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冯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内容: 冯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也,少学《春秋》、《司马兵法》。 家富好施,赈赴穷急,为州里所归爱。 初举孝廉,七迁为广汉属国都尉,征拜御史中丞。 顺帝末,以绲持节督扬州诸郡军事,与中郎将滕抚击破群贼,迁陇西太守。 后鲜卑寇边,以绲为辽东太守,晓喻降服,虏皆弭散。 征拜京兆尹,转司隶校尉,所在立威刑。 迁廷尉、太常。 时长沙蛮寇益阳,屯聚积久,至延熹五年,众转盛,而零陵蛮贼复反应之,合二万余人,攻烧城郭,杀伤长吏。 又武陵蛮夷悉反,寇掠江陵间,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守李肃并奔走荆南,皆没。 于是拜绲为车骑将军,将兵十余万讨之。 时天下饥馑,帑藏虚尽,每出征伐,常减公卿俸禄,假王侯租赋,前后所遣将帅,宦官辄陷以折耗军资,往往抵罪。 绲 性 烈 直 不行 贿 赂 惧 为 所 中乃 上 疏 曰 势 得 容 奸 伯 夷 可 疑 苟 曰 无 猜 盗 跖 可 信 故 乐 羊 陈 功 文 侯示 以 谤 书 愿 请 中 常 侍 一 人 监 军财 费尚书朱穆奏绲以财自嫌,失大臣之节。 有诏勿劾。 绲军至长沙,贼闻,悉诣营道乞降。 进击武陵蛮夷,斩首四千余级,受降十余万人,荆州平定。 诏书赐钱一亿,固让不受。 振旅还京师,推功于从事中郎应奉,荐以为司隶校尉,而上书乞骸骨,朝廷不许。 监军使者张敞承宦官旨,奏绲将傅婢二人戎服自随,又辄于江陵刻石纪功,请下吏案理。 尚书令黄俊奏议,以为罪无正法,不合致纠。 会长沙贼复起,攻桂阳、武陵,绲以军还盗贼复发,策免。 顷之,拜将作大匠,转河南尹。 上言旧典,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帝不纳。 后拜屯骑校尉,复为廷尉,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二十八》)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B.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C.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D.绲性烈直/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势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孔子编写的断代史;语言暗含褒贬,后人称之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B.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度的科目。 C.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为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之说。 D.刻石,典出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之事。 也称燕然勒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绲熟悉兵法,破贼有方。 他年少时就学习《司马兵法》,统领扬州诸郡军事时,与中郎将滕抚一道击破群贼;还平定了长沙、武陵等地的叛军。 B.冯绲领兵打仗,心存顾忌。 当时宦官们常常以折损浪费军资来诬陷将帅,冯绲上书皇帝,希望能请派中常侍一人监督军中财物费用,以避免嫌疑。 C.冯绲战功卓著,招人嫌忌。 他收降长沙、武陵的叛军,平定荆州,天子下诏赐钱一亿;监军使者张敞和宦官一起上书诬陷他,请求将他交付官吏审理。 D.冯绲不居功,有思退之心。 平叛之后,他把功劳推给从事中郎应奉。 立下战功后,曾上书请退;朝廷任命他为河南太守时,又以旧典为由,推辞就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后鲜卑寇边,以绲为辽东太守,晓喻降服,虏皆弭散。 (2)会长沙贼复起,攻桂阳、武陵,绲以军还盗贼复发,策免。 参考答案4.(3分)B(烈直形容冯绲的品行,不能断开;示以谤书的主语是文侯,二者也不能断开)5.(3分)A(《春秋》是孔子编写的断代史有误,《春秋》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的鲁国编年史)6.(3分)C(监军使者张敞和宦官一起上书诬陷他有误,应为监军使者张敞依从宦官的旨意,上奏诬陷)7.(10分)(1)(5分)后来鲜卑侵犯边境,天子任命冯绲为辽东太守,明白开导使他们投降归服,胡虏都停止侵犯(归顺)各自散去。 译出大意给2分;寇降服弭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恰逢长沙贼兵又起,攻打桂阳、武陵,冯绲因为军队回还而盗贼又起,被天子下诏免官。 译出大意给2分;会以策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冯绲字鸿卿,是巴郡宕渠人。 年少时学习《春秋》、《司马兵法》。 冯绲家富有喜好施舍,赈救穷苦生活窘迫的人,受到州里人们的爱戴。 起初,被推举为孝廉,七次升迁至广汉属国都尉,天子征召他拜为御史中丞。 顺帝末年,朝廷派冯绲持符节统领扬州诸郡军事,与中郎将滕抚一道击破群贼,升迁为陇西太守。 后来鲜卑侵犯边境,天子任命冯绲为辽东太守,明白开导使他们投降归服,胡虏都停止侵犯(归顺)各自散去。 天子征召他任命为京兆尹,转任司隶校尉,他所到之处都订立严厉的刑罚。 后又升迁为廷尉、太常。 当时长沙蛮人侵犯益阳,屯兵聚集很久,到延熹五年(163),蛮众更多,而零陵蛮贼又反叛呼应他们,聚合了二万多人,攻打焚烧城池,杀死伤害县令官吏。 又有武陵蛮夷全部反叛,在江陵一带侵犯抢掠,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守李肃全都逃跑了,荆州南郡全都沦陷。 朝廷于是任命冯绲为车骑将军,率兵十余万人讨伐贼兵。 当时天下饥荒,国库空虚,每次出兵打仗,常常削减公卿的俸禄,向王侯借租赋,前后所派遣的将帅,宦官们常常以折损浪费军资来诬陷他们,将帅往往被判有罪而受到处罚。 冯绲性情刚烈正直,不行贿赂,但害怕被宦官们中伤,于是上疏道:如果执政者容忍奸臣,那么伯夷也可怀疑,如果说不要猜疑,那么盗跖也可以相信。 所以乐羊子陈述功劳,文侯却向他出示诽谤他的书信。 我希望能请派中常侍一人监督军中财物费用。 尚书朱穆上奏冯绲因军中有财产而心存顾忌,有失大臣气节。 天子下诏不许弹劾他。 冯绲的军队到了长沙,贼人闻讯,全部到军营道上来请求投降。 冯绲进攻武陵蛮夷,斩首级四千多个,接受十多万人的投降,荆州得以平定。 天子下诏赐钱一亿,冯绲坚决推辞不接受。 冯绲整顿军队回到京师,把功劳推给从事中郎应奉,推荐他做司隶校尉,而自己则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不答应。 监军使者张敞依从宦官的旨意,上奏说冯绲带着侍婢二人穿着戎服跟随自己,又多次在江陵刻石记载自己的功劳,请求将他交付司法官吏审理。 尚书令黄俊奏议,认为这些算不上罪,不应该导致诉讼。 恰逢长沙贼兵又起,攻打桂阳、武陵,冯绲因为军队回还而盗贼又起,被天子下诏免官。 不久,拜为将作大匠,转任河南尹。 冯绲上书说:按照旧的典制,中官(朝内的官)子弟不能担任太守之职。 皇帝没有接受。 后来拜屯骑校尉,又任廷尉,死在任上。 发布时间:2025-11-06 08:08:04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