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 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 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 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 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 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 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 ⑵克殷:攻下殷都。 克,攻下。 殷,商朝的都城。 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 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 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 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 ⑸乌:即乌鸦。 ⑹恶:憎恨。 ⑺余胥:墙壁。 ⑻厥:其,代词。 ⑼靡:无,不。 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为之:对他们。 为,对。 之,指士众。 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 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 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 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 【文学常识】《说苑》,西汉刘向撰。 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 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 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 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阅读训练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 ____________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可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 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5. 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1. AB(A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前一个田名词用如动词,耕种;) 2. ①代词,这件事;②代词,那;③代词,他们;④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3. ①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道德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②有罪的人就杀了他,没有罪的人就让他活着。 4. ①爱屋及乌(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②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5. 使其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译文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太公问道:怎样处置殷都的士卒百姓呢?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同时爱他屋顶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同时憎恨他的墙壁。 把那些敌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怎么样? 武王说:不行! 太公退出,邵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 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掉,让没有罪的人活命。 怎样? 武王说:不行! 邵公退出,周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 周公说:让他们各人住着自己的房屋,耕种自己的土地,不改变他们以往的习惯,亲近、信任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全在纣王一人身上。 武王赞叹说:看的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 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德行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发布时间:2025-05-08 08:00:0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