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史》 列传第一百七 内容: 张四维(子泰征甲征)马自强(子怡慥)许国赵志皋张位朱赓(子敬循)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 隆庆初,进右中允,直经筵,寻迁左谕德。 四维倜傥有才智,明习时事。 杨博、王崇古久历边陲,善谈兵。 四维,博同里而崇古姊子也,以故亦习知边务。 高拱深器之。 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 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 俺答封贡议起,朝右持不决。 四维为交关于拱,款事遂成。 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已,朝士颇有疾之者。 御史郜永春视盐河东,言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指四维、崇古为势要,四维父、崇古弟为大商。 四维奏辨,因乞去。 拱力护之,温诏慰留焉。 初,赵贞吉去位,拱欲援四维入阁,而殷士儋夤缘得之,诸人遂相构。 及御史赵应龙劾士儋,士儋未去,言路复有劾四维者。 四维已进左侍郎,不得已引去,无何士儋亦去。 东宫出阁,召四维充侍班官。 给事中曹大埜言四维贿拱得召,四维驰疏辨,求罢。 帝不许,趣入朝。 未至而穆宗崩,拱罢政,张居正当国,复移疾归。 四维家素封,岁时馈问居正不绝。 武清伯李伟,慈圣太后父也,故籍山西,四维结为援。 万历二年,复召掌詹事府。 明年三月,居正请增置阁臣,引荐四维,冯保亦与善,遂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 当是时,政事一决居正。 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 四维由居正进,谨事之,不敢相可否,随其后,拜赐进官而已。 居正卒,四维始当国。 累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初,四维曲事居正,积不能堪,拟旨不尽如居正意,居正亦渐恶之。 既得政,知中外积苦居正,欲大收人心。 会皇子生,颁诏天下,疏言:“今法纪修明,海宇宁谧,足称治平。 而文武诸臣,不达朝廷励精本意,务为促急烦碎,致征敛无艺,政令乖舛,中外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诚宜及此大庆,荡涤烦苛,弘敷惠泽,俾四海烝黎,咸戴帝德,此固人心培国脉之要术也。 ”帝嘉纳之。 自是,朝政稍变,言路亦发舒,诋居正时事。 于是居正党大惧。 王篆、曾省吾辈,厚结申时行以为助。 而冯保欲因两宫徽号封己为伯,恶四维持之。 篆、省吾知之,厚贿保,数短四维;而使所善御史曹一夔劾吏部尚书王国光媚四维,拔其中表弟王谦为吏部主事。 时行遂拟旨罢国光,并谪谦。 四维以帝慰留,复起视事。 命甫下,御史张问达复劾四维。 四维窘,求保心腹徐爵、张大受贿保,保意稍解。 时行乃谪问达于外,以安四维。 四维以时行与谋也,卒衔之。 已而中官张诚谮保,保眷大衰,四维乃授意门生李植辈发保奸状。 保及篆、省吾皆逐,朝事一大变。 于是四维稍汲引海内正人为居正所沉抑者。 虽未即尽登用,然力反前事,时望颇属焉。 云南贡金后期,帝欲罪守土官,又诏取云南旧贮矿银二十万,皆以四维言而止。 寻以父丧归。 服将阕,卒。 赠太师,谥文毅。 子泰征、甲征皆四维柄政时举进士。 泰征累官湖广参政,甲征工部郎中。 马自强,字体干,同州人。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检讨。 隆庆中,历洗马,直经筵。 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请寄不行。 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神宗为皇太子出阁,充讲官。 敷陈明切,遂受眷。 及即位,自强已迁詹事,教习庶吉士,乃擢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 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 丁继母忧归。 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 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 甫两月,迁推礼部尚书。 帝遣使询居正尚书得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兼。 乃用为尚书,罢日讲,充经筵讲官。 礼官所掌,宗籓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抵牾,黠吏得恣为奸利。 自强择其当者俾僚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屏之。 每籓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无所牟利。 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为提点,夺印敕。 至是,张国祥求复故号。 自强寝其奏。 国祥乃重贿冯保固求复,自强力持不可,卒以中旨许之。 初,俺答通贡市,赏有定额,后边臣徇其求,额渐溢。 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世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 念阁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 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帝即令居正推择,遂以人望荐自强及所厚申时行。 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务。 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更以是多居正。 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 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 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 已,居正还朝,调阳谢政,自强亦得疾卒。 诏赠少保,谥文庄,遣行人护丧还。 子怡,举人,终参议;慥,进士,尚宝卿。 关中人入阁者,自自强始。 其后薛国观继之。 终明世,惟二人。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 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检讨。 神宗为太子出阁,兼校书。 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 历礼部左、右侍郎,改吏部,掌詹事府。 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国与首辅申时行善。 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 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 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 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 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 国复三疏乞休,语愤激,帝不允。 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 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 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 帝不允,命其子代。 御史马象干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 帝为霁威受之。 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侵国。 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 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 国性木强,遇事辄发。 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 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 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 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 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 国疏辨,帝夺让俸。 国、时行初无嫌,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让则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 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 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 ”帝遂下诏严禁。 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 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 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怒夺俸。 时行适在告,国与王有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 帝果不悦,责大臣不当与小臣比。 国不自安,遂求去。 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 逾一日,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 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 国在阁九年,谦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 卒,赠太保,谥文穆。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 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 万历初,进侍读。 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 志皋偕张位、习孔教等疏救,格不上,则请以中行等疏宜付史馆,居正恚。 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 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 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旋改南京太仆丞,历国子监司业、祭酒,再迁吏部右侍郎,并在南京。 寻召为吏部左侍郎。 十九年秋,申时行谢政,荐志皋及张位自代。 遂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明年春,王家屏罢,王锡爵召未到,志皋暂居首辅。 会宁夏变起,兵事多所咨决。 主事岳元声疏论锡爵,中言当事者变乱倾危,为主事诸寿贤、给事中许弘纲所驳。 志皋再辨,帝皆不问。 二十一年,锡爵还朝,明年五月遂归,志皋始当国。 辽东失事,诏褫巡抚韩取善职,逮副使冯时泰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止下御史问。 给事中吴文梓等论其失平,志皋亦言:“封疆被寇,武臣罪也。 今宽绍勋而深罪文吏,武臣益恣,文吏益丧气。 ”帝不从,时泰竟谪戍。 皇太后诞辰,帝受贺毕,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 言官乞减织造,志皋等因合词请。 寻极论章奏留中之弊,请尽付诸曹议行。 帝恶中官张诚党霍文炳,以言官不举发,贬黜者三十余人。 志皋等连疏谏,皆不纳。 累进少傅,加太子太傅,改建极殿。 时两宫灾,彗星见,日食九分有奇,三殿又灾,连岁间变异迭出。 志皋请下罪己诏,因累疏陈时政缺失。 而其大者定国本、罢矿税诸事,凡十一条。 优诏报闻而已。 皇长子年十六时,志皋尝请举冠婚礼。 帝命礼官具仪。 及仪上,不果行。 二十六年三月,志皋等复以为言,终不允。 张居正柄国,权震主。 申时行继之,势犹盛。 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 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耄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谇四起。 其始为首辅也,值西华门灾,御史赵文炳论之。 无何,南京御史柳佐、给事中章守诚言,吏部郎顾宪成等空司而逐志皋,实激帝怒。 已而给事中张涛、杨洵,御史冀体、况上进,南京评事龙起雷相继披诋。 而巡按御史吴崇礼劾其子两淮运副凤威,凤威坐停俸。 未几,工部郎中岳元声极言志皋宜放,给事中刘道亨诋尤力。 志皋愤言:“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 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 ”因求退益切。 帝慰谕之。 初,日本封贡议起,石星力主之。 志皋亦冀无事,相与应和。 及封事败,议者蜂起,凡劾星者必及志皋。 志皋每被言,辄疏辨求退,帝悉勉留。 先尝谴言者以谢之,后言者益众,则多寝不下,而留志皋益坚。 迨封事大坏,星坐欺罔下狱论死,位亦以杨镐故褫官,而志皋终不问。 然志皋已病不能视事,乞休疏累上,御史于永清、给事中桂有根复疏论之。 志皋身在床褥,于罢矿、建储诸大政,数力疾草疏争,帝岁时恩赐亦如故。 志皋疾转笃。 在告四年,疏八十余上。 二十九年秋,卒于邸舍。 赠太傅,谥文懿。 张位,字明成,新建人。 隆庆二年进士。 改庶吉士。 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 万历元年,位以前代皆有起居注,而本朝独无,疏言:“臣备员纂修,窃见先朝政事,自非出于诏令,形诸章疏,悉湮没无考。 鸿猷茂烈,郁而未章,徒使野史流传,用伪乱真。 今史官充位,无以自效。 宜日分数人入直,凡诏旨起居,朝端政务,皆据见闻书之,待内阁裁定,为他年实录之助。 ”张居正善其议,奏行焉。 后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意。 时已迁侍讲,抑授南京司业。 未行,复以京察,谪徐州同知。 居正卒之明年,用给事中冯景隆、御史孙维城荐,擢南京尚宝丞。 俄召为左中允,管司业事,进祭酒。 疏陈六事,多议行。 以礼部右侍郎。 教习庶吉士,引疾归。 诏起故官,协理詹事府,辞不赴。 久之,以申时行荐,拜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与赵志皋并命。 王锡爵还朝,帝适降谕三王并封,以待嫡为辞。 而志皋、位遽请帝笃修交泰,早兆高禖,议者窃哂之。 赵南星以考察事褫官,朝士诋锡爵者多及位。 锡爵去,志皋为首辅。 位与志皋相厚善。 志皋衰,位精悍敢任,政事多所裁决。 时黜陟权尽还吏部,政府不得侵挠。 位深憾之,事多掣其肘。 以故孙鑨、陈有年、孙丕扬、蔡国珍皆不安其位而去。 二十四年,两宫灾,矿税议起,位等不能沮。 及奸人请税煤炭,开临清皇店,位与沈一贯乃执奏不可,不报。 明年春,偕一贯陈经理朝鲜事宜。 请于开城、平壤建置重镇,练兵屯田,通商惠工,省中国输挽。 且择人为长帅,分署朝鲜八道,为持久计。 事下朝鲜议。 其国君臣虑中国遂并其土,疏陈非便,乃寝。 顷之,日本封事坏,位力荐参政杨镐才,请付以朝鲜军务。 镐遭父丧,又请夺情视事,且荐邢玠为总督。 帝皆从之。 位已进礼部尚书,改文渊阁,以甘肃破贼叙功,加太子太保,复以延镇功,进少保、吏部尚书,改武英殿。 三殿灾,志皋适在告,位偕同列请面慰,不许。 乃请帝引咎颁赦,勤朝讲,发章奏,躬郊庙,建皇储,录废弃,容狂直,寡细过,补缺官,减织造,停矿使,彻税监,释系囚。 帝优诏报之,不能尽行。 位又言:“臣等请停矿税,非遽停之也,盖欲责成抚按,使上不亏国,下不累民耳。 ”于是给事中张正学劾位逢迎迁就,宜斥。 帝亦不省。 位初官翰林,声望甚重,朝士冀其大用。 及入政府,招权示威,素望渐衰。 给事中刘道亨劾位奸贪数十事。 位愤,力辨,遂落道享三官。 吕坤、张养蒙与孙丕扬交好,而沈思孝、徐作、刘应秋、刘楚先、戴士衡、杨廷兰则与位善,各有所左右。 丕扬尝劾位,指道亨为其党。 道亨耻之,劾位以自解。 已而赞画主事丁应泰劾杨镐丧师,言位与镐密书往来,朋党欺罔,镐拔擢由贿位得之。 帝怒,下廷议。 位惶恐奏辨,帝犹慰留。 给事中赵完璧、徐观澜复交章论。 位窘,亟奏:“群言交攻,孤忠可悯。 臣心无纤毫愧,惟上矜察。 ”帝怒曰:“镐由卿密揭屡荐,故夺哀授任。 今乃朋欺隐慝,辱国损威,犹云无愧。 ”遂夺职闲住。 无何,有获妖书名《忧危竑议》者,御史赵之翰言位实主谋。 帝亦疑位怨望有他志,诏除名为民,遇赦不宥。 其亲故右都御史徐作、侍郎刘楚先、祭酒刘应秋、给事中杨廷兰、主事万建昆皆贬黜有差。 位有才,果于自用,任气好矜。 其败也,廷臣莫之救。 既卒,亦无湔雪之者。 天启中,复官,赠太保,谥文庄。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 父公节,泰州知州。 兄应,刑部主事。 赓登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 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囿。 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为悚然。 历礼部左、右侍郎。 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 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 ”疏入,久不下。 已,竟如其言。 累官礼部尚书,遭继母丧去。 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 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 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再辞,不允。 明年四月诣阙,即捐一岁俸助殿工。 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 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赓手笔也。 赓于已邸门获妖书,而书辞诬赓动摇国本,大惧。 立以疏闻,乞避位。 帝慰谕有加。 一贯倡群小穷治不已,赓在告,再贻书一贯,请速具狱,无株连,事乃得解。 三十三,年大计京官。 帝留被察者钱梦皋辈,及南京察疏上,亦欲有所留。 赓力陈不可,曰:“北察之留,旨从中出,人犹咎臣等。 今若出自票拟,则二百余年大典,自臣坏之,死不敢奉诏。 ”言官劾温纯及鲤,中使传帝意欲去纯。 赓言大臣去国必采公论,岂可于劾疏报允。 帝下南察疏,而纯竟去。 其冬,工部请营三殿。 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 帝皆纳之,不果行。 三十四年,一贯、鲤去位,赓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 朝政日弛,中外解体。 赓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 御史宋寿首讽切赓,给事中汪若霖继之。 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于增阁臣、补大僚、充言路三事语尤切。 帝优诏答之而不行。 赓乃素服诣文华门恳请,终不得命。 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 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往年赵志皋、张位故事。 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于慎行、李廷机、叶向高,而召王锡爵于家,以为首辅。 给事中王元翰、胡忻以廷机之用,赓实主之,疏诋廷机,并侵赓。 赓疏辞,帝为切责言者。 既而姜士昌及焘被谪,言路谓出赓意,益不平。 礼部主事郑振先遂劾赓十二大罪,且言赓与一贯、锡爵为过去、见在、未来三身。 帝怒,贬振先三秩。 俄以言官论救,再贬二秩。 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 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 三十六年秋,命始下。 诸人列言路,方欲见风采,而给事中若霖先尝忤赓,及是见黜,适当赓病起入直时。 众谓赓修郤,攻讦四起,先后疏论至五十余人。 给事中喻安性者,赓里人,为赓上疏言:“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 ”言者遂交章劾安性,复侵赓。 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 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一月卒于官。 遗疏陈时政,语极悲切。 赓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进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及卒,赠太保,谥文懿。 御史鼓端吾复疏诋赓,给事中胡忻请停其赠谥,帝不听。 赓醇谨无大过,与沈一贯同乡相比,昵给事中陈治则、姚文蔚等,以故蒙诟病云。 子敬循,官礼部郎中,改稽勋。 前此无正郎改吏部者,自敬循始。 终右通政。 赞曰:四维等当轴处中,颇滋物议。 其时言路势张,恣为抨击。 是非瞀乱,贤否混淆,群相敌仇,罔顾国是。 诟谇日积,又乌足为定论乎。 然谓光明磊落有大臣之节,则斯人亦不能无愧辞焉。 发布时间:2025-09-20 10:06:00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