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戴胄犯颜执法原文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寺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选自《旧唐书戴胄传》)【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⑦忿:愤怒怨恨⑧狱:案件。 敕:下令以:来于:向此:这存:保存复:再曰:说皆:都故:所以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忿( 愤恨 ) 狱( 案件 )3.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答: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4.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 戴胄的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2分)答: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 坚持要兑现守信用。 戴胄认为应该流放。 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5.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答: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文学常识】《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 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张昭远、贾纬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 原名《唐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欧阳修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 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 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译文】皇上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 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 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 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皇上愤怒地说:你是想要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 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 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戴胄这一次触犯圣颜而坚持执行法律,言辞像泉涌一样,皇上都听从他的,天底下没有冤案了。 【人物分析】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发布时间:2025-11-19 08:00:07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