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魏武捉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床头捉刀人【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魏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 见面完毕以后,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 匈奴的使臣回答说:魏王风雅威望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魏武帝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注释】见:会见雄:扬威魏武:曹操捉刀:手提着刀雅望:仪表美好非常:不一般,不平常形:形象床:古代的坐榻毕:完毕【启示】1. 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 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 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 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例题精选】一,解释加点的词l. 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 帝自捉刀立床头( )3. 魏王雅望非常( ) 4.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二,填空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 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 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参考答案一,1. 认为 2. 握 3. 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4. 但是二,名词 使者 动词 让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自以形陋    以:________(2)魏王雅望非常  非常:________(3)既毕      既:________(4)此乃英雄也   乃:________2.将省略的句子内容补填在横线上。 既毕________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 3.翻译。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4.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 ]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 B.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 C.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随便议论自己。 D.认为匈奴使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 参考答案:1.(1)认为;(2)不同一般;(3)已经;(4)就是(才是)2.帝(或魏武、曹操)3.但是那位座位旁边握刀(侍立)的人,才是位才略非凡的人啊。 4.D三1.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2.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 为什么? 4.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参考答案1.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 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 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见于《世说新语? 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3.不恰当。 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4.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意对即可)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 结合文意谈谈. 作者以记叙的表达方式,采用衬托的修辞手法从侧面描写曹操虽其貌不扬但野心勃勃表露于外的特点。 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者?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发布时间:2024-07-04 08:00:06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