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内容: 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避宣宗讳,以字行。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历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 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 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 寻起少詹事。 六年,魏忠贤以基命为杨涟同门生,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吏部左侍郎。 明年十月,京师戒严,基命请召还旧辅孙承宗,省一切浮议,仿嘉靖朝故事,增设枢臣,帝并可之。 庶吉士金声荐僧申甫为将。 帝令基命阅其所部兵,极言不可用,后果一战而败。 袁崇焕、祖大寿入卫,帝召见平台,执崇焕属吏,大寿在旁股慄。 基命独叩头请慎重者再,帝曰:慎重即因循,何益? 基命复叩头曰:敌在城下,非他时比。 帝终不省。 大寿至军,即拥众东溃,帝忧之甚。 基命曰:令崇焕作手札招之,当归命也。 时兵事孔棘,基命数建白,皆允行。 及解严,召对文华殿。 帝言法纪废弛,宜力振刷。 基命曰:治道去太甚,譬理乱丝,当觅其绪,骤纷更益扰乱。 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 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 三年二月,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基命欲脱袁崇焕罪,故乞慎重。 基命求罢,帝为贬逢申一秩。 韩、李标相继去,基命遂为首辅。 以恢复永平叙功,并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至六月,温体仁、吴宗达入,延儒、体仁最为帝所眷,比而倾基命,基命遂不安其位矣。 方崇焕之议罪也,基命病足不入直。 锦衣张道濬以委卸劾之,卒三疏自引去。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 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 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 自辰至酉未起。 帝意解,得遣戍。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八年卒于家。 赠少保,谥文穆。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B.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C.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D.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专有名词和动词谓语等。 这句话中的专有名词有逢申基命帝首辅延儒等,判断这些专有名词前后的动词,以此判断词语在句中的成分。 比如帝,前有动词短语下狱拟戍,后有动词以为,分析语句的意思可以看出,帝不能作下狱拟戍的宾语,而是作为以为的主语,由此可以判断帝前一定要停顿,故排除B、D。 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劾委逐等,比如劾,主语应该是逢申,宾语是基命,故基命后面应停顿,排除A。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文中避宣宗讳是封建社会的国讳,即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成基命与宣宗的名字有重字,故要避讳。 B. 少詹事,秦汉置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事;唐设太子詹事、少詹事,总东宫内外庶务。 C. 酉指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十二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五点到七点;十二属相之一,猴。 D. 手札亦作手剳,犹手书,指亲笔信。 令崇焕作手札招之中的手札就是此意。 答案 C 解析 C项,十二属相之一,猴错误,应该是十二属相之一,鸡。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基命为官之路比较坎坷。 天启六年,因成基命是杨涟的同门师兄弟,他被魏忠贤罢职;崇祯三年,周延儒、温体仁结党排挤他,加上张道濬弹劾他,成基命最终辞官。 B. 成基命认为僧人申甫没有能力做大将,结果申甫一战而败。 在处理袁崇焕的事情上,成基命认为要慎重,皇帝不听,结果祖大寿率军逃跑。 C. 成基命曾深得皇帝的信任。 工部主事李逢申弹劾成基命,结果皇上把李逢申降官一级。 D. 成基命宽厚仁慈,顾全大体。 为了营救李长春、杜齐芳,成基命长时间跪在会极门;即便弹劾过自己的李逢申受到朝廷处罚时,成基命也为他进言,使皇上减轻了对他的惩罚。 答案 D 解析 D项,皇上减轻了对他的惩罚于文无据。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 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 (2)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 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 译文:(1)天启元年,(成基命)上书请求皇上巡幸学校时不提前告诉官府。 掌权的人不高兴,令他以原来的官职回到司经局,成基命于是请求辞官回家。 (2)皇帝说:迟缓就用迅猛来纠正,怎么说是纷繁地更改? 在这之后,温体仁越加引导皇帝急切地行事,于是天下大乱。 【参考译文】 成基命,字靖之,是大名人,后来因为避宣宗的名讳,以字行于世。 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 历任司经局洗马,代理国子监司业事务。 天启元年,(成基命)上书请求皇上巡幸学校时不提前告诉官府。 掌权的人不高兴,令他以原来的官职回到司经局,成基命于是请求辞官回家。 不久,起用为少詹事。 天启六年,魏忠贤因为成基命是杨涟的同门师兄弟,罢免他的官职使他闲居。 崇祯元年,起用为吏部左侍郎。 第二年十月,京师戒严,成基命请求召回以前的辅臣孙承宗,除去一切虚浮的议论,仿照嘉靖朝的旧例,增设宰辅重臣,皇帝都同意了。 庶吉士金声推荐僧侣申甫为将领。 皇帝命令成基命检阅他所率领的军队,成基命极力说申甫不可任用,后来果然一战而败。 袁崇焕、祖大寿进入京师守卫,皇帝在平台召见他们,拘捕袁崇焕交给执法官吏处置,祖大寿在旁边吓得发抖。 唯独成基命两次叩头请求慎重考虑,皇帝说:慎重就是因循守旧,有什么好处呢? 成基命又叩头说:敌人正在城外,不能和其他时刻相比。 皇帝最终不省察。 祖大寿回到军中,就率领军队向东溃逃,皇帝非常忧虑。 成基命说:命令袁崇焕亲自写信招引他,他应当会回来复命。 当时战事紧急,成基命数次提出建议,都被允许实行。 等到解除戒严,皇上召成基命应对于文华殿。 皇帝说法纪废弛,应该极力整肃。 成基命说:治国的大道被废弃太严重了,譬如整理乱丝,应当找到它的端头,骤然纷繁更改会更加扰乱。 皇帝说:迟缓就用迅猛来纠正,怎么说是纷繁地更改? 在这之后,温体仁越加引导皇帝急切地行事,于是天下大乱。 三年二月,工部主事李逢申弹劾成基命打算为袁崇焕开脱罪责,故意请求慎重行事。 成基命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皇帝为此降低李逢申一级官职。 韩、李标相继离去,成基命于是就成为首辅。 因为收复永平记功,并加官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 到六月,温体仁、吴宗达入文渊阁,周延儒、温体仁最为皇帝恩宠,结党排挤成基命,成基命就感到官位不安稳了。 当袁崇焕被定罪的时候,成基命因为脚有病没有入朝值班。 锦衣张道濬以推卸责任弹劾他,最终,成基命三次上书辞官而去。 成基命性情宽厚仁慈,每件事情都能顾全大体。 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因为密信一事,将要被处以重刑。 成基命极力营救,皇上不听,他就长时间跪在会极门,说:祖宗立法,真正的死罪还三次审问上奏,哪有在诏狱被审讯一次就立刻处以极刑的。 从辰时到酉时没有起来。 皇帝内心缓解,他们得以被遣送戍边。 李逢申起初弹劾成基命,后来因为大炮爆炸下狱被拟罪戍边,皇帝还以为处罚轻,也因为成基命进言得以按照原来拟定的罪处理。 成基命刚做首辅几个月,皇帝打算把朝廷委任给周延儒,于是他就被周延儒的党羽排斥。 八年,在家中去世。 追赠少保,谥号文穆。 发布时间:2025-11-13 08:04:3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