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内容: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 父行简,假蓟州玉田令。 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 天佑中,刘守光为燕帅,性残酷,不喜儒士,希崇乃掷笔以自效,守光纳之,渐升为裨将。 俄而守光败,唐庄宗命周德威镇其地,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 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 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 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 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 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 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 玺书褒之,因正授旄节。 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 至阙未久,朝廷以安边有闻,议内地处之,改邠州节度使。 及高祖入洛,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 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 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时年五十二。 希崇自小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历方面,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亦人生之荣盛者也。 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 不好酒乐,不蓄姬仆。 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 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 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 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 郭氏夫妇相次俱死。 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 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 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 闻者服其名。 希崇亦善观象,在灵州日,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乃叹曰: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 果卒于郡。 (选自《旧五代史张希崇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蓟州玉田令 假:代理B.有剽攘之患 攘:侵吞,偷窃C.朝廷以安边有闻 闻:使听到,告诉D.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 经:经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希崇乃掷笔以自效      今君乃亡赵走燕B.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 寡人之于国也C.亦人生之荣盛者也 谁得而族灭也D.委法官以律定刑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B.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C.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D.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物议高之(当时人们对张希崇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原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 (2)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 (3)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 参考答案1. C 闻:(好的)名声。 名词,作有的宾语。 2. D A项中前者连词,可译为于是;后者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B项前者为动词,可译为到;后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项均为助词,前者陈述语气,后者反问语气。 D项都是介词,可译为根据。 3. B 父与母相对,孤(同辜,辜负)之恩,犯之罪。 4. 张希崇为人朴实厚道,爱好读书,不贪酒色,注重仪表,孝敬母亲。 5. (1)希崇因旧职在此,就成为他的部下,不久奉命率一部守卫平州。 (2)因刚与契丹订立了盟约,担心他被契丹要求引渡,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 (3)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 参考译文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 父亲张行简,曾代理蓟州玉田县令。 张希崇年少时就精通《左氏春秋》,还特别喜欢吟咏诗歌。 天佑年间,刘守光担任燕军主帅,性格很残暴,不喜欢儒士,希崇就投笔从戎,自求报效,守光收下了他,逐渐晋升为裨将。 不久守光失败,后唐庄宗命令周德威镇守幽州,希崇因旧职在此,就成为他的属下,不久奉命率一部守卫平州。 后唐明宗嘉赞张希崇,授予他汝州防御使的官职。 希崇到任后,派人迎接母亲到州城。 母亲进入州境之后,希崇亲自抬着轿子走了三十里,围观的人无不称赞他。 两年后,又迁任灵州两使留后。 先前,灵州的戍兵每年都要运粮,路途长达五百里,常担忧半道被劫。 希崇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广开屯田,一年以后,军粮得以解决。 皇帝下发文书给予表扬,并因此正式授予他为节度使。 清泰年间,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境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 到京城不久,朝廷因他安边有名,就议定他在内地就职,改任为邠州节度使。 等到后晋高祖进入洛阳,因刚与契丹订立了盟约,担心他被契丹要求引渡,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 希崇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我该在边城待到老了,这种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了。 因此郁郁不得志,久而久之就病了,最后逝世于灵武任上,当时五十二岁。 希崇从小校逐渐升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次担当封疆大吏,封为清河郡公,食邑两千户,赐号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也算是人生中享尽荣耀的人了。 希崇一向质朴敦厚,尤其爱好读书,听政之余,手不释卷。 不喜欢酒乐,不蓄养侍妾奴仆,不论严寒酷暑,都是衣帽整严,对儿女下辈,从未说过亵骂轻慢的话。 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每次母亲吃饭时必定站在一旁侍奉,等母亲吃完饭、洗手漱口后才退去,众人都非常赞赏他的品行。 他性情虽然仁厚宽爱,但有时碰到奸恶之人,则嫉之如仇。 他在邠州任节度使时,有人给姓郭的当义子,从小到大(都是郭氏抚养),后因乖戾不受教导,被打发走了。 郭氏夫妇相继去世了。 他们有个亲生儿子,也已长大成人。 当时郭氏的亲属与那位义子约定,咬定那位义子是亲生儿子,图谋分割郭氏财产,并帮助这个义子打官司。 以前几任节度使都不能审理,于是成了悬案。 张希崇看了状子,判道: (你在)父亲在时已离家,母亲死了也不到灵前。 仅称义子,辜负了二十年养育之恩;若说是亲生子,就犯了三千条大逆不道之罪。 甚伤名理教化,怎能强词夺理、冒认田产! 其财产全归亲生子,诉讼人和那些与他结党作奸的人,一起交执法官按律条定罪。 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能够明察是非。 希崇还擅长观察天象。 在灵州的时候,看见月亮遮住了毕口大星,过了一个月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于是叹道: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 果然死于郡中。 发布时间:2025-11-20 08:16:58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