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史》 列传第二十一 内容: 廖永安俞通海(弟通源渊胡大海(养子德济)栾凤耿再成张德胜(汪兴祖赵德胜南昌康郎山两庙忠臣附桑世杰(刘成)茅成(杨国兴)胡深孙兴祖曹良臣周显常荣张耀濮英于光等廖永安,字彦敬。 德庆侯永忠兄也。 太祖初起,永安兄弟偕俞通海等以舟师自巢湖来归。 太祖亲往收其军,遂以舟师攻元中丞蛮子海牙于马场河。 元人驾楼船,不利进退,而永安辈操舟若飞,再战,再破元兵,始定渡江策。 顷之,发江口。 永安举帆,请所向,命直指牛渚。 西北风方骤,顷刻达岸。 太祖急挥甲士鼓勇以登,采石镇兵皆溃,遂乘胜取太平。 授管军总管。 以舟师破海牙水栅,擒陈兆先,入集庆。 擢建康翼统军元帅。 以舟师从取镇江,克常州,擢同佥江南行枢密院事。 又以舟师同常遇春自铜陵趋池州。 合攻,破其北门,执徐寿辉守将,遂克池州。 偕俞通海拔江阴之石牌戍,降张士诚守将栾瑞。 擢同知枢密院事。 又以舟师破士诚兵于常熟之福山港。 再破之通州之狼山,获其战舰以归。 遂从徐达复宜兴,乘胜深入太湖。 遇吴将吕珍,与战。 后军不继,舟胶浅,被执。 永安长水战,所至辄有功。 士诚爱其才勇,欲降之,不可,为所囚。 太祖壮永安不屈,遥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国公。 永安被囚凡八年,竟死于吴。 吴平,丧还,太祖迎祭于郊。 洪武六年,帝念天下大定,诸功臣如永安及俞通海、张德胜、耿再成、胡大海、赵德胜、桑世杰皆已前没,犹未有谥号,乃下礼部定议。 议曰:“有元失驭,四海糜沸。 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 真人奋兴,不期自至,龙行而云,虎啸而凤。 若楚国公臣永安等,皆熊罴之士、膂力之才,非陷坚没阵,即罹变捐躯,义与忠俱,名耀天壤。 陛下混一天下,追维旧劳,爵禄及子孙,烝尝著祀典。 易名定谥,于礼为宜。 臣谨按谥法:以赴敌逢难,谥臣永安武闵;杀身克戎,谥臣通海忠烈;奉上致果,谥臣张德胜忠毅;胜敌致强,谥臣大海武庄;辟土斥境,武而不遂,谥臣再成武壮;折冲御侮,壮而有力,谥臣赵德胜武桓。 臣世杰,业封永义侯,与汉世祖封寇恂、景丹相类,当即以为谥。 ”诏曰:“可。 ”九年皆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 已,又改封永安郧国公。 无子,授其从子升为指挥佥事。 俞通海,字碧泉。 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 子三人,通海、通源、渊。 元末,盗起汝、颍。 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 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 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亲往抚其军。 而赵普胜叛去。 元兵以楼船扼马场河等口。 濒湖惟一港可通,亦久涸。 会天大雨,水深丈余,乃引舟出江,至和阳。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 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 从破海牙诸水寨,授万户。 从渡江,克采石,取太平,徇下诸属县。 海牙复以战舰截采石,而陈兆先合淮兵二十万屯方山,相犄角。 通海与廖永安等击之,大败其众,海牙遁。 进破兆先,取集庆路。 从汤和拔镇江,迁秦淮翼元帅。 偕诸将取丹阳、金坛、常州。 迁行枢密院判官。 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舟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 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 不如击之。 ”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 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 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 由是一目遂眇。 已,偕永安等克石牌戍,夺马驮沙而还。 普胜既叛归友谅,陷池州,遣别将守,而自据枞阳水寨。 太祖方征浙东,以枞阳为忧。 通海往攻,大破之。 普胜陆走,尽获其舟,遂复池州。 迁佥枢密院事。 陈友谅犯龙湾,偕诸将击走之,追焚其舟于慈湖,擒七帅,逐北至采石。 功最,进枢密院同知。 从攻友谅,下铜陵,克九江,掠蕲、黄。 从徐达击叛将祝宗、康泰,复南昌。 从援安丰,败士诚兵。 还攻庐州。 友谅大举围南昌。 从太祖击之。 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 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 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 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 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 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 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 敌连大舰力拒。 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 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飖若游龙。 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 友谅兵大败。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 莫若入江,据敌上流。 彼舟入,即成擒矣。 ”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 友谅不敢出。 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是役也,通海功最多。 师还,赐良田金帛。 明年从平武昌。 拜中书省平章政事。 总兵略刘家港,进逼通州,败士诚兵,擒其将朱琼、陈胜。 进摄江淮行中书省事,镇庐州。 从徐达平安丰。 又从克湖州,略太仓。 秋毫不犯,民大悦。 围平江,战灭渡桥。 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 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 ”通海不能语。 太祖挥涕而出。 翼日卒,年三十八。 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追封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洪武三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 通海父廷玉官佥枢密院事,先卒,追封河间郡公。 通海无子,弟通源嗣其官。 通源,字百川。 从大将军征中原,偕副将军冯胜等会兵太原,定河中。 渡河,克鹿台,取凤翔、巩昌、泾州,守开城。 会张良臣据庆阳再叛,大将军命诸将分兵蹙之。 通源自临洮疾趋至泾,略其西,顾时略其北,傅友德略其东,陈德略其南。 大将军逼城下,良臣援绝粮尽,败死。 遂克庆阳。 征定西,克兴元,皆先登。 洪武三年封南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从廖永忠伐蜀,又从徐达出塞,抚甘肃,有功。 徙江南豪民十四万田凤阳。 又攻云南,征广南蛮,俘斩数万。 二十二年诏还乡,赐钞五万,置第于巢。 未行,卒。 子祖,病不能嗣。 逾年,追论胡党,以通源死,不问,爵除。 渊以父兄故,充参侍舍人。 从征,积功授都督佥事。 通源既坐党,太祖念廷玉、通海功,二十五年封渊越巂侯,岁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帅师讨建昌叛贼,城越巂。 明年坐累失侯,遣还里。 建文元年召复爵。 随大军征燕,战没于白沟河。 次子靖嗣官。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 长身、铁面,智力过人。 太祖初起,大海走谒滁阳,命为前锋。 从渡江,与诸将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 从破宁国,副院判邓愈戍之。 遂拔徽州,略定其境内。 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 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 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 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 进枢密院判官。 克兰溪,从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 下诸暨,守将宵遁。 万户沈胜既降复叛,大海击败之,生擒四千余人。 改诸暨为诸全州。 移兵攻绍兴,再破张士诚兵。 太祖以宁、越重地,召大海使守之。 士诚将吕珍围诸全,大海救之。 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灌珍营。 珍势蹙,于马上折矢誓。 请各解兵,许之。 郎中王恺曰:“珍猾贼,不可信,不如因击之。 ”大海曰:“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 ”师还,人皆服其威信。 寻攻处州,走元将石抹宜孙,遂定处州七邑。 陈友谅寇龙江,命分军捣信州,以牵制敌。 大海用王恺言,亲引兵往,遂克信州,以为广信府。 信方绝粮,或劝还师。 大海曰:“此闽、楚襟喉地也,可弃之乎? ”筑城浚隍以守之。 先是,军粮少,所得郡县,将士皆征粮于民,名曰寨粮。 民甚病之。 大海以为言,始命罢去。 进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金华。 初,严州既下,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皆自桐庐来归。 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 至是,三人者谋作乱,晨入分省署,请大海观弩于八咏楼。 大海出,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 大海未及答,反顾英。 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 并其子关住、郎中王恺皆遇害。 英等大掠城中,奔于吴。 其后,李文忠攻杭州,杭人执英以降。 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 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曰:“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 ”以是军行远近争附。 及死,闻者无不流涕。 又好士,所至辄访求豪隽。 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 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 初,太祖克婺州,禁酿酒。 大海子首犯之。 太祖怒,欲行法。 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 太祖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 ”竟手刃之。 及关住复被杀,大海遂无后。 养子德济,字世美,不知何许人。 大海帅以归太祖。 从攻婺州,为诱兵,大破元兵于梅花门外,擒其将季弥章,由是知名。 既下信州,太祖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使守之。 陈友谅将李明道来寇,德济与力战。 大海来援,夹击之,擒明道及其宣慰王汉二。 及大海为蒋英所害,处州降将李祐之亦杀院判耿再成以叛。 张士诚闻浙东乱,遣其弟士信寇诸全。 德济自信州往救,乘懈得入城,与知州栾凤、院判谢再兴分门守。 夜半,出敌不意,砍士信营,破走之。 擢浙江行省参知政事,移守新城。 士诚将李伯升帅步骑大入寇。 德济固守,乞师于李文忠。 文忠驰救,德济出兵夹击,大破之,详文忠传。 时德济所部有潜移家入新城者,文忠疑德济使然。 诛其都事罗彦敬,欲微戒德济。 将士皆怒,走告德济。 德济怡然曰:“右丞杀彦敬,自为广信作战衣有弊耳,再言者斩! ”于是太祖召德济褒谕之,而责文忠失将士心。 且曰:“胡德济之量,汝不及也。 ”擢浙江行省右丞,赐骏马。 未几,改左丞,移镇杭州。 从大将军徐达出定西。 德济军失利,达斩其部将数人,械至京师。 帝念旧功,释之。 复以为都指挥使,镇陕西,卒。 栾凤,高邮人。 知诸全,有能声。 方士信来攻,与谢再兴力守,数出奇兵挫敌。 再兴使部校鬻货于杭,太祖虑其输我军虚实,召再兴还,而以参军李梦庚总制诸全军马。 既而念再兴功,为兄子文正娶其长女,命徐达娶其幼女。 复遣守诸全。 再兴忿梦庚出己上,凤复以细故绳之,遂叛,杀凤。 凤妻王氏以身蔽凤,并杀之。 执梦庚,降于士诚,梦庚亦死之。 太祖以再兴数有功,叛非其志,故凤与梦庚皆不得恤云。 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人。 从太祖于濠,克泗、滁州。 元兵围六合,太祖救之,与再成军瓦梁垒。 力战,度不敌,引还。 元兵尾至,太祖设伏涧侧,令再成诱敌,大败之。 以镇抚从渡江,下集庆。 以元帅守镇江,以行枢密院判官守长兴,再守扬州。 从取金华,为前锋,屯缙云之黄龙山以遏敌冲。 与胡大海破石抹宜孙于处州,克其城,守之。 宜孙来攻,又败之庆元。 再成持军严,士卒出入民间,蔬果无所捐。 金华苗帅蒋英等叛,杀胡大海。 处州苗帅李祐之等闻之,亦作乱。 再成方对客饭,闻变,上马,收战卒不满二十人,迎贼骂曰:“贼奴! 国家何负汝,乃反。 ”贼攒槊刺再成。 再成挥剑连断数槊,中伤坠马,大骂不绝口死。 胡深等收其尸,藁葬之。 后改葬金陵聚宝山。 追封高阳郡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洪武十年加赠泗国公,谥武壮。 子天璧,闻父难,纠部曲杀贼。 比至,李文忠已破贼斩之。 遂以天璧守处州。 拒方国珍、张士诚皆有功,擢指挥副使。 克浦城,捣建宁,走陈友定。 征襄阳,进至西安。 招谕河州、临洮,皆下。 改杭州指挥同知。 七年出海捕倭,深入外洋,溺死。 张德胜,字仁辅,合肥人。 才略雄迈。 与俞通海等以舟师自巢来归。 从渡江,克采石、太平。 陈埜先来攻,与汤和等破擒之。 授太平兴国翼总管。 破蛮子海牙水寨,擒陈兆先。 下集庆,克镇江,授秦淮翼元帅。 取常州,擢枢密院判。 克宁国,收长枪兵。 下太湖,略马迹山。 攻宜兴,取马驮沙及石牌寨。 进佥枢密院事。 赵普胜陷池州,德胜往援,弗及,还,从徐达拔宜兴。 普胜复掠青阳、石埭。 德胜与战栅江口,破走之。 已,复同通海击败其众,遂复池州。 引兵自无为趋浮山,走普胜将胡总管,追,败之青山,逐北至潜山。 陈友谅将郭泰逆战沙河,破斩之,遂克潜山。 友谅犯龙江,德胜总舟师迎战,杀伤相当。 德胜大呼,麾诸将奋击。 友谅军披靡,遂大败。 与诸将追及之慈湖,纵火焚其舟。 至采石,大战,没于阵。 追封蔡国公,谥忠毅,肖像功臣庙,侑享太庙。 子宣幼。 养子兴祖嗣职。 兴祖,巢人。 本汪姓。 既嗣职,从破安庆,克江州,拔蕲、黄,取南昌。 从援安丰,大败张士诚兵。 鄱阳之战,与廖永忠等以六舟深入。 又邀击友谅于泾江口。 功最,擢湖广行省参政。 从平武昌,遂克庐州,略地至通州而还。 进大都督府佥事。 从徐达取淮东,下浙西。 进同知大都督府事。 大军北征,别将卫军由徐州克沂、青、东平,乘胜至东阿,降元参政陈璧及所部五万余人。 孔子五十六世孙衍圣公希学帅曲阜知县希举、邹县主簿孟思谅等迎谒于军门,兴祖礼之。 兖东州县闻风皆下,遂取济宁、济南。 洪武元年,以都督兼右率府使,从攻乐安,克汴梁、河、洛,还守济宁。 与大将军会师德州,帅舟师并河进,遂克元都。 徇下永平,西取大同,将三卫卒守之。 再败元兵,斩获无算。 时德胜子宣已长,命为宣武卫指挥同知。 而兴祖复姓为汪。 三年进克武、朔二州,获元知院马广等。 帅兵至大同北口,大败元兵,获扩廓弟金刚奴等四百余人。 未几,命为晋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佥事。 四年从前将军傅友德合兵伐蜀,克阶、文,乘胜至五里关,中飞石死。 蜀平,诏都督兴祖殁于王事,优赏其子,追封东胜侯,予世券。 兴祖子幼,命与宣同居。 以疾卒,爵除。 赵德胜,濠人。 为元义兵长,善马槊,每战先登。 隶王忙哥麾下,察其必败。 太祖取滁阳,德胜母在军中,乃弃其妻来从。 太祖喜,赐之名,为帐前先锋。 从取铁佛冈,攻三汊河,破张家寨,克全椒、后河诸寨。 援六合,中流矢,几殆。 击鸡笼山,捣乌江,下和州、含山。 夜袭陈埜先营,拔板门、铁长官二寨,遂取仪真。 授总管府先锋。 从渡江,下太平,克芜湖、句容、溧水、溧阳,皆有功。 从常遇春败蛮子海牙于采石,破陈兆先营于方山,下集庆,功最。 从徐达取镇江,破苗军水寨。 下丹阳、金坛,平宁国。 转领军先锋。 取广德,破张士诚水寨。 复从遇春攻常州,解牛塘围,复广德、宁国。 取江阴,攻常熟,擒张士德。 从攻湖州。 宜兴叛,还兵定之。 擢中翼左副元帅。 陈友谅犯龙江。 龙江第一关曰虎口城,太祖以属德胜。 友谅至,力战。 伏兵起,友谅大败。 遂复太平。 下铜陵临山寨,略黄山桥及马驮沙,征高邮。 有功,进后翼统军元帅。 从太祖西征,破安庆水寨,乘风溯小孤山。 距九江五里,友谅始知,仓皇遁去。 遂克九江,徇黄梅、广济,克瑞昌、临江、吉安,还下安庆。 进克抚州,取新淦。 讨南昌叛将,复其城,砲伤肩。 授佥江南行枢密院事。 与朱文正、邓愈共守南昌。 平罗友贤于池州,破友谅将于西山。 复临江、吉安、抚州。 未几,友谅大举兵围南昌。 德胜帅所部数千,背城逆战,射杀其将,敌大沮。 明日复合,环城数匝。 友谅亲督战,昼夜攻,城且坏。 德胜帅诸将死战,且战且筑,城坏复完。 暮坐城门楼,指挥士卒。 弩中腰膂,镞入六寸,拔出之,叹曰:“吾自壮岁从军,伤矢石屡矣,无重此者。 丈夫死不恨,恨不能扫清中原耳。 ”言毕而绝,年三十九。 追封梁国公,谥武桓,列祀功臣庙,配享太庙。 德胜刚直沉鸷,驭下严肃。 未尝读书,临机应变,动合古法。 平居笃孝友如修士。 友谅围南昌八十五日,先后战死者凡十四人。 张子明者,领兵千户也。 洪都围久,内外隔绝,朱文正遣子明告急于应天。 以东湖小渔舟从水关潜出,夜行昼止,半月始得达。 太祖问友谅兵势。 对曰:“兵虽盛,战斗死者不少。 今江水日涸,贼巨舰将不利。 援至可破也。 ”太祖谓子明:“归语而帅:坚守一月,吾自取之。 ”还至湖口,为友谅所获。 令诱城中降,子明佯诺。 至城下,大呼:“我张大舍。 已见主上,令诸公坚守,救且至! ”贼怒,攒槊杀之。 追封忠节侯。 友谅攻抚州,枢密院判李继先乘城战死;左翼元帅牛海龙突围死;左副元帅赵国旺引兵烧战舰,敌追至,投桥下死;百户徐明跃马出射贼,贼知明名,并力攻,被执死;军士张德山夜半潜出城,焚贼舟,贼觉,死;夏茂成守城楼,中飞砲死;右翼元帅同知朱潜、统军元帅许珪俱战死。 蒋必胜陷吉安,参政刘齐、知府朱文华被执,不屈死。 赵天麟守临江,友谅攻之,城陷,不屈死。 祝宗、康泰叛,陷洪都,知府叶琛与行省都事万思诚迎战,皆死。 事平,皆赠爵侯伯以下有差,立忠臣庙于豫章,并祠十四人,以德胜为首。 而康郎山战死者三十五人,首丁普郎。 普郎初为陈友谅将,守小孤山。 偕傅友德来降,授行枢密院同知,数有功。 及援南昌,大战鄱阳湖。 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 时七月己丑也。 追赠济阳郡公。 张志雄亦友谅将,素骁勇,号长张。 从赵普胜守安庆。 友谅杀普胜,志雄怨,来降,为枢密院判。 至是舟樯折,敌攒刺之,知不能脱,遂自刎。 元帅余昶、右元帅陈弼、徐公辅皆以其日战没。 先一日,左副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战没。 兆先者,埜先从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备宿卫。 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战死。 韩成子观至都督,别有传。 越四日,辛卯,复大战,副元帅昌文贵、左元帅李信、王胜、刘义死。 八月壬戌,扼敌泾江口,同知元帅李志高、副使王咬住亦战死。 其他偏裨死事者,千户姜润、王凤显、石明、王德、朱鼎、王清、常德胜、袁华、陈冲、王喜仙、汪泽、丁宇、史德胜、裴轸、王理、王仁,镇抚常惟德、郑兴、逯德山、罗世荣、曹信。 凡赠公一人、侯十二人、伯二人、子十五人、男六人,肖像康郎山忠臣庙,有司岁致祭。 又程国胜者,徽人。 以义兵元帅来归,败杨完者。 累功至万户。 守南昌。 与牛海龙夜劫友谅营。 海龙中流矢死,国胜泅水得脱,抵金陵。 从太祖战鄱阳。 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国胜与韩成、陈兆先驾舸左右奋击,太祖舟脱。 国胜等绕出敌舰后,援绝,力战死。 而南昌城中谓国胜已前死,故豫章、康山两庙俱得预祀云。 桑世杰,无为人。 亦自巢湖来归。 赵普胜有异志,世杰发其谋,普胜逸去。 从渡江,以舟师破元水军。 授秦淮翼元帅。 下镇江,徇金坛、丹阳,攻宁国长枪诸军,克水阳,平常州。 判行枢密院事。 略地江阴、宜兴。 初,石牌民朱定,贩盐无赖,与富民赵氏有隙,遂告变,灭赵氏,授江阴判官。 寻复为盗,元遣兵捕之。 定闻张士诚据高邮,乃导士诚由通州渡江,遂陷平江。 以定为参政,而遣元帅栾瑞戍石牌。 及大兵既取江阴,瑞尚据石牌,导舟师往来。 太祖命永安及世杰击之,世杰力战死,瑞亦降。 张氏窥江路绝。 太祖念其功,赠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永义侯,侑享太庙。 子敬以父死事,累官都督府佥事。 洪武二十三年,封徽先伯,岁禄千七百石,予世券。 明年同徐辉祖等防边,寻令屯军平阳,坐蓝玉党死。 又刘成者,灵璧人。 以统兵总管从耿炳文定长兴,为永兴翼左副元帅,数佐炳文败士诚兵。 李伯升以十万众来攻,城中兵仅七千。 太祖遣兵援之,未至,炳文婴城守。 成引数士骑出西门,击败伯升兵,擒其将宋元帅。 转至东门,敌悉兵围之,遂战死。 赠怀远将军,立庙长兴。 茅成,定远人。 自和州从军,隶常遇春麾下。 克太平,始授万户。 从定常州、宁国,进总管。 克衢州,授副元帅。 守金华,改太平兴国翼元帅。 从克安庆,援安丰,战鄱阳,克武昌,授武德卫千户。 寻进指挥副使。 取赣州、安陆、襄阳、泰州,皆有功。 从徐达攻平江,焚张士诚战船,筑长围困之。 达攻娄门,士诚出兵战,成击败之。 突至外郛,中叉死。 赠东海郡公,祀功臣庙。 同时死者,有杨国兴,亦定远人。 以右翼元帅守宜兴。 初,常州人陈保二聚众,号“黄包军”。 即降复叛,诱执詹、李二将。 国兴执斩之。 授神武卫指挥使。 至是攻阊门战死,以其子益袭指挥使。 胡深,字仲渊,处州龙泉人。 颖异有智略,通经史百家之学。 元末兵乱,叹曰:“浙东地气尽白,祸将及矣。 ”乃集里中子弟自保。 石抹宜孙以万户镇处州,辟参军事,募兵数千,收捕诸山寇。 温州韩虎等杀主将叛。 深往谕之,军民感泣,杀虎以城降。 已,偕章溢讨龙泉之乱,搜旁县盗,以次平之。 宜孙时已进行省参政,承制命深为元帅。 戊戌十二月,太祖亲征婺州。 深帅兵车数百辆往援,至松溪不能救,败去,婺遂下。 明年,耿再成侵处州,宜孙分遣元帅叶琛、参谋林彬祖、镇抚陈中真及深帅兵拒战。 会胡大海兵至,与再成合,大破之,进抵城下。 宜孙战败,与叶琛、章溢走建宁,处州遂下。 深以龙泉、庆元、松阳、遂昌四县降。 太祖素知深名,召见,授左司员外郎,遣还处州。 招集部曲,从征江西。 既定,命以亲军指挥守吉安。 处州苗军叛,杀守将耿再成,深从平章邵荣讨诛之。 会改中书分省为浙东行中书省,遂以深为行省左右司郎中,总制处州军民事。 时山寇窃发,人情未固,深募兵万余人,捕诛渠帅。 沿海军素骁,诛其尤横者数人,患遂息。 癸卯九月,诸全叛将谢再兴以张士诚兵犯东阳。 左丞李文忠令深引兵为前锋,再兴败走。 深建议以诸全为浙东籓屏,乃度地去诸全五十里并五指山筑新城,分兵戍守。 太祖初闻再兴叛,急驰使诣文忠,别为城守计。 至则工已竣。 后士诚将李伯升大举来侵,顿新城下,不能拔,败去。 太祖嘉深功,赐以名马。 太祖称吴王,以深为王府参军,仍守处州。 温州豪周宗道聚众据平阳。 数为方国珍从子明善所逼,以城来归。 明善怒,攻之。 深遣兵击走明善,遂下瑞安,进兵温州。 方氏惧,请岁输银三万充军实。 乃命深班师,复还镇。 陈友定兵至,破之,追至浦城,又败其守兵,城遂下。 进拔松溪,获其守将张子玉。 因请发广信、抚州、建昌三路兵,规取八闽。 太祖喜曰:“子玉骁将,擒之则友定破胆。 乘势攻之,理无不克。 ”因命广信指挥朱亮祖由铅山、建昌,左丞王溥由杉关,会深齐进。 已,亮祖等克崇安,进攻建宁。 友定将阮德柔固守。 深视氛祲不利,欲缓之。 亮祖曰:“师已至此,庸可缓乎? 且天道幽远,山泽之气变态无常,何足征也。 ”时德柔兵屯锦江,逼深阵后。 亮祖督战益急。 深引兵还击,破其二栅。 德柔军力战,友定自以锐师夹击。 日已暮,深突围走,马蹶被执,遂遇害,年五十二。 追封缙云郡伯。 太祖尝问宋濂曰:“胡深何如人? ”对曰:“文武才也。 ”太祖曰:“诚然。 浙东一障,吾方赖之。 ”而深以久任乡郡,志图平闽以报效,竟以死徇。 深驭众宽厚,用兵十余年,未尝妄戮一人。 守处州,兴学造士。 缙云田税重,以新没入田租偿其数。 盐税什一,请半取之,以通商贾。 军民皆怀其惠云。 孙兴祖,濠人。 从太祖渡江,积功为都先锋。 战龙江,迁统军元帅。 破瑞昌八阵营,擢天策卫指挥使。 兴祖沉毅有谋,大将军徐达雅重之。 克泰州,以达请,命守海陵。 海陵,士诚兵入淮要地也。 兴祖整军令,练士伍,防御甚严。 吴兵自海口来侵,击败之,擒彭元帅。 平江既下,命兴祖取通州,士诚守将已诣徐达降。 进大都督府副使,移镇彭城。 达既定关陕,旋师北向,檄兴祖会东昌。 从克元都。 置燕山六卫,留兵三万人,命兴祖守之,领大都督分府事。 大兵西征,扩廓由居庸窥北平。 达谓诸将:“北平有孙都督,不足虑。 ”遂直捣太原。 语详《达传》。 洪武三年,帅六卫卒从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年三十五。 太祖悼惜之,追封燕山侯,谥忠愍,配享通州常遇春祠。 未几,中书省以都督同知汪兴祖兼俸事入奏。 帝闻奏兴祖名,叹息,命以月俸给故燕山侯兴祖家。 以其长子恪袭武德卫指挥使。 久之,历都督佥事。 二十一年,以右参将从蓝玉北征,至捕鱼儿海。 论功封全宁侯,岁禄二千石,予世券。 恪谨敏,有儒将风。 从征楚、蜀,还驻沔阳,简阅各卫所军士备边。 二十五年,进兼太子太保。 未几,籍兵山西,从宋国公胜练兵。 旋召还,赐第中都。 后坐蓝玉党死。 曹良臣,安丰人。 颍寇起,聚乡里筑堡自固。 归太祖于应天,为江淮行省参政。 从取淮东,收浙西,进行省左丞。 从大军取元都,略地至泽、潞。 进山西行省平章,还守通州。 时大兵出山西,通州守备单弱,所部不满千人。 元丞相也速将万骑营白河。 良臣曰:“吾兵少,不可与战。 彼众虽多,亡国之余,败气不振,当以计走之。 ”乃密遣指挥仵勇等于濒河舟中多立赤帜,亘三十余里,钲鼓声相闻。 也速大骇,遁去。 良臣出精骑逐交百余里,元兵自是不敢窥北平。 复从大将军达击扩廓帖木儿于定西,败之。 洪武三年封宣宁侯,岁禄九百石,予世券。 明年从伐蜀,克归州山寨,取容美诸土司。 会周德兴拔茅冈覃垕寨,自白盐山伐木开道,出纸坊溪以趋夔州,进克重庆。 明年从副将军文忠北征,至胪朐河,收其部籓。 文忠帅良臣持二十日粮,兼程进至土剌河。 哈剌章渡河拒战,少却。 追至阿鲁浑河,敌骑大集。 将士皆殊死战,敌大败走,而良臣与指挥周显、常荣、张耀皆战死。 事闻,赠良臣安国公,谥忠壮,列祀功臣庙。 子泰袭侯,坐蓝玉党死,爵除。 显,合肥人。 从渡江,累功至指挥同知。 洪武三年,以收应昌红罗山寨,迁指挥使。 荣,开平王遇春再从弟,历指挥佥事。 遇春卒于军,荣护丧还。 从朱亮祖平蜀,累官至振武卫指挥同知。 耀,寿州人,初从陈埜先。 建康下,始归附。 累功为守御福建指挥使,守兴化。 至是俱战没,帝厚恤诸臣家,命有司各表其墓。 濮英,庐州人。 初以勇力为百夫长,积功至西安卫指挥。 坐军政不修,召还诘责,遣叶升代之。 升更言其贤,令还卫。 洪武十九年,太祖命耿炳文选陕西都司卫所卒备边,惟英所练称劲旅,加都督佥事。 明年命师所部随大将军冯胜北征。 抵金山,降纳哈出,遂班师,而以英将奇兵三千人为殿。 纳哈出余众窜匿者尚数十万,闻帅旋,设伏于途,谋俟大军过窜取之。 未发。 英后至,猝为所乘,冲突不能出,马踣,遂见执。 敌既得英,思挟为质。 英绝食不言,乘间引佩刀剖腹死。 事闻,赠金山侯,谥忠襄。 明年进赠乐浪公。 封其子玙为西凉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二十三年,命练兵东昌,又令驻临清,训练士卒。 二十五年,召还,同宋国公胜等简阅山西士马。 玙能修父职,帝甚嘉之。 复令籍山西民兵,所籍州县最多,事集而不扰。 明年坐蓝玉党,戍五开死。 洪武中指挥使死事者,又有于光、严德、孙虎。 光,都昌人。 初事徐寿辉,镇浮梁。 陈友谅弑寿辉,光以浮梁来降,授枢密院判。 积功为鹰扬卫指挥,镇巩昌。 扩廓围兰州,光赴援至马兰滩,战败被执。 以徇城下。 光大呼曰:“公等但坚守,徐将军将大军旦夕至矣! ”贼怒,批其颊,遂被杀,祀功臣庙。 严德,太平人。 从起兵,积功为海宁卫指挥。 从朱亮祖讨方国珍,战殁于台州。 追封天水郡公。 孙虎,不知何许人。 从援池州,下于潜、昌化,定建德、诸全,皆有功。 授千户。 克新城、桐、庐,进海宁卫指挥使。 平嘉兴盗。 从副将军李文忠北征,由东道入应昌,至落马河与元兵战死。 追封康安郡伯。 又指挥佥事刘广,戍永平,御寇战死。 凉州卫百户刘林戍凉州,也先帖木儿叛,战死。 边人壮之,名其所居窦融台为刘林台。 钱塘卫千户袁兴,全椒人。 从征云南,自请为前锋,陷阵死。 并褒赠有差。 赞曰:明祖之兴,自决策渡江,始力争于东南数千里之内,摧友谅,灭士诚,然后北定中原,南图闽、粤,则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厥功岂细哉! 计不旋踵,效命疆场,虽勋业未竟,然褒崇庙祀,竹帛烂然。 以视功成命爵、终罹党籍者,其犹幸也夫。 发布时间:2025-09-08 10:20:06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