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清史稿》 列传一百四十 内容: 达椿子萨彬图铁保弟玉保和瑛觉罗桂芳达椿,字香圃,乌苏氏,满洲镶白旗人。 干隆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 历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 二十九年,入直上书房,充四库全书总阅,累擢礼部侍郎,兼副都统。 四十五年,坐会同四译馆屋坏,毙朝鲜使臣,革职留任。 五十四年,左迁内阁学士。 达椿直内廷,不附和珅,数媒孽其短,以旷直褫职,仍留上书房效力行走。 寻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复迭以大考降黜授检讨。 仁宗知其屈抑,至嘉庆四年,诏:“达椿因旷班被谴,其过轻,当时刘墉亦缘此降官;今刘墉已为大学士,达椿尚未迁擢,加恩补授内阁学士兼副都统。 ”子萨彬图,时亦同官,命达椿班次列萨彬图之前。 历礼部、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擢左都御史兼都统,迁礼部尚书。 六年,典会试。 七年,卒。 萨彬图,干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 典贵州乡试,改历翰詹,累迁内阁学士兼副都统。 和珅既伏法,仁宗不欲株连兴狱,而萨彬图屡疏言和珅财产多寄顿隐匿,有尝管金银使女四名,请独至慎刑司讯鞫。 诏严斥之,命从王大臣讯,不得实,议革职,予七品笔帖式,效力万年吉地。 寻以其父年老,召还京,授户部主事,累擢仓场侍郎。 十二年,出为漕运总督。 逾三岁,京仓亏缺事觉,降光禄寺卿。 迁盛京户部侍郎,十六年,坐奉天灾民流徙出边,褫职。 寻卒。 铁保,字冶亭,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 先世姓觉罗,称为赵宋之裔,后改今氏。 父诚泰,泰宁镇总兵,世为将家。 铁保折节读书,年二十一,成干隆三十七年进士,授吏部主事,袭恩骑尉世职。 于曹司中介然孤立,意有不可,争辩勿挠。 大学士阿桂屡荐之,迁郎中,擢少詹事,因事罢。 寻补户部员外郎,调吏部。 擢翰林院侍讲学士,仍兼吏部行走,历侍读学士、内阁学士。 五十四年,迁礼部侍郎,兼副都统。 校射中的,赐花翎。 调吏部。 嘉庆四年,奏劾司员,帝责其过当,左迁内阁学士,转盛京兵部、刑部侍郎,兼奉天府尹。 寻复召为吏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 五年,值车驾将幸盛京,疏请御道因旧址,勿辟新道;裁革餽送扈从官员土仪;禁从官妄拿车马:上嘉纳之。 七年,迁广东巡抚,调山东。 河决衡家楼,诏预筹运道。 九年三月,漕运迅速,加太子少保。 寻以水浅船迟,革职留任。 十年,擢两江总督,命覆鞫安徽寿州武举张大有妒奸毒毙族侄狱,苏州知府周锷受贿轻纵,及初彭龄为安徽巡抚,勘实置法。 铁保坐失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寻复之。 十二年,疏请八旗兵米酌给二成折色,诏斥妄改旧章,革职留任。 先后疏论治河,请改建王营减坝,培筑高堰、山盱堤后土坡及河岸大堤,修复云梯关外海口,遣大臣勘议,并采其说施行。 十四年,运河屡坏堤,荷花塘决口合而复溃,镌级留任。 山阳知县王伸汉冒赈,酖杀委员李毓昌,至是事觉,诏斥铁保偏听固执,河工日坏,吏治日弛,酿成重狱,褫职,遣戍乌鲁木齐。 逾年,给三等侍卫,充叶尔羌办事大臣。 寻授翰林院侍讲学士,调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授浙江巡抚,未之任,改吏部侍郎。 擢礼部尚书,调吏部。 请芟吏、兵两部苛例,条陈时政,多见施行。 林清之变,召对,极言内监通贼有据,因穷治逆党,内监多衔恨,遍腾谤言。 会伊犁将军松筠劾铁保前在喀什噶尔治叛裔玉素普之狱,误听人言,枉杀回民毛拉素皮等四人,上怒,追念江南李毓昌之狱,斥其屡蹈重咎,褫职,发往吉林效力。 二十三年,召为司经局洗马。 道光初,以疾乞休,赐三品卿衔。 四年,卒。 铁保慷慨论事,高宗谓其有大臣风。 及居外任,自欲有所表见,倨傲,意为爱憎,屡以措施失当被黜。 然优于文学,词翰并美。 两典礼闱及山东、顺天乡试,皆得人。 留心文献,为八旗通志总裁。 多得开国以来满洲、蒙古、汉军遗集,先成白山诗介五十卷,复增辑改编,得一百三十四卷,进御,仁宗制序,赐名熙朝雅颂集。 自著曰怀清斋集。 弟玉保,字阆峰。 干隆四十六年进士,入翰林,有才名。 高宗亲试八旗翰詹,与兄铁保并被擢,时比以郊、祁,轼、辙。 官至兵部侍郎,究心兵家言。 川、楚教匪起,尝原自效行间。 会上欲用为巡抚,为和珅所阻,郁郁卒,年甫四十。 和瑛,原名和宁,避宣宗讳改,字太葊,额勒德特氏,蒙古镶黄旗人。 干隆三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 出为安徽太平知府,调颍州。 五十二年,擢庐凤道,历四川按察使,安徽、四川、陕西布政使。 五十八年,予副都统衔,充西藏办事大臣。 寻授内阁学士,仍留藏办事。 和瑛在藏八年,著西藏赋,博采地形、民俗、物产,自为之注。 嘉庆五年,召为理籓院侍郎,历工部、户部,出为山东巡抚。 七年,金乡皂役之孙张敬礼冒考被控,知县汪廷楷置不问,学政刘凤诰以闻,下和瑛提鞫,误听济南知府德生言诬断,为给事中汪镛所纠。 上以和瑛日事文墨,废弛政务,即解职,命镛从侍郎祖之望往按,得实,褫和瑛职,又以匿蝗灾事觉,谴戍乌鲁木齐。 寻予蓝翎侍卫,充叶尔羌帮办大臣,调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九年,授理籓院侍郎,仍留边任。 疏言:“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仓储足供军食,请减运伊犁布疋,改征杂粮四千石,减价出粜,且请嗣后折收制钱,以免运费。 ”允之。 劾喀喇沙尔历任办事大臣私以库款贷与军民,及土尔扈特、回子取息钱入己,降革治罪有差。 十一年,召还京为吏部侍郎,调仓场。 未几,复出为乌鲁木齐都统。 十三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爱星阿欲调玛纳斯戍兵四百人番上屯田,和瑛谓玛纳斯处极边,戍兵专事操防,不谙耕作,咨驳以闻,上韪之。 十四年,授陕甘总督。 坐前在仓场失察盗米,降大理寺少卿。 十六年,迁盛京刑部侍郎。 复州、宁海、岫岩饥,将军观明以匿灾罢免,授和瑛为将军,廉得边门章京塔清阿等承观明意,讳灾不报,降革有差。 寻以误捕屯民张建谟为盗,锻链成狱,刑部覆讯雪其冤,议革和瑛职,诏宽之,留任。 调热河都统,未上,召为礼部尚书,调兵部。 坐失察盛京宗室裕瑞强娶有夫民妇为妾,降盛京副都统,迁热河都统。 二十一年,授工部尚书。 命赴甘肃按仓库亏缺,得总督先福徇庇及贪纵状,治如律。 二十二年,调兵部,加太子少保,历礼部、兵部。 二十三年,授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充上书房总谙达、文颖馆总裁。 逾一岁,调刑部,罢内直。 道光元年,卒,赠太子太保,谥简勤。 和瑛娴习掌故,优于文学,著书多不传。 久任边职,有惠政。 后其子璧昌治回疆,回部犹归心焉。 璧昌自有传。 觉罗桂芳,字香东,隶镶蓝旗,总督图思德孙。 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尝召对,仁宗曰:“奇才也! ”不数年,累擢内阁学士。 十一年,入直上书房,迁礼部侍郎,历吏部、户部侍郎,兼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 迭典顺天、江南乡试,兼直南书房。 桂芳家素贫,有门生餽纳,曰:“执贽礼甚古。 某忝佐司农,俸入粗给,无藉乎此。 ”封还之。 大学士禄康舆夫聚博,命偕侍郎英和按治,无所徇。 上嘉其不避嫌怨。 十八年,教匪林清逆党阑入禁城,桂芳方直内廷,偕诸王大臣率兵歼捕,叙劳,加二级。 上遇变修省,训诫臣工,颁御制文七篇,示内廷诸臣,命各抒所见,书以进御。 桂芳书罪己诏后曰:“皇上临御以来,承列圣深仁厚泽,日以爱民为政,四海之内,莫不闻睹。 今兹事变,岂不怪异? 而臣窃以为此未足为圣德之累。 昔孔子论仁至于济众,论敬至于安百姓,皆曰:‘尧、舜其犹病诸。 ’岂真以尧、舜之圣为未至哉? 夫天下之大,万民之众,而决其无一夫之梗者,盖自古其难之。 然而揆之人事,则实有未尽者。 夫林清先以习教被系,既释归,转益煽乱。 数年之间,往来纠结于曹、卫、齐、鲁之间,其党至数千人。 阉寺职官,竟有与其谋者,而未事之先,曾无一人抉发,是吏无政也。 藏利刃,怀白帜,度越门关,饮于都市,无诇而知者,是逻者、门者无禁也。 禁兵千计,贼不及百,阖门而击之,俄顷可尽,乃两日一夜始悉擒戮,是军无律也。 夫吏惰卒骄,文武并弛,而法制禁令为虚器,则事之可忧,岂独在贼? 我皇上观微知著,洞悉天下之故,诏曰‘方今大弊在因循怠玩’,至哉言乎! 臣敬绎之,盖因循怠玩,亦有所由。 无才与识,则有因循而已;无志与气,则有怠玩而已。 是故得人而任之,则因循怠玩之习不患不除。 傥非其人,微独不能除其习而已;就令除之,不因循而且为烦苛,不怠玩而且为躁竞,其无裨于治则均耳。 是在皇上询事考言,循名责实,器使之以奏其能,专任之以收其效,因小失而崇丕业,在陛下一旋转间耳。 ”书行实政论后曰:“实心者何? 忠是也。 忠者一于为国,而不亟亟于求上之知。 其所以急于公者如急于己,一政而便于民,其行之而恐不及也;一政而不便于民,其去之恐不速也。 不以避疑谤而易其是非之公,不以处疏逖而违其夙夜之志。 故其于政也,筹之至审,而不为旦夕之谋;行之务当,而不揣诏旨之合;惟力是视,不必其事之谅于人;惟善之从,不必其谋之出于己。 若是者谓之实政。 夫为臣之道,畴不当忠,然而忠之实盖如此。 非然者,初无寸劳,而已为见功之地;未必加谴,而已存巧避之心。 取容于唯诺,而不以国事为忧;快意于爱憎,而不以人才为惜。 如斯人者,虽我皇上日讨而训之,尚望其能行实政乎? 夫政者,上所以治天下之具。 然而行之以实,乃能有功,不则文具而已。 官无实政,民乃不治,非细故也。 皇上震动恪恭,求贤纳谏,敕中外诸臣,改虑易志。 稍有人心者,畴敢不勉;而臣所欲言者,则又在陛下之心矣。 臣昨岁恭录干隆朝臣孙嘉淦三习一弊疏于御制养心殿记册末,伏原万几之暇,时赐观览。 用其说以考诸臣之政,因以识诸臣之心,则贤才不患其不思奋,庶绩不患其不咸熙。 较臣管蠡之见,似更有助于高深焉。 ”又论致变之源,由于民穷,民穷由于币轻,币轻则国与民交病。 论刑用重典而不得其平,则不能格奸定乱。 论民惑邪教,由士大夫好言因果利益有以导之。 因事纳规,所言多切中时弊。 于是复条陈时事,或见之,谓其未必尽合上意。 桂芳慨然曰:“此何时,尚以迎合为言耶? ”及上,嘉纳之,命暂在军机处学习行走。 未几,授军机大臣。 十九年,军事竣,以赞画功赐桂芳子炳奎七品小京官。 寻命往广西按事,授漕运总督。 未至广西,于武昌途次病疫,卒。 上以桂芳明慎直爽,方乡用,至是优诏褒恤,叹为“良才难得”,赠太子少保,加尚书衔;复以曾授三阿哥读书,丧至京师,命三阿哥往奠,御制诗悼之,谥文敏。 著有经进、敬仪堂诗存,才华丰赡,为时所称。 论曰:承平既久,八旗人士起甲科、列侍从者,亦多以文字被恩眷。 达椿忤权相,晚乃见用,其守正有足称。 铁保、和瑛并器识渊雅,述作斐然。 桂芳通达政体,建言谔谔,最为一时俊才,年命不永,未竟其用,惜哉! 发布时间:2025-11-17 10:28:52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