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敷《农书自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农书自序(宋)陈敷 古者四民,农处其一。 《洪范》八政,食货居其二。 食谓嘉谷可食,货谓布帛可衣,盖以生民之本,衣食为先,而王化之源,饱暖为务也。 上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揉木为耒①,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民始知有农之事。 尧命羲和,以钦授民时,东作西成,使民知耕之勿失其时。 舜命后稷,黎民阻饥,播时百谷,使民知种之各得其宜。 及禹平洪水制土田定贡赋使民知田有高下之不同土有肥硗②之不一而又有宜桑宜麻之地使民知蚕缋亦各因其利。 列圣相继,惟在务农桑,足衣食,此礼义之所以起,孝弟之所以生,教化之所以成,人情之所以固也。 然士大夫每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多忽焉而不复知,或知焉而不复论,或论焉而不复实。 敷躬耕西山,心知其故,撰为《农书》三卷,区分篇目,条陈件别,而论次之。 是书也,非苟知之,盖尝久蹈之,确乎能其事,乃敢著其说以示人。 孔子日: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以言闻见虽多,必择其善者乃从,而识其不善者也。 羞焦知之,虽多,曾何足用? 文中子曰:盖有慕名、掠关、攘善、矜能、盗誉而作者。 其取讥后世,宁有已乎? 若葛抱朴之论神仙③,陶隐居之疏木草④,其谬悠之说,荒唐之论,取诮后世,不可胜纪矣。 仆之所述,深以孔子不知而作为可戒,文中子慕名而作为可耻,与夫葛抱朴、陶隐居之述作,皆在所不取也。 此盖叙述先圣王撙节爱物之志,固非腾口空言,夸张盗名,如《齐民要术》、《四时纂要》,迂疏不适用之比也。 实有补于来世云尔。 自念人微言轻,虽能为可信可用,而不能使人必信必用也。 惟藉仁人君子,能取信于人者,以利天下之心为心,庶能推而广之,以行于此时而利后世,少裨吾圣君贤相财成之道,辅相之宜,以左右斯民,则敷饮天和,食地德,亦少效物职之宜,不虚为太平之幸老尔。 西山隐居全真子陈敷序。 注:①耜(lei)、未(s1):都是古代翻土的r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②硗( qiao):土地坚硬不肥沃。 ③葛洪:号抱朴子, 著有《神仙传》。 ④陶弘景:白号华阳隐居,曾疏解《神农草本经》。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化之所以成 成:实现 B.盖尝久蹈之 蹈:踩踏 C.深以孔子不知而作为可戒 作:著述 D.迂疏不适用之比也 比:类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以生民之本,衣食为先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B.而民始知有农之事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C.使民知耕之勿失其时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乃敢著其说以示人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1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生产能满足民生温饱需求,因此古人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推崇农民,把他列为四种社会身份中的第一位。 B.古代圣人不仅重视农业生产,还从工具、时令、物种和土地等多个方面不断改进,这体现了他们的治国理念。 C.作者表示要继承孔子和文中子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拒绝葛洪、陶弘景这些人错误无稽,荒唐不实的写作。 D.本文追思前贤,关注现实,又反思当下,有真知,能取舍,态度鲜明坚定,却语气谦虚从容,文风朴实平和。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及禹平洪水制土田定贡赋使民知田有高下之不同土有肥硗之不一而又有宜桑宜麻之地使民知蚕绩亦各因其利。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若徒知之,虽多,曾何足用? (3分)(2)惟藉仁人君子,能取信于人者,以利天下之心为心,庶能推而广之。 (4分)参考答案(2)我只希望能够凭借那些仁人君子,被众人所信任的人,以对天下有利之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或许就能够推广出来。 译文: 发布时间:2025-01-02 08:15:40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