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史·节寰袁公传》“袁公可立,字礼卿”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内容: 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①,召入西台。 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 公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抗疏归。 凡公值事,多长算,得大体,洞于要会。 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哄甚,两台檄公解之。 公至,即博收讼牒下各县以杀其势,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事遂定。 又值倭警,吴中豪子弟王士绣、乔一琦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 两台急诇之。 公独谓是狂生,无他。 卒谳不得实,乃已。 众谓公长者也。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问沈帅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 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②再见之矣。 又公为苏理时,以汛期出海澨③。 有李弁者邀公饮,示三倭刀。 公谛视还之。 后半载,报海上擒倭二十人,覆夷器,则三刀俱在。 公心疑之。 亡何而琉球贡使至,称数月前有飘舟坠此岸,出其人视之,则皆琉球也。 众咸谓公神明。 又公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 中丞露章劾之。 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笔,公伸牍尽雪其冤,同列为缩项。 公曰:吾自任之! 吾奈何以上台故诬贤太守? 谳成,对中丞诵之,其声琅琅。 中丞愧甚,举屏自障。 公读法声益厉,中丞遂自劾去。 众咸谓公强项也。 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公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 辅臣拂然。 先是雷震景德门,公上疏陈阚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 政府用是谪公,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 救之罔效也! 寿至七十有二卒。 卒之前夕,有巨星陨西南,坠地有声。 (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有删改)【注】①报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给朝廷。 ②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③海澨:海滨之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B.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C.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D.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书直言。 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指自己因抗疏触怒皇上。 B.讼牒,诉状,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 讼,诉讼;牒,诉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 C.琉球,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群岛,诏书中称其琉球,当时的琉球实际上是中国的属国。 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公年轻时考中进士,任苏州府推官,官员考察时政绩第一,被召入西台。 当时皇上不喜欢大臣频繁议论朝政,袁公却直言上疏,得罪皇帝而罢官。 B.袁公为官时,倭寇出没,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迅速集结,以保家护国自许,却遭到仇家诬告而入狱。 袁公替他们辩解,从而洗清了冤屈。 C.袁公在苏州府任职期间,中丞因郡守石昆玉忤逆了他,竟然公开奏章内容来弹劾陷害石昆玉,袁公不畏权势,秉公执法,为石昆玉雪冤,中丞终自离职。 D.袁公曾上疏针砭朝政时弊,抨击京郊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加之触怒辅臣,而被贬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 7.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笔,公伸牍尽雪其冤,同列为缩项。 (5分)(2)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5分)参考答案4. D(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虚词、特殊句式等断句。 如,句中的圣怒 夫卖直者退等词语,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5. 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的官吏。)6.B(后来是袁公替他们辩解,从而洗清了冤屈错,根据原文,是认为他们不过是狂放不羁的青年,没有其他事情。 后来经过两台官员审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事情才停止。)7.(10分)(1)事情交付四郡处理,四郡的官员推举袁公执笔(处理此事),袁公依法书写供状为石昆玉洗雪冤屈,同僚们都十分害怕。 (译出大意给2分;下秉笔雪,每译对一处给1分)(2)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 (译出大意给2分;诣以辞,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苏州府推官)治理苏州,官员考察时以政绩第一上报朝廷,被召入西台(官署名)。 这时候皇上有些厌恶大臣频繁地议论朝政,朝廷动不动就以卖直沽名压制正当的言论。 袁可立直言上疏道:近年来,大臣们的言论很多,言辞激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因此罢黜的官员不下一百人,而且都说是卖直沽名。 这些正直敢言的官员都被斥退,而不正直的人却能得到升迁;爱惜名节的官员遭罢免,而坏名声的官员却能得到重用。 因直言抗疏(遭罢官)归里。 大凡袁可立经手处理事情,都有长远的考虑和安排,深得事物的要领和精髓。 袁可立为苏州府推官时,浙江湖州罢官在家的前礼部尚书董份,因为广敛资财被乱民围攻,闹得非常厉害,两台官员下文书授权袁可立处理此事。 袁可立到任后,立即广泛收集诉状分发到各县衙门以削弱哄乱的声势,然后缉捕一两个带头闹事的人依法处理,事件很快得到平息。 正当倭寇出没战备吃紧的时候,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自命保家护国,他们的仇家向官府诬告他们图谋叛乱。 两台官员马上对他们侦查勘问。 唯独袁公认为他们不过是狂放不羁的青年,没有其他事情。 后来经过审查果然没有发现什么,事情才停止。 大家一致认为袁可立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袁可立在登莱的时候,正值元宵节大宴宾客,忽然有报说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要谋反,众位负责监察之责的官员听到这消息都很害怕。 袁可立问沈有容大将:李性忠本来是你任用的人,这人怎么样啊? 沈有容满口担保没有问题。 袁可立说:我本来也知道他没什么问题,只是暂且让他解除兵权休息一下吧。 由此又一次看到袁可立处事的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袁可立任职苏州府推官时,在汛期出海(到海滨)巡查。 有一个李姓军官邀请袁可立宴饮,席间出示三把精美的日本武士刀。 袁可立接过刀仔细查看后返还于他。 半年后,有战报说在海上擒获倭寇二十人,并搜查到很多倭人的物资,那个军官让袁可立看过的三把日本武士刀也在这次的上报之列,因此袁可立很是怀疑。 不久,琉球来朝廷进贡的使者到了,说几个月前曾有船只随风漂流到这边,把那些人放出来给他看,贡使一眼便看出他们都是琉球良民。 众人都称赞袁可立明智如神。 当其为苏州府推官时,太守石昆玉因为廉洁刚正而得罪应天巡抚(李涞)。 巡抚公开奏章内容对石昆玉进行弹劾陷害。 事情交付四郡处理,四郡的官员推举袁公执笔(处理此事),袁公书写文书卷宗为石昆玉洗雪冤屈,同僚们都十分害怕。 袁可立说:万事由我一人承担。 我怎么会因为上司的淫威来诬陷贤明的太守呢? 案件调查完毕,袁可立对李巡抚宣读供状,声音铿锵有力。 巡抚十分羞愧,以屏风遮住颜面。 袁可立宣读的声音更加洪亮严厉,巡抚无地自容不得已自己弹劾去职。 朝野上下都称颂袁可立是一个刚正不屈的好官。 袁可立在御史台任职的时候,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 袁可立在后面高声说道:只是宰相不愿意吧! 辅臣闻听此言恼羞成怒。 在此之前,景德门被雷击,袁可立上疏针砭朝政时弊,譬如京郊的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奏章没有往下分发。 朝廷因此事将袁可立降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百官相救也无效。 (袁可立)七十二岁时去世。 去世的前一天晚上,西南方向有一颗很亮的星体陨落了,这颗星落地时有很大声响。 发布时间:2025-01-05 08:13:15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