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 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 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 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 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 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 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 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帝乃怒,使人驱下殿。 愿徐去无异容。 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 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 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 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 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 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在郡立学堂教授。 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 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 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 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 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后琅铘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 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南齐书虞愿传》节选)[注]丹朱:尧的儿子。 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②不敢言而敢怒B.①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②且为之奈何? C.①清廉太守乃得见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①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 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 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 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 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 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勤于吏治,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因此皇帝很器重他,他还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立学堂教化百姓。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乃怒,使人驱下殿。 愿徐去无异容。 (3分)②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 (3分)③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3分)答案:5.D(将还:把她送还)6.B(A项的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可是。 B项第一句的为是表原因的介词,因为;第二句的为是表对象的介词:对 。 C项的两个乃均为副词,才 D项的两个其均为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7.D(A项第二句不属于为政 B项第二句只能表现虞愿仁慈 C项第二句属迷信说法,不足以表现虞愿为政清廉 D项第一句是虞愿当面指责皇帝笃好围棋,表现虞愿为人耿介;第二句通过旁人之眼看出虞愿无余财,表明虞愿清廉)8.C(错在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原文在郡不治生产意为虞愿在郡内不经营家产生产,家庭谋生的产业)9.(9分)①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 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变。 (乃、驱、徐,一处1分)(3分)②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 (不觉、信然、笃,一处1分)(3分)③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 (承、遗风、差得:大体上能,差不多能,几乎能。 一处1分)(3分)参考译文: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 庭院中的橘树冬天果实成熟了,子孙辈都争着来摘取。 虞愿年仅数岁,却独独不来摘取,家里人对此都感到奇异。 元嘉末年,虞愿为国子生,后又迁任湘东王的常侍,转任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宋明帝即位后,认为虞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日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十分优厚。 皇帝生性猜疑,星象天文的灾异变化,不相信太史,不听外面大臣奏告,命令灵台把观察星象的两个人交给虞愿,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 皇帝用旧宅的地皮建造湘宫寺,费用极其奢侈。 由于宋孝武帝的庄严刹有七层,皇帝要建造十层。 十层太高难以建立,便分为两刹,各有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离任回京都,拜见皇帝,皇帝说:你去了湘宫寺没有? 我建造这座寺院,是一个大功德。 虞愿在一旁说:陛下建造此寺,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如果有知,就应当悲哭哀愍,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 尚书令袁粲当时也在座,听了这话大惊失色。 皇帝于是大怒,叫人把虞愿驱赶下殿。 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变。 因为有旧日的恩情,所以几天后就又被召进去了。 皇帝喜欢下围棋,但棋艺很笨拙,去棋格有七八道,人们评议时都虚称他为第三品,他曾与第一品王抗下围棋,按照棋品赌博游戏。 王抗经常让他,并说:皇帝下的飞棋,我无法抵挡。 皇帝始终不醒悟,以为果真如此,喜好越来越深。 虞愿又说:尧曾经用围棋教他的不肖子丹朱,这不是人主所应喜好的东西。 虞愿虽然多次触犯皇帝的意旨,但蒙受的赏赐,还是超过其他人。 后迁职兼任中书郎。 后出任晋平太守,在郡中不经营家产。 前任官吏与一平民有纠葛,将他的儿媳妇抓去做人质。 虞愿派人在半路上将她夺下并放回家。 在郡中还设立学堂进行教育。 郡中以前出产蚺蛇,蛇胆可以做药。 有人赠送给虞愿一条蚺蛇,虞愿不忍心杀它,就把他放回二十里外的山中,过了一夜蛇又回到他的床下。 又送到四十里外的山中,经过一个晚上,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虞愿又下令把它送得更远,这才没有再回来。 评论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仁爱之心所致。 海边有一块越王石,常年隐藏在云雾中,相传说:清廉的太守来才看得见。 虞愿前往观看,越王石清澈没有隐蔽。 后来琅铘人王秀之继任郡太守,在写给朝中士人的信中说: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几乎清净无事了。 虞愿因母亲年老辞去官职,后来又被任命为后军将军。 褚渊曾经去拜访虞愿,虞愿不在,只见他的卧床上积满了尘埃,堆有好几卷书籍。 褚渊感叹说:虞君清廉,到了这种地方。 他叫人为他扫地拂床,然后离去。 发布时间:2025-02-23 08:14:3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