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史》 列传第三十三 内容: ○移剌履张万公蒲察通粘割斡特剌程辉刘玮董师中王蔚马惠迪马琪杨伯通尼庞古鉴移剌履字履道,辽东丹王突欲七世孙也。 父聿鲁,早亡。 聿鲁之族兄兴平军节度使德元无子,以履为后。 方五岁,晚卧庑下,见微云往来天际,忽谓乳母曰:“此所谓‘卧看青天行白云’者耶? ”德元闻之,惊曰:“是子当以文学名世。 ”及长,博学多艺,善属文。 初举进士,恶搜检烦琐,去之。 荫补为承奉班祗候、国史院书写。 世宗方兴儒术,诏译经史,擢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 一日,世宗召问曰:“朕比读《贞观政要》,见魏征嘉谋忠节,良可称叹。 近世何故无如征者? ”履曰:“忠嘉之士,何代无之,但上之人用与不用耳。 ”世宗曰:“卿不见刘仲诲、张汝霖耶,朕超用二人者,以尝居谏职,屡有忠言故也。 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 ”履曰:“臣未闻其谏也。 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 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 ”初议以时务策设女直进士科,礼部以所学不同,未可概称进士,诏履定其事,乃上议曰:“进士之科,起于隋大业中,始试以策。 唐初因之,高宗时杂以箴铭赋诗,至文宗始专用赋。 且进士之初,本专试策,今女直诸生以试策称进士,又何疑焉。 ”世宗大悦,事遂施行。 十五年,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前职,俄迁修撰。 二十年,诏提控衍庆宫画功臣像,过期,降应奉。 逾年,复为修撰,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章宗为金源郡王,喜读《春秋左氏传》,闻履博洽,召质所疑。 履曰:“左氏多权诈,驳而不纯。 《尚书》、《孟子》皆圣贤纯全之道,愿留意焉。 ”王嘉纳之。 二十六年,进本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表进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曰:“臣窃观近世,皆以兵刑财赋为急,而光独以此进其君。 有天下者,取其辞施诸宇内,则元元受赐。 ”俄以疾,乞补外,世宗曰:“履多病,可与便州。 ”遂授蓟州刺史。 无几,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 明年,擢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 世宗崩,遗诏移梓宫寿安宫。 章宗诏百官议,皆谓当如遗诏,履独曰:“非礼也。 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其可使万国之臣朝大行于离宫乎? ”上曰:“朕日夜思之,舍正殿而奠于别宫,情有所不忍,且于礼未安。 ”遂殡于大安殿。 二十九年三月,进礼部尚书,兼翰林直学士,赐大定三年孟崇献榜下进士及第。 七月,拜参知政事,提控刊修《辽史》。 明昌元年,进尚书右丞。 初,河溢曹州,帝问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不言河决,何也? ”履曰:“《春秋》止是鲁史,所以鲜及他国事。 ”二年六月,薨,年六十一。 是日,履所生也。 谥曰文献。 履秀峙通悟,精历算书绘事。 先是,旧《大明历》舛误,履上《乙未历》,以金受命于乙未也,世服其善。 初,德元未有子,以履为后,既而生子震,德元殁,尽推家赀与之。 其自礼部兼直学士为执政,乃举前代光院故事,以钱五十万送学士院,学者荣之。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 幼聪悟,喜读书。 父弥学,梦至一室,榜曰“张万相公读书堂”,已而万公生,因以名焉。 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 以忧去。 服阕,除费县簿。 大定四年,为东京辰渌盐副使,课增,迁长山令。 时土寇未平,一旦至城下者几万人,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众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赖之,为立生祠。 久之,补尚书省令史,擢河北西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改大理评事,就升司直,四迁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 丞相徒单克宁尝谓曰:“后代我者必汝也。 ”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 ”寻迁刑部侍郎。 章宗即位,初置九路提刑司,选为南京路提刑使。 以治最,迁御史中丞。 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 万公言:“劳民非便。 ”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 寻为彰国军节度使。 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拜参知政事。 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 还,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今春苗稼,万公具以实对。 上谓宰臣曰:“随处虽得雨,尚未沾足,奈何? ”万公进曰:“自陛下即位以来,兴利除害,凡益国便民之事,圣心孜孜,无不举行。 至于旱灾,皆由臣等,若依汉典故,皆当免官。 ”上曰:“卿等何罪,殆朕所行有不逮者。 ”对曰:“天道虽远,实与人事相通,唯圣人言行可以动天地。 昔成汤引六事自责,周宣遇灾而惧,侧身修行,莫不修饬人事。 方今宜崇节俭,不急之务、无名之费,可俱罢去。 ”上曰:“灾异不可专言天道,盖必先尽人事耳,故孟子谓王无罪岁。 ”左丞完颜守贞曰:“陛下引咎自责,社稷之福也。 ”上由是以万公所言下诏罪己。 进士李邦乂者上封事,因论世俗侈靡,讥涉先朝,有司议言者罪,上谓宰臣曰:“昔唐张玄素以桀、纣比文皇。 今若方我为桀、纣,亦不之罪。 至于世宗功德,岂容讥毁。 ”顾问万公曰:“卿谓何如? ”万公曰:“讥斥先朝,固当治罪,然旧无此法。 今宜定立,使人知之。 ”乃命免邦乂罪,惟殿三举。 其奏对详敏,多类此。 四年,复申前请,授知东平府事,谕之曰:“卿在政府,非不称职,以卿母老,乞侍养,特畀乡郡,以遂孝养。 朕心所属,不汝忘也。 ”万公谢,且捧书言曰:“臣狂妄,有一言欲今日以闻,会受除未及耳。 夫内外之职,忧责如一,畎亩之臣犹不忘君,刍荛之言,明主所择,伏望圣聪省察。 ”上嘉纳之。 六年,改知河中府,时军兴,调发丛剧,悉为宽假,使民力易办。 人为绘像于薰风楼,又建“去思堂”。 移镇济南,以母忧去职。 卒哭,诏起复,拜平章政事,躐迁资善大夫,封寿国公。 时李淑妃有宠,用事,帝意惑之,欲立为后,大臣多不可。 御史姬端修上书论之,帝怒,御史大夫张暐削一官,侍御史路铎削两官,端修杖七十,以赎论。 淑妃竟进封元妃。 又大兵虽罢,而边事方殷,连岁旱,灾异数见。 又多变更制度,民以为弗便而又改之。 纷纷无定。 万公素沉厚深谨,务安静少事以为治,与同列议多不合。 然颇嫌畏,不敢犯颜强谏,须帝有问,然后审画利害而质言之,帝虽从而弗行也。 万公于是两上表以衰病丐闲,诏谕曰:“近卿言数事,朕未尝行,乃朕之过。 卿年未老,而遽告病,今特赐告两月,复起视事。 ”初,明昌间,有司建议,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以备大兵,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 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御侮,而徒劳民。 ”上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 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后丞相襄师还,卒为开筑,民甚苦之。 主兵者又言:“比岁征伐,军多败衄,盖屯田地寡,无以养赡,至有不免饥寒者,故无斗志。 愿括民田之冒税者分给之,则战士气自倍矣。 ”朝臣议已定,万公独上书,言其不可者五,大略以为:“军旅之后,疮痍未复,百姓拊摩之不暇,何可重扰,一也。 通检未久,田有定籍,括之必不能尽,适足以增猾吏之敝,长告讦之风,二也。 浮费侈用,不可胜计,推之以养军,可敛不及民而足,无待于夺民之田,三也。 兵士失于选择,强弱不别,而使同田共食,振厉者无以尽其力,疲劣者得以容其奸,四也。 夺民而与军,得军心而失天下心,其祸有不可胜言者,五也。 必不得已,乞以冒地之已括者,召民莳之,以所入赡军,则军有坐获之利,而民无被夺怨矣。 ”皆不报。 一日奏事,上谓万公曰:“卿昨言天久阴晦,亦由人君用人邪正不分。 君子当在内,小人当在外,甚有理也,然孰谓小人? ”万公奏“张炜、田栎、张嘉贞等,虽有才干,无德可称”。 上即命三人补外。 泰和元年,连章请老,不许,迁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 明年,章再上,有旨:“得非卿有所言,朕有不从者乎? 或同列情见不一,而多违卿意邪? 不然,何求去如是之数也。 ”万公谢无他,第以病言。 三年正月,章再上,不允,加银青光禄大夫。 三月,历举朝臣有名者以自代,求去甚力。 上知其不能留,谕曰:“朕初即位,擢卿执政,继迁相位,以卿先朝旧人,练习典故,朕甚重之。 且年虽高而精力未衰,故以机务相劳。 为卿屡求退去,故勉从之,甚非朕意也。 ”加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镇抚之,先任完颜守贞卒,于是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 山东连岁旱蝗,沂、密、莱、莒、潍五州尤甚。 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 时兵兴,国用不给,万公乃上言乞将僧道度牒、师德号、观院名额并盐引,付山东行部,于五州给卖,纳粟易换。 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 上皆从之。 宋人请和,复乞致仕,许之,加崇进,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 泰和七年,薨。 命依宰臣故事,烧饭,赙葬。 赠仪同三司,谥曰文贞。 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 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搜也。 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 ”上改容而止。 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大安元年,配享章宗庙廷。 蒲察通,本名蒲鲁浑,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也。 熙宗选护卫,见通名,以笔识之。 通以父老,恳乞就养。 众讶之曰:“得充侍卫,终身荣贵,今乃辞,过人远矣。 ”朝廷义而从之。 后因会葬宋王宗望于房山,以门阀,加昭信校尉,授顿舍。 改御院通进。 海陵伐宋,隆州诸军尤精锐,付通总之。 兵压淮,令通率骑二百先济觇敌。 及弇中,敌兵跃出,通按兵直前,傍有舞槊来刺者,回身射之,应弦而毙。 诸军并击,败之。 海陵召见,喜形于色,曰:“兵事定,汝勿忧爵赏。 ”至扬州,通营别屯。 是夜,海陵遇弑,有来告者,通欲执而杀之,续闻其实,哀闷仆地,众掖而起,径入营门哭之。 军还,入见,世宗顾谓近臣曰:“朕素知是人,幼尝从游,性温厚,有识虑,又精骑射。 ”授尚厩局副使。 又谕近臣曰:“常令见朕,欲问以事而考其言,朕将用之。 ”窝斡反,命通佩金符,诣军前督战。 贼破,以功授世袭谋克。 奚人乱,承诏继往莅军。 迁本局使,以母丧免。 起为殿前右卫将军,兼领闲厩。 寻命其子蒲速烈尚卫国公主。 出为肇州防御使,赐以金带,仍谕以补外之意,因戒敕之,语在《世宗纪》中。 寻擢蒲与路节度使,移镇归德军,迁西南路招讨,入知大兴府事,除殿前都点检。 初,大理卿阙,世宗欲令通为之,问宰臣,对曰:“通,点检器也。 ”上曰:“点检繁冗,无由显其能。 通明敏才干,正掌法之官。 ”又曰:“通之机识,崇尹不及也。 ”大定十七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 诏议推排猛安谋克事,大臣皆以为止验见在产业,定贫富,依旧科差为便。 通言:“必须通括各谋克人户物力多寡,则贫富自分。 贫富分,则版籍定,如有缓急,验籍科差,富者不得隐,贫者不重困。 与一例科差者,大不侔矣。 ”上是通言,谓宰臣曰:“议事当如通之尽心也。 ”阅三岁,进平章政事,封任国公。 世宗将幸上京,以通朝廷旧人,命为上京留守,先往镇抚之。 二十五年,除知真定府事,世宗曰:“朕复欲相卿,惜卿老矣,故以此授卿。 ”仍赐钱千贯。 未几,改知平阳府事,移凤翔,致仕。 明昌四年,上谕宰臣曰:“通先朝重臣,年虽高而未衰。 ”因命知广宁府事。 累表请老,复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承安三年薨。 谕旨于其弟曰:“旧制,致仕宰相无祭葬礼,通旧臣懿戚,故特命敕祭及葬。 ”初,通在政府,举太子率府完颜守贞、监察御史裔俱可大用,其后皆为名臣,世多其知人云。 粘割斡特剌,盖州别里卖猛安奚屈谋克人也。 贞元初,以习女直字试补户部令史,转尚书省令史。 大定七年,选授吏部主事,历右补阙、修起居注。 九年,河南路统军使宗叙以宋人欲启兵衅,上言求入见,世宗遣斡特剌就问之,仍究其实。 至汴,问宗叙,及召凡尝言边事者诘之,皆无状。 还报,世宗喜曰:“朕固知妄也。 ”授左司员外郎。 十年,以夏国发兵筑祁安城及袭杀乔家族首领结什角,又谍者言夏与宋人通谋犯边,诏大理卿李昌图与斡特剌往按其事。 夏人报言,结什角以兵犯夏境故杀之,祁安城本上国所赐旧积石地,发兵修筑以备他盗耳。 又察知宋、夏无交通状,及乔家族民户愿令结什角侄赵师古为首领,具以闻。 世宗甚悦,转右卫将军,赐衣马车牛弓矢器仗。 十二年,为夏国生日使,还授右司郎中,迁右副都点检。 久之,出为河南路统军都监,赐金带及具装马。 十七年,授昌武军节度使,兼领前职。 明年,入为刑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世宗尝谕平章政事唐括安礼曰:“朕思为治之道,考择人材最为难事,其余常务各有程式,非此比也。 如斡特剌所举者,颇称朕意。 ”时右三部检法蒙括蛮都告斡特剌与招讨哲典朋党,乞付刑部诘问,世宗曰:“若哲典免死,则可谓朋党。 今已伏诛,乃诬谤耳。 ”又谓宰臣曰:“朕素知此人极有识虑,貌虽柔而心甚刚直,所行不率易也。 ”二十二年,委提控代州阜通监,召见谕之曰:“朕自任卿以来,悉卿材干,故擢为执政。 卿亦体朕待遇之意,能勉尽所职,凡谋议奏对多副朕心,莫倚上有宰相而自嫌外。 盖旧人年老,新人未苦经练,是以委责于卿,但有所见悉心以言,勿持嫌以为不知也。 ”二十三年,进尚书右丞,兼枢密副使,表乞解一职,诏许解枢密。 世宗以猛安谋克抛留土田,责宰臣曰:“此事皆卿辈所当陈举,乃俟朕言而后行,盖卿辈以为细务非天子所亲。 朕尝思之,狱讼簿书有斡特剌在,余事卿辈略不介意,朕亦安能置而不问邪? ”俄坐事削一阶,令视事如故。 二十六年,转尚书左丞,世宗谓曰:“朕昨与宰臣议可授执政者,卿不在焉。 今阿鲁罕年老,斡鲁也多病,吾欲用宗浩,何如? ”斡特剌奏曰:“彼二人者恐不得力,独宗浩干能可任。 ”遂用宗浩。 又谓曰:“朕于天下事无不用心,一如草创时。 ”斡特剌曰:“自古人君,始勤终怠者多矣,有始有终,惟圣人能之。 ”上曰:“唐太宗,至明之主也,然魏征谏以十事,谓其不能有终,是则有终始者,实为难矣。 ”二十八年,为上京留守,赐通犀带及射生马一。 明昌二年致仕。 承安初,有事北方,朝廷欲得旧臣任之,乃起为东京留守,遣监察御史完颜纲谕旨曰:“知汝精神尚健,故复用也。 ”明年,改上京留守,又谕之曰:“上京祖先基业之地,卿驰驿之任,到彼便宜行事。 边事稍息,即召卿还。 ”二年九月,还朝,拜平章政事,封芮国公。 在位数月,薨,年六十九。 讣闻,上伤悼久之,遣官致祭,赙赠银千二百五十两、重币四十五端、绢四百五十疋、钱二千贯,谥曰成肃。 斡特剌性温厚酝藉,尝为丞相纥石烈良弼所荐,后世宗谓宰臣曰:“良弼善知人,如斡特剌辈其才真可用也。 ”在相位十余年,甚见宠遇,唯奏定五品官子与外路司吏同试部令史、及令随朝吏员得试国史院书写,世宗以为非云。 程辉,字日新,蔚州灵仙人也。 皇统二年,擢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升左司都事。 久之,为南京路转运使,以宫殿火,降授磁州刺史。 有吴僧者杀州人张善友而取其妻,辉督捕之,命张母以长锥刺僧与其妻无完肤以死。 改陕西东路转运使,再迁户部尚书。 大定二十三年,拜参知政事。 世宗谕之曰:“卿年虽老,犹可宣力。 事有当言,毋或隐默。 卿其勉之。 ”一日,辉侍朝,世宗曰:“人尝谓卿言语荒唐,今遇事辄言,过于王蔚。 ”顾谓宰臣曰:“卿等以为何如? ”皆曰:“辉议政可否,略无隐情。 ”辉对曰:“臣年老耳聩,第患听闻不审,或失奏对。 苟有所闻,敢不尽心。 ”旧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欲以他牲易之,辉奏曰:“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 《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古礼不可废也。 ”二十四年,世宗幸上京,尚书省奏来岁正旦外国朝贺事,世宗曰:“上京地远天寒,朕甚悯人使劳苦,欲即南京受宋书,何如? ”辉对曰:“外国使来,必面见天子,今半途受书,异时宋人托事效之,何以辞为? ”世宗曰:“朕以诚实,彼若相诈,朕自有处置耳。 ”辉以为不可,于是议权免一年。 会有司市面不时酬直,世宗怒监察不举劾,杖责之。 以问辉,辉对曰:“监察,君之耳目。 所犯罪轻,不赎而杖,亦一时之怒也。 ”世宗曰:“职事不举,是故犯也,杖之何不可! ”辉对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二十六年,以老致仕。 次年,复起知河南府事,辉辞以衰老不任,召入香阁,谕之曰:“卿年老而精力尚强,虽久历外,未尝得嘉郡。 河南地胜事简,故以处卿,卿可优游颐养。 ”辉曰:“臣犹老马也,刍豆待养,岂可责以筋力。 向者南京宫殿火,非圣恩宽贷,臣死久矣。 今河之径河南境上下千余里,河防之责视彼尤重,此臣所以忧不任也。 ”于是特诏不预河事。 章宗立,时辉年七十六,复乞致仕,诏许之,仍给参知政事半俸。 承安元年卒,谥曰忠简。 辉性倜傥敢言,喜杂学,尤好论医。 从河间刘守真说,率用凉药。 神童尝添寿者方数岁,辉召之,因书“医非细事”四字,添寿涂“细”字,改书作“相”,辉颇惭,人亦以此为中其病云。 刘玮,字德玉,咸平人也。 唐卢龙节度使仁敬之裔。 祖弘,辽季镇懿州,王师至,弘以州降,太祖俾知咸州,后以同平章政事致仕。 父君诏,同知宣徽院事。 玮幼警悟,业进士举,熙宗录其旧,特赐及第。 调安次丞。 由遵化县令补尚书省令史,历户部主事、监察御史,累转尚书省都事。 宰臣奏拟玮经画军民田土,世宗见其名曰:“刘玮尚淹此乎。 ”迁户部员外郎。 时将东巡,命玮同工部郎中宋中往营行宫,就升郎中。 改同知宣徽院事,为使宋国信副使。 玮父兄皆以是官使江左,当时荣之。 还授户部侍郎。 初,世宗器玮材干,以为无施不可,及将幸上京,以行在所须皆隶太府,欲玮领其事,嫌其稍下,故移户部侍郎张大节于工部,而以户部授玮。 上还,谓宰臣曰:“刘玮极有心力,临事闲暇,第用心不正耳。 若心正当,其人才不可得也。 ”明年,擢户部尚书。 时河决于卫,自卫抵清、沧皆被其害,诏兼工部尚书往塞之。 或以谓天灾流行,非人力所能御,惟当徙民以避其冲,玮曰:“不然。 天生五材,递相休王,今河决者土不胜水也。 俟秋冬之交,水势稍杀,以渐兴筑,庶几可塞。 ”明年春,玮斋戒祷于河,功役齐举,河乃复故。 召还增秩,以为宋吊祭副使。 世宗不豫,拜参知政事,仍领户部,既而为山陵使。 寻上表请外,出知济南府事,移镇河中。 明昌二年,徙知大名府,仍领河防事。 三年,入拜尚书右丞。 上尝问考课法今可行否,右丞相夹谷清臣曰:“行之亦可,但格法繁则有司难于承用耳。 ”玮曰:“考课之法,本于总核名实,今提刑司体察廉能赃滥,以行赏罚,亦其意也。 若别议设法,恐涉太繁。 ”上问唐代何如,玮对以“四善、二十七最”。 明年六月,卒。 是日,上将击球于临武殿,闻玮卒而止,谥曰安敏。 后上谓宰臣曰:“人为小官或称才干,及其大用则不然。 如刘玮固甚干,然自世宗朝逮辅朕,于事多有知而不言者。 若实愚人,则不足论,知及之而不肯尽心,可乎? ”平章政事完颜守贞曰:“《春秋》之法,责备贤者。 ”上曰:“夫为宰相而欲收恩避怨,使人人皆称己是,贤者固若是乎? ”  董师中,字绍祖,洺州人也。 少敏赡,好学强记。 擢皇统九年进士第,调泽州军事判官。 改平遥丞。 县有剧贼王乙,素凶悍不可制,师中捕得杖杀之,一境遂安。 时大军后,野多枯胔,县有遗榇寓于驿舍者,悉为葬之。 迁绵上令,补尚书省令史。 右相唐括讹鲁古尤器重之,抚其座曰:“子议论英发,襟度开朗,他日必居此座。 ”再考,擢监察御史,迁尚书省都事。 初,师中为监察时,漏察大名总管忽剌不公事,及忽剌以罪诛,世宗怒曰:“监察出使郡县,职在弹纠,忽剌亲贵,尤当用意,乃徇不以闻。 ”削官一阶,降授沁南军节度副使。 累迁坊州刺史。 明昌元年,初置九路提刑司,师中选为陕西路副使,坐修公廨滥支官钱罪,以赎论。 及御史台言其宽和有体,召为大理卿。 御史中丞吴鼎枢举以自代,尚书省亦奏其才行,遂擢中丞。 时西北路招讨使宗肃以平章夹谷清臣荐,知大兴府事。 师中上言:“宗肃近以赃罪鞫于有司,狱未竟,不宜改除。 ”上纳其言,曰:“朕知之矣。 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唐、虞不能化天下。 ”命复送有司。 四年,上将幸景明宫,师中及侍御史贾铉、治书侍御史粘割遵古谏,以谓“劳人费财,盖其小者,变生不虞,所系非轻。 圣人法天地以顺动,故万举万全。 今边鄙不驯,反侧无定,必里哥孛瓦贪暴强悍,深可为虑。 陛下若问诸左右,必有容悦而言者,谓堂堂大国,何彼之恤。 夫蜂虿有毒,患起所忽。 今都邑壮丽,内外苑囿足以优佚皇情,近畿山川飞走充牣,足以阅习武事,何必千车万骑,草居露宿,逼介边陲,远烦侦候,以冒不恻之悔哉。 ”上不纳。 师中等又上疏曰:“近年水旱为沴,明诏罪己求言,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费,天下欣幸。 今方春东作,而亟遣有司修建行宫,揆之于事,似为不急。 况西、北二京,临潢诸路,比岁不登。 加以民有养马签军挑壕之役,财力大困,流移未复,米价甚贵,若扈从至彼,又必增价。 日籴升合者口以万数,旧藉北京等路商贩给之,倘以物贵或不时至,则饥饿之徒将复有如曩岁,杀太尉马、毁太府瓜果、出忿怨言、起而为乱者矣。 《书》曰:‘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 ’况南北两属部数十年捍边者,今为必里哥孛瓦诱胁,倾族随去,边境荡摇如此可虞,若忽之而往,岂圣人万举万全之道哉。 乃者太白昼见,京师地震,又北方有赤色,迟明始散。 天之示象,冀有以警悟圣意,修德销变。 矧夫逸游,古人所戒,远自周、秦,近逮隋、唐与辽,皆以是生衅,可不慎哉,可不畏哉。 ”左补阙许安仁、右拾遗路铎亦皆上书论谏。 是日,上御后阁,召师中等赐对,即从其奏,仍遣谕辅臣曰:“朕欲巡幸山后,无他,不禁暑热故也。 今台谏官咸言民间缺食处甚多,朕初不尽知,既已知之,暑虽可畏,其忍私奉而重民之困哉! ”乃罢北幸。 寻为宋生日国信使,还以所得金帛分遗亲旧。 五年,上复如景明宫,师中及台谏官各上疏极谏,上怒,遣近侍局直长李仁愿诣尚书省,召师中等谕之曰:“卿等所言,非无可取,然亦有失君臣之体者。 今命平章谕旨,其往听焉。 ”户部尚书马琪表举自代,擢吏部尚书。 初,完颜守贞改为西京留守,朝京师,上欲复用,监察御史蒲剌都等纠弹数事,师中辨其诬,而举守贞正人可用,守贞由是复拜平章政事。 及守贞以罪斥,上曰:“向荐守贞者应降黜。 如董师中言台省无此人不治,路铎、李敬义亦尝推举,可左迁于外。 然三人者后俱可用,今姑出之,以正失举罪。 ”除陕西西路转运使。 岁余,征为御史大夫,命与礼部尚书张暐看读陈言文字。 逾三月,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 他日奏事,上语辅臣曰:“御史姬端修言小人在侧,果谁欤? ”师中曰:“应谓李喜儿辈。 ”上默然。 师中通古今,善敷奏,练达典宪,处事精敏,尝言曰:“宰相不当事细务,要在知人才,振纲纪,但一心正、两目明,足矣。 ”承安四年,表乞致仕,诏赐宅一区,留居京师。 以寒食,乞过家上冢,许之,且命赋《寒食还家上冢诗》。 每节辰朝会,召入侍宴,其眷礼如此。 泰和二年,薨,年七十四。 上闻之,甚悼惜,顾谓大臣曰:“凡正人多执方而不通,独师中正而通。 ”诏依见任宰执例葬祭,仍赙赠之,谥曰文定。 师中工文,性通达,疏财尚义,平居则乐易真率,其临事则刚决,挺然不可夺。 弟师俭,初业进士,欲籍其资荫。 师中保任之,密令人代给堂帖,使之肄业。 师俭感其义方,力学后遂登第。 方在政府,近侍传诏,将录用其子,师中奏曰:“臣有侄孤幼,若蒙恩录,胜于臣子。 ”上义之,以其侄为笔砚承奉。 与胥持国同辅政,颇相亲附,世以此少之。 王蔚,字叔文,香河人也。 登皇统二年进士第,调良乡丞。 治绩优等,补尚书省令史,知管差除。 蔚性通敏,晓析吏事。 寻授都事,以丧去。 起复,行左司员外郎,迁郎中。 大定二年,超授河东北路转运使,谕旨曰:“汝在海陵时,行事多不法。 然朕素知尔才干,欲授以内除,而宪台有言,以是补外。 如能澡心易行,必当升擢,否则勿望再用。 ”既而察廉为第一,授中都路都转运使。 改吏部尚书,以断护卫出职事不当,夺官一阶。 顷之,出知河中府事,迁南京留守。 十五年,拜参知政事,蔚恳辞不任负荷,敕谕之曰:“卿但履正奉公,无或阿顺,何以辞为? ”十六年,出知真定府事,累转知河中府。 明昌元年,召拜尚书右丞,致仕,卒。 马惠迪,字吉甫,漷阴人也。 擢天德三年进士第,再调昌邑令,察廉第一,补尚书省令史。 大定中,出为西京留守判官,以治最,擢同知崇义军节度事。 累迁左司郎中。 先是,邓俨居是职,世宗爱其明敏,惠迪一日奏事退,上谓宰臣曰:“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若惠迪聪明而朴实,甚可喜也。 朕尝与论事,五品以下朝官少有如者。 ”未几,超授御确中丞,拜参知政事。 时乌底改叛亡,世宗已遣人讨之,又欲益以甲士,毁其船筏。 惠迪奏曰:“得其人不可用,有其地不可居,恐不足劳圣虑。 ”上曰:“朕固知之。 所以毁其船筏,正欲不使再窥边境耳。 ”寻以忧去。 起为昭义军节度使。 明昌元年,为南京留守,致仕,卒。 马琪,字德玉,大兴宝坻人。 正隆五年擢进士第,调清源主簿‖三迁永清令。 永清畿县,号难治,前令要介有能声,琪继以治闻。 补尚书省令史,以永清治最,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兴中府治中,召为户部员外郎,改侍御史。 世宗谓宰臣曰:“比者马琪主奏高德温狱,其于富户寄钱事皆略不奏。 朕以琪明法律而正直,所为乃尔,称职之才何其难也? 古人虽云‘罪疑惟轻’,非为全尚宽纵也。 ”寻转左司员外郎,扈从东巡,迁右司郎中,移左司。 时择使宋国者,世宗欲命琪,宰臣言其资浅,诏特遣之,还授吏部侍郎,改户部。 章宗即位,除中都路都转运使。 时户部阙官,上命宰臣选可任者,或举同知大兴府事乌古孙仲和,上曰:“仲和虽有智力,恐不能主钱谷。 理财安得如刘晏者,官用足而民不困,唐以来一人而已。 ”或举琪,上然之,曰:“琪不肯欺官,亦不肯害民,是可用也。 ”遂擢为户部尚书。 久之,削官一阶。 初,琪病告,近侍传旨,不具服曳履而出,有司议当徒二年,减外犹追官解任。 大理少卿阎公贞以为琪本荒遽失措,与非病告有违不同,宜减徒二年三等论之。 上从公贞议,任职如故。 明昌四年,拜参知政事,诏谕之曰:“户部遽难得人,顾无以代卿者,故用卿晚耳。 ”一日,上谓琪曰:“卿在省久矣,比来事少于往时何也? ”琪曰:“昔宰职多有异同,今情见不同者甚少。 ”上曰:“往多情见为是耶,今无者为是耶? ”琪曰:“事状明者不假情见,便用情见,亦要归之是而已。 ”五年,河决阳武,灌封丘而东,琪行尚书省事往治之,讫役而还。 迁中大夫。 承安元年,北边用兵,而连岁旱,表乞致仕,不许。 明年,出镇安武军,致仕,卒。 子师周,阁门祗候,当给假,以闻。 上悼之,以不奏闻责谕有司,后二品官卒皆具以闻,自琪始。 琪性明敏,习吏事,其治钱谷尤长,然性吝好利,颇为上所少云。 杨伯通,字吉甫,弘州人。 擢大定三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为吏部主事、顺义军节度副使,以忧去。 吏部侍郎马琪表荐伯通廉干,尚书省复察如所举,召为尚书省都事,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 明昌元年,擢左司员外郎,转郎中,累迁吏部尚书,寻移户部。 承安二年,拜参知政事。 监察御史路铎劾奏伯通引用乡人李浩,以公器结私恩。 左司郎中贾益承望风旨,不复检详,言之台端,欲加纠劾,大夫张暐辄尼不行。 上命同知大兴府事贾铉诘之,伯通居家待罪。 铉奏:“暐言弹绌大臣,须有实迹,所劾不当,徒坏台纲。 益言除授皆宰执公议,不言伯通私枉。 ”诏责铎言事轻率,而慰谕伯通治事。 伯通再上表辞,不许。 四年,进尚书左丞,致仕,卒。 尼庞古鉴,本名外留,隆州人也。 识女直小字及汉字,登大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隆安教授。 改即墨主簿,召授国子助教,擢近侍局直长。 世宗器其材,谓宰臣曰:“新进士中如徒单镒、夹谷衡、尼庞古鉴,皆可用也。 ”改太子侍丞。 逾年,迁应奉翰林文字,兼右三部司正。 世宗复谓宰臣曰:“鉴尝近侍,朕知其正直干治。 及为东宫侍丞,保护太孙,礼节言动犹有国俗纯厚旧风,朕甚嘉之。 ”章宗立,累迁尚书户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 俄转同知大兴府,用大臣荐,改知大兴府事。 明昌五年拜参知政事,薨,谥曰文肃。 赞曰:移剌履从容进说,信孚于君,至论经纯传驳,以孝行为治本,其得古人遗学欤! 昔臧孙达忠谏于鲁,君子知其有后,信矣。 张万公引正守己,质言无华。 开壕括地之议,明灼利害,如指诸掌,闭于群说而不式,致仕而归,理势然也。 蒲察通之哭海陵,君臣大义死生一之,其志烈矣。 程辉、斡特剌之鲠直,刘玮、董师中之通敏,才皆足以发闻,然师中有附胥之讥,刘玮见避事之责,其视前人,多有愧矣。 王蔚、马惠迪之徒,何足算也。 发布时间:2025-07-22 10:00:1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