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曾巩《醒心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醒心亭记曾 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 直:径直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扰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D.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隅:角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草树众而泉石嘉 ②则其心洒然而醒B.①而名之以见其实 ②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C.①泉水之涯②旷野之无穷D.①则必即丰乐以饮 ②则必即醒心而望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⑥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5.翻译下面的句子。 (9分)(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3分)译文:(2)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3分)译文:(3)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3分)参考答案1.B(滋:滋生、蔓延。)2.D(连词,就。 A项①表并列关系;②表修饰关系。 B项①表目的连词,来;②介词,凭借。 C项①结构助词,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B(①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②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可知这不是公之乐; ③④由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可知均是公之乐; ⑤写同游者的喜与幸; ⑥ 是写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的人)4. C(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可知)5.(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3分,翻译对关键词或即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2)边远地区的人、鸟和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3分,翻译对关键词夷狄宜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夷狄译成少数民族也对。)(3)那么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和幸运吗? (3分,翻译对同游于此和其可各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二:20.本文作者是曾巩,他和韩子、欧阳公等人在文学史上被称为_______。 (1分)21.在本文的第②段中,能与《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分)22.第②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________。 (1分)23.下列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都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2分)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⑥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2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欧阳公为人做官的看法。 (3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六)、(8分)20、(1分)唐宋八大家21、(1分)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22、(1分)耳目一新23、(2分)C( ①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②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可知这不是公之乐; ③④由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可知均是公之乐; ⑤写同游者的喜与幸; ⑥ 是写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的人)24、(3分)提示:为人,欧阳修是一个与民同乐、豪放洒脱的人;为官,欧阳修是一个远在江湖忧其君(忧国忧民)的好官。 (可适当联系文章内容来说。 写对一点的2分,写对两点的3分)【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修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在仅离丰乐亭东边几百步的地方,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有时候,游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眺望山水,看到那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美,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 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 唉! 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修的快乐,我能形容。 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 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族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 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修公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 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修的难得。 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因没办法再见到而感慨不已,然后才知道欧阳修的难得。 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而我曾巩又可以凭借这篇文章依托在欧阳修的文章之后扬名,难道不是高兴和幸运的事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文学常识]: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 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家祐进士,曾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 为文平易畅达,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理解]:在文中作者写了两个善:欧阳修建亭建得好,可以让游人在山水美景中乐而忘返;亭名取得好,醒心二字合乎造亭者的初衷。 发布时间:2024-09-20 08:12:44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