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杜甫,字子美,京兆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内容: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 少贫不自振。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 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先,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 客秦州,负薪拾橡粟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 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 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坟在岳阳。 有集六十卷,今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迨审言以文章显迨:等到B.先鸣数子 先:首先C.罪细不宜免大臣细:小D.适耒阳 适:去、往领先、超过1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陛下其忍弃乎 其正色邪B.则臣之述作 之二虫又何知C.武以世旧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D.为设牛炙白酒 难为俗人言C 介词,因为。 A. 语气副词 ,难道; 连词, 是(还是)。 B. 助词,的;代词,这。 D. 介词, 替、给 ;介词 对、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粟自给。 B.杜甫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C.杜甫评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原文是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3分)(2)适耒阳。 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3分)(3)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2分)(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苏武传》)(2分)翻译①当时杜甫所在地地方叛军到处抢掠,杜甫把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以至于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前往探望。 ②于是杜甫客居在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 (3)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4)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 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 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 天宝十三载,杜甫献上赋颂三篇。 提拔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 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 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 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 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 如果能让我重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 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 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 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 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 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 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 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 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 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 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 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 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去耒阳。 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亲自划船迎接他,才得回来。 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 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 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 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 杜甫的墓在岳阳。 他有集六十卷,都流传到今天。 发布时间:2025-11-18 08:16:51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