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 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 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 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 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 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 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 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昱亦以为然。 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 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 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 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 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 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 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 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 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 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 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 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9.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整卒,典徙颍阴令 徙:调职B.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 拒:抗衡C.卿欲慕耿纯邪 慕:羡慕D.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嘉:赞赏10.下列句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初平中,以众随太祖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典)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D.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 高. 考*资/源-网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 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 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 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 (3分)(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4分)(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3分)参考答案9.C(效法)10. D(A. 跟着,介词/用,介词;B. 跟,介词/和,连词;C. 如果,连词/你,代词)11. B(②④⑤⑥全都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精神,①太祖对李典的赏识 ③太祖给李典布置任务)12. A(升迁为青州刺史只是因为从平兖州诸县有功)13. (1)太祖爱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务交给他,让他尝试着管理。 注:善(爱惜)译错扣1分。 共3分。 (2)这是国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计策怎样,我能因为心怀不满而忘记国家大义吗? 注:顾(看)可以(能够,因为)私憾(个人遗憾)译错一个词语扣1分。 共4分。 (3)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谦恭唯恐做得不够,军队中称赞他是忠厚之人。 注:恂恂(谦虚谨慎)若(如,像)译错一个词语扣1分。 共3分。 附文言文译文: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山东金乡县人)。 李典跟随父亲李乾,有特殊的气质。 把几千家门客都会聚在乘氏。 初平年间,率领军队跟随太祖在寿张打败了黄巾军,又跟从太祖攻打袁术,出征徐州。 吕布叛乱,太祖派遣李乾回到乘氏,到各县安抚民众。 吕布的别驾从事史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一起反叛,李乾不听从,于是他们就杀掉了他。 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统帅李乾的军队,与各位大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 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典跟从太祖平定诸县有功,逐渐升迁为青州刺史。 李整死后,李典调职为颍阴令,做了中郎将,统帅李整的军队。 魏书说:李典年少时就好学(不宜解释成学习,因为后面有兵事),不喜欢军事,于是从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 太祖爱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务交给他让他尝试着管理,升迁为离狐太守。 当时,太祖与袁绍在官渡相抵抗,李典率领宗族及家兵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队。 袁绍被打败,任用李典为裨将军,驻扎下来安抚百姓。 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让李典和程昱用船运军粮。 正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率领军队驻扎在黄河上,断绝了水上通道,太祖命令李典、程昱:如果船不能过,下策只有走陆道。 李典与各位大将商议说:高蕃的军队装备少,倚仗水上便利条件,有松懈的思想,攻打他们一定会取胜。 军队不必受皇宫控制,只要对国家有利,独自掌管也是可以的,应该赶快攻打他。 程昱也认为对。 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路得以畅通。 刘表派刘备向北侵犯,到了叶地,太祖派李典跟从夏侯惇抵御他。 刘备有一天把军营烧掉退兵,夏侯惇于是率领军队追击。 李典说:敌人无故退兵,我怀疑一定有埋伏。 向南走的道路狭窄,草丛树木很深,不能追。 夏侯惇不听,和于禁追击,李典留守。 夏侯惇等果然进入了敌人的埋伏圈,作战不利,李典前往营救,刘备见到救兵到了,这才撤兵。 李典跟从太祖围攻邺县,邺县被平定。 与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乘,都大败他们。 升迁为捕虏将军,被封为都亭侯。 李典的宗族私家军队三千多家居住在乘氏,自愿请求迁徙到魏郡。 太祖笑着说:你想效法耿纯吗? 李典谢罪说:我愚笨怯弱,功劳小,可是封爵宠爱优厚,的确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再加上征战讨伐还没有停止,应该充实都城附近地区,来控制四方,我不是效仿耿纯。 于是把自己的部下以及宗族一万三千多口迁移到邺县居住。 太祖赞赏他的做法,升迁为破虏将军。 李典与张辽、乐进驻扎在合肥,孙权率兵包围他们,张辽想遵照太祖的指示出来应战。 乐进、李典、张辽一向都不合,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李典情绪激昂,说:这是国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计策怎样,我能因为私人仇恨忘记国家大义吗! 于是率领军队和张辽一起打败孙权使之逃跑。 李典喜欢学习和问难,以温文尔雅为贵,不与诸将争功劳,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谦恭唯恐做得不够,军队中称赞他是忠厚之人。 三十六岁去世。 发布时间:2025-01-07 08:13:42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