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纳言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纳言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之。 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 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 呼驿长责之曰:汝何为两种待客? 驿将恐,对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 尚书曰: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 遂换取粗饭食之。 检校营田,往梁州,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令众。 乡人谒尚书,欲救之。 尚书曰:犯国法,师德当家儿子。 亦不能舍,何况渠。 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犯国法俱坐。 尚书曰: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 都督遽令脱枷至。 尚书切责之曰: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 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噇却①,作个饱死鬼去! 都督从此舍之。 后为纳言平章事。 检校屯田,行有日矣,谘执事早出,娄先足疾,待马未来,于光政门外横木上坐。 须臾,有一县令,不知其纳言也,因诉身名,遂与之并坐。 令有一丁,远觇之,走告曰:纳言也。 令大惊,起曰:死罪。 纳言曰: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 令因云:有左嶷②,以其年老眼暗奏解,某夜书表状亦得,眼实不暗。 纳言曰:道是夜书表状,何故白日里不识宰相。 令大惭曰:愿纳言莫说向宰相。 纳言南无佛不说。 公左右皆笑。 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耐杀人田舍汉。 娄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 更阿谁是? 师德弟拜代州刺使,将行,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 汝今又得州牧,荣宠过分,为人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 弟长跪曰:自今后,虽有人唾某面上,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不为兄忧。 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 夫人唾汝者,发怒也。 汝今拭之,是恶其唾。 恶而拭,是逆人怒也。 唾不拭,将自干,何如? 弟笑而受之。 其行事皆此类。 浮休子日:司马徽、刘宽,无以加也.武后年,竟保宠禄。 (选自《太平广记器量一》)【注】①噇却:退下去,滚下去。 ②左嶷,人名。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都督从此舍之舍:释放B.以其年老眼暗奏解解:明白C.庶不为兄忧庶:希望D.无以加也加:超过8.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 B.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 C.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 D.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 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娄师德作兵部尚书时,前往并州。 中午到了驿站,怕人打扰到驿家,就让大家和自己一起吃饭,并且还主动要求把细白的米饭换成粗糙的米饭。 B.娄师德虽然将犯人是自己同乡的事情告诉给都督,但要求都督不要因此失去法度,娄师德还当面斥责了为官未能洁身自好的同乡。 C.有一次巡察屯田,部下随行人员已先起程,娄师德脚有疾患,坐在自家门外等马,遇见一个不认识他的县令,两人就并坐在一起闲谈。 D.本文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唐代名臣娄师德的为官处世之道,刻画了他宽容大度、谨慎忍让等性格特征。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犯国法,师德当家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 (4分)(2)吾以不才,位居宰相。 汝今又得少州牧,荣宠过分,为人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夫? 参考答案7、B 解 辞官8、C9、C 不是在 自家门外10、(1)犯了国法,就是我的亲儿子,也不能放过,何况是他。 (2)我凭借不高的才华,官位做到宰相,现在你又要去做地方的长官,荣耀和宠爱太多了,会被人嫉妒,凭什么才能使性命保全呢? 参考译文 发布时间:2025-04-09 08:00:0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