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 曰:可。 因夺而食之。 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注】①荆王:战国楚顷襄王。 ②谒者:管进谒的人。 ③中射之士:中射士,诸侯宫里的侍御之臣。 ④说王:向荆王解说。 ⑤是:这。 ⑥是死药也:这(反而)是致人于死的药。 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指出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 3、可食乎? 曰:可。 这里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谒者理解的是什么意思? 中射之士利用的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1、中射之士用巧妙的辞令破除了不死药的迷信。 2、赞扬了中射之士机智善辩、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 3、谒者理解的是:这个药是可以入口吃的吗? 所以回答可以。 中射之士则利用类似问题这个药我可以吃吗? 可以,于是夺而食之。 译文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负责传达的官员拿着药走入宫中。 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 答说:是可以吃的。 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 楚王为此甚为恼怒,要杀死这个卫士。 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所以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 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是客人欺骗大王。 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 不如把我放了吧。 楚王就不杀他了。 注释不死之药:吃了可以不死的药荆王:战国楚顷襄王谒者:接待宾客的近侍荆王印荆王印谒:进谒操:拿着因:于是食:吃使:托(人)故:因此以:相当于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说:对说;劝说。 乃:于是,就中射之士:侍卫近臣说王:向荆王解说是:这是死药也:这(反而)是致人于死的药明:证明,说明评析卫士与传递人对可以吃三个字有不同的理解,传递人理解为该药的使用方式是食用,所以说是可以吃。 而卫士的理解是可以允许我吃。 对语句的理解看来谁都没错。 另外长生不死的含义,到底是得病可以不死、砍头可以不死,还是吃了要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不死,这些都没有限定,所以卫士就可以钻语句多义的空子,故意搞了一个语句上的恶作剧。 这个故事无情地嘲弄了荆王的愚昧无知,赞扬了中射之士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 文章运用语言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中射之士这个忠臣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4-07-03 08:00:06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