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内容: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曾巩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 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 轼何敢废焉? 子其为我铭之。 余为之记其说曰: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其先盖赵郡栾城人也。 曾大父钅斤,大父,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义闻于乡里。 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授子。 祜辞不愿。 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 而杲始以好施显名。 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篇。 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 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危于饥寒,然未尝以为悔,而好施益甚。 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 或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 李顺叛,攻眉州,君居围中守御。 会其父病没,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母,皆不失所宜。 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士争欲执事学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 蜀自五代之乱,学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 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 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大变,皆喜受学。 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余人,盖自苏氏始。 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非忧其不学者也。 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 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 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页是 (3分)A.故不能自见于天下 见:显露B.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 疏:注解C.屏人谓曰 屏:使退避D.为学者所宗 宗:推崇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而不为世用 不足为外人道也B.子其为我铭之 其皆出于此乎C.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D.君始以子恩为大理评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8.根据文本,从不同角度概括说明苏序是怎样的人。 (3分)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尽无疑碍。 (4分)(2)君独教其子涣受学,所以成就之者甚备。 (3分)(3)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 (3分)参考答案6. B(疏:整理、记录)7. C(A. 被/对 B. 可要/大概 C. 都表示转折 D. 因为/把)8. ①乐善好施 ②重视教育 ③待人谦和 ④达观自信(共3分。 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9. (1)他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 (共4分。 疏密与疑碍及语意通顺各1分)(2)唯独苏君让他的孩子接受教育,用来培养造就儿子的方法非常完备。 (共3分。 成就甚备及语意通顺各1分)(3)苏君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君也不强求他的儿子。 (共3分。 季子强及语意通顺各1分)参考译文熙宁元年春天,我同年考中进士的好友赵郡的苏轼从蜀地寄了一封信到京城,告诉我说:我的祖父品行甚高,却不能为世所用,所以不能在天下显露自己的才能。 然而古人也不一定都能显露自己的才华,最终却有人能流传于后世,因为有人传扬彰明他的缘故。 所以,我的先辈曾经记录了他的事情,希望后辈子孙为他写铭,而不幸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我怎么敢不做这件事情呢! 你一定要替我写墓志铭啊! 我因此记下他所说的话:苏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他的祖辈是赵郡的栾城人。 曾祖父釿,祖父祐,父亲杲,三代人都没有做官,他们的品行道义却闻名乡里。 祐出生于唐朝末年,死于后周显德年间,曾经因为事情到成都,遇到一个道士认为他与众不同,屏退周围的人私下对他说:我的法术能变化百物,将把它传授给你。 祐推辞不接受。 道士笑着说:这个人果真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 杲起初因为乐善好施出名。 苏序读书力求知晓书中大意,做诗力求表达自己的志向罢了,写的诗有一千多篇。 他为人豁达自信,坚持谦虚,轻视财物好施舍,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毫不懈怠。 年成不好,就卖掉天地来就救济乡邻,等到庄稼成熟,人们想要偿还粮食,他也推辞不接受,因此导致家业多次破败,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然而未曾后悔,并且更加的喜好施舍。 他对待人不分亲疏,全都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没有迟疑。 有人欺负并且侮辱他,他也不改变脸色,人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蜀地从五代混乱时起,求学的人减少,又安于在乡里生活,都不愿意出来做官。 苏序只教育他的儿子苏涣接受学习,用来培养造就他的方法很是完备。 等到苏涣因为考中进士被任用,蜀地人以他为荣,他们的想法才开始改变,都乐意接受教育。 在这之后,眉州求学的人达到一千余人,大概是从苏家开始的。 苏序的小儿子苏洵,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要读书,苏序也不强求他的儿子。 对别人说:这不是一个会让人担心他不学习的人。 不久苏洵果然发奋努力学习,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凭借文学闻名天下,被求学的人所推崇。 苏序虽然不被当世任用,却在家乡出名,被家乡的人如此称颂,这是不能不流传的。 苏序当初因为儿子的恩泽担任大理评事,后来多次受封任尚书职员外郎,庆历五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 发布时间:2024-10-16 08:12:39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