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B.连辟公府不就 辟:躲避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平素D.中有都柱 都:粗大9. 以下六句直接表现张衡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的一项是①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②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③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④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⑤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衡擅长术数,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中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出世为官的念头也不大。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三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做河间的相,敢于和骄奢的国王及豪族做斗争,剪除豪强势力,使河间变得政治清明。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参考答案8. B(应为征召) 9. C(①表现其学识 ②④为间接表现) 10. A (以偏概全,《二京赋》为讽谏性散文) 11.(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奇、累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居、徙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3)用事实(或实际发生的地震)来验证它(或候风地动仪),就像神灵一样符合(或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自从有史书典籍的记载以来,还没有像这样(灵验)的仪器。 (以事、未之有句式各1分,合1分,句意1分,共4分)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入京师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后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虽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然而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曾经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 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同时逮捕并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发布时间:2025-11-15 08:16:51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