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宋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内容: ○宣缯薛极陈贵谊曾从龙郑性之李鸣复邹应龙余天锡许应龙林略徐荣叟别之杰刘伯正金渊李性传陈韡崔福附  宣缯,庆元府人。 嘉泰三年,太学两优释褐。 历官以太学博士召试,为秘书省校书郎。 升著作佐郎兼权考功郎官、知吉州、福建提点刑狱。 迁考功员外郎,又迁秘书少监。 时暂兼权侍立修注官、守起居舍人,为起居郎兼权侍左侍郎,编《孝宗宝训》。 试吏部侍郎,权兵部尚书。 嘉定十四年,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明年,拜参知政事。 以资政殿学士奉祠。 端平三年召赴阙,升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 卒,赠少师。 诏缯尝预定策,以王尧臣故事赠太师,谥忠靖。 薛极,字会之,常州武进人。 以父任调上元主簿。 中词科,为大理评事、通判温州,知广德军。 以参知政事楼钥荐,迁大理正、刑部郎官,司封郎中、权右司郎中,迁右司郎中兼提领杂卖场、寄桩库,兼敕令所删修官,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删修敕令官。 拜司农卿兼权兵部侍郎,寻为真。 嘉定八年,疏奏:“愿陛下深思顾諟之难,益怀兢业之念。 勿谓帝德罔愆而怠于进修,勿以天灾代有而应不以实。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誓以今日遇灾警惧之心,永为异时暇逸之戒。 将见天心昭格,沛然之泽响应于不崇朝之间。 ”迁权刑部尚书,寻试户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遂为真,时暂兼权户部尚书。 十五年,特赐同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绍定元年,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封毗陵郡公。 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端平元年,加少保、和国公,致仕,卒。 陈贵谊,字正甫,福州福清人。 庆元五年进士,授瑞州观察推官。 丁内外艰,服除,调安远军节度掌书记,辟差四川制置司书写机宜文字。 中博学宏词科,授江南东路安抚司机宜文字。 迁太社令。 改武学谕、国子录,迁太学博士。 时议更楮币法,贵谊转对言:“人主令行禁止者,以同民之所好恶。 楮券之令,乃使奸恶获逞,道路咨怨,非所以祈天永命、固结人心。 ”因援熙宁新法为辞。 又言:“明锐果敢之才,足以集事而失于剽轻;老成宽博之士,足以厚俗而失于循理。 孰若举之以众,取之以公。 ”主更币之法者,乃摘新法等语激怒时相,且谓“贵谊引类植党”,人为危之。 迁太常博士。 以兄贵谦兼礼部郎官,引嫌,迁将作监丞兼魏惠宪王府小学教授。 转对,谓:“言路虽开,触犯忌讳者指为好名,切劘时政者指为玩令。 利害关于天下,是非公于人心。 一人言之未已,或至累十数人言之,则又指为朋党。 是非易位,忠佞不分。 ”史弥远益不乐,迁秘书郎,出知江阴军,提举江西常平。 召赴行在,未至,授礼部郎官。 属金人大扰淮、蜀,贵谊言:“人才所以立国,今旁蹊曲径,幸门四辟。 言路所以通下情,今壬MF循默,囊括不言。 民力已竭,而科敛之外,馈遗以谋进者未已。 军中耻言败北,则阵亡者不恤;耻言弃溃,则逃窜者复招。 ”又言:“婉顺巽从者,是灾疢也,非爱我也,宜屏之外之;矫拂救正者,是药石也,爱我也,宜用之听之。 ”弥远滋不乐,讽言者论罢,主管崇禧观。 起知徽州,召授司封郎官兼翰林权直,兼玉牒所检讨。 会有事明堂,首引包拯皇祐中乞因肆赦除聚敛掊克之敝,当察州县府库致羡之由。 仿成周邦飨必及死王事者之子与汉置羽林孤儿,专取从军死事之后,教以五兵。 理宗即位,以为宗正少卿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 寻迁起居舍人。 宝庆初,诏举贤能才识之士。 贵谊乃言曰:“世以容嘿滞固为贤,以苛刻生事为能,以褊狭趣办为才,以轻疏尝试为识。 及兹初政,当求忠实正直、奉公爱民、知礼义廉耻而不越防范者,以充中外之选。 ”又言:“成王之初,元臣故老警以《无逸》者,欲其克寿;勉以敬德者,欲其永命;期以岂弟者,欲其受命之长。 则可谓爱君切而虑患深矣。 ”迁中书舍人,升兼直学士院。 内侍滥受恩赏,辄封还诏书。 将郊,贵谊以:“民生实艰,吏员尚众,征敛几于夺取,公费掩为私藏。 宜大明黜陟,庶有以见帝于郊。 ”迁礼部侍郎,仍兼中书舍人、权刑部尚书。 升修玉牒官兼侍读。 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绍定六年冬,上始亲政,进参知政事。 上面谕之曰:“顷闻忧国之言,朕所不忘。 ”兼同知枢密院事。 出师汴、洛时,贵谊已移疾,犹上疏力争。 五上章乞归,转四官,加邑封,致仕。 卒,赠少保、资政殿大学士。 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 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 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迁兵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 使金还,转官。 疏言:“州郡累月阙守,而以次官权摄者,彼惟其摄事也,自知非久,何暇尽心于民事? 狱讼淹延,政令玩弛,举一郡之事付之胥吏。 幸而除授一人,民望其至如渴望饮,足未及境而复以他故罢去矣。 且每易一守,供帐借请少不下万缗。 郡帑所入,岁有常数,而频年将迎,所费不可胜计。 然则轻于易置,公私俱受其病。 欲望明诏二三大臣,郡守有阙,即时进拟。 其有求避惮行者,悉杜绝其请;其缴劾弹拄者,疾速行之。 盖郡计宽则民力裕,利害常相关故也。 ”又请已振济者免其后。 开禧间丐外,知信州。 戍卒行掠境内,从龙置于法,索得妇人衣,命枭于市。 召权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太子左谕德。 缴还张镃复官词头,以镃抑令侄女竭资财结姻苏师旦之子故也。 寻兼太子谕德,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国子祭酒。 为吏部侍郎,仍兼职兼太子右庶子,兼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权刑部尚书。 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 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帝善其言。 七年,知贡举。 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缀缉虽繁,气象萎TT。 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 ”诏从之。 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太子宾客,改参知政事。 疾胡矩𪫺壬,排沮正论,陈其罪。 矩嗾言者劾罢,以前职提举洞霄宫。 起知建宁府。 丁内艰,服除,为湖南安抚使。 抚安峒獠,威惠并行,兴学养士,湘人纪之石。 改知隆兴府,复提举洞霄宫,改万寿观兼侍读,奉朝请。 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 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未几言验。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 ”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 朝论边用不给,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 及从龙卒,赠少师。 弟用虎、天麟、治凤,皆历显任。 郑性之字信之,初名自诚,后改今名,福州人。 嘉定元年,进士第一,历官知赣州,改知隆兴府。 后以宝章阁待制提举玉隆万寿宫,进华文阁待制、提举上清太平宫。 进敷文阁待制、知建宁府。 端平元年,召为吏部侍郎。 入对,言:“陛下大开言路,以通壅蔽,心苟爱君,谁不欲言,言不切直,何能感动? 譬如积水,久雍一决,其势必盛,其声必激。 故言者多则易于取厌,言之激则难于乐受。 若少有厌倦,动于词色,则谗谄乘间,或不自知矣。 ”又言:“愿陛下明诏百辟,涤去旧污,一以清白相师。 权之所在,势所必趋,恐惧戒谨,尤防其微,以保终誉。 毋招谤议。 则朝纲肃而国体尊矣。 ”又曰:“为君者不以尧、舜自期,则无善治;告君者不陈尧、舜之道,则无远猷。 ”  擢左谏议大夫,言:“台臣交章互诋,愿陛下监古今天下安危之变,君子小人消长之机,公以处之,乃得其当。 况夫听言之道,宜以事观,若言果有关国体,有补治道,有益主德,则言之过激,夫亦何伤。 彼虽采名,我实有益。 惟虚心纳善,若决江河,则激者自平矣。 ”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寻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加观文殿学士,致仕。 宝祐二年卒。 李鸣复,字成叔,泸州人。 嘉定二年进士。 历官权发遣金州兼干办安抚司公事。 制置使郑损荐于朝,乞召审察。 授司农寺丞,迁驾部员外郎,迁兵部郎中。 面对,迁军器少监、大理少卿,拜侍御史兼侍讲。 进对,言:“荆襄制臣有当戒者三:曰去私、禁暴、惩怒。 ”权工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 又权刑部尚书兼给事中、签书枢密院事。 端平三年,拜参知政事。 以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 嘉熙元年,复为参知政事。 明年,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加资政殿大学士,赐衣带、鞍马。 淳祐四年,复为参知政事。 未几,出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寻予祠。 监察御史蔡次传按劾落职,罢宫观,后卒于嘉兴。 邹应龙,字景初。 庆元二年进士。 历官为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权知赣州,迁江西提点刑狱。 寻迁中书舍人兼太子右谕德,复兼太子左庶子、试户部尚书。 使金还,为太子詹事兼中书舍人。 迁给事中兼太子詹事。 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权工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迁刑部尚书。 乞祠,以敷文阁学士提举安庆府真原万寿宫。 以徽猷阁学士起知太平州,以臣僚论罢。 以敷文阁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拜礼部尚书兼侍读。 嘉熙元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进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依旧职提举洞霄宫。 淳祐四年卒,赠少保。 余天锡,字纯父,庆元府昌国人。 丞相史弥远延为弟子师,性谨愿,绝不预外事,弥远器重之。 是时弥远在相位久,皇子疆椓恶之,念欲有废置。 会沂王宫无后,丞相欲借是阴立为后备。 天锡秋告归试于乡,弥远曰:“今沂王无后,宗子贤厚者幸具以来。 ”  天锡绝江与越僧同舟,舟抵西门,天大雨,僧言门左有全保长者,可避雨,如其言过之。 保长知为丞相馆客,具鸡黍甚肃。 须臾有二子侍立,全曰:“此吾外孙也。 日者尝言二儿后极贵。 ”问其姓,长曰赵与莒,次曰与芮。 天锡忆弥远所属,其行亦良是,告于弥远,命二子来。 保长大喜,鬻田治衣冠,心以为沂邸后可冀也,集姻党且诧其遇以行。 天锡引见,弥远善相,大奇之。 计事泄不便,遽复使归。 保长大惭,其乡人亦窃笑之。 逾年,弥远忽谓天锡曰:“二子可复来乎? ”保长谢不遣。 弥远密谕曰:“二子长最贵,宜抚于父家。 ”遂载与归。 天锡母朱为沐浴、教字,礼度益闲习。 未几,召入嗣沂王,迄即帝位,是为理宗。 天锡,嘉定十六年举进士,历监慈利县税,籍田令,超授起居舍人。 迁权吏部侍郎兼玉牒所检讨官,兼崇政殿说书。 迁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试户部侍郎,权户部尚书,皆兼知临安府。 升兼详定敕令官,以宝文阁学士知婺州,仍旧职奉祠。 起知宁国府,进华文阁学士、知福州。 召为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兼侍读。 疏奏:“臣荷国恩,起家分阃,旋蒙趣觐,躐玷迩联。 时权礼部侍郎曹豳实在谏省,盖尝抗疏谓用臣大骤。 臣与豳父交最久,相知最深,今观其所论,于君父有陈善之敬,友朋有责善之道。 而豳遂迁官,臣竟污要路。 豳以不得其言,累疏丐去。 夫亟用旧人而遂退二庄士,则将谓之何哉! 豳老成之望,直谅多益,置之近班,可以正乃辟,可以仪有位。 欲望委曲留行,使之释然无疑,安于就职,则陛下既昭好贤之美,而微臣亦免妨贤之愧。 ”帝从之。 嘉熙二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寻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封奉化郡公。 授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以观文殿学士致仕。 朱氏亦封周、楚国夫人,寿过九十。 将以生日拜天锡为相,而天锡卒。 赠少师,寻加太师,谥忠惠。 弟天任为兵部尚书。 兄弟友爱,方贫时,率更衣以出,终岁同衾。 从子晦,历官尚书,出帅全蜀,尝置义壮,以赡宗族;然在蜀以违言论知阆州王惟忠死,士论少之。 许应龙,字恭甫,福州闽县人。 五岁通经旨,坐客曰“小儿气食牛”,应龙应声“丈夫才吐凤”为对,四坐嘉叹。 入太学,嘉定元年举进士。 调汀州教授,差浙东宣抚司掾,差户部架阁。 迁籍田令、太学博士。 时李全、时青辈归附,应龙入对,有“{艹幵}蜂是惩,养虎遗患”之说,后皆如所言。 迁国子博士、国子丞、宗学博士。 理宗即位,应龙首陈:“正心为治国平天下之纲领。 ”迁秘书郎兼权尚右郎官,迁著作郎。 丐外,知潮州。 盗陈三枪起赣州,出没江、闽、广间,势炽甚。 而盗钟全相挻为乱,枢密陈韡帅江西任招捕,三路调军,分道追剿。 盗逼境上,应龙亟调水军、禁卒、士兵、弓级,分扼要害。 明间谍,守关隘,断桥开堑,斩木塞涂。 点集民兵,激劝隅总,谕以保乡井、守室庐、全妻子,搜补亲兵,日加训阅。 既而横冈、桂屿相继以捷闻。 招捕司遣统领官齐敏率师由漳趋潮,截赣寇余党。 应龙谕敏曰:“兵法攻瑕,今钟寇将穷,陈寇猖獗,若先破钟,则陈不战禽矣。 ”敏惟命,于是诸寇皆平。 方未解严时,有行旅数人,隅总搜其橐中金银,指为贼党。 应龙辨其非盗,释之,皆罗拜感泣。 始,人疑应龙儒者不闲戎事,及见其区画事宜,分别齐民,静练雍容,莫不叹服。 僚属请上功,应龙曰:“守职捍城保民,何功之云? ”距州六七十里曰山斜,峒獠所聚,丐耕土田不输赋。 禁兵与共,应龙平决之,其首感悦,率父老鸣缶击筒,踊跃诣郡谢。 去之日,阖郡遮道攀送。 端平初,召为礼部郎官。 入对,帝谓应龙曰:“卿治潮有声,与李宗勉治台齐名。 ”应龙顿首曰:“民无不可化,顾牧民者如何耳。 臣治州幸免旷,皆陛下德化所暨,臣非曰能之。 ”兼荣文恭王府教授,力辞,迁国子司业。 祭酒徐侨议学校差职,欲先誉望。 应龙以为不若差以资格,资格一定,则侥幸之门杜而造请之风息。 侨以为然。 时有凭势干职者,力却之。 兼权直舍人院,迁国子祭酒。 摄侍右侍郎兼学士院权直。 是日,罢郑清之、乔行简制,应龙所草也。 翼日文德殿宣布毕,帝遣中使召应龙谕之曰:“草制甚善。 ”应龙复谢曰:“臣闻昔人有言,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今二相乞罢机政,与陛下体貌大臣之意,两尽其美可也。 ”帝善之,就令草敕书戒谕诸阃。 权吏部侍郎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 试吏部侍郎,升侍读,权兵部尚书。 时楮币亏甚,行简主行称提之说,州县希旨奉承,贫富猜惧。 应龙奏从民便、节用二说,行简然之。 兼吏部尚书,迁兵部兼中书舍人。 三上章丐外,不允。 兼给事中,兼吏部尚书。 请外,诏免兼中书,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累辞,会正言郭磊卿有论疏,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卒年八十有一。 赠资政殿学士、银青光禄大夫。 应龙不躁不竞,不激不随,不妄荐士,而亦无伤人害物之事。 潮州之治,最可纪也。 林略,字孔英,温州永嘉人。 庆元五年,举进士。 历饶州大宁监教授,辟干办四川茶马司公事。 崔与之帅蜀,目之曰“此台阁之瑞也”,荐之。 迁武学博士、国子监丞、太常寺丞。 奉祠,拜宗正少卿兼崇政殿说书。 迁右司谏,寻迁左司谏兼侍讲,告于帝曰:“虚心以为从谏之本,从谏以为求治之本。 ”拜殿中侍御史,升侍御史,试右谏议大夫。 嘉熙三年,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以言罢,提举洞霄宫。 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淳祐三年八月卒,特赠宣奉大夫。 徐荣叟,字茂翁,焕章阁学士应龙之子。 嘉定七年,举进士。 历官通判临安府,迁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迁秘书郎,升著作佐郎兼侍左郎官。 出为江东提点刑狱,直秘阁、知婺州。 迁著作郎兼礼部郎官,以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 召为行在司谏,复兼说书兼侍讲。 嘉熙四年,拜右谏议大夫。 入对,言:“自楮币不通,物价倍长,而民始怨;自米运多阻,粒食孔艰,而民益怨。 此见之京师者然也。 外而郡邑,苛征横敛,无所不有,严刑峻罚,靡所不施。 和籴则科抑以取赢,军需则并缘而规利,逃亡强令代纳,蠲放忍至重催。 犯私贩者不问多寡,概遭黥徒;逋官课者不恤有无,动辄监系。 囹圄充斥,率是干连;词讼追呼,莫非枝蔓。 如此则民安得而不怨? 甚者富家巨室,武断乡闾,贵族豪宗,侵牟民庶。 茹冤者不敢告,负抑者不得伸,怨气薰蒸,天示之应。 此亢阳之所以为沴也。 ”迁权礼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淳祐二年乞归田里,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六年,转一官致仕。 卒。 别之杰,字宋才,郢州人。 嘉定二年进士。 历官差充京西安抚司参议官,迁太府寺主簿,又迁将作监丞,差知澧州、知德安府。 亲丧,起复,知德安府。 加直宝谟阁、知江陵府、湖北安抚副使。 进直焕章阁,言亲年八十,乞祠归养,庶几君亲之义两全。 从之。 以京湖安抚制置使陈晐论罢,以前职主管崇禧观。 进直敷文阁、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 起复,知真州,改知江宁府、湖北安抚副使,加兵部郎官,差充督视行府参谋官。 迁军器监,加直宝文阁、京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 加秘阁修撰、知江陵兼京湖制置副使。 进宝章阁待制、知太平州。 又进宝谟阁学士,依旧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 加兵部尚书兼淮西制置使,边事听便行之。 加端明殿学士。 淳祐二年,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进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 监察御史蔡次传论罢。 七年,拜参知政事。 乞归田里,依前职知绍兴府,复以两浙转运判官翁甫论罢。 宝祐元年卒,特赠少师。 刘伯正,字直卿,饶州余干人。 父简,为丞相赵汝愚客,尝书庆历四谏奏议授伯正,而伯正以开禧元年举进士。 调太平主簿,通判枣阳军,辟荆湖制置司机宜、两浙转运司主管公事。 历军器、将作、太府三监主簿,枢密院编修官,兵部郎官,监察御史。 有事于明堂,雷电忽至,执事者鲜不离次,伯正立殿下,绅笏俨然,声色不动。 帝遂以大任期之。 迁左司谏,疏言:“兵籍浸广,粮饷益艰,请豫备军食。 ”又言铨选、财计、刑狱之积敝,“乞以愿治之心而急董正治官之图,以勤政之思而严察计吏之法”。 又言:“所忧非一,而急务之当虑者有三:曰申饬边备,区处流民,堤防奸盗。 ”帝皆善其言。 升右正言。 以华文阁待制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 召见,赐金带鞍马。 改转运使,以宝章阁直学士知太平州。 召为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迁吏部侍郎兼侍讲、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兼给事中,权刑部尚书兼侍读。 淳祐四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真拜参知政事。 以监察御史孙起予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监察御史蔡次传言之,降一官,寻复旧官致仕。 卒,赠正奉大夫,加少保。 时论谓伯正立朝,以静重镇浮,不求名誉,善藏其用云。 金渊,字渊叔,临安府人。 嘉定七年进士。 历官为太学博士,迁太府寺丞、秘书郎。 升著作佐郎兼权司封郎官。 迁秘书丞,拜右正言兼工部侍郎。 迁将作少监兼侍右郎官,兼国子司业,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崇政殿说书。 拜监察御史,论曹豳、项寅孙。 兼侍讲,迁礼部侍郎,寻兼国子祭酒。 迁吏部侍郎,拜右谏议大夫,改左谏议大夫。 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 淳祐四年,知贡举,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侍御史刘汉弼论渊尸位妨贤,罢政予祠。 监察御史刘应起言,落职罢祠。 十一年,妻盛氏诉于朝,乞曲加贷宥,少叙官职。 诏止量移平江府居住。 卒。 李性传,字成之,崇正寺主簿舜臣之子也。 嘉定四年举进士。 历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 进对:“有崇尚道学之名,未遇其实。 ”帝曰:“实者何在? ”性传对曰:“在陛下格物致知,以为出治之本。 ”迁武学博士。 寻为太常博士兼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升太常寺丞兼权工部郎中,兼权都官郎官,迁起居舍人兼侍讲。 疏言:“东周以后,诸侯卿大夫皆以既葬而除服。 秦、汉之际,尤为浅促,孝文定为三十六日之制,则视孝惠以前已有加矣。 东汉以后又损之为二十七日,谓之以日易月,则薄之至也。 千数百年,惟晋武帝、魏孝文为能复古之制,而群臣沮格,未克尽行。 惟孝宗通丧三年,近古所独。 陛下继之,至性克尽,前烈有光。 乞以此疏付之史官,庶几四海闻风,民德归厚。 ”  迁起居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 权刑部侍郎,进礼部侍郎。 以臣僚言罢。 寻以宝章阁待制知饶州,改知宁国府,再知饶州,复以言罢。 召为兵部侍郎兼侍讲,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 升兼侍读,权兵部尚书。 进读《仁皇训典》,乞读《帝学》,从之。 权吏部尚书。 臣僚论舜臣立庙封爵事,落职,提举太平兴国宫。 淳祐四年,权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 五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寻同知枢密院事。 未几,落职与郡。 十二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宝祐二年,依旧职提举万寿观兼侍读。 以观文殿学士致仕。 卒,特赠少保。 陈韡,字子华,福州候官人。 父孔硕,为朱熹、吕祖谦门人。 韡让父郊恩与弟韔。 登开禧元年进士第,从叶适学。 嘉定十四年,贾涉开淮阃,辟京东、河北干官。 韡谓:“山东、河北遗民,宜使归耕其土,给耕牛农具,分配以内郡之贷死者。 然后三分齐地,张林、李全各处其一,其一以待有功者。 河南首领以三两州来归者,与节度使,一州者守其土,忠义人尽还北。 然后括淮甸闲田,仿韩琦河北义勇法,募民为兵,给田而薄征之,择土豪统率;盐丁又别廪为一军,此第二重藩篱也。 ”十五年,淮西告捷,韡策金人必专向安丰而分兵缀诸郡,使卞整、张惠、李汝舟、范成进各以其兵屯卢州以待之。 金将卢鼓捶新胜于潼关,乘锐急战,当持久困之,不过十日必遁,设伏邀击,必可胜。 又使时青、夏全候金人深入,以轻兵捣其巢穴,第一策也。 其后金人果犯安丰,韡如盱眙犒师。 改淮东制置司干办公事。 再如盱眙见刘琸,调下整、张惠、范成进、夏全诸军应援捣虚,皆行韡之策,遂有堂门之捷,俘其四驸马者。 迁将作监丞,又迁太府寺丞,差知真州、淮东提点刑狱。 加直宝章阁,依旧提点刑狱兼知宝应州。 迁宗正寺丞、权工部郎中,改仓部员外郎。 入对,言:“臣所陈夏、周、汉、唐数君之事,如布德兆谋、任贤使能、信赏必罚、区处藩镇、不事姑息,规摹莫大于此。 ”又言:“人主所以御天下者,赏罚而已。 ”绍定二年冬,盗起闽中,帅王居安属韡提举四隅保甲,韡有亲丧,辞之。 转运使陈汶、提举常平史弥忠告急于朝,谓非韡莫可平。 明年,以宝章阁直学士起复,知南剑州,提举汀州、邵武军兵甲公事,福建路兵马钤辖,同共措置招捕盗贼兼福建路招捕使。 未几,加提点刑狱。 韡籍土民丁壮为一军。 沙县紫云台告急。 沙县破,贼由间道趋城,忠勇军破之于高桥,贼乃趋邵武,势益炽。 时有议当招不当捕者,韡言:“始者贼仅百计,招而不捕,养之至千,又养之至万,今复养之,将至于无算。 求淮西兵五千人可图万全。 ”诏韡兼福建路招捕使。 贼急攻汀州,淮西帅曾式中调精兵三千五百人由泉、漳间道入汀,击贼于顺昌胜之。 六月,兵大合,加福建提点刑狱。 七月,韡亲提兵至沙县、顺昌、将乐、清流、宁化督捕,所至克捷。 九月,分兵进讨。 十月,进攻五贼营砦,平之。 十一月,破潭瓦磜贼起之地,夷其巢穴。 十二月,诛汀州叛卒,谕降连城七十有二砦,汀境皆平。 四年正月,遣将破下瞿张原砦。 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晏彪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 进右文殿修撰,依旧提点刑狱、招捕使兼知建宁府。 衢州寇汪徐、来二破常山、开化,势张甚。 韡命淮将李大声提兵七百,出贼不意,夜薄其砦,贼出迎战,见算子旗,惊曰:“此陈招捕军也! ”皆大哭,急击之,衢寇悉平。 六年,进宝章阁待制、知隆兴府。 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砦,出没江西、广东,所至屠残。 韡遣官吏谕降,贼辄杀之。 乃谓盗贼起于贪吏,劾其尤者二人。 又谓:“寇盗稽诛,以臣下欺诞、事权涣散所致,若决计荡除,数月可毕。 ”十一月,诏节制江西、广东、福建三路捕寇军马。 韡奏遣将刘师直扼梅州、齐敏扼循州,自提淮西兵及亲兵捣贼巢穴。 十二月,兼知赣州。 端平元年正月,进华文阁待制、江西安抚使。 二月至赣,斩将士张皇贼势及掠子女货财者。 齐敏、李大声所至克捷。 三月,分兵守大石堡,截贼粮道,遂破松梓山。 三枪与余党缒厓而遁。 韡亲督诸将,乘春瘴未生,薄松梓山。 贼悉精锐下山迎敌,旗帜服色甚盛。 韡军步骑夹击,又纵火焚之,士皆攀厓上,贼巢荡为烟埃,贼首张魔王自焚。 斩千五百级,禽贼将十二,得所掠妇女、牛马及僭伪服物各数百计。 三枪中箭,与敏军遇,击败之,贼遁。 翼日,追及下黄,又败之。 余众尚千余,薙猕略尽。 三枪仅以数十人遁至兴宁就禽,槛车载三枪等六人,斩隆兴市。 初,贼跨三路数州六十砦,至是悉平。 诏曰:“韡忠勤体国,计虑精审,身任讨捕之责,江、闽、东广,讫底宁辑。 ”乃进权工部侍郎,仍知隆兴兼江西安抚使。 未几,为工部侍郎,改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 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韡顿首言曰:“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 ”迁权工部尚书,又权刑部尚书、沿江制置大使,依旧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 往来巡视鄂州江面,措置捍御。 三年,加宝谟阁学士。 十月,诏选猛将精兵,相视缓急,据地利,遏要冲,以伐奸谋。 嘉熙元年,进焕章阁学士。 四年,拜刑部尚书,辞免。 加徽猷阁学士、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 淳祐四年,召为兵部尚书,迁礼部尚书兼侍读,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寻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七年,知枢密院事、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 九年,以观文殿学士、福建安抚大使知福州,五上章辞,以旧职提举洞霄宫。 开庆元年,召赴阙,落致仕,充醴泉观使兼侍读。 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 久之,提举佑神观,力请致仕。 明年卒,年八十有三。 赠少师,谥忠肃。 崔福者,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会夜大雪,方与婴儿同榻,儿寒啼不止,福不得寐,觉捕者至,因以故衣拥儿口,遂逸去。 因隶军籍。 初从赵葵,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韡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 后从韡留隆兴。 既而韡移金陵,而福犹在隆兴。 属通判与郡僚燕滕王阁,福恚其不见招,道遇民诉冤者,福携其人直至饮所,责以郡官不理民事,麾诸卒尽碎饮具,官吏皆惴恐窜去,莫敢婴其锋。 韡知之,遂檄建康,署为钤辖。 福又夺统制官王明鞍马,及迫逐总领所监酒官亲属。 韡戒谕之,不听。 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韡因厚遣之。 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 鉴怒,遂白其前后过恶,请必正其慢令之罪。 会韡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然后声其罪于朝,且自劾专杀之罪。 下诏奖谕,免其罪。 福勇悍善战,颇著威声;其死也,军中惜之。 时论以为良将难得,而韡以私忿杀之。 然福跋扈之迹已不可掩,杀身之祸,亦有以自取之也。 论曰:宋自嘉定以来,居相位者贤否不同,故执政者各以其气类而用之,因其所就而后世得以考其人焉。 宣缯、薛极者,史弥远之腹心也。 陈贵谊、曾从龙、郑性之、李性传、刘伯正,皆无所附丽。 李鸣复、金渊者,史嵩之之羽翼也。 邹应龙无所考见,许应龙治郡见称循良,林略所谓虚心从谏者,有益于人主矣。 徐荣叟父子兄弟皆为名臣,陈韡将帅才也,优于别之杰多矣。 发布时间:2025-06-19 10:06:12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