以张齐贤为左仆射。 丁卯,许国公吕蒙正薨。 五月丙子,加交址郡王李公蕴同平章事。 癸未,庐、宿、泗等州麦自生。 辛卯,幸北宅视德存疾。 京兆旱,诏振之。 癸巳,诏州城置孔子庙。 乙未,加上五岳帝号,作《奉神述》。 丁酉,虑囚,死罪流徒降等,杖以下释之。 辛丑,视德存疾。 六月丙午,太白昼见。 亳州二龙见禹祠。 德存卒。 丙寅,遣使安抚江、淮南水灾,许便宜从事。 诏授交、甘等州、大食、蒲端、三麻兰、勿巡国奉使官。 秋七月壬申朔,除闽、浙、荆湖、广南岁丁钱四十五万。 壬午,韩国、吴国、隋国长公主进封卫国、楚国、越国长公主。 镇、眉、昌等州地震。 己丑,诏先蠲滨、棣州水灾田租十之三,今所输七分更除其半。 丙申,江、洪、筠、袁江涨,没民田。 八月乙巳,太白昼见。 丙午,幸南宫视惟叙疾。 诏除𫄸田租。 庚戌,曲宴诸王、宰相。 癸丑,赐青州孤老茕独民帛。 惟叙卒。 丙辰,录唐长孙无忌、段秀实等孙,授官。 丁巳,诏文武官有言刑政得失、边防机事者并赐对。 癸亥,甘州回纥可汗夜落纥奉表诣阙。 乙丑,刻御制《大中祥符颂》于左承天祥符门。 河决通利军,合御河,坏州城及伤田庐,遣使发粟振之。 九月丁丑,泾原钤辖曹玮言笼竿川熟户蕃部以闲田输官,请于要害地募兵以居,从之。 戊子,幸太乙宫祈晴。 辛卯,向敏中等为五岳奉册使。 癸巳,御干元楼观酺。 冬十月戊申,御朝元殿发五岳册。 丁巳,定江、淮盐酒价,有司虑失岁课,帝曰:“苟便于民,何顾岁入也。 ”十一月庚午,占城国贡狮子。 丙子,御试服勤词学、经明行修贡举人。 十二月乙巳,诏楚、泰州潮害稼,复租。 没溺人赐千钱、粟一斛。 是岁,西凉府、夏、丰、交州、甘州、诸溪峒蛮来贡。 畿内蝗。 河北、陕西、剑南饥。 吉州、临江军江水溢,害民田舍。 兖州孑□虫,不为灾。 五年正月乙亥,赐处州进士周启明粟帛。 戊寅,雨木冰。 壬午,幸元偁宫视疾。 河决棣州。 二月庚戌,诏贡举人公罪听赎。 丙寅,诏官吏安抚滨、棣被水农民。 三月己丑,御试礼部举人。 丁未,峒酋田仕琼等贡溪布。 庚戌,王旦等并加特进、功臣。 丁巳,免滨、棣民物入城市者税一年。 夏四月戊申,以向敏中为平章事。 有司请违法贩茶者许同居首告,帝谓以利败俗非国体,不许。 壬子,除通、泰、楚州盐亭户积负丁额课盐。 乙丑,枢密直学士边肃责授岳州团练副使。 五月辛未,江、淮、两浙旱,给占城稻种,教民种之。 戊寅,修仪刘氏进封德妃。 丁亥,免棣州租十之三。 戊子,赐近臣金华殿所种麦。 六月庚申,赐杭州草泽林逋粟帛。 壬戌,诏常参官举幕职、州县官充京官。 癸亥,赐邵武军被水者钱粟。 秋七月戊辰,作保康门。 八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丁酉,禁周太祖葬冠剑地樵采。 戊戌,张齐贤为司空致仕。 甲辰,诏枢密直学士限置六员。 庚戌,淮南旱,减运河水灌民田,仍宽租限,州县不能存恤致民流亡者罪之。 己未,作五岳观。 九月辛未,张齐贤入对。 壬申,观新作延安桥。 幸大相国寺、上清宫。 射于宜春苑。 癸酉,徙澄海三指挥屯岭北州郡。 戊子,王钦若、陈尧叟并为枢密使、同平章事,丁谓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庚寅,幸故郓王、兖王宫。 冬十月戊午,延恩殿道场,帝瞻九天司命天尊降。 己未,大赦天下,赐致仕官全奉。 辛酉,作《崇儒术论》,刻石国学。 闰月己巳,上圣祖尊号。 辛未,谢太庙。 壬申,立先天、降圣节,五日休沐、辍刑。 乙亥,诏上圣祖母懿号,加太庙六室尊谥。 丙子,群臣上尊号曰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 丁丑,出舒州所获瑞石,文曰“志公记”。 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 辛巳,建安军铸圣像。 龙见云中。 戊子,御制配享乐章并二舞名,文曰《发祥流庆》,武曰《降真观德》。 十一月丙申,亲祀玉皇于朝元殿。 甲辰,加王旦门下侍郎,向敏中中书侍郎,楚王元佐太师,相王元偓太傅,舒王元偁太保。 内外官加恩。 置玉清昭应宫使。 以王旦为之。 丁未,作《汴水发愿文》。 庚戌,诏允言朝参。 乙卯,罢献珍禽异兽。 十二月甲子,置景福殿使。 戊辰,作景灵宫。 京师大寒,鬻官炭四十万,减市直之半以济贫民。 壬申,改谥玄圣文宣王曰至圣文宣王。 戊寅,溪峒张文乔等八百人来朝。 己卯,知天雄军寇准言狱空,诏奖之。 乙酉,振泗州饥。 丙戌,诏天庆等节日,民犯罪情轻者释之。 丁亥,立德妃刘氏为皇后。 是岁,交州、甘州、西凉府、溪峒蛮来贡。 京城、河北、淮南饥,减直鬻谷以济流民。 六年春正月癸巳朔,上御朝元殿受朝。 司天监言五星同色。 庚子,诏减配隶法十二条。 戊申,禁内臣出使预民政。 己酉,赐京师酺五日。 辛亥,进封卫国、楚国、越国长公主三人为徐国、邠国、宿国。 庚申,置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在昭仪上。 置司宫令,在尚宫上。 以婕妤杨氏为婉仪,贵人戴氏为修仪,美人曹氏为婕妤。 辛酉,诏宗正寺以帝籍为玉牒。 二月戊辰,观酺。 己亥,泰州言海陵草中生圣米,可济饥。 三月丁未,诏沙门岛流人罪轻者徙近地。 乙卯,建安军铸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尊像成,以丁谓为迎奉使。 夏四月庚辰,诏淮南给饥民粥,麦登乃止。 壬午,太白昼见。 癸未,幸元偁宫视疾。 丙戌,诏诸州死罪可疑者详审以闻。 五月壬辰,诏伎术官未升朝特赐绯紫者勿佩鱼。 甲辰,圣像至。 丙午,诏圣像所经郡邑减系囚死罪,流以下释之。 升建安军为真州。 乙卯,谒圣像,奉安于玉清宫。 丁巳,遣使奏告诸陵。 六月壬戌,惟和卒。 赵州黑龙见。 丁卯,寿丘献紫茎金芝。 癸酉,保安军雨,河溢,兵民溺死,遣使振之。 丙子,诏翰林学士陈彭年等删定《三司编敕》。 丁丑,崇饰诸州黄帝祠庙。 秋七月癸巳,上清宫道场获龙于香合中。 己亥,中书门下表请元德皇后祔庙。 庚子,行配祔礼。 癸卯,诏天下勿税农器。 己酉,亳州官吏父老三千三百人诣阙请谒太清宫。 八月庚申,诏来春亲谒亳州太清宫。 辛酉,以丁谓为奉祀经度制置使。 丙寅,禁太清宫五里内樵采。 庚午,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置礼仪院。 九月庚寅,幸元偁宫视疾。 丁酉,出玉宸殿种占城稻示百官。 冬十月辛酉,元德皇后祔庙。 甲子,亳州太清宫枯桧再生。 真源县菽麦再实。 癸酉,谒玉清昭应宫。 己卯,作《步虚词》付道门。 壬午,降圣节赐会如先天节仪。 十一月辛亥,幸元偁宫视疾。 癸丑,赐御史台《九经》、诸史。 甲寅,判亳州丁谓献芝草三万七千本。 乙卯,龟兹遣使来贡。 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庚申,泾原钤辖曹玮言发兵讨原州界拨藏族违命者,捕获甚众。 回鹘遣使来贡。 己巳,天书扶侍使赵安仁等上奉天书车辂、鼓吹、仪仗。 壬申,献天书于朝元殿,遂告玉清昭应宫及太庙。 乙亥,幸开宝寺、上清宫。 己卯,幸太一宫。 戎、泸蛮寇平。 是岁,西蕃、高州蛮、龟兹来贡。 七年春正月辛丑,虑囚。 壬寅,车驾奉天书发京师。 丙午,次奉元宫。 判亳州丁谓献白鹿一,芝九万五千本。 戊申,王旦上混元上德皇帝册宝。 己酉,朝谒太清宫。 天书升辂,雨雪倏霁,法驾继进,佳气弥望。 是夜,月重轮,幸先天观、广灵洞霄宫。 曲赦亳州及车驾所经流以下罪。 升亳州为集庆军节度,减岁赋十之二。 改奉元宫为明道宫。 太史言含誉星见。 庚戌,御均庆楼,赐酺三日。 壬子,诏所过顿递侵民田者,给复二年。 丙辰,建南京归德殿,赦境内及京畿车驾所过流以下罪。 追赠太祖幕府元勋僚旧,录常参官逮事者并进秩,欲授子孙者听。 作鸿庆宫。 二月戊午,次襄邑县,皇子来朝。 庚申,夏州赵德明遣使诣行阙朝贡。 辛酉,至自亳州。 丙寅,诏天地坛非执事辄临者斩。 辛未,飨太庙。 壬申,恭谢天地,大赦天下。 乙亥,益州铸大铁钱。 三月,城淯井监。 癸己,雄州甲仗库火。 甲午,制加宰相王旦、向敏中、楚王元佐、相王元偓、舒王元偁、荣王元俨枢密使、同平章事。 乙未,宴翔鸾阁。 辛丑,发粟振仪州饥。 复诸州观察使兼刺史。 甲辰,幸元偁宫视疾。 丁未,封皇子庆国公。 青州民赵嵩百一十岁,诏存问之。 夏四月丁巳,西凉府厮铎督遣使来贡。 己未,赐淮南诸州民租十之二。 癸亥,河南府狱空,有鸠巢其户,生二雏。 甲子,以归义军留后曹贤顺为归义军节度使。 丙子,舒王元偁薨。 五月壬辰,王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乙未,又为天书刻玉使。 泾原言叶施族大首领艳般率族归顺。 六月乙卯,禁文字斥用黄帝名号故事。 丙辰,眉州通判董荣受赇鬻狱,长安知县王文龟酗酒滥刑,并投荒裔。 戊午,戒州县官吏决罪逾法。 壬申,封婉仪杨氏为淑妃。 乙亥,枢密使王钦若罢为吏部尚书,陈尧叟为户部尚书。 以寇准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丙子,诏棣州经水,流民归业者给复三年。 秋七月辛丑,交州李公蕴败鹤柘蛮,献捷。 癸卯,太白昼见。 甲辰,以同州观察使王嗣宗、内客省使曹利用并为枢密副使。 八月甲寅,置景灵宫使,以向敏中为之。 乙卯,除江、淮、两浙被灾民租。 丁巳,杨光习坐擅领兵出砦,又诬军中谋杀司马张从吉,配隶邓州。 乙丑,给河东沿边将士皮裘毡袜。 甲戌,河决澶州。 丁丑,命内臣奉安太祖、太宗圣像于鸿庆宫。 辛巳,诏岭南戍兵代还日,人给装钱五百。 九月丙戌,含誉星再见。 辛卯,尊上玉皇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戊戌,御试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举人。 辛丑,幸五岳观。 冬十一月乙酉,滨州河溢。 玉清昭应宫成,诏减诸路系囚罪流以下一等。 己丑,加王旦司空、修宫使。 壬辰,御干元门观酺。 十二月癸丑朔,日当食不亏。 丙辰,诏王钦若等五人各举京朝、幕职、州县官详练刑典、晓时务、任边寄者二人。 丁巳,诏川、峡、闽、广转运、提点刑狱官察属吏贪墨惨刻者。 己未,作元符观。 庚申,契丹使萧延宁等辞归国。 辛酉,加楚王元佐尚书令,相王元偓太尉,荣王元俨兼中书令,忠武军节度使魏咸信同平章事,余并进秩。 泾原路请筑笼竿城。 是岁,夏州、西凉府、高丽、女真来贡。 淮南、江、浙饥,除其租。 天下户九百五万五千七百二十九,口二千一百九十七万六千九百六十五。 八年春正月壬午朔,谒玉清昭应宫,奉表告尊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奉安刻玉天书于宝符阁,还御崇德殿受贺,赦天下,非十恶、枉法赃及己杀人者咸除之。 文武官满三岁者,有司考课以闻。 乙酉,诏环州缘边卒人赐薪水钱。 庚寅,置清卫二指挥奉宫观。 乙未,皇女入道。 戊戌,徙棣州城。 庚戌,诏王钦若等举供奉官至殿直有武干者一人。 二月,泗州周宪百五岁,诏赐束帛。 甲寅,宗正寺火。 丙辰,唃厮啰、立遵贡名马。 丙寅,以元佐为天策上将军、兴元牧,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 丁卯,遣使巡抚淮、浙路。 癸酉,祈雨。 丙子,诏进士六举、诸科九举者许奏名。 庚辰,大雨。 三月乙酉,幸元偓宫视疾。 戊戌,宴宗室,射于苑中。 壬寅,御试礼部贡举人。 夏四月辛酉,赐宰相《五臣论》。 壬戌,以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王钦若、陈尧叟并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戊辰,德彝卒。 壬申,荣王元俨宫火,延及殿阁内库。 癸酉,诏求直言。 命丁谓为大内修葺使。 戊寅,王膺坐应诏言事乖缪贬。 五月壬午,荣王元俨罢武信军节度使,降封端王。 庚寅,荧惑犯轩辕。 壬辰,废内侍省黄门。 禁金饰服器。 庚子,放宫人一百八十四人。 六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辛未,诏诸州以《御制七条》刻石。 乙亥,惟忠卒。 闰月己卯,赦天下。 庚辰,王钦若上《彤管懿范》。 七月丙辰,以诸州牛疫免牛税一年。 戊午,王嗣宗为大同军节度使。 丙寅,幸相王元偓新宫。 以宫城火,诏诸王徙宫于外。 丙子,幸瑞圣园观稼,宴射于水心殿。 八月己卯,大理少卿阎允恭、开封判官韩允坐枉狱除名。 戊戌,诏京兆、河中府、陕、同、华、虢等州贷贫民麦种。 九月,注辇国贡土物、珍珠衫帽。 甲寅,唃厮啰聚众数十万,请讨平夏人以自效。 丁卯,宴宗室,射于后苑。 己巳,赐注辇使袍服、牲酒。 冬十月乙巳,王钦若上《圣祖先天纪》。 戊申,回鹘呵罗等来贡。 十一月辛酉,相王元偓加兼中书令,端王元俨进封彭王。 癸亥,高丽使同东女真来贡。 十二月戊寅,皇子冠。 丁亥,侍禁杨承吉使西蕃还,以地理图进。 辛卯,皇子庆国公封寿春郡王。 是岁,占城、宗哥族及西蕃首领来贡。 坊州大雨,河溢。 陕西饥。 九年春正月丙辰,置会灵观使,以丁谓为之,加刑部尚书。 壬申,以张士逊、崔遵度为寿春郡王友。 二月丁亥,王旦等上《两朝国史》。 戊子,加旦守司徒,修史官以下进秩、赐物有差。 甲午,诏以皇子就学之所名资善堂。 延州蕃部饥,贷以边谷。 三月丙午,除雷州无名商税钱。 秦州曹玮抚捍蕃境得宜,诏嘉之。 己酉,王钦若上《宝文统录》。 辛酉,以西蕃宗哥族李立遵为保顺军节度使。 壬戌,诏举官必择廉能。 癸亥,置修玉牒官。 乙丑,著作佐郎高清以赃贿仗脊,配沙门岛。 夏四月庚辰,周伯星见。 丙申,赐天下酺。 振延州蕃族饥。 庚子,幸陈尧叟第视疾。 壬寅,以唐相元稹七世孙为台州司马。 五月乙巳,邠宁环庆部署王守斌言夏州蕃骑千五百来寇庆州,内属蕃部击走之。 癸丑,幸南宫视惟宪疾。 甲寅,惟宪卒。 乙卯,毛尸等三族蕃官冯移埋率属来归,诏抚之。 丙辰,诏天下系囚死罪减等,流以下释之。 丁巳,向敏中为宫观庆成使。 甲子,左天厩草场火。 庚午,太白昼见。 六月戊寅,幸会灵观,宴祝禧殿,癸未,京畿蝗。 秋七月,抚水蛮寇宜州,广南西路请便宜掩击,许之。 丁未,增筑京师新城。 丙辰,开封府祥符县蝗附草死者数里。 戊午,停京城工役。 癸亥,以畿内蝗,下诏戒郡县。 甲子,诏京城禁乐一月。 丁卯,幸太乙宫、天清寺。 八月壬申,知秦州曹玮言伏羌砦蕃部厮鸡波与宗哥族连结为乱,以兵夷其族帐。 丙子,令江、淮发运司留上供米五十万以备饥年。 磁、华、瀛、博等州蝗,不为灾。 丙戌,制玉皇圣号册文。 以陈尧叟为右仆射。 戊子,以旱,罢秋宴。 壬辰,群臣请受尊号册宝,表五上,从之。 九月癸卯,雄、霸河溢。 甲辰,以丁谓为平江军节度使。 丙午,陈彭年、王曾、张知白并参知政事。 丁未,曹玮言宗哥唃厮啰、蕃部马波叱腊、鱼角蝉等寇伏羌砦,击败之,斩首千余级。 庚戌,以不雨,罢重阳宴。 利州水,漂栈阁。 甲寅,雨。 督诸路捕蝗。 丁巳,诏以旱蝗得雨,宜务稼省事及罢诸营造。 戊午,禁诸路贡瑞物。 戊辰,青州飞蝗赴海死,积海岸百余里。 己巳,诏民有出私廪振贫乏者,三千石至八千石,第授助教、文学、上佐之秩。 冬十月己卯,王钦若表上《翊圣保德真君传》。 壬申,诏冯拯等各举殿直以上武干者一人。 壬辰,置直龙图阁。 十一月,会灵观甘露降。 乙巳,诏河、陕诸路州简禁军五百人。 丁未,河西节度使石普坐妄言灾异,除名流贺州。 丁卯,以唐裴度孙坦为郑州助教。 是岁,西蕃宗哥族、邛部山后蛮、夏州、甘州来贡。 诸州有陨霜害稼及水灾者,遣使振恤,除其租。 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 诣玉清昭应宫荐献,上玉皇大天帝宝册、衮服。 壬寅,上圣祖宝册。 己酉,上太庙谥册。 庚戌,享六室。 辛亥,谢天地于南郊,大赦,御天安殿受册号。 乙卯,宰相读天书于天安殿,遂幸玉清昭应宫,作《钦承宝训述》示群臣。 壬戌,诏以四月旦日为天祥节。 丙寅,命王旦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册宝使。 二月庚午,诏振灾,发州郡常平仓。 壬申,御正阳门观酺。 丁丑,置谏官、御史各六员,每月一员奏事,有急务听非时入对。 戊寅,王旦加太保、中书侍郎、平章事,向敏中加吏部尚书。 楚王元佐领雍州牧;相王元偓加尚书令兼中书令,进封徐王;彭王元俨加太保;寿春郡王祯兼中书令。 王钦若加右仆射,赵德明加太傅,中外官并加恩。 辛巳,考课京朝官改秩及考者。 壬午,定宗室子授官之制。 庚寅,进封李公蕴为南平王。 秦州神武军破宗歌族、马波叱腊等于野吴谷,多获人马。 己亥,陈彭年卒。 三月辛丑,以不雨,祷于四海。 壬寅,不雨,罢上巳宴。 庚申,免潮州逋盐三百七十万有奇。 辛酉,令作淖糜济怀、卫流民。 夏四月庚辰,陈尧叟卒。 戊子,邵州野竹生实,以食饥。 五月戊戌,诏所在安恤流民。 戊申,以王旦为太尉、侍中,五日一入中书,旦恳辞不拜。 己酉,荧惑犯太微。 乙卯,纵岁献鹰犬。 己未,奉太祖圣容于西京应天院,向敏中为礼仪使。 诸路蝗食苗,诏遣内臣分捕,仍命使安抚。 六月壬申,赦西京系囚,死罪减一等,流以下释之。 父老年八十者赐茶帛,除其课役。 戊寅,除升州后湖租钱五十余万,听民溉田。 陕西、江、淮南蝗,并言自死。 庚辰,盗发后汉高祖陵,论如律,并劾守土官吏,遣内侍王克让以礼治葬,知制诰刘筠祭告。 因诏州县申前代帝王陵寝樵采之禁。 乙酉,免大食国蕃客税之半。 龟兹国使张复延等贡玉勒鞍马,令给其直。 己丑,王旦对于崇政殿。 秋七月丁未,霖雨,放朝。 己未,幸魏咸信第视疾。 甲子,魏咸信卒。 八月庚午,以王钦若为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 壬申,向敏中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王旦对于便殿。 丙子,诏京城禁围草地听民耕牧。 丁丑,禁采狨。 戊寅,免牛税一年。 九月癸卯,以参知政事王曾为礼部侍郎,李迪为参知政事,马知节知枢密院事,曹利用、任中正、周起并同知枢密院事。 丙午,幸王旦第视疾。 戊申,以蝗,罢秋宴。 己酉,王旦薨。 甲寅,诏能拯救汴渠覆溺者给赏,或溺者贫者,以官钱给之。 丁未,教卫士骑射。 冬十月辛未,诏阁门自今审官、三班院、流内铨,后殿日引公事,勿过两司。 壬申,谕诸州非时灾沴不以闻者论罪。 己卯,罢京东上贡物。 辛卯,赐寿春郡王及王友张士逊等诗。 十一月己亥,诏曲宴日辍后殿视事。 辛丑,曹玮平鬼留家族。 壬寅,诏淮、浙、荆湖治放生池,禁渔采。 乙卯,幸太一宫,大雪,帝谓宰相曰:“雪固丰稔之兆,第民力未充,虑失播种。 卿等其务振劝,毋遗地利。 ”壬戌,契丹使耶律准来贺承天节。 高丽使徐讷率女真首领入对崇政殿,献方物。 十二月丙寅,京城雪寒,给贫民粥,并瘗死者。 乙亥,罢京城工役。 丙子,严寒,放朝。 丁丑,放逋负,释系囚。 己卯,女真国人归,给装钱。 高丽使徐讷赐射瑞圣园。 辛卯,诏陕西缘边鬻谷者勿算。 壬辰,遣使缘汴河收瘗流尸。 是岁,三佛齐、龟兹国来贡。 诸路蝗,民饥。 镇戎军风雹害稼,诏发廪振之,蠲租赋,贷其种粮。 二年春正月乙未,真游殿芝草生。 壬寅,振河北、京东饥。 辛亥,赐寿春郡王《恤民歌》。 戊午,王钦若等上《天禧大礼记》四十卷。 己未,遣使谕京东官吏安抚饥民,又命诸路振以淖糜。 二月丙寅,甘州来贡。 丁卯,寿春郡王加太保,进封升王。 诏近臣举常参官堪任御史者。 庚午,右正言刘烨请自今言事许升殿,从之。 庚辰,振京西饥。 乙酉,幸徐王元偓宫视疾。 三月辛丑,修京城。 丙辰,先贷贫民粮种止勿收。 夏四月戊子,幸飞山雄武教场,宴赐从臣将士。 庚寅,赦天下,死罪减一等,流以下释之。 闰月,辰州讨下溪州蛮,斩首六十余级,降千余人。 己亥,诏户部尚书冯拯等举幕职、令录堪充京官者各二人。 癸卯,马知节为彰德军留后。 丁未,灵泉出京师,饮者愈疾。 作祥源观。 壬子,幸徐王元偓宫视疾。 五月壬戌,诏长吏恤孝弟力田者。 甲子,徐王元偓薨。 丁卯,释下溪州蛮彭儒猛罪。 丙戌,西京讹言妖如帽,夜蜚,民甚恐。 六月壬辰,诏三班使臣经七年者考课迁秩。 己亥,诏诸州上佐、文学、参军谪降十年者,听还乡。 乙巳,讹言帽妖至京师,民夜叫噪达曙,诏捕尝为邪法人耿概等弃市。 辛亥,彗出北斗魁。 秋七月壬申,以星变赦天下,流以下罪减等,左降官羁管十年以上者放还京师,京朝官丁忧七年未改秩者以闻。 丁亥,彗没。 八月庚寅,群臣请立皇太子,从之。 壬寅,下溪州彭儒猛纳所掠汉生口、器甲等,诏赐袍带。 甲辰,立皇子升王为皇太子。 大赦天下,宗室加恩,群臣赐勋一转。 戊申,黎州山后两林百蛮都王李阿善遣使来贡。 壬子,彭王元俨进封通王。 以李迪兼太子宾客。 癸丑,作《元良箴》赐皇太子。 甲寅,楚王元佐加兴元牧,徐国长公主进封福国,邠国长公主进封建国,宿国长公主进封鄂国。 乙卯,诏畎索河水入金水河。 丙辰,以德雍、德文、惟政并为诸州防御使,允成、允升、允宁并为诸州团练使。 九月丁卯,册皇太子。 庚午,诏全给外戍诸军物。 庚辰,御干元门观酺。 冬十月庚子,御玉宸殿,召近臣观刈占城稻,遂宴安福殿。 十二月辛丑,以张旻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是岁,占城国、甘州、溪峒、黎州山后蛮来贡。 陕西旱,振之。 江阴军蝻,不为灾。 三年春正月癸亥,贡举人郭□贞等见崇政殿。 □贞冒丧赴举,命典谒诘之,即引咎,殿三举。 二月乙未,河南府地震。 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遣吕夷简体访陕、亳民讹言。 丙寅,御试礼部贡举人。 癸未,翰林学士、工部尚书钱惟演等坐知举失实,降一官。 甲申,颖州石陨出泉,饮之愈疾。 夏四月甲午,西上阁门使高继勋坐市马亏直削官。 五月丁巳,大食国来贡。 乙丑,左谏议大夫戚纶坐讪上,贬岳州副使。 辛未,虑囚。 六月癸未,浚淮南漕渠,废三堰。 甲午,王钦若为太子太保。 河决滑州。 戊戌,以寇准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丁谓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滑州决河,泛澶、濮、郓、齐、徐境,遣使救被溺者,恤其家。 秋七月壬申,曹璨卒。 群臣表上尊号曰体元御极感天尊道应真宝运文德武功上圣钦明仁孝皇帝。 八月丁亥,大赦天下。 普度道释童行。 滑州龙见,河决。 辛卯,太白昼见。 己亥,庆州亡去熟户委乞等来归。 庚戌,遣使抚恤京东西、河北水灾。 九月乙丑,庆州骨咩、大门等族归附。 辛巳,遣中官存问高丽贡使之被溺者。 冬十一月己巳,谒景灵宫。 庚午,飨太庙。 辛未,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天下。 选两任五考无责罚者试身、言、书、判。 丁丑,御天安殿受尊号册。 十二月丙戌,富州蛮酋向光泽表纳土,诏却之。 辛卯,向敏中加左仆射、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寇准加右仆射,通王元俨进封泾王,曹利用、丁谓并为枢密使,百官加恩。 癸巳,以任中正、周起并为枢密副使。 是岁,高丽、女真来贡。 江、浙及利州路饥,诏振之。 四年春正月乙丑,以华州观察使曹玮为镇国军留后、佥枢密院事。 丙寅,开扬州运河。 己巳,幸元符观。 庚午,赠处士魏野著作郎,赐其家粟帛。 二月,帝不豫。 癸未,遣使安抚淮南、江、浙、利州饥民。 滑州决河塞。 辛丑,发唐、邓八州常平仓振贫民。 三月戊午,以淄州民饥,贷牛粮。 甲子,振蕃部粟。 庚午,诏川峡致仕官听还本贯。 癸酉,川、广举人勿拘定额。 己亥,振益、梓民饥。 己卯,向敏中薨。 夏四月丁亥,大风,昼晦。 庚寅,分江南转运使为东、西路。 丙申,杖杀前定陶县尉麻士瑶于青州。 五月丁巳,发粟振秦、陇。 六月丙申,以寇准为太子太傅、莱国公。 河决滑州。 壬寅,御试礼部奏名举人九十三人。 秋七月丁巳,太白昼见。 辛酉,京城大雨,水坏庐舍大半。 丙寅,以李迪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平章事,冯拯为枢密使、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以霖雨坏营舍,赐诸军缗钱。 庚午,以丁谓为平章事,曹利用同平章事。 癸酉,入内副都知周怀政伏诛。 丁丑,太子太傅寇准降授太常卿,翰林学士盛度、枢密直学士王曙并罢职。 八月,永兴军都巡检使朱能杀中使叛。 乙酉,以任中正、王曾并参知政事。 诏利、夔路置常平仓。 丙戌,朱能自杀。 壬寅,寇准贬道州司马。 甲辰,赐诸军器币。 入内押班郑志诚坐交朱能,削两任、配隶房州。 九月己酉,分遣近臣张知白、晁迥、乐黄目等各举常参官,诸路转运及劝农使各举堪京官、知县者二人,知制诰、知杂御史、直龙图阁各举堪御史者一人。 丙辰,始御崇德殿视事,治朱能党,死、流者数十人。 己未,久雨,放朝。 壬戌,给事中朱巽、工部郎中梅询坐不察朱能奸谪官。 丁卯,赦天下。 己巳,遣使安抚永兴军。 壬申,赐京城酺。 冬十月戊寅,命依唐制,双日不视事。 壬午,幸正阳门观酺。 帝自不豫,浸少临行,至是人情大悦。 壬辰,以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 甲辰,减水灾州县秋租。 丙午,召皇子、宗室、近臣玉宸殿观稻,赐宴。 十一月戊午,召近臣于龙图阁观御制文词,帝曰:“朕听览之暇,以翰墨自娱,虽不足垂范,亦平生游心于此。 ”宰臣丁谓请镂板宣布。 庚申,内出御制七百二十二卷付宰臣。 丙寅,丁谓加门下侍郎兼太子太傅,李迪加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依前少傅。 迪、谓忿争于帝前。 戊辰,罢谓为户部尚书,迪为户部侍郎。 任中正、王曾、钱惟演并兼太子宾客,张士逊、林特并兼太子詹事,晏殊为太子左庶子。 己巳,诏谓赴中书视事如故。 庚午,诏自今除军国大事仍旧亲决,余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枢密使等参议行之。 太子上表陈让,不允。 以丁谓兼太子少师,冯拯兼少傅,曹利用兼少保。 辛未,诏自今群臣五日于长春殿起居,余只日视朝于承明殿。 甲戌,丁谓等请作天章阁奉安御集。 十二月乙酉,皇太子亲政,诏内臣传旨须覆奏。 丁亥,龟兹、甘州回鹘遣使来贡。 己丑,王钦若加司空。 庚寅,议事资善堂,命张景宗侍皇太子。 丁酉,以王钦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闰月丁卯,以唃厮啰为边患,诏陈尧咨等巡抚。 庚午,京城谷贵,减直发常平仓。 乙亥,帝不豫,力疾御承明殿,赐手书宰相,谕以辅导储贰之意。 是岁,京西、陕西、江、淮、荆湖诸州稔。 五年春正月己丑,帝疾愈,出幸启圣院。 癸巳,诏天下死罪降,流以下释之。 乙未,遣使抚京东水灾。 丁酉,以张士逊为枢密副使。 己亥,宴近臣承明殿。 二月甲寅,审刑院言天下无断狱。 丙寅,赐天下酺。 庚午,以孔子四十七世孙圣佑袭封文宣公。 三月辛巳,御正阳门观酺。 辛丑,京东、西水灾,赐民租十之五。 壬寅,丁谓加司空,冯拯加左仆射,曹利用加右仆射,任中正工部尚书。 夏四月丙辰,客星出轩辕。 五月乙亥,虑囚,降天下死罪。 六月丙午,太白昼见。 秋七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戊寅,新作景灵宫万寿殿。 八月壬戌。 荧惑犯南斗。 九月戊寅,唃厮啰请降。 冬十月癸卯,蠲京东西、淮、浙被灾民租。 壬子,依汉、唐故事,五日一受朝,遇庆会,皇太子押班。 十一月戊子,王钦若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坐擅赴阙,降司农卿、分司南京。 是岁,高丽遣使来贡。 京东、河北、两川、荆湖稔。 干兴元年春正月辛未朔,改元。 丁亥,御东华门观灯。 戊戌,蠲秀州水灾民租。 二月庚子,大赦天下。 癸卯,上尊号曰应天尊道钦明仁孝皇帝。 诏苏、湖、秀州民饥,贷以廪粟。 甲辰,制封丁谓为晋国公,冯拯为魏国公,曹利用为韩国公。 庚戌,诏徐州振贫民。 甲寅,对宰相于寝殿。 帝不豫增剧,祷于山川神祇。 戊午,帝大渐,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 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淑妃为皇太妃。 帝是日崩于延庆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 十月己酉,葬永定陵。 己未,祔太庙。 天圣二年十一月,上尊谥曰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 庆历七年,加谥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赞曰:真宗英悟之主。 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 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他日修《辽史》,见契丹故俗而后推求宋史之微言焉。 宋自太宗幽州之败,恶言兵矣。 契丹其主称天,其后称地,一岁祭天不知其几,猎而手接飞雁,鸨自投地,皆称为天赐,祭告而夸耀之。 意者宋之诸臣,因知契丹之习,又见其君有厌兵之意,遂进神道设教之言,欲假是以动敌人之听闻,庶几足以潜消其窥觎之志欤? 然不思修本以制敌,又效尤焉,计亦末矣。 仁宗以天书殉葬山陵,呜呼贤哉! 发布时间:2025-05-07 10:08:53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