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 文德皇后崩。 久之,太宗闻其美,召为才人,方十四。 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母韪其意,止泣。 既见帝,赐号武媚。 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 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 它日,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 后廉知状,引内后宫,以挠妃宠。 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 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 一旦顾幸在萧右 ,浸与后不协。 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即表请昭仪为后,帝意决,下诏废后。 诏李勣、于志宁奉玺绶进昭仪为皇后。 上元元年,进号天后,建言十二事,帝皆下诏略施行之。 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称皇太后。 遣诏军国大务听参决。 始,武承嗣请太后立七庙,中书令裴炎沮止,及敬业之兴,下炎狱,杀之,并杀大将军程务挺。 太后方怫恚,一日,召群臣廷让曰:朕于天下无负,若等知之乎? 群臣唯唯。 太后曰:朕辅先帝逾三十年,忧劳天下。 爵位富贵,朕所与也;天下安佚,朕所养也。 先帝弃群臣,以社稷为托,朕不敢爱身,而知爱人。 裴炎、徐敬业、程务挺,彼皆人豪,不利于朕,朕能戮之。 公等才有过彼,蚤为之。 不然,谨以事朕,无诒天下笑。 群臣顿首,不敢仰视。 太后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桀自为助。 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 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又畏天下有谋反逆者,诏许上变,在所给轻传,供五品食,送京师,即日召见,厚饵爵赏歆动之。 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变者遍天下,无敢议。 神龙元年,后崩,年八十一。 遣制称则天大圣皇太后。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母韪其意韪:违背B. 后廉知状廉:查访C. 中书令裴炎沮止沮:阻拦D. 蚤为之蚤:通早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B. 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C. 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D. 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武则天聪明美丽,善于应对变化。 被封为才人时,母亲杨氏因与女儿分离而痛哭,她却认为此去说不定是一件好事,劝母亲不必担心。 B. 武则天机智,不择手段。 太宗过世后成为比丘尼,她逢迎皇后,骗得信任,进入后宫;得势后,她又无情踩踏皇后,最终让自己登上皇后宝座。 C. 武则天软硬兼施,恩威并用。 为了巩固地位,她一方面用爵位富贵笼络贤才,使之依附于她。 另一方面又用杀三个大臣的事威胁官员听命于她。 D. 武则天善于识人,也善于用人。 对于妄男子,若有才干就破格任用;如果上任后有不称职的,也会废黜诛杀加以处罚,从不姑息迁就。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 (2)先帝弃群臣,以社稷为托,联不敢爱身,而知爱人。 参考答案4. 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韪在此处应解释为是,对。 5.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在理解画波浪线部分前后文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理解其大致含意,重点理解吏不得何诘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等处的断句。 6. 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武则天再次进入后宫的原因:一是与高宗重逢,高宗被她打动;二是皇后想利用她。 骗得皇后信任是在入宫后。 7. (1)起初,她言行谦卑,屈尊侍奉皇后,皇后很高兴,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赞她,因此她被晋封为昭仪。 (下辞降体各1分,状语后置1分,大意2分)(2)先帝抛下群臣去世,把国家托付给我,我不敢爱惜自身,但知道爱护百姓。 (以为爱人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高宗的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是并州文水人。 文德皇后去世,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唐太宗听说她长得很漂亮,就将她召入宫中做才人,当时武则天才十四岁。 她的母亲杨氏痛哭流涕和她告别,而武则天却像平时一样,对母亲说:面见天子怎么就知道不是福呢? 何必像一般妇人那样悲泣呢? 她的母亲认为女儿说得对,不再哭泣。 见了大宗之后,被赐号武媚。 太宗去世后,她和其他侍妾、宫女都做了尼姑。 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武则天入宫侍奉,受到高宗的喜爱。 有一天,高宗经过佛舍,武才人见到他并且对他哭泣,高宗被打动。 皇后探听到这个情况后,将她带回收进后宫,来削弱其他妃子的恩宠。 武才人很有权术,诡计多端。 起初,她言行谦卑,屈尊侍奉皇后,皇后很高兴,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赞她,因此她被晋封为昭仪。 但武则天所受到的宠幸高过萧淑妃之后,就渐渐与皇后的关系不好了。 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上书请求封武昭仪为皇后,高宗心意已决,下诏令废除皇后。 高宗又下诏让李勣、于志宁捧着印玺封武昭仪为皇后。 上元元年,武则天又被封为天后,她向皇帝进言十二条,高宗都下诏令施行。 高宗去世,中宗继位,天后成了皇太后,按照遗诏国家大事都可以参与决策。 起初,武承嗣请求太后设立武氏七庙,中书令裴炎阻止反对。 等到徐敬业兴兵讨伐武则天,(太后)就把裴炎关进监狱,杀了裴炎,并且杀了大将军程务挺。 太后正十分生气愤怒,一天,召来群臣在朝廷上责备他们说:我没有对不起天下人,你们这些人知道吗? 群臣恭敬地应答。 太后说:我辅佐先帝超过三十年,为天下操劳。 你们的爵位、富贵,都是我给你们的;天下的安定快乐,都是我带来的。 先帝抛下群臣去世,把国家托付给我,我不敢爱惜自身,但知道爱护百姓。 裴炎、徐敬业、程务挺,他们都是人中豪杰,对我不利,我把他们都杀了。 你们这些人中才能有超过他们的,要早早地打算好。 不然,就小心地侍奉我,不要给天下留下笑柄。 群臣叩首在地,不敢抬头看她。 太后不吝惜爵位,用爵位笼络四面八方的豪杰来帮助自己,即使是狂妄的人,言论有和她相契合的,就破格任用,至于不称职的,不久也会废黜诛杀而不会任由其胡来,一定要选取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 太后又害怕天下有蓄谋造反的人,就下诏准许人们上报(任何)变乱(的蛛丝马迹),(上报的人)所在之地必须提供快捷的车马,提供五品级别的餐食,将之护送到京城。 武则天当天就会召见,用丰厚的财物爵位来赏赐招待他。 凡是报告变乱的,官吏不许呵斥责问,即使是锄地打柴的农夫,武则天也亲自请进来见面,让他住在旅店。 地方有胆敢留下不送上来的,就按照所告的罪来处置他。 所以告发变乱的人遍布天下,没有人敢议论。 神龙元年,武则天去世,年龄八十一岁。 按规定称则天大圣皇太后。 发布时间:2025-07-22 08:00:0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