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作者简介】马援(前14后49)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新莽时,为新城大尹。 后依附隗嚣,继归刘秀,攻灭隗嚣,为陇西太守。 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 著有《铜马相法》。 【原文】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②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③,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④,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⑥,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⑧。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⑨辄切齿,州郡以为言⑩,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阅读练习6.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书诫之曰 书:写信。 B. 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汝曹:你们。 C. 清浊无所失 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 郡将下车辄切齿 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轻通侠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 所以复言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 陷为天下轻薄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D. 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 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 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 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答案: 6.D 7.B 8.C【注释】①汝曹:你等,尔辈。 ②是非:评论、褒贬。 ③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 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 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④口无择言:讲话不选择言辞。 意为所言皆善。 ⑤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⑥数郡毕至:数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⑦鹄:天鹅。 鹜:野鸭子。 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⑧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⑨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切齿:表示痛恨。 ⑩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译文】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 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 无论什么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 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 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解析】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 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 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 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 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用以表示亲近,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句。 作者在信中不依常规称呼子侄,却以汝曹相称,这就显得随和、亲切,拉近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 被称的晚辈则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怀。 其二、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道理。 如首段说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又何必命令式地不许这不许那呢? 至于施衿结缡句,更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 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 其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 而诸如愿汝曹效之、不愿汝曹效也的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勿效也这样板着面孔的口吻真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了! 其三、文中大量而恰当地使用句末语气词,起到了表达意义以简驭繁,只着一字而含义丰富;表达感情以无胜有,不着情语而情尤真、意尤切的突出效果。 文中用也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期望,态度坚绝;用矣、耳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情深意长;用者也,则表达出对评说对象有所保留或不以为然。 这些合在一起,不仅读来语气抑扬,更能使人由此领会充盈在文字背后的教诲、期望、关怀和爱护。 发布时间:2024-10-23 08:00:0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