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清史稿》 列传一百七十七 内容: 贾桢周祖培朱凤标单懋谦  贾桢,字筠堂,山东黄县人。 父允升,干隆六十年进士,由检讨历官兵部侍郎。 桢,道光六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 十三年,大考一等,擢侍讲。 十六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六子读。 累擢侍讲学士。 十九年,大考翰詹,命免试。 历少詹事、内阁学士。 二十一年,迁工部侍郎,调户部。 二十七年,连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调吏部。 咸丰二年,协办大学士。 三年,疏请山东筹办团练,从之。 题孝和睿皇后神主礼成,加太子太保。 充上书房总师傅,兼管顺天府尹。 四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顺天府书吏范鹤等与户部井田科银库书吏交结营私,以钞票抵库银。 桢察举其弊,谳定,谴失察诸官有差。 桢以发觉察议,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 五年,兼管工部,晋武英殿大学士。 六年,丁母忧,命暂开缺,给假六月回籍治丧,假满来京。 桢疏言:“臣兄弟五人,诸昆迭故,臣幸仅存。 今不能为母守制,是臣母有子而如无子,臣何以为子? ”力求终制。 时御史邹焌杰亦疏请准其开缺守制,诏允之。 八年,服阕,以大学士衔补吏部尚书,仍充上书房总师傅。 寻复授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兵部,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十年,充京城团防大臣。 是年秋,英法联军犯京师,车驾幸热河,命桢留守,日危坐天安门,阻外军不令入。 及与会议,慷慨不屈。 十一年,复晋武英殿大学士,以病请开缺,不许。 穆宗回銮,偕大学士周祖培,尚书沈兆霖、赵光上疏曰:“我朝从无皇太后垂帘听政之典。 前因御史董元醇条奏,特降谕旨甚明,臣等复有何异词。 惟是权不可下移,移则日替;礼不可稍渝,渝则弊生。 皇上冲龄践阼,钦奉先帝遗命,派怡亲王载垣等八人赞襄政务。 两月以来,用人行政,皆经该王大臣拟定谕旨,每日明发,均用御赏同道堂图章,共见共闻,内外咸相钦奉。 惟臣等详慎思之,似非久远万全之策,不能谓日后之决无流弊。 寻绎赞襄之义,乃佐助而非主持。 若事无钜细,皆由该王大臣先行定议,是名为佐助而实则主持。 日久相沿,中外能无疑虑? 为今日计,正宜皇太后亲操出治威权,庶臣工有所禀承,命令有所咨决,不居垂帘之虚名,而收听政之实效。 准法前朝,宪章近代,不难折衷至当。 伏查汉和熹邓皇后、顺烈梁皇后,晋康献褚皇后,辽睿智萧皇后皆以太后临朝,史册称美。 至如宋之章献刘皇后,有今世任姒之称,宣仁高太后有女中尧舜之誉。 明穆宗皇后,神宗嫡母,上尊号曰仁圣皇太后;穆宗贵妃,神宗生母,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惟时神宗十岁,政事皆由两宫抉择,命大臣施行,亦未尝居垂帘之名也。 我皇上天亶聪明,不数年即可亲政,而此数年间,外而寇难未平,内而洋人偪处,何以拯时艰? 何以饬法纪? 端以固结人心最为紧要。 倘大权无所专属,以致人心惶惑,是则大可忧者。 请敕下廷臣会议皇太后召见臣工礼节,及一切办事章程,或仍循向来军机大臣承旨旧制;量为变通,条列请旨酌定,以示遵守。 ”疏入,命廷臣集议允行。 同治元年安徽降贼苗沛霖谋分兵:一由清江,一渡颍而西,声称赴陕西胜保军营助剿,实有异图。 桢上疏言:“苗沛霖穷而就抚,仍复拥兵观望,反复无常。 所部素无纪律,倘长驱入陕,何异引狼入室? 由颍趋豫,尚为道所必经,绕道清江,则去之愈远,意存窥伺。 西犯山左,则北路门户大开,固为腹心之患;东犯里下河,淮、扬通海,在在可虞。 请饬下胜保严阻。 ”又疏言:“皖省军情紧急,署抚臣李续宜回籍葬亲,请勿拘百日定制,迅饬回任,以固疆圉。 ”并嘉纳之。 三年,文宗实录、圣训告成,以监修劳,赐花翎。 六年,桢年七十,赐寿,恩礼甚渥。 寻以病乞休,不许。 七年,乃允致仕,食全俸,仍充团练大臣。 十三年,卒,诏称其“持躬端谨,学问优长”,依大学士例赐恤,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端。 子致恩,官至浙江布政使。 周祖培,字芝台,河南商城人。 父钺,嘉庆六年进士,历官鸿胪寺少卿。 祖培,嘉庆二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五迁至侍讲学士。 道光十七年,督陕甘学政。 历侍读学士、詹事、内阁学士。 二十三年,擢礼部侍郎,调工部,又调刑部。 二十六年,偕尚书赛尚阿查勘江南江防善后事宜,校阅江苏、安徽、江西营伍。 三十年,文宗即位,疏言:“我朝立政之要,用人之法,备载列圣实录,请随时披阅。 利害所关,今昔同辙,容有昔之所利不尽利于今者,未有昔之所害不为害于今者;容有昔所欲除之害至今犹未尽除者,未有昔所应防之害至今转可不防者。 惟皇上成法在胸,以应几务,庶利害了如指掌,而兴废可决于一心。 并请责成大吏,力戒欺饰,考察属吏;其徇隐庇护者,经言官弹劾,即严惩督抚,整顿营伍,责令捕盗,勿任推诿。 ”疏入,被嘉纳,特诏饬行。 咸丰元年,擢刑部尚书。 二年,疏言:“户部筹饷二十余条,所议之款,缓不济急。 请照道光二十一年河南河工、城工捐输章程,变通办理。 ”又谓:“按户派捐,先敛怨于民。 请饬各督抚确查巨富之家,劝谕激发忠爱,力图报效。 ”从之。 三年,要犯刘秋贵死于狱,承审官未得实情,祖培坐降三级调用,授左副都御史。 疏言:“贼匪滋事以来,屡谕各省办团练,筑寨浚壕,仿嘉庆年间坚壁清野之法,行无实效,贼窜突靡定,各州县毫无豫备,贼至即溃。 请严饬督抚,责成贤能有司,会绅速办;有怠玩从事,反滋扰累者,予参处。 ”从之。 历工部、吏部侍郎。 四年,连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 六年,宣宗实录、圣训成,加太子太保,调吏部。 八年,会办五城团防,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署户部。 九年,调户部,兼署吏部。 京师戒严,疏陈团防章程六条:曰查户口以别良莠,劝保卫以联众志,任官绅以专责成,协营汛以联臂指,设水会以备不虞,增帮办以资助理。 车驾幸热河,命留京办事,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 十一年,文宗崩,命总理丧仪,兼办定陵平安峪工程。 及穆宗奉两宫回銮,祖培疏言怡亲王载垣等拟定“祺祥”年号,意义重衤复,请更正,诏嘉其关心典礼。 又言近畿各处抗粮拒捕成风,由于州县不得其人,谕各督抚秉公遴选,毋稍徇隐。 同治元年,调管刑部。 四年,山陵告成,赐花翎。 五年,文宗实录、圣训成,赐其子文龠员外郎,文令举人。 六年,卒,年七十五,优恤,谥文勤。 朱凤标,字桐轩,浙江萧山人。 道光十二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 十九年,大考二等,赐文绮,直上书房。 寻督湖北学政。 历司业、侍讲、庶子、侍讲学士、侍读学士。 二十五年,授皇七子读。 连擢内阁学士、兵部侍郎,调户部。 二十八年,命赴天津验收漕粮。 寻偕大学士耆英查办山东盐务,疏劾历任巡抚、运司收受程仪节寿,论谴有差。 又言:“山东盐政疲敝甚于他省,若求裕课畅销,惟除弊、缉私最为先务。 会议变通成法,请先课后盐以重帑项。 ”下部议行。 又查运库出借银七万余两,责赔缴;籓库积存减平及扣还军需行装等款三十万两,拨解部库;通省仓库正杂未完银四十一万两,缺谷三十七万石,命限八个月弥补。 咸丰元年,擢左都御史,历署工部、刑部、户部尚书。 三年,粤匪陷江宁,复陷扬州,漕督杨殿邦退保淮安,廷议调山西、陕西兵七千赴援。 凤标与尚书文庆,侍郎全庆、王庆云合疏,言:“淮安贼所必争,万一贼众渡河,则河南、山东民情震动,扑灭愈难。 请命山东巡抚李僡亲往淮安扼贼北窜,并请敕直隶总督迅派布政使张集馨率兵扼要驻守,以为京师屏蔽。 ”疏入,如所请行。 五月,贼陷河南归德,凤标与大学士贾桢、尚书翁心存等条拟防剿六事,多被采择。 未几,悍贼林凤祥等窜畿辅,复偕桢、心存等奏陈预筹守城事宜。 疏入,报闻。 四年,授刑部尚书。 六年,宣宗实录、圣训告成,加太子少保。 寻调兵部,复调户部。 八年,典顺天乡试,因中式举人平龄朱墨不符,为言官论劾,兴大狱,大学士柏葰论大辟,凤标亦解任听勘。 文宗原其无私,从宽坐失察革职。 逾数月,命以翰林院侍讲学士衔,仍直上书房,授醇郡王读如故。 历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左副都御史,署刑部侍郎。 随扈热河,复擢兵部尚书。 十一年,护送文宗梓宫回京,追录扈从劳,加二级。 调吏部,充上书房总师傅。 同治七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未几,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吏部。 十一年,以病乞休,命以大学士致仕,食全俸。 十二年,卒于家,赠太子太保,谥文端。 子其煊,工部郎中,官至山东布政使。 单懋谦,字地山,湖北襄阳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七年,入直南书房。 十九年,大考二等,以赞善升用。 寻授司业,迁洗马。 二十年,督广东学政,历侍读、庶子。 以病归,父丧服阕,请终母养。 咸丰三年,粤匪扰湖北,懋谦方居母忧,命在籍治团练。 六年,回京,仍直南书房,补原官。 七年,督江西学政,历侍读学士、少詹事、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均留学政任。 十一年,巡抚毓科、布政使庆廉为言官论劾,命懋谦按之,疏言:“毓科非应变之才,适当贼扰,省防尤重。 本境兵勇不敷调遣,办理未能悉合机宜。 现虽全境肃清,善后急宜妥办,筹备浙防,接济皖饷,大局攸关,恐未能措理裕如。 庆廉现未到任,无事迹可考,未敢妄陈。 ”疏入,报闻。 任满,回京,充实录馆副总裁。 同治二年,调吏部,擢左都御史。 三年,偕大学士瑞常等进讲治平宝鉴,授工部尚书。 四年,命赴盛京偕侍郎志和等承修太庙、昭陵工程。 时奉天马贼猖獗,命懋谦就近查察,劾将军玉明、府尹德椿,下部议处。 回京,疏陈马贼难防,请筹兵饷出边会剿,以弭盗源。 又请饬奉天所属各州县查勘市镇乡村应修堡寨之处,劝民作速兴筑,择录嘉庆年间龚景瀚所著坚壁清野议刊发各州县,令遵照团练守御之法,量为办理。 疏入,均得旨议行。 六年,管户部三库事务。 七年,调吏部。 十年,管国子监事务。 十一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寻拜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 十三年,因久病请解职回籍,允之。 光绪五年,卒于家,诏依例赐恤,有“学问优长,持躬端谨”之褒。 赠太子太保,谥文恪。 论曰:自咸丰初军事起,四郊多垒,庙堂旰食。 京师举办团防,阁部重臣领之,贾桢、周祖培、朱凤标皆预其事。 其时用人犹循旧格,揆席多由资进。 至穆宗践阼,底定东南,汉阁臣多取勋望,六官中大拜者鲜,惟单懋谦独由正卿入阁,时以为荣遇焉。 发布时间:2025-11-22 10:11:2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ji/10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