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杨巍,字伯谦,海丰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杨巍,字伯谦,海丰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除武进知县。 擢兵科给事中。 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迁大理卿,巍言:东南倭患方剧,参赞、巡抚俱论罪,褒善独幸免,又夤缘美迁,请并吏部罚治。 帝怒,停选司俸,还褒善故官。 巍既忤吏部,遂出为山西佥事。 已,迁参议,分守宣府。 寇入犯,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赉银币。 寻为阳和兵备副使。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逾年,以养母归。 归二年,召起巡抚陕西。 增补屯戍军伍,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 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 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 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 复乞养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 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 母年逾百岁卒。 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 有诏营建行宫,巍争之,乃止。 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 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 至严嵩,始阴挠部权。 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祖制由此变。 至是,申时行当国。 巍素厉清操,有时望,然年耄骫骳(软弱),多听其指挥。 御史丁此吕论科场事,时行及余有丁、许国辈皆恶之。 巍论谪此吕,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所攻,与时行俱乞罢。 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 诸大臣惧见攻,政府与铨部阴相倚以制言路。 先是,九年京察,张居正令吏部尽除异己者。 十五年,复当大计,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 出身进士者,贬黜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焉。 贤否混淆,群情失望。 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 巍率同列请以秋日御殿。 至十月,巍等复请。 帝不悦,责以沽名。 巍初历中外,甚有声。 及秉铨,素望大损。 然有清操,性长厚。 明年,以年几八十,屡疏乞归。 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 归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 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武进知县 除:任命B.又夤缘美迁 夤缘:攀附权贵,向上巴结C.六部分莅天下事 莅:监视D.给廪隶如故事 故事:旧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 其可怪也欤B.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 蚓无爪牙之利C.巍争之,乃止 今君乃亡赵走燕D.帝不悦,责以沽名 阙秦以利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巍在任职期间几次因为奉养母亲而辞官回家,母亲年满百岁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 B.杨巍曾担任吏部尚书,虽然按明制六部应该分别掌管天下之事,但自张居正起六部权力尽归内阁。 C.杨巍虽然曾因沽名钓誉被皇上责备,但在他年近八十告老还乡后,皇帝仍下诏给予他规定的待遇。 D.杨巍走上仕途后,任职经历复杂,声名一直不错,但他在任吏部尚书后,名望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4分)(2)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 (3分)(3)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 (3分)参考答案:4.C【解析】(莅:执掌,掌管。)5.B【解析】定语后置的标识(A他们的/难道 C才/竟然,却 D用,拿/来,用来)6.C【解析】(杨巍等人再三请皇帝上朝听政,皇帝用谋取名誉来责备杨巍,并非杨巍有沽名钓誉的行为。)7.(1)皇帝听从了大臣们的请求,安慰留任了杨巍等人并且告戒了谏官们,杨巍于是重新到职处理政事。 (从戒喻乃视事各1分)(2)皇帝也怀疑大臣们结成私党,想让谏官揭发他们来杜绝受蒙蔽。 (朋比摘发杜各1分)(3)十七年夏,皇帝长时间不临朝听政,朝廷内 外怀疑皇帝因为张鲸不被任用的缘故借口有病不上朝。 (视朝故托各1分)【文言译文】:杨巍,字伯谦,海丰人。 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 被任命为武进知县。 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经升任大理卿,杨巍进言说:东南倭寇祸患正激烈,参赞、巡抚都被治罪,唯独褒善免罪,并因攀附权贵而升迁,请一并交由吏部罚治。 皇帝非常生气,停了主管选拔的官员的俸禄,褒善降为原先的官职。 杨巍得罪了吏部,于是被调出京师任山西佥事。 不久,升任为参议,分守宣府。 贼寇入犯,偕同副将马芳出击斩杀了他们的部落酋长,获赏赐银币。 不久担任阳和兵备副使。 升任为右佥都御史,宣府巡抚。 一年后,因为奉养母亲归家。 回家二年后,被召起用为陕西巡抚。 他增加补充屯戍军伍,清理收回被藩府侵夺的屯田。 隆庆初年,进任右副都御史,调任山西巡抚。 管辖的地区每年征驿递银五十四万两,杨巍请求减去四分之一。 修筑沿边城堡,发檄文劝散大盗李九经党羽。 又因奉养母亲请求去职。 神宗即位,杨巍被起用担任兵部右侍郎。 万历二年,改任吏部侍郎,又因为奉养母亲辞官回家。 母亲年满百岁去世。 十年,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不久被召担任工部尚书。 皇上下诏营建行宫,杨巍进谏规劝,才停止。 第二年,改任户部尚书,又调任吏部尚书。 按明朝制度,六部分别掌管天下之事,内阁不得侵权。 到了严嵩时,开始暗地里阻挠六部行使职权。 等到张居正时,六部的权力尽归内阁,祖制从此改变。 到了这时,申时行执政。 杨巍一向厉行清正节操,在当时很有声望,然而因为年老无主见,大多听申时行指挥。 御史丁此吕议论科场之事,申时行和余有丁、许国等人都憎恨他。 杨巍建议贬谪此吕,被御史江东之、李植等人攻击,杨巍和申时行都请求免职。 皇帝听从诸位大臣的请求,安慰留任了杨巍等人并且告戒了谏官们,杨巍于是重新到职处理政事。 在张居正刚刚失败时,言官没有受到约束,皇帝也怀疑大臣们结成私党,想让言官揭发他们来杜绝蒙蔽。 大臣们害怕被攻击,内阁和吏部暗地里相勾结来控制言路。 在这之前,九年考察京官时,张居正命令吏部将和自己意见不一的人全都铲除。 十五年,又到了考察京官的时候,都御史辛自修想要大量清洗淘汰,杨巍顺从内阁,接受并遵循内阁的意见。 出身进士的人,被贬黜的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被贬黜。 贤良奸佞混在一起,大家很失望。 十七年夏,皇帝长时间不上朝,朝廷内外怀疑皇帝因为张鲸不被任用的缘故借口有病不上朝。 杨巍率同僚请求皇帝在秋日上殿。 到了十月,杨巍等人再次请求。 皇帝不高兴,用谋取名誉来责备杨巍。 杨巍当初历任朝廷内外的官职,很有名声。 等到执掌吏部,平素的名望很受损害。 但他有清高的节操,性情恭谨宽厚。 第二年,因为年近八十,屡次上疏请求辞官回乡。 皇上下诏按旧例提供车驾、供给官粮和奴仆。 回乡十五年后,九十二岁去世。 赠封少保。 发布时间:2025-01-08 08:00:0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