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内容: 富弼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 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 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客踧踖起退。 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 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熙宁元年,徙判汝州。 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 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 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 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 又问边事,对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帝默然。 至日昃乃退。 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 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 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 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 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 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 呜呼! 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节选自《富弼》等史料)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莫之能屈 屈:使屈服B. 从容访以治道 访:询问C.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致:调任D. 吾衰疾不能堪也 堪:承受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至日昃乃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 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D. 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项王曰: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4分)(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4分)9.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富弼的温良宽厚、正色慷慨? 试加以概括。 (4分)参考答案6. C (致:辞去)7. D (A项用/因。 B项才/竟然。 C项表转折,但是/表递进,更何况。 D项均表示承接,就)8. (1) 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 (虽抗礼引从容各1分)(2) 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 (累盖是均一各1分)9. 位高不骄,礼待下属;诚恳谏上,献计献策;礼待宾客,不论贵贱;深得民心,备受爱戴。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富弼为人宽厚,温和善良,通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执于己见的。 可等到他面临重大事情时,他就表情严肃,义正辞言,没有人能让他屈服。 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反复仔细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宰相,自唐朝以来可说是礼遇最高:百官来拜见的,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直立,稍微伸手扶一下来客;送客不用下台阶;客人坐得稍久了,侍吏就从旁边大声说宰相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地起身离去。 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送客人到门口,看到他上马才回来。 自此众官员渐渐学习富弼,(礼待下属)从富弼开始啊。 熙宁元年,调任汝州判官。 诏令入朝觐见,允许坐轿到殿门。 神宗御内东门小殿,让其儿子从宫门进入,而且命令他们不要跪拜,坐下谈话,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 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上奏说: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么奸人就得以逢迎。 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 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 神宗沉默不语。 到日影西移才告退。 神宗打算将他以集禧观使留在京师,他极力推辞,到郡县赴任。 熙宁二年二月,诏授职司空兼侍中,赏赐上等府第,全部辞谢,任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从辞去官职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常深居不出门;晚年请求拜见的宾客也多起来,他都以病为理由,辞谢不见。 亲近的人问他什么缘故,富弼说:大凡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 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 如果每个人来了都接见,我年老体衰又有病不能承受。 士大夫们也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 曾经想到老子祠去,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适逢府中把集市迁到桥边,市上的人为富弼出行高兴,伴随着观看,直到安门,市面为之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 等到富弼去世,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以信(互告),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受士大夫爱戴也是如此。 哎呀! 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侍奉君主,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怜悯至诚充满内心而表现在外,能像这样吗? 发布时间:2025-04-05 08:11:10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