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魏书•元勰传》“彭阳王勰,字彦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内容: 彭阳王勰,字彦和。 勰生而母潘氏卒,及有所知,启求追服。 文明太后不许,乃毁瘠三年,弗参吉庆。 高祖大奇之。 敏而耽学,不舍昼夜,博综经史,雅好属文。 从征沔北,诏曰:明便交敌,可敕将士肃尔军仪。 勰于是亲勒大众。 须臾,有二大鸟从南而来,一向行宫,一向幕府,各为人所获。 勰言于高祖曰:始有一鸟,望旗颠仆,臣谓大吉。 高祖戏之曰:鸟之畏威,岂独中军之略也? 吾亦分其一尔! 此乃大善,兵法成说。 至明,便大破崔慧景、萧衍。 其夜大雨,高祖曰:昔闻国军获胜,每逢云雨。 今破新野、南阳,及摧此贼,果降时润。 诚哉斯言! 勰对曰:水德之应,远称天心。 高祖令勰为露布,勰辞曰:臣闻露布者,布于四海,露之耳目,必须宣扬威略以示天下。 臣小才,岂足大用? 高祖曰:汝岂独亲诏,亦为才达,但可为之。 及就,尤类帝文。 有人见者,成谓御笔。 世宗即位,勰跪授高祖遗敕数纸。 咸阳王禧疑勰为变,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 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 勰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禧曰:汝恨吾后至耳! 自高祖不豫,勰常居中,亲侍医药,夙夜不离左右,至于衣带罕解,乱首垢面。 帝患久多忿,因之以迁怒。 勰每被诮詈,言至厉切;威责近侍,动将诛斩,勰承颜悉心,多所匡济。 东宫官属,多疑勰有异志,窃怀防惧。 而勰推诚尽礼,卒无纤介。 世宗后频幸勰第。 及京兆、广平暴虐不法,诏宿卫队主率羽林虎贲,幽守诸王于其第。 勰上表切谏,世宗不纳。 勰既无山水之适,又绝知己之游,唯对妻子,郁郁不乐。 议定律令,勰与高阳王雍、八座、朝士有才学者五日一集,参论轨制应否之宜。 而勰夙侍高祖,兼聪达博闻,凡所裁决,时彦归仰。 加以美容貌,善风仪,端严若神,折旋合度,出入言笑,观者忘疲。 勰敦尚文史,物务之暇,披览不辍。 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三十卷,名曰《要略》。 小心谨慎,初无过失,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 爱敬儒彦,倾心礼待。 清正俭素,门无私谒。 (选自《魏书元勰传》,有删节)【注】①毁瘠: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②露布:奏捷的文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高祖大奇之 奇:对感到惊奇B.故知有夷险 夷险:危险C.世宗后频幸勰第 幸:宠幸D.勰敦尚文史 敦尚:推崇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吾亦分其一尔 其可怪也欤B.久之乃入 填然鼓之C.而勰推诚尽礼 倚歌而和之D.幽守诸王于其第 君幸于赵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勰幼年丧母,长大之后想要为母亲追加服丧之礼,文明太后没有应允,元勰仍居丧三年,因哀伤过度而极其瘦弱,拒不参加吉祥喜庆之事。 B.元勰跟随魏高祖出征沔北时,曾有两只鸟从南方飞来,飞向幕府的那只被人捕获,元勰告诉高祖这是吉兆,他并不知高祖也得到了另一只鸟。 C.魏高祖病逝之后,咸阳王禧怀疑元勰可能政变,不敢前来料理丧事,而太子的属下更有很多人怀疑元勰有篡位夺权的心思,暗自心怀戒备和畏惧。 D.魏世宗即位之后,借着京兆、广平残害百姓之事囚禁了众王,元勰呈上奏章,恳切进谏,但是没有被采纳,因而撰写《要略》抒发内心愤懑之情。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敏而耽学,不舍昼夜,博综经史,雅好属文。 (3分)(2)汝岂独亲诏,亦为才达,但可为之。 (3分)(3)自高祖不豫,勰常居中,亲侍医药,夙夜不离左右,至于衣带罕解,乱首垢面。 (4分)参考答案4.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踣】C项,驾临。 A项,考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项,考查偏义复词,C项,考查一词多义,D项,根据语段推测双音节词的含义。 5.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前者代词,可译为其中;后者副词,表强调,可译为真是。 B项,均是语气助词,不译。 C项,前者承接东宫官属,多疑勰有异志,窃怀防惧一句,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后者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D项,前者介词,可译为在,后者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6.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撰写《要略》与进谏之事没有必然的联系,属于无中生有。 7.(1)(元勰)才思敏捷而又特别好学,夜以继日,博通经史,平时喜欢撰写文章。 (2)你不仅是我亲自诏令的,而且才能也很明达,只管去写好了。 (3)自从魏高祖生病,元勰经常居住在宫中,亲自侍奉医药,早晚不离左右,甚至于(睡觉之时)衣带都很少解开,头发蓬乱,满面污垢。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题思路】(1)耽也可以解释为沉迷; 耽雅属文各1分。 (2)岂独可以解释为难道只是,达可以解释为明达通达畅达等,但可可以解释为只须只管,各1分。 (3)不豫可以解释为生病;夙夜至于乱首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彭阳王元勰,字彦和。 元勰出生之后,母亲潘氏就过世了,等到元勰长大懂事,就禀告皇上请求追加服丧之礼。 文明太后没有应允,他就(独自)居丧三年,因哀伤过度而极其瘦弱,并且不参加吉祥喜庆之事。 高祖(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姓为元)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元勰才思敏捷而又特别好学,夜以继日,博通经史,平时喜欢撰写文章。 元勰跟随魏高祖出征沔北,魏高祖下诏说:明天就要与敌人交锋,(今天)可以命令将士整饬一下你们的军事礼仪。 元勰于是亲自检阅大军。 过了一会儿,有两又很大的乌儿从南方飞来,一只飞向魏高祖所住的行宫,一只飞向将帅所在的营帐,分别被人捕捉到。 元勰对魏高祖说:刚才有一只鸟儿,向着大旗跌落下来,我认为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 高祖跟他开玩笑地说道:鸟儿畏惧威仪,难道仅仅是你这个中军的韬略啊? 我也分到其中一只(鸟儿)了! 这是大好事,兵法上都是这么说的。 到了第二天,就大败崔慧景、萧衍。 那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魏高祖说:过去听说我们北魏军队打胜仗的时候,每次都会遇到下雨。 现在攻占了新野、南阳,还有这次打败这支敌兵,果然上天下了及时雨。 我听到的这句话,说得还是真实的啊! 元勰回答说:(这是)顺应水德(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符合天意啊! 魏高祖让元勰撰写露布(奏捷的文书),元勰推辞说:我听说所谓露布,布指的是散布到四海之内,露指的是显露在眼耳之前,一定要宣扬陛下的威仪与韬略,用来昭示天下百姓。 我(这等)微小的才干,怎么够格用在(这等)重大的事情上面呢? 魏高祖说:你不仅是我亲自诏令的,而且才能也很明达,只管去写好了。 等到写完,特别类似魏高祖的文风。 看到露布的人,都说是魏高祖的御笔。 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即位,元勰跪着献上魏高祖的临终遗命,有好几张纸。 成阳王元禧怀疑元勰可能政变,就停留在鲁阳郡之外,过了很久才进入(京城)。 (后来,)元禧对元勰说:你(这个位置)不但艰辛劳苦,而且极其危险。 元勰有些怨恨他,回答说:兄长您见识高,年纪大.因此知道(形势的)艰险;我手里握着毒蛇,胯下骑着猛虎,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艰难。 元禧说:你(说这话,)是我来得迟罢了! 自从魏高祖生病,元勰经常住在宫中,亲自侍奉医药,早晚不离左右,甚至于(睡觉之时)衣带都很少解开,头发蓬乱,满面污垢。 魏高祖长期生病,心中多有怒气,因此迁怒于人。 元勰常常被他责骂,言辞极为严厉;痛斥身边的侍从,动不动就要杀掉他们。 元勰顺承魏高祖的脸色,尽心(照料),做了很多匡正救助(的事情)。 东宫太子属下的官吏,很多人怀疑元勰有篡位夺权的心思,暗自心怀防备和畏惧。 但是元勰推诚置腹,恪尽礼仪,最终没有(造成)细微的嫌隙。 魏世宗后来频繁亲临元勰的宅第。 等到京兆(京兆王杜元宝)、广平(广平王杜拾遗)残害百姓,违反法律,魏世宗下令宿卫队队长率领羽林军的勇士,将众王都囚禁在他们的宅第之中。 元勰呈上奏章,恳切进谏,(但是)魏世宗没有采纳。 元勰既不能(享受)山水的舒适,又断绝了知己间的交往,只能对着妻子儿女,闷闷不乐。 (朝廷)商议决定法律条令,元勰和高阳王元雍、八种高级官员(大致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朝廷富有才学之士,五天聚会一次,参与讨论法则制度是否适宜。 元勰旱年侍奉魏高祖,加上聪慧明达、见闻广博,凡是他所裁决(的律令),当时的俊杰都归依仰慕。 加上他容貌秀美,风度翩翩,端庄严谨宛若神明,曲行俯仰(指行礼动作)合乎法度,进出谈笑的时候,见到的人都忘记了疲惫。 元勰推崇文学、史学方面的著作,工作之余,翻阅不止。 他撰写了(一本)从古代帝王贤达一直到北魏王朝子孙(的书籍),总共三十卷,命名为《要略》。 元勰小心谨慎,全无过失,即使闲居,也没有骄慢懈怠的神情。 元勰尊敬爱护才德出众的儒士,竭尽诚心以礼相待。 元勰清廉正直,俭省朴素,门前从无因私事而拜谒请托(之人)。 发布时间:2025-11-24 08:18:52 来源:好再来网 链接:https://www.mknn.cn/guwen/102587.html