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雪竹轩记》“冯山人为予言”阅读答案及翻译 内容: 雪竹轩记【明】归有光冯山人为予言:吾甚爱雪竹,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 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 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 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 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 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 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 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 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 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 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 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 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 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 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 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予问山人起居。 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 自此不复出。 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 其子去,又数数书来。 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 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 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 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 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岂有假于予之言假:借助B.地僻,绝无人绝:几乎C.不能谒青浦令谒:拜见D.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许:允许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冯山人风雅形象的一组是(3分)①山人居昆山之安亭②爱其古桂,坐久之③独吟桂树之下④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⑤自此不复出⑥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冯山人因多年来求之无果而不再回复作者的书信。 B.作者与冯山人有很多共同点:都喜爱文学,都曾到过安亭,都喜爱永怀寺的古桂,甚至都在嵩塘筑屋定居。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凸显了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性格,字里行间也渗透着真挚的友情。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疏雅豪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 (3分)(2)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3分)(3)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 (3分)参考答案9.D (许:答应)10.D(①是介绍山人居住地点 ②是写作者 ⑤是说山人晚年眼睛有疾不再出门)11.C(A应为作者多年没有答复他。 B应为作者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 D.疏雅豪放与刚健不当。)12.(1)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 (给分点:因、名、句意)(2)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给分点:被动句、削迹、句意)(3)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 (给分点:会、造、句意)参考译文冯山人对我说:我非常喜欢雪竹,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 我没有时间写这篇杂记,而山人(的)请求(持续)了多年,有时以诗的形式,有时以书信的形式,每月写一次。 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 因此多年没有答复(他)。 山人年轻时喜欢写诗,诗作一出现就被上海的陆文裕一再称道。 一开始,山人住在昆山的安亭,等到我来安亭时,山人已经搬到上海了,与安亭一江之隔。 我曾经经过永怀寺,喜欢那里的古桂,坐了很长时间。 我问寺中来来往往的人,僧人说:地处偏僻,几乎没人来。 只有冯山人时不时地渡江而来,独自在桂树之下吟咏。 我后来多次在张通参那见到他。 张通参和湖州的刘尚书同是社会成员,二人都称赞冯山人是忠诚朴实的君子。 去年,山人年纪大了,和张通参一起去匡庐、武夷游玩,回来后就给我看了一编《纪游诗》。 我开玩笑说:冯先生的雪竹,一定是在游览匡庐、武夷间求得的吧? 今年,我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 冯山人写信给我说:我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这距离嵩塘很近,您(可以)来看看我的雪竹。 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山人又派他的儿子过来,说:我先前告诉你的雪竹轩,又搬到盘龙了,我如今在此终老。 您答应给我写的杂记,几年都没收到。 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 我询问山人的生活起居。 他的儿子说:去年和张通参一起在郡中散步,老人眼睛看不清了,道路中间有口古井,(周围)没有石栏围着,没有察觉到,跨了过去,差点摔下去。 从此以后不再出门。 常常自己感叹说:匡庐、武夷不能再去了;雪竹,那么什么地方没有呢? 他的儿子离开后,又常常写信来。 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 于是写了这封信来告别,(想着)也(可以)把它展示在门楣上,文章就叫《雪竹轩记》。 发布时间:2025-08-11 08:19:26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