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朱熹《余靖传二》“余靖,字安道,建州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余靖传二朱 熹余靖,字安道,建州人。 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 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 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 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 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 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 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 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 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 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 靖以实对。 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 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 朝廷患之,久议未决。 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 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 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 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 朝廷遂发册臣元昊。 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 及再往,虏情益亲。 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 公奏罢之,以来达商。 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 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ng)善遇之。 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 知州怒,以为玩己。 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 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 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 范公参政,引为谏官。 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 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 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 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 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 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 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 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 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 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 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 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 缄:闭口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 让:指派C.各用一字为目 目:纲领D.犹留夏册不遣 遣:派遣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乃自诣韶州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分)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 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 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 ⑥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7.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任知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因此都得罪当权者而遭到贬官。 当时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 B.庆历四年,朝廷派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并说服了他,从而替朝廷解除北部边境的危机。 C.余靖不仅能用契丹语说话,而且能用契丹语作诗。 当他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契丹人对他更加热情,契丹国主也大为高兴,但余靖却因此而被贬官。 D.茹孝标抓住余靖隐瞒曾受过刑罚而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事,让谏官钱子飞将余靖的案子上奏给仁宗,终使余靖在被贬龙图阁学士之后又被贬为将军分司。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 (3分)(2)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 (4分)(3)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 (3分)参考答案:4.B(让:责备)5.D(A项第一个以为介词,因由于;第二个以为连词,可不译。 B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第二个其为语气副词,难道难道不是。 C项第一个为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是副词,才这才。 D项中于都是介词,在)6.A(③指余靖有才艺,④写其廉洁,⑥是余靖在求助于王仝)7.D(余靖被贬龙图阁学士与原文不符,当时余靖应是升任)8.(1)如果习以为常了,对所进的忠言不加重视珍惜,恐怕天下人都不敢进言了。 (3分,关键点:重惜、钳口各1分,句意通顺1分)(2))茹孝标听说余靖曾受过刑罚,并将此情隐瞒去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便到韶州将余靖犯刑的案卷设法买到手。 (4分,关键点:尝、诈匿、案各1分,句意通顺1分)(3)余靖暗中使人告诉王仝,要他躲避一阵,王仝以家贫无钱外出为理由回绝。 (3分,关键点:讽、介词结构后置,句意通顺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余靖,字安道,是建州人。 奉事仁宗,做官到工部尚书一职。 范仲淹因为上书言事得罪了某些大臣,被贬至饶州任知州。 谏官和御史都闭口以躲避灾祸,没有敢说话的。 唯独余靖上书说:自陛下亲政以来,已经三次贬逐敢于进谏的人。 如果习以为常了,对所进的忠言不加重视珍惜,恐怕天下人都不敢进言了。 余靖的奏疏呈上去之后,就被贬到筠州任酒税监。 尹洙、欧阳修等人也相继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又写信责备谏官不敢犯颜直谏,因此也都得罪当权者,遭到贬官。 当时天下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 余靖奉命出使契丹,进殿向仁宗辞行。 他将准备奏议的事写在笏板上,每一条用一个字点出纲领。 仁宗看见笏板上有字,问他写的是什么? 余靖如实地回答。 仁宗便指着余靖笏板上的字,一条一条地问,直到他回答完毕为止。 庆历四年,西夏李元昊求和,仁宗准备加封他。 这时契丹用大军压境,派来使者说,大军前来是为中国讨贼,请朝廷不要与西夏讲和。 朝廷为此事而担忧,商议很久也没有结果。 惟有余靖进言说中国不想打仗已很久了,这是契丹的幸运。 中国如果一天仗也不打而息兵养勇,对辽邦就不利。 所以他们故意用这个方法扰乱我们,千万不能听信。 朝廷虽认为他的建议正确,仍把册封西夏的诏书留下来暂不发布,而派余靖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去报知契丹。 余靖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 他从容地坐在军账中,与契丹人反复辩论几十次,最后终于说服他们,将会商的主要内容带回朝廷。 朝廷这才派使者持诏书去册封李元昊,西部边境随即解除警报,西北部边境也没有发生什么事。 余靖出使契丹,能用契丹语说话,契丹人很喜欢他。 当他第二次出使时,契丹人对他更加热情。 余靖还能用契丹语作诗,契丹国主大为高兴。 余靖出使归来,却因此而被贬官。 唐朝时的外国船装货时都依旧例收取装船税。 他奏请朝廷免除了它,以使外商买卖顺达。 又奏请朝廷立法,禁止在任的官吏购买南方药材。 余靖从南方返京时,未携带南海一件土特产。 余靖的本名叫余希古,韶州人。 考进士时没有被地方荐送入试,只有曲江县主簿王仝对他很好。 当时的韶州知州要应试制举,王仝也要应试制举。 知州认为王仝是在玩弄自己,十分生气,便动手搜集王仝的罪行,无有所得,只知道他同余希古交好。 王仝被处以违敕的罪名停职免官,余希古被打了二十臀杖。 王仝遂即赋闲居虔州,不再出来做官。 而余希古却改名余靖,在别州被荐送入试,中了进士。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推荐余靖为谏官。 秘书丞茹孝标服丧日期未满,就到京城谋求官职。 余靖上奏说,茹孝标服丧未满就急着做官,这是不孝的表现。 茹孝标因此获罪,便对余靖恨入骨髓。 之后,余靖升任为龙图阁学士,王仝曾数次写信给他请他代谋一官半职,余靖未能答应。 茹孝标听说余靖曾受过刑罚,并将此情隐瞒去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便到韶州将余靖犯刑的案卷设法买到手。 当时钱子飞任谏官,正全力攻击范党,茹孝标便将余靖的事告诉他。 于是,钱子飞就将余靖以前所犯的案子上奏给仁宗。 于是仁宗下诏虔州,令王仝前来对证。 余靖暗中派人劝王仝,要他躲避出去,王仝以家贫无钱外出为理由回绝。 余靖在茶篓子中放了一百两银子,托人给送他,所托之人感到茶篓很重,便打开来看,发现银子,便将银子偷去,只将茶送给王仝。 王仝大怒,等到诏书降下,州官劝王仝回答说,不知道当时受牵连的余希古现在何处。 王仝不听劝告,回答说余希古即是余靖。 余靖于是被贬为将军分司。 发布时间:2025-01-16 08:13:39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