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史》 列传第五十七 内容: ○高谷胡濙王直高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 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土,授中书舍人。 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 英宗即位,开经筵,杨士奇荐谷及苗衷、马愉、曹鼐四人侍讲读。 正统十年由侍讲学士进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典机务。 景泰初,进尚书,兼翰林学士,掌阁务如故。 英宗将还,奉迎礼薄,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礼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 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礼,况儒臣乎! ”众善其言。 胡濙、王直欲以闻。 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 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 ”都御史王文不可。 已而言官奏之。 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 ”因抗章恳请如遂荣言。 帝虽不从,亦不之罪。 二年进少保、东阁大学士。 易储,加太子太傅,给二俸。 应天、凤阳灾,命祀三陵,振贫民。 七年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内阁七人,言论多龃龉。 谷清直,持议正。 王文由谷荐,数挤谷。 谷屡请解机务,不许。 都给事中林聪忤权要论死,谷力救,得薄谴。 陈循及文构考官刘俨、黄谏,帝命礼部会谷复阅试卷。 谷力言俨等无私,且曰:“贵胄与寒士竞进,已不可。 况不安义命,欲因此构考官乎? ”帝乃赐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 英宗复位,循、文等皆诛窜,谷谢病。 英宗谓谷长者,语廷臣曰:“谷在内阁议迎驾及南内事,尝左右朕。 其赐金帛袭衣,给驿舟以归。 ”寻复赐敕奖谕。 谷既去位,杜门绝宾客。 有问景泰、天顺间事,辄不应。 天顺四年正月卒,年七十。 谷美丰仪,乐俭素,位至台司,敝庐瘠田而已。 成化初,赠太保,谥文义。 胡濙,字源洁,武进人。 生而发白,弥月乃黑。 建文二年举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永乐元年迁户科都给事中。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 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还。 所至,亦间以民隐闻。 母丧乞归,不许,擢礼部左侍郎。 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 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 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 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皇太子监国南京,汉王为飞语谤太子。 帝改濙官南京,因命廉之。 濙至,密疏驰上监国七事,言诚敬孝谨无他,帝悦。 仁宗即位,召为行在礼部侍郎,濙陈十事,力言建都北京非便,请还南都,省南北转运供亿之烦。 帝皆嘉纳。 既闻其尝有密疏,疑之,不果召。 转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祭酒。 宣宗即位,仍迁礼部左侍郎。 明年来朝,乃留行在礼部,寻进尚书。 汉王反,与杨荣等赞亲征。 事平,赉予甚厚。 明年赐第长安右门外,给阍者二人,赐银章四。 生辰,赐宴其第。 四年命兼理詹事府事。 六年,张本卒,又兼领行在户部。 时国用渐广,濙虑度支不足,蠲租诏下,辄沮格。 帝尝切戒之,然眷遇不少替。 尝曲宴濙及杨士奇、夏原吉、蹇义,曰:“海内无虞,卿等四人力也。 ”英宗即位,诏节冗费。 濙因奏减上供物,及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浮费大省。 正统五年,山西灾,诏行宽恤,既而有采买物料之命。 濙上疏言诏旨宜信。 又言军旗营求差遣,因而扰民,宜罢之。 皆报可。 行在礼部印失,诏弗问,命改铸。 已,又失,被劾下狱。 未几,印获,复职。 九年,年七十,乞致仕,不许。 英宗北狩,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 濙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 ”与侍郎于谦合,中外始有固志。 景帝即位,进太子太傅。 杨善使也先,濙言上皇蒙尘久,宜附进服食,不报。 上皇将还,命礼部具奉迎仪。 濙等议遣礼部署迎于龙虎台,锦衣具法驾迎居庸关,百司迎土城外,诸将迎教场门;上皇自安定门入,进东安门,于东上北门南面坐;皇帝谒见毕,百官朝见,上皇入南城大内。 议上,传旨以一轿二马迎于居庸关,至安定门易法驾,余如奏。 给事中刘福等言礼太薄。 帝报曰:朕尊大兄为太上皇帝,尊礼无加矣。 福等顾云太薄,其意何居? 礼部其会官详察之。 ”濙等言:“诸臣意无他,欲陛下笃亲亲耳。 ”帝曰:“昨得太上皇书,具言迎驾之礼宜从简损,朕岂得违之。 ”群臣乃不敢言。 会千户龚遂荣为书投大学士高谷,言奉迎宜厚,具言唐肃宗迎上皇故事。 谷袖之以朝,与王直等共观之。 直与濙欲闻之帝,为都御史王文所阻,而给事中叶盛竟以闻。 盛同官林聪复劾直、濙、谷等,皆股肱大臣,有闻必告,不宜偶语窃议。 有诏索书。 濙等因以书进,且言:“肃宗迎上皇典礼,今日正可仿行。 陛下宜躬迎安定门外,分遣大臣迎龙虎台。 ”帝不悦曰:“第从朕命,无事纷更。 ”上皇至,居南城宫。 濙请帝明年正旦率群臣朝延安门,不许。 上皇万寿节,请令百官拜贺延安门,亦不许。 三年正月与王直并进少傅。 易太子,加兼太子太师。 王文恶林聪,文致其罪,欲杀之。 濙不肯署,遂称疾,数日不朝。 帝使兴安问疾。 对曰:“老臣本无疾,闻欲杀林聪,殊惊悸耳。 ”聪由是得释。 英宗复位,力疾入朝,遂求去。 赐玺书、白金、楮币、袭衣,给驿,官其一子锦衣,世镇抚。 濙历事六朝,垂六十年,中外称耆德。 及归,有三弟,年皆七十余,须眉皓白,燕聚一堂,因名之曰“寿恺”。 又七年始卒,年八十九。 赠太保,谥忠安。 濙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能以身下人。 在礼部久,表贺祥瑞,以官当首署名,人因谓其性善承迎。 南城人龚谦多妖术,濙荐为天文生,又荐道士仰弥高晓阴阳兵法,使守边,时颇讥之。 王直,字行俭,泰和人。 父伯贞,洪武十五年以明经聘至京。 时应诏者五百余人,伯贞对第一。 授试佥事,分巡广东雷州。 复吕塘废渠,清盐法。 会罢分巡官,召还为户部主事。 以父丧服阕,不时起,谪居安庆。 建文初,复以荐知琼州,崖州黎相仇杀,以反闻,且用兵。 伯贞捕其首恶,兵遂罢。 琼田岁常三获,以赋军,军不时受,俟民乏,乃急敛以要利。 伯贞为立期,三输之,弊始绝。 居数年,大治,流民占籍者万余。 忧归,卒于家。 直幼而端重,家贫力学。 举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文渊阁。 帝善其文,召入内阁,俾属草。 寻授修撰。 历事仁宗、宣宗,累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正统三年,《宣宗实录》成。 进礼部侍郎,学士如故。 五年出莅部事。 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直处之若素习者。 八年正月代郭琎\为吏部尚书。 十一年,户部侍郎奈亨附王振,构郎中赵敏,词连直及侍郎曹义、赵新,并下狱。 三法司廷鞫,论亨斩,直等赎徒。 帝宥直、义,夺亨、新俸。 帝将亲征也先,直率廷臣力谏曰:“国家备边最为谨严。 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 今敌肆猖獗,违天悖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号令,坚壁清野,蓄锐以待之,可图必胜。 不必亲御六师,远临塞下。 况秋署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士马之用未充。 兵凶战危,臣等以为不可。 ”帝不从,命直留守。 王师覆于土木。 大臣群请太后立皇子为皇太子,命成阝王摄政。 已,劝王即位,以安反侧。 时变起仓卒,朝臣议屡上,皆直为首。 而直自以不如于谦,每事推下之,雍容镇率而已。 加太子太保。 景泰元年,也先使使议和,且请还上皇,下礼部议未决。 直率群臣上言曰:“太上皇惑细人言,轻身一出,至于蒙尘。 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乃者天诱其衷,也先有悔心之萌,而来求成于我,请还乘舆,此转祸为福之机也。 望陛下俯从其请,遣使往报,因察其诚伪而抚纳之,奉太上皇以归,少慰祖宗之心。 陛下天位已定,太上皇还,不复莅天下事。 陛下第崇奉之,则天伦厚而天眷益隆,诚古今盛事也。 ”帝曰:“卿等言良然。 但前后使者五辈往,终不得要领。 今复遣使,设彼假送驾为名,来犯京师,岂不为苍生患。 贼诈难信,其更议之。 ”已而瓦剌别部阿剌使复至,胡濙等复以为言。 于是帝御文华殿门,召诸大臣及言官谕以宜绝状。 直对曰:“必遣使,毋贻后悔。 ”帝不悦。 于谦前为解,帝意释。 群臣既退,太监兴安匍匐出呼曰:“若等固欲遣使,有文天祥、富弼其人乎? ”直大言曰:“廷臣惟天子使,既食其禄,敢辞难乎! ”言之再,声色愈厉。 安语塞,乃议遣使,命李实、罗绮往。 既行,而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及也先使先后至,将遣归。 使者谓馆伴曰:“中国关外十四城皆为我有。 前阿剌知院使来,尚遣人偕往。 今亦必得大臣同行,庶有济。 ”胡濙以闻,下廷议。 直等固请,乃遣杨善等报之。 比实还,又以也先使至,具言也先欲和状。 直与宁阳侯陈懋等上疏,请更遣使赍礼币往迎上皇,不许。 复上疏曰:“臣等与李实语,具得彼中情事。 其所需衣物资斧者,上皇言也;而奉迎车驾,也先意也。 昨者脱脱不花及阿剌知院使来,皆有报使。 今也先使以迎请为辞,乃不遣使与偕,是疑敌而召兵也。 ”又不许。 已而实自言于帝。 帝第报也先书,就令杨善迎归而已。 直等复上言:“今北使已发,愿本上皇之心,顺臣民之愿,因彼悔心,遣使往报,以图迎复,此不待计而决者也。 不然,众志难犯,违天不祥,彼将执为兵端,边事益棘,京师亦不得高枕卧矣。 ”帝乃命群臣择使,直与陈懋等请仍遣实。 报曰:“候善归议之。 ”御史毕銮等复上疏,力言:“就令彼以诈来,我以诚往,万一不测,则我之兵力固在。 ”帝终不听。 已而善竟奉上皇还。 二年,也先遣使入贡,且请答使。 直屡疏言:“边备未修,刍粮未积,疮痍未复,宜如其请。 遣使往以观虚实,开导其善。 ”不许。 无何,也先遣骑入塞,以报使为辞。 直与群臣复请之,卒不许。 直等乃上疏言:“陛下锐意治兵,为战守计,真大有为之主。 然使命不通,难保其不为寇。 宜敕沿边守臣,发兵游徼,有警则入保,无事则力耕。 陛下于机务之暇,时召京营总督、总兵,询以方略,诚接而礼貌之,信赏罚以持其后,斯战守可言也。 ”帝曰“善”。 明年正月进少傅。 帝欲易太子。 未发。 会思明土知府黄矰以为请。 帝喜,下礼部议。 胡濙唯唯,文武诸臣议者九十一人当署名,直有难色。 陈循濡笔强之,乃署,竟易皇太子。 直进兼太子太师,赐金币加等。 顿足叹曰:“此何等大事,乃为一蛮酋所坏,吾辈愧死矣。 ”景帝疾亟,直、濙等会诸大臣台谏,请复立沂王为皇太子,推大学士商辂草疏。 未上,而石亨、徐有贞等夺门迎上皇复位,杀王文等。 疏草留姚夔所,尝出以示郎中陆昶,叹曰:“是疏不及进,天也。 ”直遂乞休。 赐玺书、金绮、楮币,给驿归。 直为人方面修髯,仪观甚伟。 性严重,不苟言笑。 及与人交,恂恂如也。 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编纂纪注之事,多出其手。 与金溪王英齐名,人称“二王”,以居地目直曰“东王”,英曰“西王”。 直以次当入阁,杨士奇不欲也。 及长吏部,兼廉慎。 时初罢廷臣荐举方面大吏,专属吏部。 直委任曹郎,严抑奔竞。 凡御史巡方归者,必令具所属贤否以备选擢,称得人。 其子资为南国子博士。 考绩至部,文选郎欲留侍直,直不可,曰:“是乱法自我始也。 ”朝廷以直老,命何文渊为尚书佐之。 文渊去,又命王翱,部遂有二尚书。 直为尚书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 帝优礼之,免其常朝。 比家居,尝从诸佃仆耕莳,击鼓歌唱。 诸子孙更迭举觞上寿,直叹曰:“曩者西杨抑我,令不得共事。 然使我在阁,今上复辟,当不免辽阳之行,安得与汝曹为乐哉! ”天顺六年卒,年八十四。 赠太保,谥文端。 资仕至翰林检讨,亦以学行称。 曾孙思,自有传。 赞曰:高谷之清直,胡濙之宽厚,王直之端重,盖皆有大臣之度焉。 当英、景之间,国势初更,人心观望,执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 而谷、濙忄卷忄卷于迎驾之仪,直侃侃于遣使之请,皆力持正议,不随众俯仰,故能身负硕望,始终一节,可谓老成人矣。 发布时间:2025-09-13 10:32:16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