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5-07-21 纠错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学则殆殆:( )

(2)学而不厌厌:( )

(3)不愤不启 不愤不启:(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 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

5.用原文填空。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 。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

6.相关内容链接。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子 曰 德 之 不修 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 改 是 吾忧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

2. B

3.A

4.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

5.用原文填空。(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略。

6.(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略。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6.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简析】

第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方法。第四则、第五则、第七则讲的是学习态度。第六则,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第八则讲的是教导方法。

点评内容

我要报错

点赞推荐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