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史》 列传第十一 内容: ○阿离合懑晏本名斡论宗尹本名阿里罕宗宁本名阿土古宗道本名八十宗雄本名谋良虎阿邻按荅海希尹本名谷神守贞本名左靥守能本名胡刺阿离合懑,景祖第八子也。 健捷善战。 年十八,腊醅、麻产起兵据暮棱水,乌春、窝谋罕以姑里甸兵助之。 世祖擒腊醅,暮棱水人尚反侧,不自安,使阿离合懑往抚差之,与斜钵合兵攻窝谋罕。 乌春已死,窝谋罕弃城遁去。 后从撒改讨平留可,阿离合懑功居多。 太祖擒萧海里,使阿离合懑献馘于辽。 太祖谋伐辽,阿离合懑实赞成之。 及举兵,阿离合懑在行间屡战有功。 及太宗等劝进,太祖未之许也。 阿离合懑、昱、宗翰等曰:“今大功已集,若不以时建号,无以系天下心。〕太祖曰:“吾将思之。 ”收国元年,太祖即位。 阿离合懑与宗翰以耕具九为献,祝曰:“使陛下毋忘稼穑之艰难。 ”太祖敬而受之。 顷之,为国论乙室勃极烈。 为人聪敏辨给,凡一闻见,终身不忘。 始未有文字,祖宗族属时事并能默记,与斜葛同修本朝谱牒。 见人旧未尝识,闻其父祖名,即能道其部族世次所出。 或积年旧事,偶因他及之,人或遗忘,辄一一辨析言之,有质疑者皆释其意义。 世祖尝称其强记,人不可及也。 天辅三年,寝疾,宗翰日往问之,尽得祖宗旧俗法度。 疾病,上幸其家问疾,问以国家事,对曰:“马者甲兵之用,今四方未平,而国俗多以良马殉葬,可禁止之。 ”乃献平生所乘战马。 及以马献太宗,使其子蒲里迭代为奏,奏有误语,即哂之,宗翰从傍为改定。 进奏讫,薨,年四十九。 上闻阿离合懑临薨有奏事,曰:“临终不乱,念及国家事,真贤臣也。 ”哭之恸。 及葬,上亲临。 熙宗时,追封隋国王。 天德中,改赠开府仪同三司、隋国公。 大定间,配飨太祖庙廷,谥曰刚宪。 子赛也、斡论。 赛也子宗尹。 晏本名斡论,景祖之孙,阿离合懑次子也。 明敏多谋略,通契丹字。 天会初,乌底改叛。 太宗幸北京,以晏有筹策,召问,称旨,乃命督扈从诸军往讨之。 至混同江,谕将士曰:“今叛众依山谷,地势险阻,林木深密,吾骑卒不得成列,未可以岁月破也。 ”乃具舟楫舣江。 ,令诸军据高山,连木为栅,多张旗帜,示以持久计,声言俟大军毕集而发。 乃潜以舟师浮江而下,直捣其营,遂大破之,据险之众不战而溃。 月余,一境皆定。 师还,授左监门卫上将军,为广宁尹,入为吏、礼两部尚书。 皇统元年,为北京留守,改咸平尹,徙东京。 天德初,封葛王,入拜同判大宗正事,进封宋王,授世袭猛安。 海陵迁都,晏留守上京,授金牌一、银牌二,累封豫王、许王,又改越王。 贞元初,进封齐。 时近郊禁围猎,特畀晏三百人从猎。 在上京凡五年。 正隆二年,例削王爵,改西京留守。 未几,为临潢尹,遂致仕,还居会宁。 海陵南伐,世宗为东京留守,将士皆自淮南来归,晏之子恧里乃亦自军前率众来归世宗。 白彦敬等在北京闻恧里乃等逃还,使会宁同知高国胜拘晏家族。 上既即位,遣使召晏,既又遣晏兄子鹘鲁补驰驿促之。 晏遂率宗室数人入见,即拜左丞丰,封广平郡王,宴劳弥日。 未几,兼都元帅。 大定二年正月,上如山陵。 礼毕,上将猎,有司已夙备。 晏谏曰:“边事未宁,畋游非所宜也。 ”上嘉纳之。 因谓晏等曰:“古者帝王虚心受谏,朕常慕之。 卿等尽言毋隐。 ”进拜太尉。 复致仕,还乡里。 是岁,薨。 诏有司致祭,赙赠银币甚厚。 宗尹,本名阿里罕。 以宗室子充护卫,改牌印祗候,授世袭谋克,为右卫将军。 历顺天、归德、彰化、唐古部族、横海军节度使。 正隆南伐,领神略军都总管,先锋渡淮,取扬州及瓜洲渡。 大定二年,改河南路副都统,驻军许州之境。 是时,宋陷汝州,杀刺史乌古孙麻泼及汉军二千人。 宗尹遣万户孛术鲁定方、完颜阿喝懒、夹谷清臣、乌古论三合、渠雏讹只将骑四千往攻之,遂复取汝州。 除大名尹,副统如故。 顷之,为河南路统军使,迁元帅左都监,除南京留守。 上曰:“卿年少壮,而心力多滞。 前任点检京尹,勤力不怠,而处事迷错。 勉修职业,以副朕意。 ”赐通犀带、厩马。 八年,置山东路统军司,宗尹为使。 迁枢密副使。 录其父功,授世袭蒲与路屯河猛安,并亲管谋克。 队太子太保,枢密副使如故。 上问宰臣曰:“宗尹虽才无大过人者,而性行淳厚,且国之旧臣,昔为达官,卿等尚未仕也。 朕欲以为平章政事何如? ”宰执皆曰:“宗尹为相,甚协众望。 ”即日拜平章政事,封代国公,兼太子太傅。 是时民间苦钱币不通,上问宗尹,对曰:“钱者有限之物,积于上者滞于下,所以不通。 海陵军兴,为一切之赋,有菜园、房税、养马钱。 大定初,军事未息,调度不继,故因仍不改。 今天下无事,府库充积,悉宜罢去。 ”上曰:“卿留意百姓,朕复何虑。 太尉守道老矣,舍卿而谁。 ”于是,养马等钱始罢。 他日,上谓宰臣曰:“宗尹治家严密,他人不及也。 ”顾谓宗尹曰:“政事亦当如此矣。 ”有顷,北方岁饥,军食不足,廷议输粟赈济。 或谓比虽不登,而旧积有余,秋成在近,不必更劳输挽,宗尹曰:“国家平时积粟,本以备凶岁也,必待秋成,则惫者众矣。 人有捐瘠,其如防戍何。 ”上从之。 宗尹乞令子银术可袭其猛安,会太尉守道亦乞令其子神果奴袭其谋克。 凡承袭人不识女直字者,勒令习学。 世宗曰:“此二子,吾识其一习汉字,未习女直字。 自今女直、契丹、汉字曾学其一者,即许承袭。 ”遂著于令。 宗尹有疾,不能赴朝。 上问宰臣曰:“宗尹何为不入朝? ”太尉守道以疾对。 曰:“丞相志宁尝言,‘若诏遣征伐,所不敢辞。 宰相之职,实不敢当’。 宗尹亦岂此意耶。 ”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 上曰:“临潢、乌古里石垒岁皆不登,朕欲自南道往,三月过东京,谒太后陵寝,五月可达上京。 春月乌兽孳孕,东作方兴,不必搜田讲事,卿等以为何如? ”宗尹曰:“南道岁熟,刍粟贱,宜如圣旨。 ”遂由南道往焉。 世宗至上京,闻同签大宗正事宗宁不能抚治上京宗室,宗室子往往不事生业。 上谓宗尹曰:“汝察其事,宜惩戒之。 ”宗尹奏曰:“随仕之子,父没不还本土,以此多好游荡。 ”上命召还。 宴宗室于皇武殿,击球为乐。 上曰:“赏赐宗室,亦是小惠,又不可一概迁官,欲令诸局分收补,其间人材孰可者? ”宗尹对曰:“奉国斡准之子按出虎、豫国公昱之曾孙阿鲁可任使。 ”上曰:“度可任何职,更访其余以闻。 ”诏以按出虎、阿鲁为奉御。 二十七年,乞致仕。 ”世宗曰:“此老不事事,从其请可也。 ”宰臣奏曰:“旧臣宜在左右。 ”上曰:“宰相总天下事,非养老之地。 若不堪其职,朕亦有愧焉。 如贤者在朝,利及百姓,四方瞻仰,朕亦与其光美。 ”宰臣无以对。 宗尹入谢。 上曰:“卿久任外官,不闻有过失,但恨用卿稍晚,今精力似衰矣。 省事至烦,若勉留卿,则四方以朕为私,卿亦不自安也。 ”顷之,上问宗尹子:“汝父致仕,将居何所? ”其子曰:“聚属既多,不能复在京师。 ”上遣使问宗尹曰:“朕欲留卿,时相从游,卿子之言如此,今定何如? ”宗尹曰:“臣岂不欲在此,但余闲之年,犹在辇下,恐圣主心困耳。 既哀老臣不忍摈弃,时时得瞻望天颜,臣岂敢他往。 乡里故老无存者,虽到彼,尚将与谁游乎。 ”于是赐甲第一区,凡宴集畋猎皆从焉。 二十八年,薨。 宗宁本名阿土古,系出景祖,太尉阿离合懑之孙。 性勤厚,有大志。 起家为海陵征南都统,战瓜洲渡,功最。 历祁州刺史。 大定二年,为会宁府路押军万户,擢归德军节度使。 时方旱蝗,守宁督民捕之,得死蝗一斗,给粟一斗,数日捕绝。 移镇宁昌军,改知临潢府事,移天德军。 世宗尝谓宰臣曰:“宗宁智虑虽浅,然所至人皆爱之。 ”即命为行军右翼都统,为贺宋正旦使。 累迁兵部尚书,授隆州路和团猛安烈里没世袭谋克。 出知大名府事,徙镇利涉军,俄同签大睦亲府事。 宗宁多病,世宗欲以凉地处之,俾知咸平,诏以其子符宝郎亩为韩州刺史,以便养。 无几,入授同判大睦亲府事,拜平章政事。 明昌二年,薨。 宗宁居家约俭如寒素,临事明敏。 其镇临潢,邻国有警,宗宁闻知乏粮,即出仓粟,令以牛易之,敌知得粟,即遁去。 边人以窝斡乱后,苦无牛,宗宁复令民入粟易牛,既而民得牛而仓粟倍于旧,其经画如此。 宗道本名八十,上京司属司人,系出景祖,太尉讹论之少子也。 通《周易》、《孟子》,善骑射,大定五年,充合门祗候,累除近侍局使。 右丞相乌古论元忠、左卫将军仆散揆等尝燕集,有所窃议,宗道即密以闻。 世宗嘉之,授右卫将军,出为西南路副招讨。 章宗即位,改同知平阳府事。 陕西路副统军、左宣徽使移刺仲方举以自代,除西北路招讨使。 故事,诸部贺马八百余疋,宗道辞不受,诸部悦服,边鄙顺治。 提刑司察廉,召为殿前右副都点检。 寻除陕西路统军使,以镇静得军民心,特迁三阶,兼知京兆府事。 时夏早,俾长安令取太白湫水,步迎于远郊,及城而雨。 是岁大稔,人以为精意所感,刊石纪之。 承安二年,为贺宋正旦使,寻授河南路统军使。 泗州民张伟获宋人王万,言彼界事情,宗道疑其冤,乃廉问得实。 万,楚州贾人,伟负万货五千余贯,三年不偿,万理索,为伟所诬。 乃坐伟而归万,时人服其明。 后乞至仕,朝廷知非本心,改知河中府,有惠政,民立像于层观,以时祭之。 移知临洮,以病解。 泰和四年,卒。 赠龙虎卫上将军。 宗雄本名谋良虎,康宗长子。 其始生也,世祖见而异之,曰:“此儿风骨非常,他日必为国器。 ”因解佩刀,使常置其侧,曰:“俟其成人则使佩之。 ”九岁能射逸兔。 年十一,射中奔鹿。 世祖坐之膝上曰:“儿幼已然,异已出伦辈矣。 ”以银酒器赐之。 既长,风表奇伟,善谈辩,多智略,孝敬谦谨,人爱敬之。 康宗没,辽使阿息保来,乘马至灵帷阶下,择取赗赠之马。 太祖怒,欲杀阿息保,宗雄谏,太祖乃止。 太祖将举兵,宗雄曰:“辽主骄侈,人不知兵,可取也。 不能擒一萧海里,而我兵擒之。 ”太祖善其言。 攻宁江州,渤海兵锐甚。 宗雄以所部败渤海兵,以功授世袭千户谋克。 太祖败辽兵于出河店,宗雄推锋力战,功多。 达鲁古城之役,宗雄将右军,身先士卒战,辽兵当右军者已却,上命宗雄助左军击辽兵。 宗雄绕辽兵后击之,辽兵遂大溃,乘胜逐北。 日已暮,围之。 黎明,辽兵突围出,追杀至乙吕白石而还。 上抚其背曰:“朕有此子,何事不济。 ”以御服赐之。 及辽帝以七十万众至驰门,诸将皆曰:“辽军势甚盛,不宜速战。 ”宗雄曰:“不然。 辽兵虽众,而皆庸将,士卒惴惴,不足畏也。 战则破之掌握间耳。 ”上曰:“善。 ”追及辽帝于护步荅冈。 宗雄率众直前,短兵接。 宗雄令前行持挺击辽兵马首,后行者射之,大败辽兵。 上嘉宗雄功,执其手劳之,以御介胄及御战马、宝货、奴婢赐之。 斜也攻春州,宗雄与宗干、娄室取金山县。 行近白鹰林,获候者七人,纵其一人使归。 县人闻大军至,乃溃,遂下金山县。 与斜也俱取泰州。 太祖自将取临潢府,遣宗雄先启行,遇辽兵五千,宗雄与战,大军亦至,大破之。 及留守挞不野降,上以其女与宗雄,赏其启行破辽援兵之功也。 既而与蒲家奴按视泰州地土,宗雄包其土来奏曰:“其土如此,可种植也。 ”上从之。 由是徙万余家屯田泰州,以宗雄等言其地可种艺也。 西京既降复叛,时粮饷垂尽,议欲罢攻。 宗雄曰:“西京,都会也,若委而去之,则降者离心,辽之余党与夏人得以窥伺矣。 ”乃立重赏以激士心。 既而,夜中有火,大如斗,坠于城中。 宗雄曰:“此城破之象也。 ”及克西京,赐宗雄黄金百两,衣十袭及奴婢等。 与宗翰等击耿守忠兵七千于西京之东四十里,大破之。 迎谒太祖于鸳鸯泺,从至归化州。 疾笃,宗干问所欲言。 宗雄曰:“国家大业既成,主上寿考万年,肃清四方,死且无恨。 ”天辅六年,薨,年四十。 太祖来问疾,不及见,哭之恸。 谓群臣曰:“此子谋略过人,临阵勇决,少见其比。 赙赠加等。 诏合扎千户驸马石家奴护丧归,葬于归化州,仍于死所建佛寺。 宗雄好学嗜书,尝从上猎,误中流矢,而神色不变,恐上知之而罪及射者。 既拔去其矢,托疾归家,卧两月,因学契丹大小字,尽通之。 凡金国初建,立法定制,皆与宗干建白行焉。 及与辽议和,书诏契丹、汉字,宗雄与宗翰、希尹主其事。 而材武𫏋捷,挽强射远,几三百步。 尝走马射三麞,已中其二,复弯弓,马蹶,跃而下,控弦如故,遂彀满步射获之。 宗雄方逐兔,挞懒亦从后射之,已发矢,挞懒大呼曰:“矢及矣。 ”宗雄反顾,以手接其矢,就射兔,中之,其轻健如此。 天眷中,追封太师、齐国王。 天德二年,加秦汉国王。 正隆二年,改太傅、金源郡王。 大定二年,追封楚王,谥威敏,配享太祖庙廷。 十五年,诏图像于衍庆宫。 子蒲鲁虎、按荅海、阿邻。 孙常春、胡里刺、胡刺、鹘鲁、茶扎、怕八、讹出。 初,宗干纳宗雄妻,海陵衔之。 及篡位,使宿直将军晁霞、牌印闾山往河间,囚宗雄妻于府署,明日,与其子妇及常春兄弟、茶扎之子七人皆杀而焚之,弃其骨于濠水。 大定十七年,诏有司收葬。 初,蒲鲁虎袭猛安。 蒲鲁虎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子桓端袭之,官至金吾卫上将军。 桓端卒,子袅频未袭而死。 章宗命宗雄孙蒲带袭之。 蒲带,大定末,累官同签大睦亲府事。 章宗即位,初置九路提刑司,蒲带为北京临潢提刑使。 诏曰:“朕初即位,忧劳万民,每念刑狱未平,农桑未勉,吏或不循法度,以隳吾治。 朝廷遣使廉问,事难周悉。 惟提刑劝农采访之官,自古有之。 今分九路专设是职,尔其尽心,往懋乃事。 ”自熙宗时,遣使廉问吏治得失。 世宗即位,凡数岁辄一遣黜陟之,故大定之间,郡县吏皆奉法,百姓滋殖,号为小康。 或谓廉问使者,颇以爱憎立殿最,以问宰相。 宰相曰:“臣等复为陛下察之。 ”是以世宗尝欲立提刑司而未果。 章宗追述先朝,遂于即位之初行之。 及九路提刑使朝辞于庆和殿,上曰:“建立官制,当宽猛得中。 凡军民事相涉者,均平决遣,钤束家人部曲,勿使沮扰郡县事。 今以司狱隶提刑司,惟翼狱犴无冤耳。 ”既退,复遣近臣谕之曰:“卿等皆妙简才良,付以专责,尽心举职,别有旌赏,否则有罚。 ”明年,蒲带乃袭猛安云。 阿邻,颖悟辩敏,通女直、契丹大小字及汉字。 幼时尝入宫,熙宗见而奇之,曰:“是儿他日必能宣力国家。 ”年十八,授定远大将军,为顺天军节度使。 天德二年,用廉,迁益都尹兼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历泰宁、定海、镇西、安国等军节度。 海陵南伐,以为神勇、武平等军都总管,由寿州道渡淮,与劝农使移刺元宜合兵三万为先锋。 是岁十月,至庐州,与宋将王权军十余万战于柘皋镇,渭子桥,败之。 至和州南,复与王权军八万余会战,又败之,追杀至江上,斩首数千级。 上即位于辽阳。 海陵死,大军北还。 将渡淮而舟楫甚少,军士争舟不得亟渡。 阿邻得生口,知可涉处,识以柳枝,命本部涉济。 既至北岸,而诸军之争渡者果为宋人邀击之。 及入见,上闻阿邻淮止战功,又以全军还,迁兵部尚书,监督经画征窝斡诸军粮饷,授以金牌一、银牌四。 窝斡败,还至懿州,以疾卒。 丧至京师,上命致祭于永安寺,百官赴吊,赙银五百两、重彩三十端、绢百匹。 按荅海,又名阿鲁绾,宗雄次子也。 性端重,不轻发,有父之风。 年十五,太祖赐以一品伞。 二十余,御球场分朋击球,连胜三算,宗工旧老咸异之。 进呈所胜礼物,按荅海为班首,太宗喜曰:“今日之胜,此孙之力也。 ”赏力独厚。 天眷二年,袭父猛安。 除大宗正丞,以猛安让兄子唤端,加武定军节度使,奉朝请。 改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封金源郡王,进封谭王,迁同判大宗正事,别授世袭猛安。 海陵将迁中都,按荅海谏曰:“弃祖宗兴王之地而他徙,非义也。 ”海陵不悦,留之上京。 久之,进封郓王,改封魏王,除济南尹。 按荅海不堪卑湿,多在病告,海陵闻之,改西京留守。 正隆例夺王爵,改广宁尹。 世宗即位于东京,赦令至广宁,弟燕京劝按荅海拒弗受。 按荅海受之。 会海陵遣使至城下,按荅海登城告使者曰:“此府迫近辽阳,势不能抗,聊且从命,非得已也。 ”燕京亦登谯楼与使者语,指斥不逊。 及诸郡皆诣东京,按荅海兄弟亦上谒。 有司议,既拜赦令,复有异言,持两端,请并诛之。 上曰:“正隆剪刈宗室,朕不可效尤。 按荅海为弟所惑耳。 ”于是释按荅海,乃诛燕京。 不数日,复判大宗正事,再迁太子太保,封兰陵郡王。 改劝农使。 海陵时,自上京徙河间,土瘠,诏按荅海一族二十五家,从便迁居近地,乃徙平州。 诏给平州官田三百顷,屋三百间,宗州官田一百顷。 进金源郡王,致仕。 大定八年,召见,上曰:“宗室耆老如卿者,能几人邪。 ”赐钱万贯,甲第一区,留京师,使预巡幸球猎宴会。 十四年,薨,年六十七。 临终,戒诸子曰:“汝辈勿以生富贵中而为暴戾,宜自谦退。 海陵以猜忌剪灭宗室,我以纯谨得免死耳。 汝辈惟日为善,勿坠吾家。 ”完颜希尹本名谷神,欢都之子也。 自太祖举兵,常在行阵,或从太祖、或从撒改,或与诸将征伐,比有功。 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 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 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 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 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 其后熙宗亦制女直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希尹所撰谓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小字。 辽人迪六、和尚、雅里斯充中京走,希尹与迪古乃、娄室、余睹袭之。 迪六等闻希尹兵,复走。 遂降其旁近人民而还。 奚人落虎来降,希尹使落虎招其父西节度使讹里刺。 讹里刺以本部降。 宗翰驻军北安,使希尹经略近地,获辽护卫耶律习泥烈,知辽主猎于鸳鸯泺。 宗翰遂请进兵。 宗翰将会都统杲于奚王岭。 辽兵屯古北口。 使婆卢火将兵二百击之,浑黜亦将二百人为后援。 浑黜闻辽兵众,请益兵。 宗翰欲亲往,希尹、娄室曰:“此小寇,请以千兵为公破之。 ”浑黜至古北口,遇辽游兵,逐之入谷中。 辽步骑万余迫战,死者数人。 浑黜据关口,希尹等至,大破辽兵,斩馘甚众,尽获甲胄辎重。 复败其伏兵,杀千余人,获马百余匹。 遂与宗翰至奚王岭,期会于羊城泺。 宗翰袭辽帝于五院司,希尹为前驱,所将才八骑,与辽主战,一日三败之。 明日,希尹得降人麻哲,言辽主在漠,委辎重,奖奔西京。 几及辽主于白水泺南。 辽主以轻骑遁去。 尽获其内库宝物,遂至西京。 西京降,使蒲察守之。 希尹至乙室部,不及辽主而还。 及宗翰入朝,希尹权西南、西北两路都统。 是时,夏人已受盟,辽主已获,耶律大石自立,而夏国与娄室书责诸帅弃盟,军入其境,多掠取者。 希尹上其书,且奏曰:“闻夏使人约大石取山西诸郡,以臣观之,夏盟不可信也。 ”上曰:“夏事酌宜行之。 军入其境,不知信与否也。 大石合谋,不可不察,其严备之。 ”  及大举伐宋,希尹为元帅右监军。 再伐宋,执二主以归。 师还,赐希尹铁券,除常赦不原之罪,余释不问。 宗翰伐康王,希尹追之于扬州,康王遁去。 后与宗翰俱朝京师,请立熙宗为储嗣,太宗遂以熙宗为谙班勃极烈。 熙宗即位,希尹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开府仪同三司。 希尹为相,有大政皆身先执咎。 天眷元年,乞致仕,不许,罢为兴中尹。 二年,复为左丞相兼侍中,俄封陈王。 与宗干共诛宗磐、宗隽。 三年,赐希尹诏曰:“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 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 ”遂赐死,并杀右丞萧庆并希尹子同修国史把荅、符宝郎漫带。 是时,熙宗未有皇子,故嫉希尹者以此言谮之。 皇统三年,上知希尹实无他心,而死非其罪,赠希尹仪同三司、邢国公,改葬之,萧庆银青光禄大夫。 天德三年,追封豫王。 正隆二年,例降金源郡王。 大定十五年,谥贞宪。 孙守道、守贞、守能。 守道自有传。 守贞本名左靥,贞元二年,袭祖谷神谋克。 大定改元,收充符宝祗候,授通进,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移上京。 坐安置契丹户民部内娶妻,杖一百,除名。 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 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进同知,改同知西京留守事。 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 ”  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兼右谏议大夫。 守贞与修起居注张暐奏言:“唐中书门下入合,谏官随之,欲其预闻政事,有所开说。 又起居郎、起居舍人,每皇帝视朝,左右对立,有命则临阶俯听,退而书之,以为起居注。 缘侍从官每遇视朝,正合侍立。 自来左司上殿,谏官、修起居注不避,或侍从官除授及议便遣,始令避之。 比来一例令臣等回避,及香合奏陈言文字,亦不令臣等侍立。 则凡有圣训及所议政事,臣等无缘得知,何所记录,何所开说,似非本设官之义。 若漏泄政事,自有不密罪。 ”上从之。 寻为贺宋生日使,还拜参知政事。 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 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上曰:“行之果何始? ”守贞曰:“在陛下厉精无倦耳。 ”久之,进尚书左丞,授上京世袭谋克。 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诏罪己。 守贞惶恐,表乞解职。 诏曰:“天墙时雨,荐岁为灾,所以警惧不逮。 方与二三辅弼图回遗阙,宜思有以助朕修政。 上答天戒,消沴召和,以康百姓。 卿达机务,朕所亲倚,而引咎求去,其如思助何。 ”守贞恳辞,乃出知东平府事。 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卿勋臣之裔,早登无仕,才用声绩,朕所素知。 故嗣位之初,擢任政府,于今数载,毗赞实多。 既久任繁剧,宜均适逸安,矧内外之职,亦当更治,今特授卿是命。 东平素号雄籓,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 ”仍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 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 ”对曰:“亦不劳力。 ”上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 ”右丞刘玮曰:“方今人材无出守贞者,淹留于外,诚可惜也。 ”上默然。 寻改西京留守。 监察御史蒲刺都劾奏守贞前宴赐北部有取受事,不报。 右拾遗路铎上章辩之。 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 上御后合,召守贞曰:“朕以卿乃太师所举,故特加委用。 然比者行事多太过,门下人少慎择,复与丞相不协,以是令卿补外。 载念我昭祖、太祖开创以来,乃祖佐命,积有勋劳,兹故召用。 卿其勉尽乃心,与丞相议事宜相和谐,率循旧章,无轻改革。 ”因赐玉带,并以蒲刺都所弹事与之,曰:“朕度卿必不尔,故以示卿。 ”旧制,监宗御史凡八员,汉人四员皆进士,而女直四员则文资右职参注。 守贞曰:“监察乃清要之职,流品自异,俱宜一体纯用进士。 ”一日奏事次,上问司吏移转事。 守贞曰:“今吏权重而积弊深,移转为便。 ”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沨、王庭筠甚有时誉。 上曰:“出伦者难得耳。 ”守贞曰:“间世之才,自古所难。 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 ”守贞因言:“国家选举之法,惟女直、汉人进士得人居多,此举更宜增取。 其诸司局承应人旧无出身,大定后才许叙使。 经童之科,古不常设,唐以诸道表荐,或取五人至十人。 近代以为无补,罢之。 本朝皇统间,取及五十人,因为常选。 天德间,寻以停罢。 陛下即位,复立是科,朝廷宽大,放及百数,诚恐积久不胜铨拟。 宜稍裁减,以清流品。 ”又言节用省费之道,并嘉纳焉。 先是,郑王允蹈等伏诛,上以其家产均给诸王,户部郎中李敬义言恐因之生事,上又以董寿为宫籍监都管勾,并下尚书省议。 守贞奏:“陛下欲以允蹈等家产分赐懿亲,恩命已出,恐不可改。 今已减诸王弓矢,府慰司其出入,臣以为赐之无害。 如董寿罪人也,特恩释之,已为幸矣,不宜更加爵赏。 ”上是守贞所言。 自明昌初,北边屡有警,或请出兵击之。 上曰:“今方南议塞河,而复用兵于北,可乎? 守贞曰:“彼屡突轶吾圉,今一惩之,后当不复来,明年可以见矣。 ”上因论守御之法。 守贞曰:“惟有皇统以前故事,舍此无法耳。 ”  守贞读书,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 时金有国七十年,礼乐刑政因辽、宋旧制,杂乱无贯,章宗即位,乃更定修正,为一代法。 其仪式条约,多守贞裁订,故明昌之治,号称清明。 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 先是,上以疑忌诛郑王允蹈,后张汝弼妻高陀斡狱起,意又若在镐王允中。 时右谏议大夫贾守谦上疏陈时事,思有以宽解上意。 右拾遗路铎继之,言尤切直。 帝不悦。 守贞持其事,狱久不决。 帝疑有党,乃出守贞知济南府事,仍命即辞,前举守贞者董师中、路铎等皆补外,上语宰臣曰:“守贞固有才力,至其读书,方之真儒则未也。 然太邀权誉,以彼之才而能平心守正,朝廷岂可少离。 今兹令出,盖思之熟矣。 ”俄以在政府日尝与近侍窃语宫掖事,而妄称奏下,上命有司鞫问,守贞款伏,夺官一阶,解职。 遣中使持诏责谕之曰:“挟奸罔上,古有常刑,结援养交,臣之大戒。 孰谓予相,乃蹈厥辜。 尔本出勋门,浸登膴仕。 朕初嗣位,亟欲用卿。 未阅岁时,升为宰辅,每期纳诲,共致太平。 盖求所长,不考其素,拔擢不为不峻,任用不为不专。 曾报效之绰思,辄私权之自树,交通近侍,密问起居,窥测上心,预图趋向。 繇患失之心重,故欺君之罪彰,指所无之事而妄以肆诬,实未始有言而谓之尝谏。 义岂知于归美,意专在于要君。 其饰诈之若然,岂为臣之当耳。 复观弹奏,益见私情,求亲识之援而列布宫中,纵罪废之余而出入门下。 而又凡有官使,敛为己恩,谓皆涉于回邪,不宜任之中外。 质之清议,固所不容,揆之乃心,乌得无愧。 姑从轻典,庸示蒲惩。 ”仍以守贞不公事,宣谕百官于尚书省。 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 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 过阙,上赐手诏责谕之,令赴职。 久之,迁知都府事。 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 上闻而悼之。 敕有司致祭,赙赠礼物依故平章政事蒲察通例。 谥曰肃。 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 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后赵秉文由外官入翰林,遽上书言:“愿陛下进君子退小人。 ”上问君子小人谓谁。 ”秉文对:“君子故相完颜守贞,小人今参知政事胥持国。 ”其为天下推重如此。 守能本名胡刺,累官商州刺史。 正隆末,宋人陷商州,守能被执。 大定五年,宋人请和,誓书曰:“俘虏之人,尽数发还。 ”完颜仲为报问国信使,求守能及新息县令完颜按辰于宋,遂与俱归。 守能等至京师,入见,诏给旧官之俸。 大定十九年,为西北路招讨使。 是时,诏徙窝斡余党于临潢、泰州。 押刺民列尝从窝斡,其弟闸敌也当徙,伪称身亡,以马赂守能,固匿不遣。 及受赇补赛也蕃部通事,事觉。 是时,乌古里石垒部族节度副使奚沙阿补杖杀无罪镇边猛安,尚书省俱奏其事。 上曰:“守能由刺史超擢至此,敢恣贪墨。 向者招讨司官多进良马、橐驼、鹰鹘等物,盖假此以率敛尔,自今并罢之。 ”因责其兄守道曰:“守能自刺史躐迁招讨,外官之尊,无以逾此。 前招讨哲典以贪墨伏诛,守能岂不知,乃敢如此,其意安在。 尔之亲弟,何不先训戒之也。 ”上谓宰臣曰:“监察专任纠弹。 宗州节度使阿思懑初之官,途中侵扰百姓,到官举动皆违法度。 完颜守能为招讨使,贪冒狼籍。 凡达官贵人,皆未尝举劾。 斡睹只群牧副使仆散那也取部人球杖两枝,即便弹奏。 自今,监察御史职事修举,然后迁除。 不举职者,大则降罚,小则决责,仍不得去职。 ”尚书省奏,守能两赃俱不至五十贯,抵罪。 奚沙阿补解见居官,并解世袭谋克。 上曰:“此旧制之误。 居官犯除名者,与世袭并罢之,非犯除名者勿罢。 ”遂著于令。 特诏守能杖二百,除名。 赞曰:阿离合懑之善颂,宗雄之强识,希尹之敏学,益之以征伐之功,岂不伟哉。 发布时间:2025-07-19 10:08:28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