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内容: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 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阅读]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2)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 《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2、陋室的环境怎样?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 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了什么手法?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 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 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 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 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 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 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2分)[链接中考]1、解释加线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2、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表。 (3)谈笑有鸿儒。 (4)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阅读训练答案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门旁长满了青草。 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 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雅致。 3、俗话说:知其人必知其友,知其友亦知其人,由此我们可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并且德才兼备,超凡脱俗。 4、作者运用了正反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表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表明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5、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 呼应了惟吾德馨。 6、因为诸葛庐、子云亭都是古代君子的陋室,作者借以赞自己的陋室,赞美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这是类比的手法。 7、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需要高兴的精神生活。 只有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才能不为利诱,不为势趋。 8、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理由: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让人赏心悦目,以明陋室不陋。 上入二字传神,化静为动,既使景物人格化,也表现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9、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慕荣华,他的高雅淡泊,源于他具有高洁的品格,而这种品格正是一个有才华而又具有广阔胸襟的人所应具有的。 在现今社会,为一已之私利而贪赃枉法,贪慕荣华的人还是存在的,因此,提倡刘禹锡的这种不为私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应大力提倡。 10、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比,表明自己也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用反问形式呼应前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深化主题。 11、赞同。 因为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结交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也会让自己变得高尚和渊博起来。 所以,我选择朋友就选择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不赞同。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所以,我交朋友的标准不在于他是鸿儒还是白丁,只要他真诚、善良,好学上进,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都会结交他。 12、(1)周敦颐《爱莲说》   (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3、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意思对即可)[链接中考]1、(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 (2)鸿:大。 (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4)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2、(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3、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的品德高尚。)4、示例:(1)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2)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二: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赏析:《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 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 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 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 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 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 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 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发布时间:2024-08-20 08:16:00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